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林广记


  宫词

  鱼藻宫中锁翠娥,先皇行处不曾过。如今池底休铺锦,菱角鸡头积渐多。

  《西清诗话》云:“事见《承诏录》,文宗论德宗奢靡云:‘闻得禁中老宫人,每引流泉,先于池底铺锦。’则知建诗皆摭实,非凿空语也。”

  宫词

  树头树底觅残红,一片西飞一片东。自是桃花贪结子,错教人恨五更风。

  《陈辅之诗话》云:“王建《宫词》,王荆公独爱此一绝,谓其意味深婉而悠长也。”

  宫词

  罗衫叶叶绣重重,金凤银鹅各一丛。每遍舞头分两向,太平万岁字当中。

  《乐府杂录》云:“舞有健舞、软舞、字舞、花舞、马舞。”字舞者,以舞人亚身于地,布成字也。故建有“太平万岁字当中”之句。

  宫词

  御厨不食索时新,每见花开即苦春。白日卧多娇似病,隔帘教唤女医人。

  《渔隐丛话》云花蕊夫人词与王建此《宫词》“纪事虽异,造语颇同。花蕊之词尤工,建为不及也。”今附于左。

  [附]花蕊夫人宫词

  厨船进食簇时新,侍宴无非列近臣。日午殿头宣索脍,隔花催唤打鱼人。

  [附]杜牧之宫词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附]白乐天宫词

  泪满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

  [附]王昌龄宫词

  宝仗平明金殿开,暂将纨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苕溪丛话》云:“余阅王建《宫词》,选其佳者,亦自少得,只世所脍炙者数词耳。其间杂以他人之词。”如前数词是也。

  解王守澄

  先朝行坐镇相随,今上春宫见长时。脱下御衣偏得著,进来龙马每教骑。尝承密旨还家少,独奏边情出殿迟。不是当家频向说,九重争遣外人知。

  唐王建《宫词》旧跋云:“王建太和中,为陕州司马,与韩愈、张籍同时。初为渭南尉,与宦者王守澄有宗人之分。因过饮以相讥戏,守澄深憾之,曰:‘吾弟所作《宫词》,禁掖深邃,何以知之?’将奏劾,建因作诗以解之,事遂寝。”

  望夫石

  望夫处,江悠悠,化为石,不回头。山头日日风复雨,行人归来石应语。

  《复斋漫录》云:“陈无己《诗话》云:‘望夫石,在处有之。古今诗人,惟用一律。黄叔达以顾况为第一云:“山头日日风复雨,行人归来石应语。”语意皆工。江南望夫石,每过其下,不风即雨,疑况得句处也。’余家有《王建集》,载《望夫石》诗,乃知非况作。岂无己、叔达偶忘之邪?”《苕溪渔隐》谓:“荆公选《唐百家诗》,亦以此列建诗中。则无己、叔达之误,无疑矣。”

  [附]刘禹锡望夫石

  终日望夫夫不归,化为孤石苦相思。望来已是几千载,只似当年初望时。

  《复斋漫录》云:“陈无己谓《望夫石》诗语,古今一律。惟禹锡云:‘望来已是几千载,只似当年初望时。’语拙而意工。”

  愚谓郭功父一诗,亦善于形容。今附于左。

  [附]郭功父望夫石

  杜鹃啼血春林碧,妾有离愁思今昔。上尽高山第一峰,目乱魂飞化为石。化为石,可奈何?泪悬白露衣薜萝。千古万古望夫恨,一江秋水寒蝉多。汉家天子点征役,良人荷戈归不得。此身未老将何从,不似山头化为石。

  愚按:此石在处有之,世俗相传,以为其夫出役,妻登其山望之,遂僵为石。郭诗正是模写此意也。

  唐昌观玉蕊花

  一树笼松玉刻成,飘廊点地色轻轻。女冠夜觅香来处,惟见阶前碎月明。

  《高斋诗话》云:“今玚花,即玉蕊花也。王介甫以之比玚,盖玚,玉名,取其白耳。黄鲁直又更其名为山矾,谓可以染也。庐陵段谦叔,多闻士也。其家所藏异书古刻至多,有杨汝士《与白二十二帖》云:‘唐昌玉蕊以少故贵,自来江南,山山有之。土人取以供染事,不甚惜也。则知玚花之为玉蕊,无疑矣。’傅子容见此帖,乃作绝句云。”

