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轩诗话


○十五

自王静安先生之殁,清华国学研究院即甚零落。阅年余,而梁仕公先生(讳启超,字卓如,广东新会人。)亦于民国十八年一月十九日正北平病逝。(参阅《学衡杂志》第六十七期张荫麟撰《近代中国学术史上之粱任公先生》及缪凤林撰《悼梁卓如先生》二文。)梁先生为中国近代政治文化史上影响最大之人物,其逝也,反若寂然无闻,未能比于王静安先生之受人哀悼。吁,可怪哉!予所见挽诗中,以任邱籍忠寅(字亮侪)君四律为最佳,情感真挚而议论公允。兹录如下:“天道无常莫更论,康强奄没病夫存。铭章本拟烦宗匠,泪眼翻成哭寝门。一死一生疑是梦,九天九地欲招魂。只知此别私心痛,俎豆千秋未是尊。”“万派横流置此身,平生怀抱在新民。十年去国常望楚,一语兴邦不帝秦。最有昨非今是想,几为出死入生人。羊昙忍过西州路,零落出邱不复春。”“四海风声诚远矣,一时讥谤亦随之。早年手定熙宁法,晚岁名题元碑。朋党异同何足论,春秋知罪两难辞。区区未觉阿私好,从小文章入肾脾。”“论学差如井灌园,一时黄槁变青繁。彼天本以人为铎,举世相忘水有原。积粪偶然金可没,斯文未信火能燔。沧江千古清无改,(任公别号沧江)不必巫咸下问冤。”宓按后此一年,籍君亦即逝世,遗诗(木刻本)曰《病呻集》。

儿时读《新民丛报》,即于梁任公先生倾佩甚至。梁先生之行事及文章,忄互大影响我之思想精神,本集中诗可为例证。及宓留学美国,新文化运动起后,宓始对梁先生失望。伤其步趋他人,未能为真正之领袖,然终尊佩梁先生为博大宏通富于热情之先辈。梁先生之诗,宓多能成诵。今回思前后,仍最爱其清宣统时居日本所作《双涛园读书诗》六首,清莹深厚,格调在陶氵、韩愈之间。爰录如下:“秋风忽已佳,我书亦可读。欣然展青缃,古色媚幽独。山空蝉自语,雨过松如沐。一往怀古情,忄党荡不可掬。执卷就萤照,相将入深竹。”“时俗幸相弃,得与古人亲。委怀千载上,缅焉发清新。冥思杂微吟,所向如有神。道丧亦已久,吾衰难重陈。忽若有所会,遥遥望白云。”“中夜兀然坐,游想入深窈。条跗万千辏,理之不得兆。开篇睹片言,神明若来诏。我心实所获,莫逆唯一笑。悠悠千百年,此乐无人晓。”“我生大不幸,弱冠窃时名。诸学涉其樊,至竟无一成。说食安得饱,酌蠡宓穷溟。乃知求己学,千圣夙所程。惊顾忽中岁,永夜起屏营。”“有友汤夫子,(番禺汤,字觉顿,号红溪生。后于民国五年死于海珠之变。宓注。)好学乃过我。华声渐刊落,抱一志已果。析理穷渐茫,陈义辙樱┥。昨夜携酒来,松梢一月堕。不知霜露深,藉草三更坐。”“回风吹海水,轩然起层澜。吾生良有涯,忧患亦以繁。生才为世用,岂得长自闲。何时睹澄清,一洒民生艰。强学可终身,羁泊非所叹。”

