- 首页
- 道藏
- 正统道藏太平部
- 三洞珠囊
三洞珠囊
各配八天、八帝,四八所以为三十二天、三十二帝。
三十二牢狱者
按《赵文和传》云:三天曹门下狱,北极司录门下狱,北辰主命门下狱,将军太岁门下狱,太阴太阳门下狱,司空土府门下狱,五部土公门下狱,宅中真官门下狱,诸寒温灶君譬狱,东岳太山东门下狱,南岳衡山南门下狱,西岳华山西门下狱,北岳恒山北门下狱,中央嵩山中门下狱,二十八宿
三十五宫中门下狱,云中三十六魁门下狱,河伯九江水帝门下狱,十二河平候中帝门下狱,北帝咸河门下狱,北酆二十四狱门下狱,社稷府君门下狱,川神符庙门下狱,流殃刑祷三栗门下狱,十二飞祷门下狱,大耗小耗中官门下狱,三丘五墓十二冢讼刑杀门下狱,拘形破杀中官门下狱,正王简十二曹中门下狱,延命生算门下狱,十二月建中门下狱,十二禁忌门下狱,十耆中官法曹门下狱,寻按天师一千二百官章辞奏诣此狱,明用分别治病人身之难,莫令诸失,即无得横,自然安稳长寿,解脱至老之也。
三洞珠囊卷之七竟
#1 火水:《云笈七签》引作『大水』。
#2 西:《云笈七镶》引作『四』。
#3此句《云笈七钱》引作『汶山江水经焉』。
#4山高:此下《云笈七签》有『去』字。
#5 后有汉中郡赵升:此下《云笈七签》有『门得道於此』四字。
三洞珠囊卷之八
大唐陆海羽客王悬河修
相好品
《上真始生变化元录》曰:元始皇上丈人,头戴九色之云丹锦、百变之光丹紫二色之云,坐九色之龙也。
又云:皇老三天丈人,项负十二相轮,身有黄金之色也。
《上清九真中经内诀》云:中央黄老君,日晖重曜,连光映虚,五云医盖,庆烟玄淳也。
《小劫经》云:通身黄金,体颈有七宝圆光,足蹑莲华行也。
《老子自然斋仪》云:老子曰:道无不在,玉姿金相,妙绝诸天,天人共仰,存想之也。
《三道顺行经》云:七宝之精化为七星,七童子有七曜紫晖之光也。
《大劫上经》云:素黄君入洞穴中,见一真人,光盖明耀,形长一丈六尺,项有圆光,通身七宝衣也。
又云:上皇上古真人,七十二相,八十一种好。
又云:手耀六度,渊含笑相,好归也。
《雌一五老经》云:黄素元君,讳圆华黄刃,字太张上,形有黄金之质也。
《三皇经》云: 北方之人,绀青色发,皆长八尺也。
《八景经》云:服降生神丹者,即头生九晨之光,面有玉华,飞映宝曜也。
《二十四生图》云:飞天普金容也。
《大洞玉经三十九章》注云:金仙者,仙人色,体如金光之映也。
《老子十六变经》云:一变之时,生在东方,身青,慈父姓海,母姓江也。三变之时,三十六色绮罗文。四变之时,额上参午,偃月十二行,两手不开把文章。
《太真科下》云:太上虚皇金阙玉帝,最尊最贵,无生无死,湛然常存,玉貌金容,妙相特绝也。
《五千文十纬经第五》云:天尊放眉间之明珠,照曜天下也。
《太洞真经》云:玉清文始东王金晖仙公,号曰玉皇道君,项有圆光,体生宝曜,朗如日晨,手把流铃,足蹑七元,仰眺太元,俯指绝空。
《九章八难义》云:诸天相好者,长眉高耳,骨鼻方瞳,苍肾绫文,丹心锦胇也。丑人相好者,鹤背龟膺,头鹿面,鱼口鸟喙,羊鼻马颊,鹿颈雉筋,鸭趺猪脚也。
《九章仙相义》云:青肝紫络苍肾,绫文也。背志河魁者,背上有黑志如北斗形,谓之河魁也。眼有四□者,眼精有方瞳圆见也。齿牙三腭者,腭刃也,齿之与牙皆有三峰之刃也。眉角有上千双理者,两眉角有文双千,与上向头也。顺文成郭者,以眼为城郭也,各有横文顺随於眼也。耳后伏晨者,耳后有骨隐起,见於外,谓之伏晨也。
仙人刘京曰:目瞳正方,此千岁人也。
《无量经》云:玉眸诜诜也。
《本际经第三》云:太上道君叩齿含笑,九色宝光从面门出,照天师身,吐柔软音,以告天师也。
《珠韬玉札》及《西升》中胎与复命胞,并《金简内经》说老子相好者,身长八尺八寸,黄色,美眉,长耳,大目,广颡,疏齿,方口,厚唇,额有三五达理,日角月悬,鼻有双骨,耳有三门,足蹈二五,手把十文。
《玄妙内篇》云:玄妙玉女梦见流星入口,因而有娠,八十一年而生老子。
《上元经》云:李母昼卧,见五色珠形如弹丸自天而下,因乃吞之,即便有娠。
《老子十净供经》云:真人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项负圆光,光皆五色,显照净明也。
