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诗藏
- 诗话
- 诗林广记
诗林广记
[附]山谷有怀半山老人再次韵
短世风惊雨过,成功梦迷酒酣。草玄不妨准《易》,论《诗》终近《周南》。
又
啜羹不如放麑,乐羊终愧巴西。欲问老翁归处,帝乡无路云迷。
右话见第五卷山谷本诗后。
送王平甫
吴兴太守美如何,柳恽诗才未足多。遥想郡人迎下担,白蘋洲上起苍波。
《东轩笔录》云:“王介,字平甫,性轻率,语言无伦,时人以为心风。与荆公旧交,熙宁中,自省判出守湖州,荆公作诗送之,其意以水值风,即起波也。介谕其意,遂和十篇,盛气而诵于荆公。其一曰:‘吴兴太守美如何,太守从来恶祝鮀。生若不为上柱国,死时犹合代阎罗。’荆公笑曰:‘阎罗见阙,速请赴任。’”
题江宁驿舍
茅屋沧洲一酒旗,午烟孤起隔林炊。江晴日暖芦花起,恰似春风柳絮时。
《诗话》云:“王介素与荆公不相能,荆公曾题江宁道中驿舍,一联云:‘茅屋沧洲一酒旗,午烟孤起隔林炊。’介鄙之,书其末云:‘金陵村里王夫子,可是能吟富贵诗。’荆公见之,亦不屑意,乃续之云:‘江晴日暖芦花起,恰似春风柳絮时。’末语又讥介之轻狂也。”
即事
径暖草如积,雨晴山更繁。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静憩鸠鸣午,荒寻犬吠昏。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
《复斋漫录》云:“荆公诗云:‘静憩鸠鸣午,荒寻犬吠昏。’学者谓公取唐诗‘一鸠鸣午寂,双燕话春愁’之句。余尝见东坡手写此诗,乃是‘静憩鸡鸣午’,读者疑之,盖不知取唐诗‘枫林社日鼓,茅屋午时鸡’之句也。”
道旁大松人取为明
虬角龙髯不可攀,亭亭千丈荫南山。应嗟无地逃斤斧,岂愿争明爝火间。
荆公自注云:“诗言松意尚不愿采于匠石,充栋梁之用,况肯区区与萤爝争明于顷刻间耶?”
君难托
槿花朝开暮还坠,妾身与花宁独异。忆昔相逢俱少年,两情未许谁最先。感君绸缪逐君去,成君家计良辛苦。人事反覆那能知,谗言入耳须臾离。嫁时罗衣羞更着,如今始悟君难托。君难托,妾亦不忘旧时约。
熊勿轩云:“按神宗即位,召公参大政。公每以仁宗末年事多委靡舒缓,劝上变风俗,立法度。上方锐于求治,得之,不啻千载之遇,公亦感激,知无不为。后公罢相,吕惠卿欲破坏其法,张谔、邓绾之徒更相倾撼。上虽再召公秉政,逐惠卿等,而公求退之意已切,遂以使相判江宁,此诗疑此时作也。”
送吕望之赴临江
黄雀有头颅,长行万里余。想因君出守,暂得免苞苴。
《诗话》云:“荆公此诗,才二十字耳,崇仁爱,抑奔竞,皆具焉,何以多为?能行此言,则虐生类以饱口腹,刻疲民以肥权势者寡矣。临江有黄雀,故云。”
苏子由有《黄雀》诗云:“农未举网惊合围,悬颈系足肤无衣。百个同缶仍相依,头颅万里行不归。”与荆公诗语同。
红梅
春半花才发,多应不奈寒。北人初未识,浑作杏花看。
《西清诗话》云:“红梅清艳两绝,昔独盛于姑苏。晏元献移植西冈第中,特珍赏之。一日,贵游赂园吏得一枝分接,由是都下遍有之。晏公尝与客饮花下赋诗,云:‘若更迟开三二月,北人应作杏花看。’客曰:‘公诗固佳,待北俗何浅也。’公笑曰:‘顾伧父安得不然。’一坐绝倒。介甫此诗与元献暗合,然句意皆工,胜元献远矣。”
梅花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胡苕溪云:“南朝苏子卿有《梅花》诗云:‘只言花是雪,不悟有香来。’后韩子苍《咏梅》云:‘那知是花处,但觉暗香来。’介甫、子苍虽袭子卿之诗意,然思益精,而语益工也。”
卷三
苏东坡
《诗话》云:“苏子瞻诗,如武库乍开,干戈森然,不觉令人神悚。子细检点,不无利钝。”
吕氏《童蒙训》云:“东坡长句,波澜浩大,变化不测,如作杂剧,打猛诨入,却打猛诨出也。”
后村云:“坡诗略如昌黎,有汗漫者,有典严者,有丽缛者,有简淡者,翕张开阖,千变万态。盖自以其力量为之,然非本色。他人无许大力量气魄,恐不可学。”
韩子苍云:“东坡作文,如天花变见,初无根叶,不可揣测。”
