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诗醇

  荒哉隋家帝。制此今颓朽。向使国不亡。焉为巨唐有。虽无新增修。尚置官居守。
  巡非瑶水远。迹是雕墙后。我行属时危。仰望嗟叹久。天王守太白。驻马更搔首。
  原选者评。李因笃曰。兴亡在目。托讽独深。
  浦起龙曰。九成。玉华。用意各别。一为隋代所建。故明志来历。有借秦为喻之意。一为国初所作。故不忍斥言。有黍离行迈之思。
  羌村
  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
  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原选者评。真语流露。不假雕饰而情文并至。王慎中曰。诗凡三首。第一首尤绝。一字一句镂出肺肠。而婉转周至跃然目前。又若寻常人所欲道者。真国风之义。
  仇兆鳌曰。司空曙诗。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是用杜句。陈后山诗。可知不是梦。忽忽心未稳。是翻杜语。
  洗兵马
  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日报清昼同。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
  祗残邺城不日得。独任朔方无限功。京师皆骑汗血马。回纥喂肉葡萄宫。
  已喜皇威清海岱。常思仙仗过崆峒。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
  成王功大心转小。郭相谋深古来少。司徒清鉴悬明镜。尚书气与秋天杳。
  二三豪俊为时出。整顿乾坤济时了。东走无复忆鲈鱼。南飞觉有安巢鸟。
  青春复随冠冕入。紫禁正耐烟花绕。鹤禁通宵凤辇备。鸡鸣问寝龙楼晓。
  攀龙附凤势莫当。天下尽化为侯王。汝等岂知蒙帝力。时来不得夸身强。
  关中既留萧丞相。幕下复用张子房。张公一生江海客。身长九尺须眉苍。
  徵起适遇风云会。扶颠始知筹策良。青袍白马更何有。后汉今周喜再昌。
  寸地尺天皆入贡。奇祥异瑞争来送。不知何国致白环。复道诸山得银瓮。
  隐士休歌紫芝曲。词人解撰河清颂。田家望望惜雨乾。布穀处处催春种。
  淇上健儿归莫懒。城南思妇愁多梦。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
  原选者评。平仄相间。对偶整齐。王李高岑。上及唐初。声调如是。乃杜集七古之整丽可法者。至於此诗之作。自是河北屡捷。贼势大蹙。特为工丽之章。用志欣幸。中间略有寄意。全无讥讽。而论者以为直刺肃宗。步步文致。殊伤子美之志。昔人谓甫一饭不忘君。遂穿凿附会。欲全篇无虚设。可谓不善说诗。
  唐汝询曰。有典有则。雄浑阔大。足为唐雅。
  朱鹤龄曰。中兴大业。全在将相得人。前曰。独任朔方无限功。中曰。幕下复用张子房。此是一诗眼目。使当时能专用子仪。终用张镐。则洗兵不用旦夕可期矣。若玄肃父子之间。公尔时不应遽加讥切也。
  浦起龙曰。此篇是。似。初唐四家。体貌同而骨自异。今人好以乱头粗服优孟少陵。
  而於四家之清词丽句妄加嗤点。不知少陵固尝为之。曾不贬损其气格也。
  留花门
  花门天骄子。饱肉气勇决。高秋马肥健。挟矢射汉月。自古以为患。诗人厌薄伐。
  修德使其来。羁縻固不绝。胡为倾国至。出入暗金阙。中原有驱除。隐忍用此物。
  公主歌黄鹄。君王指白日。连云屯左辅。百里见积雪。长戟鸟休飞。哀笳曙幽咽。
  田家最恐惧。麦倒桑枝折。沙苑临清渭。泉香草丰洁。渡河不用船。千骑常撇烈。
  胡尘逾太行。杂种抵京室。花门既须留。原野转萧瑟。原选者评。张氵晋曰。经国之计。忧深虑远。岂寻常韵体。
  李鄠县丈人胡马行
  丈人骏马名胡骝。前年避胡过金牛。回鞭却走见天子。朝饮汉水暮灵州。
  自矜胡骝奇绝代。乘出千人万人爱。一闻说尽急难材。转益愁向驽骀辈。
  头上锐耳批秋竹。脚下高蹄削寒玉。始知神龙别有种。不比俗马空多肉。
  洛阳大道时再清。累日喜得俱东行。凤臆龙鬐未易识。侧身注目长风生。
  义鹘
  阴崖有苍鹰。养子黑柏颠。白蛇登其巢。吞噬恣朝餐。雄飞远求食。雌者鸣辛酸。
  力强不可制。黄口无半存。其父从西归。翻身入长烟。斯须领健鹘。痛愤寄所宣。
  斗上捩孤影。噭哮来九天。修鳞脱远枝。巨颡拆老拳。高空得蹭蹬。短草辞蜿蜒。
  折尾能一掉。饱肠皆已穿。生虽灭众雏。死亦垂千年。物情有报复。快意贵目前。
  兹实鸷鸟最。急难心炯然。功成失所往。用舍何其贤。近经潏水湄。此事樵夫传。
  飘萧觉素发。凛欲冲儒冠。人生许与分。只在顾盼间。聊为义鹘行。用激壮士肝。
  原选者评。评此诗者。以。史记。战钜鹿。刺秦王拟之。笔墨真觉相似。至云。功成失所往。用舍何其贤。直目此鹘为鲁仲连辈人矣。或欲删此下数句。尤有馀味。
