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诗藏
- 诗话
- 王直方诗话
王直方诗话
④《竹庄》“功父”下有“为”字。
⑤《丛话》、《竹庄》无“学”字。
⑥《丛话》、《竹庄》有“亦”字。
⑦《丛话》、《竹庄》有“酒”字。
⑧《丛话》、《竹庄》“诗”下有“其略”二字。
⑨《丛话》、《竹庄》“可”作“得”。
⑩《丛话》、《竹庄》“如”作“令”。
⑾《丛话》、《竹庄》“忘”作“详”。又原注“或云不及忘”。
八六、潘邠老六言诗
癸未正月三日,徐师川、胡少汲、谢夷季、林子仁、潘邠老、吴君裕、饶次守、杨信祖、吴迪吉见过,会饮于赋归堂,亦可为一时之盛。潘一作诗历数其人云:“胡子云中白鹤,林生初发芙蓉。吴十九成雅奏,饶三百炼奇锋。南州复见高士,东山行起谢公。信祖真成德祖,立之无愧行中,吴生可兵南郡,老夫宁附石崇。闲雅已倾重客,说谈仍得王戎。冠盖城南高会,山阴未扫余风。客散日衔西壁,主人不道尊空。”徐师川辈皆言此诗殊不工,又六字无人曾如此作,想为五言亦可。遂去一字,句皆可读,至“老夫附石崇”,坐客无不大笑。(《总龟》前八)
八七、刘咸临题诗话诗
刘咸临醉中尝作《诗话》数十篇,既醒,书四句于后曰:“坐井而观天,遂亦作天论。客问天方圆,低头惭客问。”盖悔其率尔也。(《总龟》前八)
八八、少游和参寥诗
参寥言旧有一诗寄少游。少游和云:“楼阁过朝雨,参差动①霁光。衣冠分②禁路,云气绕宫墙。乱絮③迷春阔,嫣④花困日长。平康何处是?⑤十里带垂杨。”孙莘老读此诗至末句,云:“这小子又贱相发也。”少游后编《淮海集》,遂改云“经旬牵酒伴,犹未献《长杨》”。(《总龟》前八、《丛话》前五十、《诗林》四)
----------------
①《宋纪》二十六“动”作“得”。
②《淮海集》“分”作“纷”。
③《诗林》“絮”作“叶”。
④《淮海集》“嫣”作“焉”。
⑤《诗林》、《宋纪》“何处”是作“在何处”。
八九、题高轩过图
宗室士暕字明发,喜作诗与画,尝为《高轩过图》。张嘉甫题云:“顾长康善画而不能诗,杜子美善作诗而不能画,从容二子之间者,王右丞也。若明发盖右丞之季孟云。”晁无咎亦题云:“嘉甫谓顾长康善画而不能诗,杜子美能诗而不能画,明发兼此二胜,可在摩诘季孟间。余以画及诗信嘉甫之知言。”晁以道见之,谓余:“能画而不能诗,乃可以为病,岂有能诗而必又能画耶?‘夏云多奇峰’,乃长康句,谓不能诗可乎?嘉甫既易于立论,而无咎又便抑之,大抵皆读书少之过。”(《总龟》前八、《乐趣》十八)
九○、洪龟父诗
洪龟父有诗云:“胡生画①山水,烟雨山更好。鸿雁书远汀,②马牛风雨③草。”潘邠老爱其第二句,余爱其第三句,山谷爱其第四句,徐师川爱其第三、第四句。“远汀”后又改为“远空”。余云:“向上一句,莫是公未有所得否,何众人之皆不好也!”龟父大笑。(《总龟》前八)
----------------
①《宋纪》三十三引《声画集》“画”作“好”。
②《宋纪》“汀”作“空”。
③《宋纪》“雨”作“塞”。
九一、欧阳修论圣俞子美
刘壮舆云,欧阳公自谓吾畏慕不可及者圣俞、子美。及赠诗云:“文会忝予盟,诗坛推子将。”又曰:“维诗于文章,泰山一浮尘。”既曰“郊死不为岛,圣俞发其藏”,又曰“堪笑①区区郊与岛,萤飞露湿凝②秋草”。是其自谓不如者,乃所以过之也。(《总龟》前八)
----------------
①宋《六一集》“堪笑”作“下看”。
②《六一集》“凝”作“吟”。
九二、欧阳修论李白诗
欧阳公云:“李白云:‘落日欲没岘山西,倒着接篱花下迷。襄阳小儿齐拍手,大家①争唱《白铜鞮》。’此常言也;至于‘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然后见太白之横放②。所以警③动千古者,顾不在于此乎?”甫之于白得其一节,而精强过之,余以为以此警动之耳。(《总龟》前八、《竹庄》五、《乐趣》二)
----------------
①《太白集》及欧阳永叔《笔说》“大家”作“栏街”。
②此论太白《襄阳歌》。《乐趣》引至此。
③《竹庄》“警”作“惊”。
九三、陈知默诗
田承君云:“欧阳公晚年最喜陈知默诗,至云,修方且欲学之。”陈诗不多见,承君但见其两联云:“平地风烟横白鸟,半山云木卷苍藤。”“云埋山麓藏秋雨,叶脱①林梢带晚风。”(《总龟》前八、《乐趣》二、《宋纪》二十三)
