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纪事


  《送僧归日东》云:“上国随缘去,东途若梦行。浮云沧海远,去世法舟轻。水月通禅观,鱼龙听梵声。唯怜慧灯影,万里眼中明。”

  《送僧自吴游蜀》云:“随缘忽西去,何日返东林。世路无期别,空门不住心。人烟一饭少,山雪独行深。天外猿声夜,谁闻清梵音。”

  《送张管书记》云:“边事多劳役,儒衣逐鼓鼙。日寒关树外,峰尽塞云西。河广篷难度,天遥雁渐低。班超封定远,之子去思齐。”

  《送征雁》云:“秋空万里静,嘹唳独南征。风急翻霜冷,云开见月惊。塞长怜去翼,影灭有余声。怅望遥天外,乡愁满目生。”

  《寄郎士元》云:“龙节知无事,江城不掩扉。诗传过客远,书别故人稀。坐啸看潮起,行春送雁归。望舒三五夜,思尽谢玄晖。”

  《宿洞口馆》云:“野竹通溪冷,秋蝉入户鸣。乱来人不到,寒草上阶生。”

  《裴迪书斋望月》云:“夜来诗酒意,月上谢公楼。影闭重关静,寒生独树秋。鹊惊随叶散,萤远入烟流。今夕遥天末,清晖几处愁。”

  《送弹琴李长史赴洪州》云:“抱琴为傲吏,孤棹复南行。几度秋江水,皆添白雪声。佳期来客梦,幽兴缓王程。佐牧无劳问,心平政自平。”《寄郎士元》以下四章,姚合取为《极元集》。

  起还蓝田,王维赠别云:“草色日向好,桃源人去稀。手持平子赋,目送老莱衣。每候山樱发,时同海燕归。今年寒食酒,应得返柴扉。”起答诗云:“卑栖却得性,每与白云归。徇禄仍怀橘,看山免采薇。一作别山只昨日,春露已沾衣。采蕨频盈梦,看花空厌归。暮禽先去马,新月待开扉。霄汉时回首,知音青琐闱。”

  王维《春夜竹亭赠起归蓝田诗》云:“夜静群动息,时闻隔林犬。却忆山中时,人家涧西远。羡君明发去,采蕨轻轩冕。”起答云:“山月随客来,主人兴不浅。今宵竹林下,谁觉花源远。惆怅晓莺啼,孤云还绝巘。”

  《赠阙下裴舍人》云:“二月黄莺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阳和不散穷途恨,霄汉长怀捧日心。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

  《东皋早春寄郎校书》云:“禄微赖学稼,岁起归衡茅。穷达恋明主,耕桑亦近郊。夜来霁山雪,阳气动林梢。萌蕙暖初吐,春鸠鸣欲巢。蓬莱时入梦,知子忆平交。”

  《题玉山村叟壁》云:“谷口好泉石,居人能陆沉。牛羊上山小,烟火隔云深。一径入溪色,数家连竹阴。藏虹辞晚雨,惊隼落残禽。涉趣皆流目,将归必在林。却思黄绶事,辜负紫芝心。”

  《逃暑太子李舍人别业》云:“下马失炎暑,重门深绿篁。宫臣礼嘉客,林表开兰堂。兹夕兴难尽,澄罍照墨场。东陵晚来好,目极趣何长。鸟路挂疏雨,人家残夕阳。城隅拥归骑,留醉恋群芳。”

  《和张仆射塞下曲》云:“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司空曙

  《和耿拾遗元日早朝》云:“元朔争朝阙,奔流若会溟。路尘和薄雾,骑火接低星。漏促双鱼钥,车喧百子铃。冕旒当翠殿,幢戟满彤庭。表岁方编瑞,乘春即宥刑。诸侯陈禹玉,司历献尧蓂。寿酒三觞退,箫韶九奏停。太阳开物象,沛泽及生灵。南陌祥光紫,东方晓气青。自怜杨子贱,归草太元经。”