○十六

贵筑姚茫父(讳华字重光)师,辛亥在清华授宓等国文,以书画、金石、诗词名于世。乙丑年宓重来北京,旋值(阴历四月二十六日,即民国十四年五月十八日。)师五十寿辰。至烂缦胡同莲花寺寓宅,随众拜祝。是日,梁任公先生(启超)有《寿姚茫父五十诗》云:“茫父堕地来,未始作老计。斗大王城中,带发领一寺(莲花寺。)廿年掩关忙,经略小天地。疏疏竹几茎,密密花几队。蓬蓬书几堆,黝黝墨几块。挥汗水竹石,呵冻篆分隶。弄舌昆弋簧,鼓腹椒葱豉。食擎唐画博,睡抱《马和志》。校碑约髯周,攘臂真伪。晡饮来跛蹇,诙谑遂鼎沸。烂缦(莲花寺所在地名烂缦胡同)孺子色,傥荡狂奴态。晓来揽镜咤,五十忽已至。发如此种种,老矣今伏未。镜中人冁然,那得管许事。老屋塌穿空,总有天遮蔽。去年穷不死,定活一百岁。芍药正盛开,胡蝶成团戏。豆苗已可摘,玄鲫亦宜脍。昨日卖画钱,况彀供一醉。相携香满园,(茫父师开设黔菜馆于六部口街,名曰香满园,肴锲陈设字画皆精美。)大嚼不为泰。”茫父师依韵答诗云:“夙昔志干载,乱来无久计。眼看割据成,余亦踞破寺。一日草间活,买书时拓地。故纸已绕屋,身入古人队。积为骨董癖,搜罗到瓦块。几家《金石录》,姓氏教改隶。毡榻自系题,如下莼羹豉。搦管无不为,从来难状志。鉴真得反唇,我手傥亦伪。掩关百不竞,万流任腾沸。少年掉头去,只此仍故态。因复拟述作,何为吟老至。不信五十年,日艾艾犹未。皇皇《仓籀》业,董理非细事。请于十年役,为除群言蔽。发愤今以始,石田有良岁。嘉言增感激,摅作《答宾戏》。颇言具酒食,牛羊与鱼脍。觥筹贤圣杂,径向佛前醉。不死莫论穷,在陋何否泰。”两诗谐谵天真,谁谓典雅之文言文、有音节之旧体诗,不能描写实际之生活哉!自后茫父师所为《弗堂词》(按弗堂即莲花寺之佛堂)逐年编登于《学衡杂志》中,以及诗赋零稿。民国十九年六月四日师以风疾逝世。(一臂先已痹。)《学衡杂志》七十三期载有茫父师五十双寿序二篇,(一宗威撰,一俞士镇撰。)叙记师之经历及学术文艺甚详备云。

○十七

近今吾国学者人师,可与梁任公先生联镳并驾,而其治学方法亦相类似者,厥惟丹徒(今改镇江县)柳翼谋先生诒徵。两先生皆宏通博雅,皆兼包考据、义理、词章,以综合通贯之法治国学,皆萃其精力于中国文化史,(柳先生所著《中国文化史》,每部二册,定价五圆。南京锺山书局发行。宓曾参校。)皆并识西学、西理、西俗、西政,能为融合古今,折衷中外之精言名论,皆归宿于儒学,而以论道经邦、内圣外王为立身之最后鹄的,皆缘行道爱国之心而不能忘情于政治事功,皆富于热诚及刚果之勇气,皆能以浅显犀利之笔,为家喻众晓之文,皆视诗词等为余事,而偶作必具精彩;此皆两先生根本大端之相同处。若其出处行事之迹以及声名之大小显晦有异,则时世与境遇为之。然柳先生亦有友有敌,受崇拜亦受谤诽,老去郁郁,宏愿素志不得展,于是退藏于学舍书馆,(柳先生近年专为南京龙蟠里国学图书馆馆长,偶预修志。)以校刊古籍自遣自晦。此与任公先生晚岁之肆力于辛稼轩词疏证,又偶作短篇书画题跋及金石考据文者何异,皆王静安先生所谓“坐觉亡何消白日,更缘随例弄丹铅”者是也。呜呼,岂得已哉!比而论之,粱先生名较大,柳先生则有为梁先生所不能及之处,梁先生生前亦甚推重柳先生。(宓为清华国学研究院主任时,拟增聘柳先生为教授,梁先生首极赞成。)若言私谊,则柳先生对宓较亲切。本诗集之序文及题签,惟请柳先生为之,宓盖深思而后行焉。宓与柳先生始相识,即同为国立东南大学教授,故宓云“平生风义兼师友”。(本集卷六第四页)然柳先生乃实宓之师也,诗文之酬赠,情谊之表现,已具见奉集各卷。故兹惟选录柳先生所为诗二篇,古近体各一。古体《登泰山作》云:“岱宗如孔孟,骤观止寻常。遵道入深处,高奇固难量。混元涵两仪,严正藐百王。梯天何坦荡,云日相蔽藏。廓然一闿豁,大宇青堂堂。他山盛峰石,谲诡腾辉光。到此感自失,一拳陋寸长。我来值盛夏,冒寒陟上方。真相窥干坤,岂独小吾疆。伸眉逼帝座,此足摇星芒。嗤彼杜陵叟,绝顶徒相望。”近体《张文襄祠》云:“南皮草屋自荒凉,丞相祠堂壮武昌。岂独雄风被江汉,直将儒术殿炎黄。六洲蒿目天方醉,十载伤心海有桑。独上层楼询奥略,晴川鼙鼓接三湘。”谨按柳先生诗雄浑圆健,充实光辉,皆此类也。