案:赵令畤《侯鲭录》亦有此则,不言为田承君语。
----------------
①《侯鲭录》“脱”作“落”。
九四、张文潜轮麦行
文潜〔尝因过仓前〕①作《轮麦行》,有云:“场头雨干场地白,老稚相呼打新麦,半归仓廪半输王,免教②县吏相煎逼。”输王乃老③农语,〔若时享岁贡终王勤王之类,其语古矣。〕④(《总龟》前八、《丛话》前五十一、《乐趣》六)
----------------
①《丛话》有此五字。
②《宋纪》二十六“教”作“致”。
③《丛话》“老”作“北”。
④《丛话》无末二语。
九五、秦少游诗炫耀
秦少游晚出左①掖门,有诗云:“金雀觚稜转夕晖,飘飘②宫叶堕秋衣。出门尘涨如黄雾,始觉身从天上归。”③识者以为少游作一黄本校勘,而炫耀如此,必不远到。④(《总龟》前八、《丛话》前五十、《诗林》四、《乐趣》十二)
----------------
①《丛话》、《诗林》“左”作“右”。
②《淮海集》十“飘飘”作“翩翩”。
③《乐趣》引至此。
④《诗林》“不”下有“能”字,“到”下有“也”字。
九六、诗用“通”字
洪驹父见陈无己《小放歌行》云,“不惜卷藤通一顾,怕君着眼未分明”,此为奇语,盖“通”字未尝有人道。余曰:“子岂不记老杜云‘帘户每宜通乳燕’耶?”(《总龟》前八、《乐趣》二)
九七、红裙争看绿衣郎
舒王有云:“却忆金明池上路,红裙争看绿衣郎。”欧公谓舒王曰:“谨愿者亦复为之耶?”(《总龟》前八、《丛话》前三十四、《乐趣》十三)
案:此王安石《临津诗》,《西清诗话》谓王平甫诗,误。
九八、诗用“冥冥”“霏霏”字
赵德有诗云“冥冥小①雨不成泥”。参寥言冥冥之雨,却是作泥者,不若霏霏也。②以道以为然。(《总龟》前八、《乐趣》五、《名言》三)
----------------
①《艺苑名言》“小”作“细”。
②《名言》引至此。
九九、王荆公题张文昌诗
荆公尝作一绝题《张文昌诗后》云:“苏州司业诗名老,乐府皆言妙入神。不①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文昌平生所得,荆公两句言尽。(《总龟》前八、《乐趣》二)
----------------
①案:“不”疑当作“看”。
一○○、荆公改刘贡父诗
诗云:“壁门金阙倚天开,五见宫①花落石②槐,明日扁舟沧海去,却将③云气望蓬莱。”此刘贡父诗也。自馆中出知曹州④时作。旧云“云表”,⑤荆公改作“云气”⑥。又云:“‘五见宫花落石槐’,此〔作〕⑦诗法也。”(《总龟》前八、《丛话》前五十五、《玉屑》六、《诗林》四、《乐趣》五)
----------------
①“宫”原作“官”,据下文及《玉屑》诸书改改。
②《丛话》、《诗林》“石”作“古”,《宋纪》十六及《侯鲭录》作“井”。
③《侯鲭录》“将”作“从”。
④案此刘邠自校书郎出倅秦州作。
⑤《丛话》“表”作“里”。
⑥《玉屑》引至此。
⑦《丛话》无“作”字。
一○一、荆公改王仲至诗
王仲至召至馆中,试罢,作一绝题于壁云:“古木森森①白玉堂,长年来此②试文章,日斜奏赋《长杨》罢,③闲拂尘埃看画墙。”旧云奏罢《长杨赋》,亦荆公所改。(《总龟》前八、《玉屑》八、《诗林》四、《乐趣》五)
案:此事亦见《西清诗话》。《名言》三引此作《诗益嘉言》。
----------------
①《宋纪》二十四引《西清诗话》,又《侯鲭录》“古木森森”均作“翠木阴阴”。
②《宋纪》引《西清诗话》,又《侯鲭录》“长年来此”均作“老来方此”。
③《侯鲭录》“日斜奏赋长杨罢”,作“宫檐日永挥毫罢”。
一○二、杜默豪于歌
石守道作《三豪诗》,谓曼卿豪于诗,永叔豪于文,杜默豪于歌,故诗云:“师雄二十二,笔距猛如鹰;玉川《月蚀》句,意欲相凭陵。”而欧公亦有诗云:“南山有鸣凤,其音和自清;鸣于有道国,出则天下平。杜默东土秀,能吟凤凰声;作诗几百篇,长歌仍短行。”杜默濮州人,师雄其字,谓豪于歌者。有《送守道六子诗》云:“圣人门前大虫”及“推倒杨朱墨翟,扶起仲尼周公”之句。默诗谓之豪者,岂在是耶?余尝得师雄全集观之,余作皆不及此。(《总龟》前八)
一○三、陈三两度不当价
陈无己有《寄晁以道诗》云:“子较东方生,自视何益损。人言不当价,一钱万金产。”其后无己又赋《高轩过》①云:“滕王蛱蝶江都马,一纸千金不当价。”以道云:“陈三两度不当价。”(《总龟》前八)
----------------
①案“过”字下当脱一“图”字。
一○四、司空表圣诗
