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溪诗话


卷第八
  书史蓄胸中,而气味入于冠裾;山川历目前,而英灵助于文字。太史公南游北涉,信非徒然。观杜老《壮游》云:“东下姑苏台,已具浮海航。到今有遗恨,不得穷扶桑。剑池石壁仄,长洲荷芰香。嵯峨阊门北,清庙映回塘。越女天下白,鉴湖五月凉。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归帆拂天姥,中岁贡旧乡。放荡齐赵间,西归到咸阳。”其豪气逸韵,可以想见。序太白集者,称其隐岷山,居襄汉,南游江淮,观云梦,去之齐鲁,之吴,之梁,北抵赵、魏、燕、晋,西涉岐、邠,徙金陵,止浔阳,流夜郎,泛洞庭,上巫峡。白自序亦曰:“偶乘扁舟,一日千里。或遇胜景,终年不移。”其恣横采览,非其狂也。使二公稳坐中书,何以垂不朽如此哉!燕公得助于江山,郑綮谓“相府非灞桥,那得诗思”,非虚语也。
  东坡《游金山》诗云:“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惊我顽。我谢江神岂得已,有田不归如江水!”盖与江神指水为盟耳。句中不言盟誓者,乃用子犯事,指水则誓在其中,不必诅神血口,然后谓之盟也。《送程六表弟》云:“浮江泝蜀有成言,江水在此吾不食。” “江水在此,吾不食言”,光武语也。坡去一“言”字,殆歇后也。○案,上有“成言”字,此安得为歇后,注疑非本文。亦此意也。
  白公《送考功》云:“称意新官又少年,秋凉身健好朝天。青云上了无多路,却要徐驱稳著鞭。”余谓新进少年躁锐不已,往往自取倾覆,此诗可谓忠诲矣。又有云:“竿头已到应难久,局势虽迟未必输。”尝三复之,岂椎钝者偏乐闻此等语耶!
  宋之问《陆浑山庄》云:“野人相问姓,山鸟自呼名。”东坡《海外》诗云:“花曾识面香仍好,鸟不知名声自呼。”盖《古今注》:“南方有鸟名鹧鸪,其名自呼,向日而飞。”柳子厚云:“楚越有鸟甘且腴,嘲嘲自鸣为鹧鸪。”
  子瞻赋“浊醪有妙理”,首句云:“酒勿嫌浊,人当取醇。”其末乃曰:“浊者以饮吾仆,清者以酌吾友。”复立分别,则是浊醪无妙理矣。岂非万斛汹涌,不暇点检故欤?
  史传袭称兄弟为友于,故渊明诗云:“再喜见友于。”子美云:“友于皆挺拔。”又:“山鸟山花吾友于。”《南史》:到荩从武帝登北顾楼赋诗,荩受诏便就。上以示其祖溉云:“荩定是才子,番恐卿从来文章假手于荩。”后每和御诗,上辄手诏戏溉曰:“得无贻厥之力乎?”退之《玉川》诗云:“谁谓贻厥无基趾。”二事政可对也。
  “家家养乌鬼”,沈存中以为鸬鹚,说者谓非也。元微之诗云:“病赛乌称鬼,巫占瓦作龟。”自注云:“南人染病,竞赛乌鬼。楚巫列肆,悉卖瓦卜。”此乃戏效俳体二首。其二亦云:“瓦卜传神语。”皆是处方言。则乌鬼非鸬鹚明矣。
  余昔官辰州,尝借诗集于士人,中有小编,字云《成都集》,乃天庆中进士叶沆所作。上百篇,时有可观。如《闲居感怀》云:“身闲难报国,语直易伤时。”《村墅》云:“夜庭和月扫,秋户拂云关。”亦可想见其胸襟矣。
  介甫《梅》诗云:“少陵为尔牵诗兴,可是无心赋海棠。”杜默云:“倚风莫怨唐工部,后裔谁知不解诗。”曾不若东坡《柯邱海棠》长篇,冠古绝今,虽不指明老杜,而补亡之意,盖使来世自晓也。
