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诗藏
- 诗话
- 古今诗话
古今诗话
案:此则出《摭言》卷三。
----------------
①《全唐诗》十九"却"作"已"。
一七三、杨汝士诗压倒元白
宝历中杨嗣复相〔公〕①具庆下继放甲②榜,时先③仆射自东洛入觐,嗣复率生徒迎于潼关,宴于新昌里第,元、白在焉,皆即席赋诗。杨汝士诗后成,元、白览之失色。诗曰:"隔座应须④赐御屏,尽将仙翰入高冥。文章旧价留鸾掖,桃李新阴在鲤庭。再岁生徒陈贺宴,一时良史旧⑤传馨。当时疏傅⑥虽云盛,讵⑦有兹筵醉醁醽。"汝士是日大醉归,谓诸子曰:"今日压倒元、白。"(《总龟》前十七、《诗林》二作《诗话》)
案:此则出《摭言》卷三。
----------------
①《摭言》"相"下有"公"字。
②《摭言》"甲"作"两"。
③"无"当作"先",据《摭言》改。
④《诗林》"应须"作"须知"。
⑤《摭言》、《唐纪》、《全唐诗》十八"旧"作"尽"。
⑥《唐纪》、《全唐诗》"傅"作"广"。
⑦"讵"原作"记",据《摭言》等书改。
一七四、何扶登第寄同年诗
何扶,大和元年登第,明年再捷,以一篇寄同年,曰:"金榜题名墨尚新,今年依旧去年春。花开①每被红妆问,何事重来只一人?"(《总龟》前十七)
----------------
①《唐纪》四十九、《全唐诗》十九"开"作"间"。
一七五、范讽题甘泉寺诗
鼎州甘泉寺,介官道之侧,泉甚佳,便于漱酌,行客无不留者。寇莱公南迁,题东槛曰:"平仲经此〔回〕①望北阙,黯然而行。"未几,丁晋公又过,题西槛曰:"谓之酌泉礼佛而去。"后范讽补之安抚湖北,②题诗曰:"平仲酌泉方③北望,谓之礼佛向南行。烟岚翠锁门前路,转使高人④厌宠荣。"(《总龟》前十七)
案:此则出《湘山野录》卷上。又《永乐大典》八百二十三引《朝野遗事》,文与此异,兹附载于下:"鼎州武陵县北二十里有甘泉寺,行人多谒焉。寇莱公往雷州,凡题三十字,曰:'庚申年秋九月平仲南行至甘泉院,僧以诗板视予,征途不暇吟咏,代记年月。"后丁晋公谪朱崖过寺题云:'翠影疎疎渡,波光瑟瑟凝。帝家金掌露,仙府玉壶冰。晓钵侵星汲,霄厨向月澄。岂惟蠲肺渴,灌顶助三乘。"因而至寺者多所题咏。如殿中丞范讽诗云:'平仲酌泉曾顿辔,谓之礼佛向南行。山堂下瞰炎蒸路,转使高僧薄宠荣。'又刑部郎中崔峄诗云:'二相南行至道初,记名留咏在精庐。甘泉不洗天涯恨,留与贵人鉴覆车。'可谓言婉而意达。"
----------------
①《湘山野录》有"回"字。
②《湘山野录》"北"作"南"。
③《湘山野录》"方"作"回"。
④《湘山野录》"人"作"僧"。
一七六、张邓公题关吏牌诗
退傅张登①晚春乘安舆出南熏门,缭绕都城,游金明池,抵宿指宜春②门入。关吏捧牌请官位,书云:"闲游灵沼送春回,关吏何须苦见猜?八十老③翁无品秩,三曾身④到凤池来。"(《总龟》前十七)
案:此则出《湘山野录》卷中。又刘斧《青琐高议》前集五亦载张士逊事,诗与此异。诗云:"因思山去看山回,软帽轻纱入御台,门吏何须问张盖?两曾身到凤池来。"
----------------
①《湘山野录》作"张邓公士逊","登"当为"邓"之误,并脱"公"字。
②《湘山野录》"春"作"秋"。