宓于民国十年由美归国,以梅迪生(光迪)君之招,任南京国立东南大学教授,兼为同人举充《学衡杂志》总编辑。昕夕勤劳,至于梦中呓语,犹为职务述说辨论。盖此后三年中,实为予一生最精勤之时期。不幸私怨党争,牵及学校,损害大局。民国十二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副校长兼文科主任刘伯明(经庶)君病逝,众皆知学校必即衰崩。不数日,大学教室所谓口字房者,忽夜焚。子偕亡友凌其垲君(梦痕)走观,火光熊熊中憬然悲叹,若有鬼妖来示此盛筵之已终者。于是柳翼谋先生有诗云《校东楼(即口字房)灾诗》以吊之:“及见兹楼启百楹,诸儒计晷挟书行。重来已积沈沙感,八载徐深暖席情。霁雨云山环讲坐,宵昕图史摘寰瀛。柏梁一炬财俄顷,忍过梅菴话晚清。”(梅菴系校中花园名,清江宓布政使李瑞清号梅菴所命名。中有六朝松。)居顷之,尝陪侍柳先生出饮花牌楼某酒肆,柳先生即席成诗。《雪夜偕杨(杨铨杏佛)吴(吴宓雨僧)二君饮酒肆》云:“急雪迎年壮酒肠,呼灯小肆急传觞。锻人岁月将诗老,忤俗须眉择地狂。羹翻霜骄白菜,笙歌忘夜艳红妆。湖滨水竹能招隐,绝倒杨云间舍忙。”杨铨(杏佛已故)君和作《市楼夜饮奉和翼谋先生》云:“茫茫风雪欲何之,秉烛危楼酒一卮。病肺岂能容我醉,放言聊复伴君痴。撩人歌舞尊商女,扫地冠裳足盛时。晚岁莫嗟明镜老,人间久已薄须眉。”此皆当时故事,而其诗皆应录入本诗集(卷五第七页)者也。

○十八

右记各事(刘伯明殁,口字房焚,东南大学风潮,《学衡杂志》同人离散。)发生之时,胡先肃君(字步曾,江西新建人。)方在美洲。(居哈佛大学森林园,研究植物分类学。)次年春,作《奉答翼谋先生》一诗奇归,颇能道出柳先生志事。诗云:“客居类放逐,归梦萦江乡。依稀接谈宴,茗坐君子堂。晨兴方自失,忽诵琼瑶章。感此精魂通,弥切离群伤。弹指秋冬间,云狗幻千场。士林夺英彦,闻之走旁皇。趋死同一途,亦如梦黄粱。独深气类感,此失终难偿。生事循故蹊,眠食差扶将。孜孜校虫鱼,挟策同亡羊。小楼对冰雪,松栝森青苍。颇饶寂寞娱,所欠烹茶枪。区域鸡虫争,得失傥可详。砭时立高论,公笔含风霜。易俗正人心,吾道终大昌。多士固得师,斯文增辉光。季世学术乖,异说纷披猖。故儒复拘墟,莫御横流狂。斟古而酌今,巨任公能当。胸中五千年,利病如探囊。剥复自有几,何当生一阳。觇国待公言,慰我冰炭肠。春风动群物,胜集应流觞。修楔有高吟,期能启聋盲。”