  《立秋日》云:“律变新秋至,萧条自此初。花酣莲报谢,叶在柳呈疏。淡月多云映,清风似雨余。卷帘凉暗度,却扇暑先除。草静多翻燕,波澄乍露鱼。今朝散骑省,作赋兴何如。”

  《酬张芬有赦后见赠》云:“紫凤朝衔五色书,阳春忽报网罗除。已将心变寒灰后,岂料光生腐草余。建水风烟收客泪,杜陵花竹梦郊居。劳君故有诗相赠,欲报琼瑶恨不如。”

  《晦日益州北池陪宴》云:“临泛从公日,仙舟翠幕张。七桥通碧涧,双树接花塘。玉烛收寒气,金波隐夕光。野闻歌管思,水静绮罗香。游骑萦林远,飞桡截岸长。郊原怀灞浐,波漾写江潢。常侍传花诏,偏裨问羽觞。岂令南岘首,千载播余芳。”

  曙,字文初,广平人。登进士第,从韦皋于剑南。贞元中,为水部郎中,终虞部。

  《耿湋就宿因伤故人》云:“旧时闻笛泪,此夜重沾衣。方恨同怀少,那堪相见稀。竹烟疑涧壑,林雪似芳菲。多谢劳车马,应怜独掩扉。”

  《经废宝光寺》云:“黄叶前朝寺,无僧寒殿开。池晴龟出曝,松暝鹤飞回。古砌碑横草,阴廊画杂苔。禅宫亦销歇,尘世转堪哀。”

  《春日野望寄钱起员外》云:“草长花落树,羸病强寻春。无复少年意,空余华发新。青原晴见水,白社静逢人。寄谢南宫客,轩车不见亲。”

  《喜外弟卢纶见宿》云:“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似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送王闰》云:“相送临寒水,苍然望故关。江芜连梦泽,楚雪入商山。话我他年旧,看君此日闲。因将自悲泪,一洒别离颜。”

  《新蝉》云:“今朝蝉忽鸣,羁客若为情。渐觉一年谢,能令万感生。微风初满树,落日稍沉城。为问同怀者,凄凉听几声。”

  《望水》云:“高楼晴见水,楚色霭相和。野极空如练,天遥不辨波。永无人迹到,时有鸟行过。况是苍茫外,残阳照最多。”

  《哭麴象》云:“忆昨秋风起,君曾叹逐臣。何言芳草日,自作九泉人。”《耿湋就宿》以下七篇,姚合取为《极元集》。

  苖发

  《送司空曙之苏州诗》云:“盘门吴旧地,蝉尽早秋时。归国人皆久,移家君独迟。广陵经水宿,建邺有僧期,若到西霞寺,应看江总碑。”

  《送孙德谕罢官往黔州》云:孙父曾牧此州,因寄家也。“中岁分符典石城,两朝趋陛谒承明。阙下昨陈归老疏,天南今切去乡情。亲知握手三秋别,几杖扶身万里行。伯道暮年无嗣子,欲将家事托门生。”

  发,晋卿子。终都官员外郎。

  崔峒

  《寄上礼部李侍郎》云:“吴楚相逢处,江湖共泛时。任风舟去远,待月酒行迟。白发常同叹,青云本异期。贵来君却少,愁去我先悲。玉佩明朝盛,苍苔陋巷滋。追寻恨无路,唯有梦相思。”

  《江上书怀》云:“骨肉天涯别,江山日落时。泪流襟上血,发白镜中丝。胡越书难到,存亡梦岂知。登高回首罢,形影自相随。”

  《喜逢妻弟郑损因送入京诗》云:“乱后自江城,相逢喜复惊。为经多载别,欲问小时名。对酒悲前事,论文畏后生。遥知盈卷轴,纸贵在江城。”

  《咏门上画小松上元王杜三相公》云:“昔闻生涧底,今见起毫端。众草此时没,何人知岁寒。岂能禆栋宇,且贵出门阑。只在丹青意,凌云也不难。”