李豸文叔《祭东坡文》云:“道大不容,才高见忌。皇天后土,明一生忠义之心;名山大川,还千古英灵之气。”
次韵穆父尚书侍祠郊丘瞻望天光退而相庆引满醉吟
千章杞梓荫云天,樗散谁收老郑虔。喜气到君浮白里,丰年及我挂冠前。令严钟鼓三更月,野宿貔貅万灶烟。太息何人知帝力,归来金帛看頳肩。
先生《诗话》云:“七言之伟丽者,杜子美诗‘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尔后寂寥无闻焉。直至欧阳永叔‘沧波万古流不尽,白鸟双飞意自闲’,‘万马不嘶听号令,诸蕃无事乐耕耘’,可以并驱争先矣。某亦云‘令严钟鼓三更月,野宿貔貅万灶烟’,又云‘露布朝驰玉关塞,捷书夜到甘泉宫’,亦庶几焉。”
《复斋漫录》云:“东坡‘令严钟鼓三更月’一句,乃取杜子美‘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之句也。”
寄藏春坞
白首归来种万松,待看千尺舞霜风。年抛造物甄陶外,春在先生杖屦中。杨柳长齐低户绿,樱桃烂熟滴阶红。何时却与徐元直,共访襄阳庞德公。
《复斋漫录》云:“《西清诗话》记其父蔡元长喜周邦彦《祝寿》诗云:‘化行禹贡山川外,人在周公礼乐中。’乃模写东坡《藏春坞》诗‘年抛造物甄陶外,春在先生杖屦中’之语也。”
《王直方诗话》云:“东坡《藏春坞》诗有‘年抛造物甄陶外,春在先生杖屦中’,而少游作《俞充哀词》乃云:‘风生使者旌旄上,春在将军俎豆中。’余以为依放太甚。”
汲水煎茶
活水仍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仍作泻时声。枯肠未易禁三碗,坐数山城长短更。
诚斋云:“七言八句,一篇之中句句皆奇,一句之中字字皆奇,古今作者皆难之。如东坡《煎茶》诗云:‘活水仍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第二句七字而具五意:水清,一也;深处取清者,二也;石下之水,非有泥土,三也;石乃钓石,非寻常之石,四也;东坡自汲,非遣卒奴,五也。‘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其状水之清美极矣。‘分江’二字,此尤难下。‘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仍作泻时声’,此倒语也,尤为诗家妙法,即杜少陵‘红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也。‘枯肠未易禁三碗,坐数山城长短更’,又翻却卢仝公案。仝吃到七碗,坡不禁三碗。山城更漏无定,‘长短’二字,有无穷之味。”
贺陈述古弟章生子
郁葱佳气夜充闾,始见徐卿第二雏。剩欲去为汤饼客,惟愁错写弄麞书。参军新妇贤相敌,阿大中郎喜有余。我亦从来识英物,试教啼看定何如。
晋贾充始生,其父逵曰:“后当有充闾之庆。”故以名充,字公闾。
《旧唐书》云:“太常少卿姜度妻诞子,李林甫手书庆之曰:‘闻有弄麞之庆。’客视之掩口。”东坡用此事也,惜乎新史不载其事。
晋王浑妻钟氏琰生子济,浑尝与琰坐,济趋庭而过,浑欣然曰:“生子如此,足慰人心。”琰笑曰:“若使新妇得配参军,生子故不翅如此。”参军谓浑中弟沦也。
晋谢奕女道韫,初适王凝之,还,甚不乐。安曰:“王郎,逸少子,不恶,汝何恨也?”答曰:“一门叔父,则有阿大中郎。群从兄弟,则有封、胡、羯、末。不意天壤之间,乃有王郎。”谢氏诸子尤彦秀者,称“封、胡、羯、末”。封谓韶,胡谓朗,羯谓玄,末谓川,皆其小字也。韶、朗、川皆早卒,惟玄以功名终焉。“阿大中郎”,谓谢安也。晋桓温,宣城太守彝之子也。生未期,而太原温峤见之,曰:“此儿有奇骨,可试使啼。”及闻其声,曰:“真英物也。”彝以峤所赏,故遂名曰“温”。峤曰:“果尔,后将易吾姓也。”
《溪诗话》云:“李商隐诗,好积故实。如《喜雪》诗,一篇中用事者十七八,以是知凡作诗者,须饱材料。传称任昉用事过多,属辞不得流便。余谓昉诗所以不能倾沈约者,乃才有限,非事多之过。东坡有全篇用事者,如《贺陈述古弟章生子》诗及《戏张子野买妾》诗,句句用事,曷尝不流便哉?”