司空表圣自论其诗,以为得味外意,如“绿树连村暗,黄花入麦稀”,此句最善。又云:“棋声花院闭①,幡影石坛高。”吾尝独游五老峰白鹤观,松阴满庭,不见一人,惟闻琴②声之音,然后知此句之工。但恨其寒俭有僧态。若子美诗云:“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则才力富健,过表圣远甚。(《总龟》前八、《乐趣》二)
案:此见《东坡题跋》二《书司空图诗》。
----------------
①《东坡题跋》“闭”作“静”。
②《东坡题跋》“琴”作“棋”,《说诗》、《乐趣》“琴声之音”作“琴棋之声”。
一○五、柳仪曹诗
柳仪曹诗忧中有乐,乐中有忧,妙绝古今。然老杜云:“王侯与蝼蚁,同尽随丘墟。”仪曹何忧之深也!(《总龟》前八)
一○六、闭门十日雨
有人云,陈无己“闭门十日雨”,即是退之“长安闭门三日雪”。余以为作诗者容有意思相犯,亦不必为病,但不可太甚耳。(《总龟》前八)
一○七、诗咏红梅
石曼卿咏《红梅》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东坡云:“诗老不堪①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荆公云:“北人初未识,浑作杏花看。”又能尽红梅之妙处也。②有单叶梅,千叶梅,腊梅,故余作四梅诗。(《总龟》前八、《乐趣》十)
----------------
①《乐趣》“堪”作“知”。
②《乐趣》引至此。
一○八、山谷论作赋
山谷尝谓余曰:“凡作赋要须以宋玉、贾谊、相如、子云为师〔格〕,①略依放其步骤,乃有古风。”老杜《咏吴生画》云:“画手看前辈,吴生远擅场。”盖古人于能事,不独求②夸时③辈,要须前辈中擅场耳。(《总龟》前八)
案:《渔隐丛话》前集卷一,引此只作山谷曰,是则非山谷对直方语。
----------------
①《丛话》无“格”字。
②《总龟》“求”原作“永”,据《丛话》改。
③《总龟》“时”原作“前”,据《丛话》改。
一○九、但恐多谬误
东坡言:渊明云,“但恐多谬误,君当恕醉人”,此未醉时说,若醉何暇忧误哉?然世人言醉时是醒时,此语最名言。(《总龟》前八)
案:此则出《东坡题跋》卷二《书渊明诗》。
一一○、论集句诗
荆公始为集句,多①至数十韵,往往对偶亲切。②盖以其诵古人诗多,或坐中率然而成,始可为贵。③其后多有〔人〕④效之者,但取数部诗⑤集诸家之善耳。⑥故东坡次韵〔孔毅夫集句见赠〕⑦云:“羡君戏集他人诗,指呼市人如使儿。天边鸿鹄不易得,便令作对随家鸡。⑧退之惊笑子美泣,问君久假何时归?世间好事⑨世人共,明月自满千家墀。”(《总龟》前八、《丛话》前三十五、《永乐大典》八百二十二引《考古质疑》引)
----------------
①《丛话》“多”下有“者”字。
②《丛话》“亲切”作“亲于本诗”。
③《丛话》“可”下有“以”字。“贵”下有“也”字。《永乐大典》作“始为贵也”。
④《丛话》无“人”字。
⑤“诗”,《总龟》改作“诸”,当误。
⑥《丛话》、《永乐大典》无“但取数部诸集诸家之善耳”一句,改为“孔毅父尝集句赠东坡”。
⑦《丛话》无“孔毅夫集句见赠”七字。
⑧《大典》引《考古质疑》引至此。案此条不见今本《考古质疑》中。
⑨《丛话》“事”作“句”。
一一一、东坡论诗画
文忠①公《盘车图诗》云:“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②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东坡作《韩干画马图诗》云:“韩生画马真是马,苏子作诗如见画。世无伯乐亦无韩,此诗此画谁当看。”③又云:“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君看赋诗者④,定知非诗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⑤又云:“少陵翰墨无形画,韩干丹青不语诗。此画此诗今已矣,人间驽骥漫争驰。”⑥余⑦每诵数过,殆〔欲常〕⑧以为法〔也〕。⑨(《总龟》前八、《丛话》前三十、《竹庄》九、《诗林》三、《乐趣》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