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林广记


  木末

  木末北山烟冉冉,草根南涧水泠泠。缲成白雪桑重绿,割尽黄云稻正青。

  《冷斋夜话》云:“唐诗有曰:‘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又曰:‘旧国别多日,故人无少年。’而荆公、东坡用其意,作古今不经人道语,荆公此诗是也。又东坡诗云:‘春畦雨过罗纨腻,夏陇风来饼饵香。’如《华严经》举果知因。譬如莲花,方其吐花,而果具蕊中。造语之工,至于荆公、东坡、山谷尽古今之变。荆公:‘江月转空为白昼,岭云分暝作黄昏。’又曰:‘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东坡《海棠》诗曰:‘只恐夜深花睡去,高烧银烛照红妆。’又曰:‘我携此石归,袖中有东海。’山谷曰:‘此诗谓之句中眼,学者不知此妙,韵终不胜。’”

  茅檐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蹊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山谷云:“尝见荆公于金陵,因问丞相近有何诗,荆公指壁上所题两句云:‘“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此近所作也。’”

  《石林诗话》云:“荆公诗用法甚严,尤精于对偶。尝云:‘用汉人语,止可以汉人语对。若参以异代语,便不相类。’如‘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之类,皆汉人语也。此法惟公用之,不觉拘窘卑凡。如‘周颙宅作阿兰若,娄约身归窣堵波’,皆以梵语对梵语,亦此类也。”

  《艺苑雌黄》云:“宋玉《九辩》云‘登山临水兮送将归’,前辈诗,惟介甫‘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下‘将’‘送’字。予尝考《诗·燕燕》篇云:‘之子于归,远于将之。之子于归,远送于野。’则《楚辞》之言,亦有本也。”

  钟山绝句

  偶向松关觅旧题,野人休诵北山移。丈夫出处非无意,猿鹤从来自不知。

  《石林诗话》云:“王介字中甫,衢州人。博学善讥谑,尝举制科不中,与荆公游,甚款然,未尝降意相下。熙宁初,荆公翰林学士被召。前此屡召不起,至是始受命。介以诗寄云:‘草庐三顾动春蛰,蕙帐一空生晓寒。’盖有所讽。荆公得之大笑,他日作诗,有‘丈夫出处非无意,猿鹤从来自不知’之句,盖为介发也。”

  又

  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胡苕溪云:“李太白有云:‘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还忆谢玄晖。’黄山谷则曰:‘凭谁说与谢玄晖,休道澄江静如练。’王文海有云:‘鸟鸣山更幽。’介甫则曰:‘一鸟不鸣山更幽。’皆反其意而用之,不欲沿袭耳。”

  岁晚

  月映林塘静,风涵笑语凉。俯窥怜净绿,小立伫幽香。携幼寻新菂,扶衰上野航。延缘久未已,岁晚惜流光。

  《漫叟诗话》云:“荆公定林后,诗精深华妙,非少作之比。尝作《岁晚》诗,自以比谢灵运,议者亦以为然。”

  钟山官床与客夜坐

  残生伤性老耽书,年少东来复起予。各据槁梧同不寐,偶然闻雨落阶除。

  《冷斋夜话》云:“山谷尝言:‘天下清景,初不择贵贱贤愚而与之。然吾特疑端为我辈设。’观荆公此诗与东坡《宿余杭山寺》诗,则山谷之言为确论也。”

  [附]东坡宿余杭山寺

  暮鼓朝钟自击撞,闭门欹枕对残缸。白灰旋拨通红火,卧听萧萧雪打窗。

  过外弟饮

  一自君家把酒杯,六年波浪与尘埃。不知乌石岗头路,到老相寻得几回。

  《复斋谩录》云:“乌石岗,距临川三十里,荆公外家吴氏居其间。故诗云:‘不知乌石岗头路,到老相寻得几回。’又盐步门,在荆公旧居之前,故亦有诗云:‘曲池丘墓心空折,盐步庭闱眼欲穿。’临川郡学,在州治之东,城隅之上。其门庭之间有池,不广,而旱暵不竭,世传为王右军墨池。每当贡士之岁,或见墨汁点滴如泼,出于水面,则次春,郡人必有登第者。荆公《送和甫奉使江南诗》云‘为我聊寻逸少池’,皆纪实也。”

  《冷斋夜话》云:“山谷言:‘诗有规摹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唐顾况诗云:‘一别二十年,人堪几回别。’其语简缓,而意精确。荆公诗云:‘一自君家把酒杯,六年波浪与尘埃。不知乌石岗头路,到老相寻得几回。’此皆夺胎法也。学者不可以不知。”

  围棋

  莫将戏事扰真情,且可随缘道我赢。战罢两奁收黑白,一枰何处有亏成。

  《遁斋闲览》云:“荆公棋品殊下,每与人对局,未尝致思,随手疾应。觉其势将败,便敛之,谓人曰:‘本图适性忘虑,反苦思劳神,不如且已。’观此诗,则‘图适性忘虑’之语,信有证矣。若鲁直于棋则不然,如‘心似蛛丝游碧落,身如蜩甲化枯枝’,则苦思忘形,较胜负于一着,与介甫措意异矣。”