  王嗣奭曰。借端发议。时露作者品格性情。
  画鹘行
  高堂见生鹘。飒爽动秋骨。初惊无拘挛。何得立突兀。乃知画师妙。功刮造化窟。
  写作神俊姿。充君眼中物。乌鹊满樛枝。轩然恐其出。侧脑看青霄。宁为人禽没。
  长翮如刀剑。人寰可超越。乾坤空峥嵘。粉墨且萧瑟。缅思云沙际。自有烟雾质。
  吾今意何伤。顾步独纡郁。
  原选者评。刻意写生。笔力起伏顿挫。譬之书家。几於入木三分。
  瘦马行
  东郊瘦马使我伤。骨骼硉兀如堵墙。绊之欲动转皀侧。此岂有意仍腾骧。
  细看六印带官字。众道三军遗路旁。皮乾剥落杂泥滓。毛暗萧条连雪霜。
  去岁奔波逐馀寇。骅骝不惯不得将。士卒多骑内厩马。惆怅恐是病乘黄。
  当时历块误一蹷。委弃非汝能周防。见人惨澹若哀诉。失主错莫无晶光。
  天寒远放雁为伴。日暮不收乌啄疮。谁家且养愿终惠。更试明年春草长。
  原选者评。蔼然仁者之言。正不必有寄托。
  新安吏
  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
  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
  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我军取相州。日夕望其平。
  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掘壕不到水。牧马役亦轻。
  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
  原选者评。张纟延曰。此等诗不专是刺。盖兵者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故可已而不已者刺之。不得已而用者则慰之。哀之。若。兵车行。前后。出塞。之类皆刺也。若。新安吏。之类则慰也。石壕吏。之类则哀也。然天子有道。守在四夷。则所以慰哀之者是亦刺也。
  朱鹤龄曰。此下六诗。乃乾元二年自东都回华州时经历道途有感而作。
  。通鉴。乾元二年。九节度之师溃于相州。郭子仪以朔方军断河阳桥保东京。筑南北两城守之。
  潼关吏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馀。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
  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
  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
  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原选者评。以叙述为议论。汉魏每有此格。连云。句以下皆吏答词。以末为答吏者非也。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原选者评。李因笃曰。响悲意苦。最近汉魏。新婚别
  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结发为妻子。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君今往死地。沈痛迫中肠。
  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
  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
  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
  原选者评。读。东山。之四章。曰。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曲尽人情如此。此王者之以人道使人也。暮婚晨别。民之不幸。非上之过耶。然而发乎情。止乎礼义。甫之立言与风雅何以异哉。
  真德秀曰。先王之政。新有婚期不役征。此诗所怨。尽其常分而能不忘礼义。
  罗大经曰。国风。岂无膏沐。谁适为容。盖古之妇人。夫不在家则不为容饰。此远嫌防微之意也。杜诗云。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尤可悲矣。国风之后唯杜陵。不可及者此类是也。
  朱鹤龄曰。陈琳。饮马长城窟行。设为问答。此。三吏。三别。诸篇所自来也。而。新婚。一章。叙室家离别之情。及夫妇始终之分。全祖乐府遗意。沉痛更为过之。
  垂老别