  [附]傅子容绝句

  比玚更矾总未佳,要须博物似张华。因观异代前贤帖,知是唐昌玉蕊花。

  胡苕溪云:“唐昌观玉蕊,鹤林寺杜鹃,二花在唐时为盛,名闻天下。玉蕊花尤有词人赋咏,《唐百家诗选》载王建诗。《剧谈录》中:‘上都安业坊唐昌观,旧有玉蕊花甚繁,每发若瑶林琼树。元和中,春物方盛,车马寻玩者相继。忽一日,有女子年可十七八,衣绣绿衣,乘马,峨髻双鬟,无簮珥之饰。容色婉约,迥出于众,从以二女冠、三小仆。既下马,以白角扇障面,直造花所,伫立良久,令小僮取花数枝而出。将乘马,回谓女冠曰:“曩有玉峰之约,自此可以行矣。”时观者如堵,皆见。举辔百步,有轻风拥尘随之而去。须臾尘灭,望之已在半天,方悟神仙之游。’刘梦得亦有诗云。”

  [附]刘禹锡玉蕊

  玉女来看玉树花,异香先引七云车。攀枝弄雪时回首,惊怪人间日易斜。

  [附]张籍唐昌观玉蕊

  九色云中紫凤车,寻仙来到洞仙家。飞轮回处无踪迹,惟见斑斑满地花。

  按:右二诗,其用事皆本前说,以为神仙之游,故附焉。

  [附]白乐天集贤院玉蕊

  芳意将阑风又吹,白云辞叶雪辞枝。集贤雠校无闲日,落尽瑶华尚不知。

  [附]黄鲁直戏咏高节亭山矾花

  北岭山矾取次开,清风正用此时来。平生习气难料理,爱著幽香未拟回。

  《山谷诗序》云:“江南野中,有一种小白花,木高数尺,春开极香,野人谓之‘郑花’。王荆公尝欲作诗而陋其名,予请名曰‘山矾’。野人采之以染黄,不借矾而成色,故名‘山矾’。海岸孤绝处,弥陀山译者,以谓小白花,予疑即此花尔。不然,何以观音老人端坐不去耶?”

  杜牧之

  本传云:“杜牧于诗,情致豪迈,号为‘小杜’,以别杜甫。”

  刘后村云:“杜牧佳句自多,于唐律中常寓少拗峭,以矫时弊。”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验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

  《许彦周诗话》云:“此诗意谓赤壁不能纵火,即为曹公夺二乔,置之铜雀台中也。孙氏霸业系此一举,社稷存亡,生灵涂炭都不问,只恐捉了二乔,可见措大不识好恶。”

  二乔,汉太尉乔玄二女。孙策纳大乔如夫人,以小乔嫁周瑜。铜雀台,乃曹操宠妾所居。

  徐柏山云:“二乔事,自见于战皖城之日,非赤壁时事也。牧之用事,多不审,观者考之。”

  [一]二乔,原作“二桥”,下同,注作桥玄女。按《三国志·周瑜传》作“乔公二女”,据改。

  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胡苕溪云:“牧之题咏,好异于人。如《赤壁》云:‘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桥。’《题四皓庙》云:‘南军不袒左边袖,四皓安刘是灭刘。’皆反说其事。至《题乌江亭》,则好异而叛于理。项氏以八千人渡江,败亡之余,无一还者,其失人心为甚,谁肯复附之,其不能卷土重来决矣。”

  后村云:“吕温云:‘天下起兵诛董卓,长沙义士最先来。’与杜牧‘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皆可以倡东南勇敢之气。”

  叠山云:“众言项羽有速亡之罪,牧之独言项羽有可兴之机,亦死中求活意也。”

  [附]王介甫题乌江亭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荆公此诗,正为牧之设也。盖牧之之诗,好异于人,其间有不顾理处。

  宫词

  监宫引出暂开门,随例虽朝不是恩。银钥却收金锁合,月明花落又黄昏。

  胡苕溪云:“此词绝句极佳。意在言外,而幽怨之情自见,不待明言之也。诗贵如此,若使一览而意尽,何足道哉?”

  九日齐山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泪沾衣。

  《列子》云:“齐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美哉国乎,若何滴滴去此国而死乎?[一]使古无死者,寡人将去斯而何之?’史孔、梁丘据从之泣。晏子独笑于傍曰:‘吾君方将被蓑笠而立乎畎亩之中,惟事之恤,何暇念死乎?’景公惭焉。”

  [一]“滴滴”原作“谪”,据《列子·力命篇》改补。

  怅别

  自恨寻芳到已迟,往年曾见未开时。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阴子满枝。

  《丽情集》云:“唐大和末,杜牧自侍御史出佐沈传师宣城幕。雅闻湖州为浙西名郡,风物妍好,且多丽色,往游之。时刺史崔公,亦牧之素所厚者,颇谕其意,凡籍之名妓,悉为致之,牧殊不惬所望。使君复候其意,牧曰:‘愿得张水戏,使州人毕观之。俟其云合,牧当间行,寓目冀或有阅焉。’使君大喜,如其言。至日,两岸观者如堵,迨暮竟无所得。将罢,忽有里姥引髽髻女,年才十余岁,牧熟视之曰:‘此真国色也。’因使语其姥将致舟中,姥女皆惧。牧曰:‘且不即纳,当为后期。吾十年必为此郡,若不来乃从所适。’因以重币结之。大中三年,牧移授湖州刺史。比至郡,则前十四年所约之姝已从人三载,而生二子矣。牧即政之夕,亟使召之。女母惧其见夺也,因携幼以诣之。牧诘其母曰:‘曩既许我矣,何为适人?’母拜曰:‘向约十年不来而后嫁,嫁已三年矣。’牧俯首曰:‘辞也直,强之不祥。’乃礼而遣之,因为《怅别》诗云。”