  世人喜子美造次不忘君,尝观其祖审言《除夜》云:“还将万亿寿,更谒九重城。”则教忠之家风旧矣。
  坡有“白衣送酒舞渊明”。人有疑“舞”字太过者,及观庾信《答王褒饷酒》诗:“未能扶毕卓,犹足舞王戎。”盖有所本。
  坡云:“宾鸿社燕巧相违。”《月令》来宾事,尝疑人未曾用,及观梦得《秋江晚泊》云:“暮霞千万状,宾鸿次第飞。”顾况云:“安得凌风翰,肃肃宾天京。”老杜:“别浦雁宾秋。”
  “欲挂衣冠神武门,先寻水竹渭南村。却将旧斩楼兰剑,买到黄牛教子孙。”世传云,一武人诗也。不惟勇退雅志为可喜,而易道家所忌之业,以示子孙,尤可喜也。
  张籍云:“爱养无家客,多传得力方。”坡《赠金山元老》云:“蒜山幸有闲田地,招此无家一房客。”
  乐天《九日思杭州》云:“笙歌委曲声延耳,金翠动摇光照身。”子瞻有《怀钱塘》云:“剩看新番眉倒晕,未应泣别验销红。”黎元耆旧,何遽忘之耶?徐考其集,白送姚杭州赴任,因思旧游云:“闾里固宜勤抚恤,楼台亦要数跻攀。”苏亦云:“细雨晴时一百六,画船鼍鼓莫违民。”是未尝无意于民庶也。然白又有“故妓数人凭问讯,新诗两首倩留传”,坡又有“休惊岁岁年年貌,且对朝朝暮暮人”,大抵淫乐之语,多于抚养之语耳。夫子称未见好德如好色,而伤之曰“已矣乎”。二公未能免俗,余人不必言。
  白云:“趁凉行绕竹,引睡卧观书。”坡:“引睡文书信手翻。”书引睡魔,诚人人所同也。
  辰人以藤代篘酒,名“钓藤”,俗传他处即不可用。或谓但恐酿造之法异耳,所在皆可。乐天《忠州春至》诗云:“闲拈旧叶题诗咏,闷取藤枝引酒尝。”则巴蜀亦有之。
  余尝论李广以私憾杀灞陵尉,其褊忮险刻,决非长者,所以不侯,非直杀降之谴也。因观坡云:“明年定起故将军,未肯先诛灞陵尉。”恐亦寓此意。
  尝见同侪因行饮令,人索一鱼名。有浙人大唱云:“周公鱼。”余谓坐客,且喜,“召伯鲊”有对矣。满堂胡卢不止,因戏为足成其语云:“京市鲊先夸召伯,浙音鱼或号周公。”
  坡《赠辨才》云:“我比陶令愧,公为远公优。”时辨才退居,未尝出入,坡往见之,遂出至风篁岭。又云:“聊使此山人,永记二老游。”用老杜《寄赞上人》“与子成二老,来往亦风流”,皆一儒一释也。又《寄参寥问少游失解》云:“底事秋来不得解,定中试与问诸天。”盖刘禹锡《和宣上人贺王侍郎发榜后》诗云:“借问至公谁印可,支郎天眼定中观。”不惟兼具儒释,又政属科场事,其不泛如此。
  乐天谪浔阳,稹寄在绛诗云:“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起坐,暗风吹雨入寒窗。”白谓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至今每吟,犹恻恻耳。复贻三韵云:“忆昔封书与君夜,金銮殿后欲明天。今夜封书在何处?庐山庵里晓灯前。”去来乃士之常,二公不应如此之戚戚也。子瞻《送文与可》云:“夺官遣去不自觉,晓梳脱发谁能收。”推之前诗,厥论高矣。然居易《答元书》,以三秦为报,且云:“可以乐之终身者。”悲叹之语,恐特伤离索耳。白公罢郡,亦尝有云:“睡到午时欢到夜,回看官职是泥沙。”
  石曼卿《赠针师》云:“卧龙有病君医取,心为生灵不为身。”王逢原云:“丈夫出处诚何较,知痛苍生为泪垂。”贤者设心,不期而合如此,皆未行其志,惜哉!