  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
  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乾。男儿既介胄。长揖别上官。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
  执知是死别。且复伤其寒。此去必不归。还闻劝加餐。土门壁甚坚。杏园度亦难。
  势异邺城下。纵死时犹宽。人生有离合。岂择衰盛端。忆昔少壮日。迟回竟长叹。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
  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
  原选者评。王粲。七哀。实此诗之权舆。古诗。十五从军征。一首。则。无家别。所自出也。
  胡夏客曰。新安。石壕。新婚。垂老。诸诗。述军兴之调发。写民情之怨哀。
  详矣。然作者之意又不止此。国家不幸多事。犹幸有缮兵中兴之主。上能用其民。下能应其命。至杀身弃家不顾。以成一时恢复之功。故娓娓言之。义合风雅。不为诽谤耳。
  无家别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馀家。世乱各东西。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
  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久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
  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宿鸟恋本枝。安辞且穷栖。方春独荷锄。日暮还灌畦。
  县吏知我至。召令习鼓鞞。虽从本州役。内顾无所携。近行止一身。远去终转迷。
  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永痛长病母。五年委沟溪。生我不得力。终身两酸嘶。
  人生无家别。何以为烝黎。
  原选者评。汉魏乐府。因事立言。言与事比。有风诗遗意。后人转相仿效。文胜而情隐矣。甫以驰骋古今之才。奋乎前人窠臼之外。随所感触。作为诗歌。新安吏。诸篇。上继风雅。 。陟岵。 。鸨羽。之怨。 。苕华。 。草黄。之哀。殆不是过。非汉魏所得有也。记。曰。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曰音之起由人心而生。自然以发。音之至也。安史之乱。唐之不亡。幸耳。相州一溃。河阳危迫。驱民从役。势不得已。然其困亦极矣。甫於行役所经。伤心惨目。上悯国难。下痛民穷。加以所遇不偶。怀抱抑郁。程形赋音。几于一字一泪。觉千古不可磨灭。使孔子删诗。当在变雅之列。岂复区区字句之间。声调之末与他人较工拙哉。
  范温曰。建安诗辩而不华。质而不俚。风调高雅。格力遒壮。得风雅骚人之气骨。最为近古者也。唐诸诗人。高者学陶谢。下者学徐庾。惟老杜。太白。退之皆学建安。晚乃各自变成一家。如老杜。崆峒小麦熟。人生不相见。新安。石壕。潼关吏。新婚。垂老。无家别。夏日。夏夜叹。皆全体作建安语。今集第一。第二卷中颇多。
  退之亦多此体。但颇自加新奇。太白多建安句法而罕全篇。多杂以鲍明远体。前辈多留意於此。近来学者遂不讲尔。
  王嗣奭曰。目击成诗。遂下千年之泪。一一刻划宛至。同工异曲。随物赋形。真造化手也。
  遣兴三首
  下马古战场。四顾但茫然。风悲浮云去。黄叶坠我前。朽骨穴蝼蚁。又为蔓草缠。
  故老行叹息。今人尚开边。汉虏互胜负。封疆不常全。安得廉耻将。三军同晏眠。
  高秋登塞山。南望马邑州。降虏东击胡。壮健尽不留。穹庐莽牢落。上有行云愁。
  老弱哭道路。愿闻甲兵休。邺中事反覆。死人积如丘。诸将已茅土。载驱谁与谋。
  丰年孰云迟。甘泽不在早。耕田秋雨足。禾黍已映道。春苗九月交。颜色同日老。
  劝汝衡门士。勿悲尚枯槁。时来展材力。先后无丑好。但讶鹿皮翁。忘机对芳草。
  原选者评。遒文壮节。抑扬哀怨。远之源于小雅。近亦比肩子建。抗行嗣宗。丰年。
  一篇。比兴微婉。足以息竞躁而慰晚达。士大夫不可不知此意。
  申涵光曰。杜云。诸将已茅土。载驱谁与谋。高适亦云。岂无安边策。诸将已承恩。皆言恩宠太过。将骄不可用也。
  黄希曰。诸将不指李。郭。如封朔方大将军孙守亮等九人为异姓王。李商臣等十三人为同姓王是也。幽人
  孤云亦群游。神物有所归。麟凤在赤霄。何当一来仪。往与惠荀辈。中年沧州期。
  天高无消息。弃我忽若遗。内惧非道流。幽人见瑕疵。洪涛隐语笑。鼓枻蓬莱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