  [附]田画诗

  弟病兄孤失所宜,当时书语最堪悲。岂面乞得南州牧,[一]却恨寻春去较迟。

  此诗正以讥牧之放肆之过也。

  [一]“面”字失黏,或当作“因”。

  遣怀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肠断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胡苕溪《渔隐丛话》云:“余尝疑此诗必有所谓而作,因阅《芝田录》有云:‘牛僧孺帅维扬时,牧之在幕中,多微服逸游于外。公闻之,乃以街子数辈潜随牧之,以防不虞。后牧之以拾遗召,临别,公因以纵逸为戒。牧之始犹讳之,公乃命取一箧以示,皆街子辈报帖云“杜书记平善”,乃大感服。’方知牧之此诗,言当日逸游之事耳。”

  李司徒席上

  华堂今日绮筵开,谁唤分司御史来。忽发狂言惊四座,三行红粉一时回。

  《古今诗话》云:“牧之为御史分司洛阳时,李司徒罢镇闲居,声妓为当时第一。一日开筵,朝士臻赴。以杜尝持宪,不敢邀饮。杜讽坐客达意,愿预斯会。李驰书,杜闻命遽来会。中有女妓百余,皆绝色殊艺。杜独坐南行,瞪目注视,满引三卮,问李曰:‘闻有紫云者,孰是?’李指示之。杜凝睇良久曰:‘名不虚得,宜以见惠。’李俯首而笑,诸妓亦皆回首破颜。又自引三爵,朗吟而起。”

  东坡闻李公择饮传国博家,大醉,有诗遗之,即用此事也。

  [附]东坡寄李公择

  不肯醒醒骑马回,玉山知为玉人颓。紫云有语君知否,莫唤分司御史来。

  绝句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乞得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石林诗话》云:“此盖不满于当时,故末有昭陵之句。江辅之谪官累年,后知虔州,谢表有云:‘清时有味,白首无能。’蔡持正为御史,乃引牧诗为证,以为有怨望之意,遂复罢去。”

  山谷云:“牧之此诗,谓爱闲爱静,求得一麾而去也。别本乃作‘欲把一麾’,非是。麾之为义,即汉严助所谓‘招之不来,麾之不去’之意。”

  绝句

  无媒径路草萧萧,自古云林远市朝。公道世间惟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

  胡苕溪云:“杜牧之此诗,与罗邺之诗同一意。”今附于左。

  [附]罗邺绝句

  芳草和烟暖更青,闲门要地一时生。年年点检人间事,惟有东风不世情。

  胡苕溪云:“余尝以此二绝作一联云:‘白发惟公道,春风不世情。’盖穷人不偶,遣兴之作也。”

  华清宫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道荔枝来。

  《天宝遗事》云:“贵妃嗜荔枝,当时涪州致贡,以马递驰载,七日七夜至京。人马多毙于路,百姓苦之。”

  《遁斋闲览》云:“杜牧《华清宫》诗,尤脍炙人口。据《唐纪》:‘明皇以十月幸骊山,至春即还宫。’是未尝六月在骊山也。然荔枝盛暑方熟,词意虽美,而失事实。”

  《叠山诗话》云:“明皇致远物以悦妇人,穷人力,绝人命,有所不顾,如之何不亡!”

  木兰庙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

  程泰之《演繁露》云:“乐府有《木兰词》,乃女子代父征戍,十年而归,不受爵赏,人为作诗,然不著何代人,独诗中有‘可汗大点兵’语,知其生世非隋即唐也。女子能为许事,其义且武,在缇萦之上。或者疑为寓言,然白乐天《题木兰花》云:‘怪得独饶脂粉态,木兰曾作女郎来。’又观杜牧此诗,则既有庙貌,又曾作女郎,则诚有其人矣。异哉!”

  [附]乐府木兰词

  促织何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二十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长鞭,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鞍鞯。朝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声溅溅。旦辞黄河去,暮宿燕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声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赐物百千强。欲与木兰赏,不愿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声,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见伙伴,伙伴始惊惶。同行十三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一],雌儿眼迷离,两兔傍地走,焉能辨我是雄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