③《湘山野录》"老"作"衰"。
④《湘山野录》"三曾身"作"昔曾三"。
一七七、石曼卿题豹隐堂诗
赵平叔客涟水军,郡守召置门下。数年,平叔以馆职守涟水,后守以所居为豹隐堂。石曼卿有诗云:"熊非清渭逢何暮?龙卧南阳去不还。〔(年少宦游)①今郡守,蔚然惟②在立谈间。〕③"士大夫留诗甚多,莫可偕者。(《总龟》前十八、《乐趣》九)
案:此出《中山诗话》。
----------------
①原脱此四字,据《中山诗话》补。
②《中山诗话》"惟"作"疑"。
③《乐趣》无此二句。
一七八、商凝式咏蛤中佛像
炀帝好食蛤,忽有一蛤椎击不破,异之。寘于几下,一夜有光,肉乃自脱,有一佛二菩萨像。悔之,乃不食蛤。商凝式有诗云:"虽因雀变化,不逐月亏盈。纵有天中像,神功讵可成。"又云:"相好合如梵,端严秪为谁?事同□顽恶,且与鹬相持。"(《总龟》前十八)
案:事见《太平广记》九十九,惟不载商诗。
一七九、吴生画五圣
西洛上清宫混元后有吴生画五圣。杜甫诗云"五圣联龙衮,千宫列雁行",谓是也。(《总龟》前十八)
一八○、乐天游大林寺诗
王气有早晚,天时有愆伏,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四月方花。乐天游大林寺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总龟》前十八)
一八一、张乖厓诗无两府意
张乖厓镇宛丘,邸报王文正①大拜,不悦,谓坐客曰:"朝廷肯用经纶康济人乎?余少以直节自誓,束发登用,无两府心。"幕中杜寿隆曰:"固知公无两府意。"公曰:"吾胸中事,尔安得知?"杜曰:"尝见公《柳诗》云:'安得辞荣同范蠡,绿丝和雨系扁舟。"(《总龟》前十八)
案:此则出《湘山野录》卷上。
----------------
①《湘山野录》"正"作"贞"。
一八二、冯道明诵雍陶诗
雍陶知简州,自比谢宣城、柳吴兴,宾至则挫辱,投贽者少得见之。冯道明下第请谒,绐阍者曰:"与太守故旧。"及见,呵责曰:"与公昧平生,何故旧之有?"道明曰:"诵公诗,得相见,①何隔平生?"遂吟雍诗曰:"立当青草人初②见,行近③白莲鱼未知","闭门客到常如④病,满院花开未是⑤贫","江楼⑥秋入峡,⑦雨叶⑧夜侵楼"。⑨雍厚之。(《总龟》前十八)
案:此则本范摅《云溪友议》。
----------------
①《全唐诗话》四、《唐纪》五十六作"诵员外之诗,仰员外之德,诗集中日得相见"。
②《唐纪》、《全唐诗》十九"初"作"先"。
③《唐纪》、《全唐诗》"近"作"傍"。
④《云溪友议》、《全唐诗话》"如"作"疑"。
⑤《云溪友议》、《唐纪》"未是"作"不似"。
⑥《云溪友议》、《全唐诗话》、《唐纪》"楼"作"声"。
⑦《云溪友议》、《全唐诗话》、《唐纪》"峡"作"寺"。
⑧《云溪友议》、《全唐诗话》、《唐纪》"叶"作"气"。
⑨案《全唐诗》十九无后二联。
一八三、诗嘲寒士及第
元和十一载,李源公①榜三十三人,皆取寒素。时诗曰:"元和天子丙申年,三十三人同得仙。袍似烂银文似锦,相将白日上青天。"(《总龟》前十八)
案:此出《摭言》卷七。
----------------
①《摭言》作"凉公";《太平广记》一八一引《摭言》"逢吉"。
一八四、张顶钓鱼诗