《太玄部第八》云:转轮得神仙,缘我改心精。受报无穷量,志定入福庭。三十二相好,皆从身中明。项负七宝光,照曜诸天形。
《九章》云:天尊面放五明之色。释云:五种智慧之光,欲救五道众生。亦云五德之威光,亦云欲照五方国土也。
《神仙传第二》云:若土之相也,深目而玄准,准者鼻也。鸢肩而长颈,丰上而杀下也。彭祖之相者,面生异骨,体有奇毛。
《神仙传第三》云:王远,字方平,黄色,少须,长短中人也。又仙人麻姑,侍从女子可年十八九,於头中作髻,余发散垂之可至腰也。
《神仙传第四》云:太阳女者,色如桃花,口如含丹,肌理光泽,发肤有如十七八者。太阳子者,虽鬓发斑白而肌肤丰盛,面目光华也。太阴女者,饮神光之水,身登王子之魁,体有五行之宝芝也。又孙登者,止山穴间,被发自覆,发长一丈许。
《神仙传第六》云:八公化成十五童子,露髻青彩,色如桃华也。
《神仙传第七》云:刘根者,字君安,京兆长安人。深目多须发,须发皆黄,长二四寸也。身毛长一二尺。
《神仙传第十》云:李根,字子源,两目童子皆正方也。
按《仙经》云:八百岁童子方也。
东郭延年者,山阳人也,服灵飞散能夜书,在暝室中身生光,光照左右也。
《登真隐诀立功品》云:生而青骨,通神接真。
《上清六甲内经》云:六甲旬中,玉女并颓云三角之髻,余发散垂下至腰也。
《无量变生经》云:太上身体金色,面有紫光也。
《太洞玉诀》云:金华仙人饮流霞之水,则五藏明彻,面生紫云。
汉武帝《洞冥记》云:仙人边伯子,食海中菱芰,骨轻,身生毛羽也。边字或作凫字也。
《上清命魔经》云:太保真人,足排七度,手乘天机,颠盖玄辰,合逮二仪。
《八素经》云:服日月之精者,体映玉光,面发金真。
又云:面有玉泽,体生金光。
又云:面有金容,头生紫光。
又云:项生紫光,面发金容。
又云:三门启机,九户受灵。面发金容,五藏华荣。金真咸畅,豁落洞明。神灼潜照,宝光夜生。
《三九素语玉精真诀》云:面发金容,五内华生,玉藏保气,神仙道成。
《玉帝七圣玄纪》云:西华之女,金晨之童,曜云姿於琼侧,含金容於兰房。
又云:神奇异毛,紫胞玉络也。
又云:流精紫光,内映外缠,宝藏金容。
《三元玉检经》云:紫素元君,头建太真晨婴之冠,三角髻,余发散之垂腰也。
又云:金骨玉髓,玄名帝图也。
《三道顺行经》云:通身光明,面生青晖之精也。
《飞天纲步地纪经》云:西灵神童,面有玉华也。
又云:南真灵妃,紫灵娇女,面有金碧龙华也。
又云:关令尹喜,项生宝明之光,七十二相映照一形。
又云:尹喜心结紫络,面有圆明,项带承天,背负七元也。
《老子杂说》云:尹喜眼有日精,姿形长雅,垂臂下膝,堂堂有天人之貌。
又云:头负圆耀,五藏有文,面有七星,上象天文,下顺地理,莫不备足也。
《金根经》云:青要帝君,面发金容,体生灵符,七十二色洞映玉形,三晨缠络,六气齐并。
又云:金骸玉骨,名书帝箓。
又云:面有玉精,体生紫光。
又云:太阳女,面生金光也。
又云:玉灵子、项上恒生紫光,洞照十里。中两目有流精,如星玄映,面发金容,夜灼虚明。
又云:九成公者,九天丈人,目圆口方,声如雷震,项有紫光,映照十天,洞彻太元。
《大有经下》云:玉清之母,姓廉,名衔。头戴七色珠玉之结。结音髻。
又云:上清女,姓厥,名四。头戴玉宝飞云之髻。
又云:太极帝妃,姓玄,名虎。头戴七宝玄云之髻。
又云:太上君后,姓迁,名含咳。头戴九玄玉精颓云之髻,并戴冠,冠名在衣冠品中也。
《大有经上》云:奇毛异质,金骨玉名。
又云:绛宫玉童,头作三角云髻。常阳玉女,头作飞霞髻。戮云仙童,头作三建云髻。赤圭玉女,头作颓云髻也。
又云:赤子欢悦,真灵下降,面发玉泽,体生奇光,洞彻幽微。
《玄母八门经》云:左紫素元君、右白素元君、中黄素元君,项上各有一宝,曜日气九色圆光,朗彻金华洞房,存此之光,名为三素雌一真华练景,或曰玉晨三素日灌形也。
《玄母八门经》云:仙人赵成子,面生玉光,玄发软泽也。
《大洞经下》云:骨有五帝之玉晖,面有流金之浩泉,如此皆天仙之相也。
《玉清隐书》云:太微帝君进拜於帝皇之几,凭琼颜而妙感,仰灵眸而陈词也。