  《题崇福寺禅师院》云:“僧家竟何事,扫地与焚香。清磬度山翠,闲云来竹房。身心尘外远,岁月坐中长。向晚禅堂闭,无人空夕阳。”

  峒有《初入集贤院赠李献任诗》,峒与李初同官于常山。又有《拜拾遗酬邱二十二见赠诗》云:“江海久垂纶,朝衣忽挂身。丹墀方谒帝,白发免羞人。才愧文章士,名当谏诤臣。空余荐贤分,不敢负交亲。”

  严维《送峒使往睦州》云:“如今相府用英髦,独往南州肯告劳。冰水近开渔浦出,雪云初卷定山高。木兰花映桐卢县,青雀舟随白鹭涛。使者应须访廉吏,府中唯有范功曹。”

  高仲武云:“峒诗文彩炳发,意思雅淡,如‘清磬度山翠,闲云来竹房’,又‘流水声中视公事,寒山影里见人家’,此亦披沙炼金,时时见宝也。”

  峒登进士第,为拾遗,入集贤为学士,后终州刺史,或云终元武令。《文艺传》云终右补阙。

  峒《寄李明府》云:“松堂寂寂对烟霞,五柳门前集晚鸦。流水声中视公事,寒山影里见人家。观风共美新为政,计日还应更触邪。可惜陶潜无限酒,不逢篱菊正开花。”

  李端

  《古别离诗》云:“水国叶黄时,洞庭霜落夜。行舟问商贾,宿在枫林下。此地送君还,茫茫似梦间。后期知几日,前路转多山。巫峡通湘浦,迢迢隔云雨。天晴见海樯,月落闻津鼓。人老自多愁,水深难急流。清宵歌一曲,白首对汀洲。”

  《赠郭驸马诗》云:郭令公子暧,尚升平公主,此诗席上成。“青春都尉最风流,二十功成便拜侯。金距斗鸡过上苑,玉鞭驱马出长楸。薰香荀令偏怜小,傅粉何郎不解愁。日暮吹箫杨柳陌,路人遥指凤凰楼。”又云:“方塘似镜草芊芊,初月如钩未上弦。新开金埒看调马,旧赐铜山许铸钱。杨柳入楼吹玉笛,芙蓉出水妒花钿。今朝都尉如相顾,愿脱长裾学少年。”

  端,赵州人。始,郭暧尚升平公主,贤明有才思,尤多招士,端等多从暧游。暧进官,大集客,端赋诗最工。钱起曰:“素为之,请赋起姓。”又工于前,客乃服。

  端赋《巫山高》云:“巫山十二峰,皆在碧虚中。回合云藏日,霏微雨带风。猿声寒过水,树色暮连空。愁向高唐望,清秋见楚宫。”

  蜀路有飞泉亭,中诗板百余篇,后薛能佐李福于蜀,道过此,题云:“贾椽曾空去,题诗岂易哉。”悉去诸板,唯留端《巫山高》一篇而已。

  《赠苖发员外》云:“朱户敞高扉,青槐凝落晖。八龙承庆重,二虎递朝归。坐竹人声绝,横琴鸟语稀。花惭潘岳貌,年称老莱衣。叶暗新樱熟,丝长粉蝶飞。应怜鲁儒贱,空与故山违。”

  《茂陵山行陪韦金部》云:“宿雨朝来歇,空山天气清。盘云双鹤下,隔水一蝉鸣。古道黄花落,平芜赤烧生。茂陵虽有病,犹得伴君行。”

  《云际中峰》云:“自得中峰住,深林亦闭关。经秋无客到,入夜有僧还。暗涧泉声小,荒岗树影闲。高亭不可望,星月满空山。”

  《芜城怀古》云:“风吹城上树,草没城边路。城里月明时,精灵自来去。”《赠苖发》以下四篇,姚合取为《极元集》。

  冷朝阳

  《登灵善寺塔》云:“飞阁青霞里,先秋独早凉。天花映窗近,月桂拂檐香。华岳三峰小,黄河一带长。空闻指归路,烟处有垂杨。”