  《冷斋夜话》云:“荆公在钟山,有一道士来访,因与棋,辄作数语曰:‘彼亦不敢先,我亦不敢先。惟其不敢先,是以无所争,故能入于不死不生。’荆公笑曰:‘此特棋隐语也。’”

  兼并

  三代子百姓,公私无异财。人主擅操柄,如天持斗魁。赋予皆自我,兼并乃奸回。奸回法有诛,势亦无自来。后世始倒持,黔首遂难裁。秦王不知此,更筑怀清台。秦时,有寡妇富,筑怀清台以尊之。礼义日以媮,圣经久烟埃。法尚有存者,欲言时所咍。俗吏不知方,掊剋乃为才。俗儒不知变,兼并可无摧。利孔至百出,小人私阖开。有司与之争,民愈可怜哉。

  苏子由云:“州县之间,随其大小,皆有富民,此理势之所必至。所谓物之不齐,物之情也。然州县赖之以为强,国家恃之以为固,非所当忧,亦非所当去也。能使富民安其富而不横,贫民安其贫而不匮,贫富相恃,以为长久,而天下定矣。介甫不忍贫民,而深嫉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不知其不可也。方其未得志之时,为《兼并》之诗,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于倍息,公私皆病矣。吕惠卿继之以手实之法,私家一毫以上,皆籍于官。民知有夺取之心,至于卖田杀牛,以避其祸。朝廷觉其不可,中止不行,仅免于乱。然其徒世守其学,刻下媚上,谓之‘享上’。有一不享上,皆废不用。至于今日,民遂大病。原其祸,出于此诗。盖昔之诗病,未有若此其酷者也。”

  熊勿轩云:“按此诗未尽如苏氏之讥,抑强扶弱,必如明道、横渠之议而后可,行之以青苗、手实,则非也。究苏氏之说,则富者跨州连县,安得而不横?贫者将无立锥,安得而不匮?上不为限制,何有纪极?斯民又何日蒙先王至治之泽也!”

  书山石辞

  水泠泠而北去,山靡靡以旁围。欲寻源而不得,竟怅望以空归。

  朱文公《楚辞后语》云:“《书山石辞》者,宋丞相荆国王文公安石之所作也。公游舒州,山谷书此辞于涧石。虽非学楚言者,而亦非今人之语也,是以学者尚之。”

  《高斋诗话》云:“舒州三祖山金牛洞,山水闻于天下,荆公尝题此诗。后人凿山刊木,寖失山水之胜,非公题诗时比也。”黄鲁直亦曾效公题六言,今附于左。

  [附]黄山谷题山谷石牛洞

  司命无心播物,祖师有记传衣。白云横而不度,高鸟倦而犹飞。

  按灊山在舒州怀宁县北,有九天司命真君祠。山谷寺在县西,有二祖僧璨大师塔,山谷首联故云。

  《高斋诗话》云:“鲁直此诗,识者谓其语虽奇,亦不及荆公之自然也。”

  寄蔡氏女

  其一

  建业东郭,望城西堠。千嶂承宇,百泉绕霤。青遥遥兮纚属,绿宛宛兮横逗。积李兮缟夜,崇桃兮炫昼。兰馥兮众植,竹娟兮常茂。柳蔫绵兮含姿,松偃蹇兮献秀。鸟跂兮下上,鱼跳兮左右。顾我兮适我,有斑兮伏兽。感时物兮念汝,迟汝归兮携幼。

  其二

  我营兮北渚,有怀兮归女。石梁兮以苫盖,绿阴阴兮承宇。仰有桂兮俯有兰,嗟女归兮路岂难。望超然之白云,临清流而长叹。

  朱文公《楚辞后语》云:“《寄蔡氏女》者,王文公之所作也。公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己任。被遇神宗,致位宰相,世方仰其有为,庶几复见二帝、三王之盛,而公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嗣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宣之际,而祸乱极矣。公又以女妻蔡卞,此其所予之词也。然其言平淡简远,翛然有出尘之趣,视其平生行事心术,略无毫发肖似,此夫子所以有‘于予改是’之叹也欤?”