胡先肃君(步曾)为《学衡》社友,与予同道同志,而论诗恒不合。步曾主宋诗,身隶江西派,而予则尚唐诗,去取另有标准,异乎步曾。步曾尝强劝予学为宋诗,予虽未如其言以致力,然于宋诗之精到处,及诗中工力技术之重要,固极端承认。且步曾中国诗学之知识及其作诗之造诣,皆远过于我,我深倾服,并感其指教之剀切爽直,益我良多。予虽为《学衡杂志》之总编辑,然“诗录”一门,则由步曾主持编选。(予毋能改动丝毫。)步曾出洋,则以授邵祖平君。(字潭秋,南昌人。有《培风楼诗存》行世。)其后邵君与予忤,予乃改请李思纯君。北来后,继以李汉声君(沧萍),六十期以后始归宓编选,外人或未能尽知也。步曾于中国诗学所造既深,且才思骏发,文笔犀利,故在《学衡》中,除撰长篇精宏之论文(关于文学原理)外,曾为文历评胡适《尝试集》、赵熙《香宋词》、阮大铁《咏怀堂诗集》(亦论列今诗人)、郑珍《巢经巢诗集》、金和《秋蟪吟馆诗》、朱祖谋(后改孝臧)《强村乐府》、俞明震《觚菴诗存》、张之洞《广雅堂诗》、陈曾寿《苍虬阁诗存》、文廷式《云起轩词钞》、王鹏运《半塘定稿胜稿》、刘光第《介白堂诗集》、王浩《思斋遗诗》。又评胡适《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申报》五十年纪念册。)尔后又于《大公报》文学副刊(第三百零八期)中,评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步曾于以上各篇,常列举其所认为中国近世之大诗人、大词人之名氏,并加评断。而其《论诗绝句四十首》,则更综合言之,故今特选录,以显示吾友关于中国近代诗学、诗史、诗人之批评的知识焉。胡先肃《读陈石遗先生所辑近代诗钞,率成论诗绝句四十首,诸家颇有未经见录者》:(宓按原诗全载《学衡》第三十三期。今仅选十五首,余则存题而已,并移原注为题。)(一)曾文正公:“手戡巨难振儒风,勋业文章孰与同。神韵性灵空喋喋,杜韩诗笔世朝宗。”(二)郑子尹:“沥血能为忠孝辞,休从训故认经师。即论句法世无敌,白放韩豪亻并一奇。”(三)莫子偲。(四)张文襄公:“党祸绵延送靖康,宗臣遗恨百堪伤。武侯谊答刘先主,殖产惟余八百桑。”(五)陈菴。(六)高百足。(七)王壬秋。(八)沈乙庵师。(九)沈乙菴师与袁爽秋。(十)康更牛:“五洲行脚添诗料,两月维新办出亡。梦觉大同营一壑,心情应似宋平章。”(十一)陈伯严:“诗情敦厚义春秋,一代名贤孰与俦。肯共群儿论门户,杜陵初祖是前修。”(十二)范伯子。(十三)梁节菴。(十四)郑苏堪。(十五)张季直。(十六)陈石遗:“元和元世难企,儇保┱疏俗所夸。继起随园辑诗话,同光终见胜干嘉。”(十七)俞恪士。(十八)严几道:“洞悉宗邦利病原,老怀悲闵世无伦。未须《天演》开宗派,要向群经起国魂。”(十九)林畏庐师:“邂逅成名小说家,暮年画笔更槎牙。轩眉课室谈游侠,知有襟怀似押衙。”(二十)赵尧生。(二十一)华澜石。(二十二)黄百我。(二十三)夏映菴。(二十四)刘裴村:“裴村句裹范宽山,江上风烟拥翠鬟。伏虎谈禅可终老,虚名贾祸泪禁潸。”(二十五)林暾谷。(二十六)梁任公:“经济文章动四瀛,羞同陆买论声名。六经自有余师在,杨墨纷纷总沸羹。”(二十七)易实甫:“老去风怀胜少年,冬郎绮语万夫传。钱龚自是文章伯,士气销沈剧可怜。”(二十八)樊云门:“上客诗篇重晚晴,春灯按拍足闲情。文章端赖扶伦纪,莫道无君出处轻。”(二十九)陈仁先。(三十)胡梓方。(三十一)陈师曾:“篆刻丹青世所宗,槐堂大隐识孤从。盖棺一卷《斜川集》,异代眉山不再逢。”(三十二)梁众异。(三十三)黄哲维。(三十四)晓涵外祖。(三十五)王伯沆:“口若悬河泻百川,笔如健鹘出霜天。说诗夜午茶铛冷,如此生涯莫计年。”(三十六)柳翼谋:“擘窠书法抗梅痴,好事还作颐和词。胸罗千礻┆文化史,肯从侪辈矜能诗?”(三十七)汪辟疆。(三十八)林众难。(三十九)王简菴。(四十)王然父。按宓《空轩诗话》注重私人情谊,选录近贤诗,苦未能遍。然持与步曾所选列者比较,亦可见吾二人见解之不同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