抚州有放生池,禁采捕,忽有乘小舟钓于其上。太守蔡大夫令人捕之。钓者为诗曰:"投①却长竿卷却丝,手携②蓑笠献新诗。明知③太守清如镜,不是渔人下钓时。"乃野人张项。④(《总龟》前十八)
----------------
①《全唐诗》十七"投"作"抛"。
②《全唐诗》"携"作"持"。
③《全唐诗》"明知"作"临川"。
④《全唐诗》"项"作"顶"。
一八五、朝士自嘲饮厚朴汤
文德殿,百官常朝之殿。宰相奏事毕,乃来押班,常至日旰,守堂卒好以厚朴汤饮朝士。朝士有久无差遣,厌苦常朝者,戏为诗曰:"立残庭①下梧桐影,吃尽阶②头厚朴汤。"(《总龟》前十八)
案:此则出《温公续诗话》。
----------------
①《温公续诗话》"庭"作"阶"。
②《温公续诗话》"阶"作"街"。
一八六、汤文圭草麻以诗促贿
李德诚加司空,守临川。汤文圭草麻,德诚濡毫之赂,久而未至,以诗督之曰:"紫殿西头月欲斜,曾草临川①上相麻。润笔已曾关②奏谢,更飞③章句问张华。"时皆少之。(《总龟》前十八)
案:此则出《南唐近事》。
----------------
①《唐纪》六十八"川"作"淮"。
②《唐纪》"关"作"经"。
③《唐纪》"飞"作"将"。
一八七、王元之赵韩王挽词
卢多逊与赵普睚眦,太宗践祚,凡对即倾之。普出守河阳,自朝辞,面诉曰:"臣以无状之迹①,获事累圣。曩日与先帝面受昭宪皇后命,遗臣亲写二书,令大宝神器,传归陛下。以二书合缝批之,立臣衔为证。其一书,先后纳于柩;一书,先帝手封禁中,乞陛下寻之,庶几少雪。此行身移则事起,豺狼在途,危如累卵,谁肯为臣辨者。"后果得书于宫中,疑遂决,多逊窜崖州。太宗谓普曰:"几误斩卿。"王元之赵韩王挽词有"鸿勋②书册府,遗训在金縢"③之句,乃谓是也。(《总龟》前十九)
案:此则见《玉壶清话》卷三。
----------------
①《玉壶清话》"迹"作"贱"。
②《玉壶清话》"勋"作"恩"。
③《青箱杂记》作"大功铭玉铉,密事在金縢"。
一八八、方勉妻许氏诗
方勉字及甫,娶许虞部女,好学能诗。勉尝同妻夜看《晁错传》。许氏有诗云:"匣剑未磨晁错血,已闻刺客杀袁丝。到头昧却人心处,便是欺他天道时。痛矣一言偷害正,戮之万段始为宜。邓公坟墓知何处?空对斯文有泪垂。"勉后与故人饮于市,醉犯夜禁,囚于府庭。时郑毅夫作尹,许氏献书援其夫,并投诗云:"明时乐事偷①诗酒,帝里风光剩占春。况是白衣重得侣,不堪青旆自招人。早知玉漏催三鼓,不②把金貂换百巡。大抵仁人怜气类,不③教孤客作囚身。"遂释其夫。勉死,许氏居陋巷,教子为学登科,贤哉!(《总龟》前十九)
案:《竹庄诗话》卷二十二引此则作《青琐集》。
----------------
①《宋纪》八十七"偷"作"娱";《竹庄》二十二作"轮"。
②《竹庄》、《宋纪》"不"作"肯"。
③《宋纪》"不"作"免"。
一八九、陈亚惜竹诗
《惜竹诗》,独陈亚少卿最佳。诗曰:"出槛亦不剪,从教长瘦①丛。年年到朱②夏,叶叶是清风。"(《总龟》前二十)
案:此则见《墨客挥犀》卷十。
----------------
①《庚溪诗话》"瘦"作"旧"。
②《墨客挥犀》"到朱"作"当盛"。
一九○、李义山赋木兰花诗
李义山游长安,投宿旅店,适会客,因召与坐,不知为义山也。酒酣,客赋《木兰花诗》,众皆夸示。义山后成,诗曰:"洞庭波冷晓侵云,日日征帆送远人。几度木兰舟上望,不知花①是此船②身。"坐客大惊,询之,方知是义山。③(《总龟》前二十)