  《西清诗话》云:“荆公在蒋山时,以近制示东坡,坡云:‘若“积李兮缟夜,崇桃兮炫昼”,自屈宋没世,旷千余年,无复《离骚》句法,乃今见之。’荆公曰:‘非子瞻见謏,自负亦如此,然未尝为俗子道也。’”

  谢安墩

  我名公字偶然同,我屋公墩在眼中。公去我来墩属我,不应墩姓尚随公。

  《六朝事迹》云:“谢安墩在半山招宁寺之后,基址尚存。谢安与王羲之尝登此,有超然高世之志。太白将营园其上,亦作诗云:‘冶城访古迹,犹有谢安墩。’”

  胡苕溪云:“介甫居金陵,作《谢安墩》绝句。或云介甫性好与人争,在庙堂则与诸公争新法,归山林则与谢安争墩,此亦善谑也。”

  《蔡宽夫诗话》云:“荆公居钟山,一日昼寝,梦有服古衣冠者,貌伟甚,曰:‘我,桀也。’与公论治道,反覆百余语,不相下。公既觉,犹汗流被体,若作气剧。因笑语客曰:‘吾习气尚若是乎?’乃作小诗识之,有‘尧桀是非犹入梦,因知余习未能忘’之句。”愚谓介甫争墩之意,亦其平生尚气之习,故附前说于此。

  勘会贺兰山主

  贺兰山上几株松?南北东西共几峰?买得住来今几日?寻常谁与坐从容。

  黄玉林云:“前辈作诗,有蹈袭而不以为嫌者。荆公此诗,全用唐皇甫冉《问李二司直》六言诗意。此体甚新,诗话中未有拈出者。”

  [附]皇甫冉问李二司直

  门外水流何处?天边树绕谁家?山绝东西多少?朝朝几度云遮。

  玉林云:“皇甫冉此诗,盖用屈原《天问》体也。”

  愚谓陶渊明《问来使》一篇,亦是此体。渊明诗见前集一卷。

  游金山

  天末海门横北固,烟中沙岸似西兴。已无船舫犹闻笛,远有楼台只见灯。山月入松金破碎,江风吹水雪崩腾。飘然欲作乘桴计,一到扶桑恨未能。

  按《图经》云:“金山龙游寺,屹立江中,为诸禅刹之冠,旧名‘泽心’。梁武帝天监四年亲临泽心,设水陆会。宋天禧初,真宗梦游此,乃赐今额。”

  《遁斋闲览》云:“唐人《题西山寺》诗‘终古碍新月,半江无夕阳’,人谓冠绝古今,以其尽得西山之景趣也。金山寺留题者亦多,而绝少佳句。惟‘寺影中流见,钟声两岸闻’,又‘天多剩得月,地少不生尘’,最为人传诵,要亦未为至工。若用之于落星寺,有何不可乎?熙宁中,荆公有句云:‘天末海门横北固,烟中沙岸似西兴。’尤为中的。”

  《复斋谩录》云:“陈无己《诗话》谓王平甫尝以杨蟠《金山诗》为庄宅牙人语,解量四至。蟠诗云:‘天末楼台横北固,夜深灯火见扬州。’然余观荆公《金山》诗前四句亦类此。”胡苕溪云:“王平甫有《金山》诗云:‘北固山连三楚尽,中濡水入九江深。’平甫讥杨蟠诗,而反自作此等语,何邪?”

  题西太一宫壁二首

  杨柳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三十六陂春水,白头想见江南。

  又

  二十年前此地,父兄持我东西。今日重来白首,欲寻旧迹都迷。

  《西清诗话》云:“元祐间,东坡奉祠西太一宫,见公旧题两绝,注目久之曰:‘此老野狐精也。’遂次其韵。”

  [附]东坡次荆公韵

  秋早川原净丽,雨余风日清酣。从此归耕剑外,何人送我池南。

  赵次公《诗注》云:“此篇止书景物,而欲引归之意。先生蜀人,自京师言蜀,则为剑外矣。杜诗云:‘草木变衰行剑外。’池南,盖归蜀之路也。”

  又

  但有樽中若下,何须墓上征西。闻道乌衣巷口,而今烟草萋迷。

  《诗注》云:“湖州长兴县宁箬溪南岸曰‘上箬’,北曰‘下箬’。人取下箬水酿酒,极美,俗称‘下箬酒’。又《初学记》载《邹阳酒赋》云:‘其品类则沙洛绿酃,乌程若下[一]。’”

  [一]“程”原作“乡”,据《初学记》改。

  次公云:“荆公居金陵,是时已薨,此诗末句故云耳。”

  [附]山谷次荆公韵

  风急啼乌未了,雨来战蚁方酣。真是真非安在?人间北看成南。

  任天社云:“此诗谓在熙丰,则荆公为是。在元祐,则荆公为非。爱憎之论,特未定也。”

  又

  晚风池莲香度,晓日宫槐影西。白下长干梦到,青门紫曲尘迷。

  此首言荆公厌京洛风尘而思金陵山水,盖以公诗云:“三十六陂烟水,白头想见江南”故也。

  《寰宇记》云:“白下县,故城在金陵上元县城西,本江乘县白石垒,齐武帝移琅琊居之。”

  《文选·吴都赋》云:“长干延属。”李善注云:“江东谓山冈间为干,建邺之南有山,其间平地,吏民居之,故号为干。”按今金陵城南门外有长干寺,荆公有诗云:“白下长干何可见,风尘愁杀庾阑成。”故此诗引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