张子野年八十五尚闻买妾述古令作诗
锦里先生自笑狂,莫欺九尺鬓眉苍。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柱下相君犹有齿,江南刺史已无肠。平生谬作安昌客,略遣彭宣到后堂。
《高斋诗话》云:“尚书郎张先,字子野,尝有诗云:‘浮萍断处见山影。’又长短句云:‘云破月来花弄影。’又云:‘隔墙送过秋千影。’并脍炙人口,世谓之‘张三影’。”
《石林诗话》云:“子野能为诗及乐府,至老不衰。居钱塘,年八十余,家犹蓄声妓。子瞻尝赠以诗,有‘莺莺’‘燕燕’之语,全用张氏故事戏之。”
赵彦材云:“‘锦里先生自笑狂’一句,学者多不晓。盖为杜诗‘锦里先生乌角巾’之语惑之也。成都谓之‘锦官’,故亦谓之‘锦里’。杭州临安县,昔钱王时,赐名‘衣锦城’。而先生临安三绝,又有题名‘锦溪’之句,特取‘锦里先生’四字以言子野。时陈述古守杭,令作此诗,可以推见。”
《丽情集》云:“唐正元初,有张君者,遇崔氏女于蒲。崔小名莺莺,元稹为作《会真三十韵》,尝与李绅语其事。绅又作《莺莺歌》也。”
汉成帝尝微行,过阳阿主家,见赵飞燕而悦之。先是有童谣云:“燕燕尾涎涎,张公子,时相见。”盖帝每微行,与张放俱,而称富平侯,故曰“张公子”。
张苍自秦时为柱下史。汉文帝四年,为丞相。口中无齿,食乳,以女子为乳母。妻妾以百数。
前汉张禹弟子尤著者,彭宣、戴崇。禹每将崇入后堂饮食,妇女相对,优人弦管,铿锵极乐,昏夜乃罢。而宣之来也,禹见之于便坐,讲论经义,未尝得至后堂。
戏徐君猷孟亨之不饮
孟嘉嗜酒桓温笑,徐邈狂言孟德疑。公独未知其趣耳,臣今时复一中之。风流自有高人识,言褚裒于庾亮座上识孟嘉也。通介宁随薄俗移。卢钦言:徐公,前日之通,今日之介也。二子有灵应抚掌,吾孙还有独醒时。
胡苕溪云:“东坡此诗,戏徐君猷、孟亨之皆不饮酒,不止天生对语,其全篇用事清切,尤为可喜。盖皆徐、孟二人一姓事也。”
《晋书》:“孟嘉好酣饮,愈多不乱。王温问嘉曰:‘酒有何好,卿嗜之?’嘉曰:‘公未得酒中趣耳。’”
《魏志》:“徐邈为尚书郎,时科酒禁,而邈私饮至于沉醉。校尉赵达问以曹事,邈曰:‘中圣人。’其后文帝见邈,问曰:‘颇复中圣人否?’对曰:‘昔子反毙于阳谷,御叔罚于饮酒。臣嗜同二子。不能自惩。时复中之。’”
朝云诗
不似杨枝别乐天,恰如通德伴伶玄。阿奴络秀不同老,天女维摩总解禅。经卷药炉新活计,舞衫歌扇旧因缘。丹成逐我三山去,不作巫阳云雨仙。
《诗引》云:“世谓乐天有鬻骆马,放杨柳枝词,嘉其主老病不忍去也。然刘梦得有诗云:‘春尽絮飞留不得,随风好去落谁家。’乐天亦云:‘病与乐天相伴住,春随樊子一时归。’则是樊素竟去也。予家有数妾,四五年相继辞去。独朝云者,随予南迁。因读《乐天集》,戏作此诗。”
胡苕溪云:“东坡此诗,意绝佳。善于为戏,略去洞房之气味,翻为道人之家风。非若乐天所云‘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俗哉!”
复出东门
乱山环合水侵门,身在淮南尽处村。五亩渐成终老计,九重新扫旧巢痕。岂惟见惯沙鸥熟,已觉来多钓石温。长与东风约今日,暗香先返玉梅魂。
陆放翁序《施司谏东坡诗注》云:“某顷与范公至能会于蜀,因相与论东坡诗,慨然谓余曰:‘足下当作一书,发明东坡之意,以遗学者。’某谢不能。他日,又言之。因举二三事以质之曰:‘“五亩渐成终老计,九重新扫旧巢痕”,及“遥知叔孙子,已致鲁诸生”,此语当若为解?’至能曰:‘东坡窜黄州,自度不复收用,故曰“新扫旧巢痕”。建中初,复召元祐诸人,故曰“已致鲁诸生”,恐不过如此耳。’某曰:‘此某之所以不敢承命也。昔祖宗以三馆养士,储将相材。及官制行,罢三馆。而东坡盖尝直史馆,然自谪为散官,削去史馆之职久矣,至是史馆亦废,故云“新扫旧巢痕”。其用字之严如此。而“凤巢西隔九重门”,则又李建中诗也。建中初,韩、曾二相得政,尽收用元祐人。其不召者亦补大藩,惟东坡兄弟犹领宫祠。此句盖寓所以不能致者二人,意深语缓,尤未易窥测。至如“车中有布乎”,指当时用事者,犹近而易见。“白首沉下吏,绿衣有公言”,乃以其侍妾朝云尝叹黄师是仕不进。故此句之意,戏言其上僭,则非得于故者,殆不可知。必皆能如此,然后无憾。’至能亦太息曰:‘如此诚难矣!’”
过岭南题诗龙泉钟上今复过而北次前韵
秋风卷黄叶,朝雨洗绿净。人贪归路好,节近中原正。下岭独徐行,艰险未敢忘。遥知叔孙子,已致鲁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