----------------
①《唐纪》五十三"花"作"船";《全唐诗》二十作"元"。
②《唐纪》、《全唐诗》"船"作"花"。
③原注:"《零陵总记》载《木兰花诗》是陆龟蒙所作。"
一九一、钱大初惜剑诗
钱大初《惜剑诗》曰:"得自袁公手,屠奸血未干。玉龙乘夜泣,秋水带霜寒。愿对英雄舞,羞教妇女看。太平无处用,抚匣泪汍澜。"《盆池》云:"一撮浮萍盖蛙黾,不知容得卧龙无?"(《总龟》前二十、《乐趣》十)
一九二、海陵牡丹诗
吕文靖公守宦海陵,西溪①手植牡丹一本,有诗刻石。后范文正亦官此,题云:"阳和不择地,海角亦逢春。忆得上林色,相看如故人。"后以二公有诗,题者亦多,而花大为人所爱重。岁久繁茂,覆地数丈,每春花开数百朵,为海陵奇观。(《总龟》前二十)
案:此则亦见《渑水燕谈录》卷七。
----------------
①《渑水燕谈录》"西溪"下有"盐场"二字。
一九三、陈标咏葵花诗
陈标《咏葵花诗》云:"能共牡丹争几许?得人嫌①处只缘②多。"(《总龟》前二十)
----------------
①《嘉话录》"嫌"作"惜"。
②《唐纪》六十六"只缘"作"是花"。
一九四、郭氏苍头咏牡丹
咸阳郭氏,富室也。有苍头曰捧剑,咏牡丹云:"一种芳菲出后庭,却输桃李得佳名。谁能为向天公①说?从此移根近太清。"(《总龟》前二十)
案:此则出《云溪友议》。
----------------
①《云溪友议》"公"作"人"。
一九五、徐凝题牡丹诗
白乐天初到杭州,令访牡丹,会开元寺惠澄近自都下得之,时花初开,徐凝自富春来谒,公先题牡丹云:"唯有数苞红幞①在,含芳只待舍人来。"(《总龟》前二十)
案:《云溪友议》录其全诗。又此则见《唐语林》卷三。
----------------
①《唐语林》三、《唐纪》五十二"幞"作"萼"。
一九六、周德华歌杨柳词
裴诚郎中与举子温政为友好,作歌曲。周德华乃刘香①女,善歌《杨柳词》。有以温、裴歌词,令德华唱,则音韵所陈,为浮艳之美,德华终不取,二公恨焉。所唱者七八篇,乃近日名流之词。滕迈郎中云:"三条陌上拂金羁,万里桥边映酒旗。近②日令人肠断处③,不堪将向④笛中吹。"贺知章秘监云:"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是⑤剪刀。"杨巨源员外云:"江⑥边杨柳曲尘丝⑦,立马凭⑧君剪⑨一枝。惟有春风最应⑩惜,殷勤更向手中吹。"刘禹锡尚书云:"春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至今朝。"韩琮舍人云:"枝斗纤⑾腰叶斗眉,春来无处不如丝。灞陵原⑿上多离别,多少⒀长条拂地垂。"又云:"梁苑隋堤⒁事已空,万条犹舞旧春风。那堪更想千年后,谁见飞⒂花入汉宫?"云溪子曰:"有艳歌行,非为桑间濮上之音也。偕以雪月松竹,难咏杨柳,作者虽多,鲜见其妙。杜牧之云:'巫娥庙里低含雨,宋玉门⒃前斜带风',滕郎中云:'陶令门前惹⒄接篱,亚夫营里拂朱旗'。不言杨柳,最佳。"⒅(《总龟》前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