  曼卿《红梅》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坡谓有村学中体,尝嘲之曰:“诗老不知梅格在,强拈绿叶与青枝。”至于“未应娇意急,发赤怒春迟”,成均瞽宗,无以加也。
  世人论渊明,皆以其专事肥遯,初无康济之念,能知其心者寡也。尝求其集,若云:“岁月掷人去,有志不获聘。”又有云:“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荏苒岁月颓,此心稍已去。”其自乐田亩,乃卷怀不得已耳。士之出处,未易为世俗言也。
  文潜云:“儿曹鞭笞学官府,翁怜儿痴傍笑侮。平明坐衙鞭复呵,贤于群儿能几何。儿曹鞭笞以为戏,翁怒鞭人直流地。一种戏剧谁后先,我笑谓公儿更贤。”余谓此诗,亦不可不令操权者知也。坡云:“不辞脱袴溪水寒,水中照见催租瘢。”等闲戏语,亦有所补。

卷第九
  老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云:“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多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乐天《新制布裘》云:“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新制绫袄》云:“百姓多寒无可救,一身独暖亦何情。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争得大裘长万丈,与君都盖洛阳城。”皆伊尹身任一夫不获之辜也。或谓子美诗意宁苦身以利人,乐天诗意推身利以利人,二者较之,少陵为难。然老杜饥寒而悯人饥寒者也,白氏饱暖而悯人饥寒者也,忧劳者易生于善虑,安乐者多失于不思,乐天宜优。或又谓白氏之官稍达,而少陵尤卑,子美之语在前,而长庆在后,达者宜急,卑者可缓也,前者唱导,后者和之耳。同合而论,则老杜之仁心差贤矣。
  永叔尝谒执政,坐中赋雪诗,有云:“主人与国共休戚,岂惟喜悦将丰登。须怜铁甲冷彻骨,四十余万屯边兵。”当时乃谓韩退之亦能道言语,其豫裴晋公宴会,但云:“林园穷胜事,钟鼓乐清时。”不曾如此作闹。殊不知老杜一言一咏,未尝不在于忧国恤人,物我之际,则淡然无著。《夏日叹》曰:“浩荡想幽蓟,王师安在哉?”《夏夜叹》曰:“尔我荷戈士,穷年守边疆。”此仁人君子之用心,终食不可忘也,边兵之语,岂为过哉!如退之“始知神官未圣贤,护短凭愚要我敬”,“雪径抵樵叟,风廊折谭僧”,真作闹诗也。
  坡记王凌过贾逵庙,大呼曰:“贾梁道,我大魏之忠臣也!”及司马景王病,梦逵为祟。因为诗云:“嵇绍似康为有子,郗超畔鉴似无孙。如今更恨贾梁道,不杀公阊杀子元。”盖怪梁道忠义之灵,不能自已其子充之恶。按《晋纪》,王、贾所杀者乃宣帝,名懿,字仲达,非景帝子元也。
  坡:“蓝尾忽惊新火后,邀头要及浣花前。”注引乐天“三杯蓝尾酒,一楪胶牙饧。”观《长庆集》,此诗题云七年元日对酒,非钻火时事也。宋景文守岁云:“且尽灯前蓝尾杯。”
  王元之《到任表》有“全家饱暖,尽荷君恩”之语,到今传诵。永叔用为诗云:“诸县丰登少公事,全家饱暖荷君恩。”梦得亦尝有云:“一生不得文章力,百口空为饱暖家。”白云:“不才空饱暖,无力及饥贫。”