又云:诵玉清隐书万遍既周,则身耀金晨也。
《大洞玉经注》云:上皇真人项负宝,耀圆光也。
《神州玉章》云:圆华耀太晖,黄老治中真也。
《大洞玉经注》云:仙人色,体如金光之映也。
《登真隐诀第四》云:司命目有流光,面生玉泽。
又云:太极真人神光内曜,朱华外陈,体生玉映也。
《真诰第二》云:服九转丹,面色似灵云也。
《真诰第七》云:仙人刘平阿,颜色如玉也。
又司马季主服明丹之华,挹扶晨之晕,得道在大有宫中,颜色如二十女子,须长三尺,黑如墨也。
《上清九真中经内诀》云:服八景四蕊五珠绛生神丹者,头生九晨之光,面有玉华,飞映宝曜,洞观天下也。取八景丹滓捣,日服一丸如小豆,身生玉光,寿同九晨,体香闻三十里。
《大洞经中卷》云:帝一体生六色,曜金映流神形。
《太洞真经》云:人之一身,自无宝骨绿血,又五藏无金玉之神光者,则雌一帝一之道不可闻见也。
又云:兆体自无朱云之液、玉和之气,发玉华於泥丸之内,元郁太素之精於绛宫之内,森琼林之柯於命门,伏九舞之羽於太极之上者,则《大洞真经》 不可闻见也。若兆无此相好者,上帝不令授子矣。
又云:九光映形,洞照一身,身体五藏,万关朗然也。
《化胡经》云:老子体有金刚七十二相,头发绀青色,面目紫辉金色,面有五色光也。
《七星移度经》云:愿我身生万怪七十二光,奇毛异骨,飞羽衣裳,乘虚驾空,出入帝宫,众庆来臻,万寿无量也。
又至道七十二相具足,则白日升天者,故《灵宝三部八景》云:二十四相在上分者:一者,两目有双光;二者,两眉如初生双月;三者,发如绀青色;四者,顶生云髻,如紫金印;五者,头顶四圆;六者,头部上圆下方,如紫金山;七者,天中光起;八者,金华分中,有七宝光;九者,玄丹分中,有双天柱;十者,太皇分中,方如玉玺;十一者,明堂分中,圆如车轮,自然白毫;十二者,洞房分中,有红晕紫络;十三者,泥丸分中,金精流液,混合万端;十四者,两耳如金城郭;十五者,面如红莲,圆如满月;十六者,睫如双皇太微;十七者,两目脸如双月,上弦跟瞳清彻,缓而不瞬;十八者,两耳后如北斗柄;十九者,鼻如金柱,具三窗;二十者,口如丹朱,咽内三处津掖流出,具足无量微妙声音;二十一者,通骨軿齿;二十二者,舌有金流,广长覆面;二十三者,颊如师子,颐如印科;二十四者,头如天柱,具足三要。
《灵宝三部八景》:二十四相在中分者:一者,心具九孔,孔有九毛;二者,胸前如重文贝,万辐相轮,字相分明;三者,正身平立,两手摩膝;四者,两腋下平满如枢星;五者,身相如璇玑;六者,心左如太光宫;七者,心右如太玄宫;八者,腹垂如悬盘;九者,脐如灵宝珠;十者,脐一具,足三要;十一者,龙颜凤姿;十二者,阴相如莲子;十三者,背平直如腾云;十四者,背左如东华阙;十五者,背右如西灵阙;十六者,坐如蹲龙;十七者,倚如牵牛;十八者,行如凤翔;十九者,髓化成骨,骨如盘龙;二十者,华颜玉质;二十一者,金晖紫貌;二十二者,两乳如□□;二十三者,两乳下如南辰;二十四者,通身紫色红晕曜日。
《灵宝三部八景》:二十四相在下分者:一者,两足平满如双轮阙;二者,两足下具,千辐辋轮相;三者,两足下策如天河;四者,两足指长合缦纲具足;五者,两足下有莲花相轮登;六者,两足跟具足满好分明;七者,两足趺高平好与跟相称;八者,两足踝垣然;九者,两胫如双柱;十者,两膊如覆金船;十一者,一孔一毛,首色柔软右旋;十二者,两膝珂如魒星;十三者,两膝内如骞实;十四者,两膝外如骞花;十五者,膝上如玉匣;十六者,股如双玉轴;十七者,两股内如玉衡;十八者,两股外如金粱;十九者,两股上有玉光;二十者,两股通有双骨如盘龙;二十一者,金骨玉髓,内外洞见;二十二者,通身广长,力如金刚;二十三者,色如紫金,不少不乏;二十四者,通身明净,洞照十方,多诸智慧,玄觉未然,三界九道,一切苍生,常愿闻见也。夫大乘万行圆满,具足七十二相,斩来人间,超然白日升天,成无上至道,万仙之宗,众圣之尊。故《观身智慧大戒经》云:晃晃金刚躯,超超太上仙。故曰:道中之道,仙中之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