  《中秋与空上人同宿华严寺》云:“扫榻相逢宿,论诗旧梵宫。钟声迎鼓尽,月色过山穷。庭簇安禅草,窗飞带火虫。一宵何惜别,回首隔秋风。”

  《立春诗》云:“玉律传佳节,青阳应北辰。土牛呈岁稔,彩燕表年春。腊尽星回次,寒余月建寅。风光何处好,云物望中新。流水初销冻,潜鱼欲振鳞。梅花将柳色,偏思越乡人。”

  潞州节度薛嵩,有青衣善弹阮咸琴,手纹隐起如红线,因以名之。一日辞去,朝阳为词曰:“采菱歌怨木兰舟,送客魂销百尺楼。还似洛妃乘雾去,碧天无际水东流。”

  李嘉祐《送朝阳登第归江宁》云:“高第犹佳句,诸生似者稀。长安带酒别,建业候潮归。稚子欢迎棹,邻人为扫扉。含情过旧浦,鸥鸟亦依依。”

  朝阳,登大历进士第,为薛嵩从事。

  钱起《送朝阳擢第后归金陵觐省诗》云:“莱子昼归今始好,潘园景色夏偏浓。夕阳流水吟诗去,明月青山出竹逢。兄弟相亲初让果,乡人争贺旧登龙。佳期少别俄千里,云树愁看过几重 。”
 


卷三十一

  窦叔向 窦常 窦牟 窦群 窦庠 窦巩 常建 李约 柳中庸 郭郧 韦处厚 权德舆 张荐 杨于陵 许孟容 崔邠 冯伉 潘孟阳 武少仪 郑常 郑辕 韩浚 王濯 张莒 张叔良

  窦叔向五子常、牟、群、庠、巩

  叔向,字遗直,京兆人。代宗时,常衮为相,用为左拾遗、内供奉。及贬,亦出为溧水令。四子登第,群以处士隐毗陵,韦夏卿荐之朝,德宗擢为左拾遗,代武元衡为中丞,荐吕温、羊士谔为御史。李吉甫以二人躁险,持不下。群怨吉甫,伺吉甫阴事,几为宪宗所诛。群与兄常、牟,弟庠、巩,皆为郎,工词章,为《联珠集》,行于时,义取昆弟若五星然。

  常,字中行,登第,隐居二十年,终国子祭酒。牟,字贻周,终国子司业。庠,字胄卿,终婺州刺史。巩,字友封,元稹节度武昌,辟为御史中丞,充副使;雅裕有名于时,平居与人言,若不出口,世号“嗫嚅翁”,卒于武昌。

  叔向《寒食赐恩火》云:“恩光及小臣,华烛忽惊春。电影随中使,星辉拂路人。幸因榆柳暖,一照草茅贫。”

  《端午日恩赐百索》云:“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事盛蛟龙见,恩深犬马知。余生傥可续,终冀答明时。”

  《酬李袁州嘉祐》云:“少年轻会复轻离,老大关心总是悲。强说前程聊自慰,未知携手定何时。公才屈指登黄阁,匪服胡颜上赤墀。想到长安诵佳句,满朝谁不念琼枝。”盖嘉祐以诗送叔向并寄其弟纾云:“自叹未沾黄纸诏,那堪远送赤墀人。老为侨客偏相恋,素是诗家倍益亲。妻儿共载无羁思,鸳鹭同行不负身。凭尔将书通令弟,惟论华发愧头巾。”故叔向诗有“琼枝”之句。

  窦常

  常《任武陵寒食日次松滋渡先寄刘员外》云:“杏花榆荚晓风前,云际离离上峡船。江转数程淹驿骑,楚曾三户少人烟。看春又遇清明节,算老重经癸巳年。幸得住山当郡舍,在朝常咏卜居篇。”

  常初登第,桑道茂云:“二十年后出官。”后五度奏官,敕皆不下,即摄职久之;至大历十四年及第,即二十年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