  黄州麻城县界有万松亭,连日行清阴中,其馆亭亦可爱。适当关山路,往来留题无数。东坡伤来者不嗣其意,尝有诗云:“十年栽种百年规,好德无人助我仪。”又云:“为问几株能合抱,殷懃记取《角弓》诗。”中间尝撤牌刻,有士题云:“旧韵无仪字,苍髯有恨声。”亦可录。
  醴阳道旁有甘泉寺,因莱公、丁谓曾留行记,从而题咏者甚众,碑牌满屋。孙讽有“平仲酌泉曾顿辔,谓之礼佛遂南行。高堂下瞰炎荒路,转使高僧薄宠荣。”人皆传道。余独恨其语无别。自古以直道见黜者多矣,岂皆贪宠荣者哉?又有人云:“此泉不洗千年恨,留与行人戒覆车。”害理尤甚。莱公之事,亦例为覆车乎?因过之偶为数韵,其间有云:“已凭静止鉴忠精,更遣清泠洗谗喙。”盖指二公也。
  凡作诗有用事出处,有造语出处,如“五陵衣马自轻肥”,虽出《论语》,总合其语,乃潘岳“裘马悉轻肥”。“柳絮才高不道盐”,虽谢女事,乃借张融以《海赋》示人,人评其赋,但不道盐耳。“红袖泣前鱼”,本《战国策》事,乃陆韩卿《中山王孺子妾歌》“安陵泣前鱼”。坡作《太白画像诗》云:“大儿汾阳中令君,小儿天台坐忘真。”其事乃用白交汾阳于行伍中,竟脱白于祸;天台司马子微谓“白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所造之语,乃《祢衡传》云:“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
  史赵释绛县老人年数云:“亥有二首六身。”盖离析“亥”字点画而上下之,如算筹纵横然,则下其二首为二万,六身各一纵一横,为六千六百六十,正合其甲子之日数,传以赵之明历。刘宾客《送人赴绛州》云:“午桥群吏散,亥字老人迎。”义山《赠绛台老驿吏》云:“过客不劳询甲子,惟书亥字与时人。”可谓善使事矣。亦如近诗《送人洪州》云:“干斗气沈龙已化,置蒭人去榻犹悬。”《送人鄂州》云:“黄鹤晨霞傍楼起,头陁秋草绕碑荒。”《送人襄阳》云:“四叶表闾唐尹氏,一门逃世汉庞公。”虽邻封密迩,不可移也。
  退之《韶州留别张使君》云:“久钦江总文才妙,自叹虞翻骨相屯。”翻放弃南方,自恨疏节,骨鲠不媚,犯上获罪,当长没海隅;其刚褊方拙,凌突权势,出于天性,雅宜文公喜用。江总乃败国奸回,特引之何故?按《南史孔奂传》,陈后主欲以总为太子詹事,奂曰:“江有潘陆之华,而无园绮之实。”乃奏江总文华之人,宜求敦重之才。是诗恐有讥云。杜云:“远愧梁江总,还家尚黑头。”李商隐《赠牧之》云:“前身恐是梁江总。”皆未可与言史也。
  老杜《赠李秘书》:“触目非论故,新文尚起予。”太白《酬窦公衡》云:“曾无好事来相访,赖尔高文一起予。”韦苏州:“每一睹之子,高咏尚起予。”昌黎《酬张韶州》:“将经贵郡烦留客,先惠高文谢起予。”岂非用事偶合,数公非蹈袭者。
  千里蒪羹,末下盐豉,盖古未受和耳。子美:“豉化蒪丝熟。”又:“豉添蒪菜紫。”圣俞《送人秀州》云:“剩持盐豉煮紫蒪。”鲁直:“盐豉欲催蒪菜熟。”
  《莱公外传》记公所得厚俸,惟务施予。寝处一青帏三十年,有亲厚者求之,欲其易去,公笑而答曰:“彼诈我诚,虽敝何害。实不忍以敝获弃耳。”蕲者愧之。故魏野诗云:“有官居鼎鼐,无地起楼台。”及北使来,顾望缙绅而问迓者曰:“‘无地起楼台’相公安在?”其清望为人所景慕如此。然永叔《归田录》颇论其侈汰,司马温公亦云,岂非奢外而俭内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