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话


  案:此则出《中山诗话》。

  一三一、优人嘲西昆体
  杨大年、钱文僖、晏元献①、刘子仪〔以文章立朝〕②,为诗皆宗李义山,号西昆体。后进效之,多窃取义山语。尝御赐百官宴,优人有装为义山者,衣服败裂,告人曰:"〔吾〕③为诸馆职挦撸至此。"闻者大噱④。然大年《〔咏〕⑤汉武诗》云:"力通青海求龙种,死讳文成食马肝。待诏先生齿编贝⑥,忍令⑦乞⑧米向长安。"义山不能过〔也〕⑨。(《总龟》前十一、《丛话》前二十二、《玉屑》十七、《诗林》二、《历代五十五》、《宋纪》六)

  案:此则出《中山诗话》。

  ----------------
  ①张宗泰《鲁岩所学集》卷十四,总跋《诗林广记》云:"检《西昆酬唱集》共十七人,中无晏元献。"
  ②《丛话》、《玉屑》、《历代》无此五字。
  ③《玉屑》有"吾"字。
  ④《诗林》、《历代》引至此。
  ⑤《玉屑》、《宋纪》有"咏"字。
  ⑥"贝"原作"异",误。
  ⑦《西昆酬唱集》"忍令"作"那教"。
  ⑧《中山诗话》"乞"作"索"。
  ⑨《丛话》、《玉屑》、《宋纪》有"也"字。

  一三二、更觉良工用心苦
  唐人为诗,常积思数十年,然后各自名家。杜少陵云:"更觉良工用心苦。"岂特我哉?①(《总龟》前十一、《乐趣》五)

  案:此则出《中山诗话》。

  ----------------
  ①《中山诗话》作"岂独画手心苦邪"。

  一三三、李昉僧阁闲望诗
  太祖尝顾近侍曰:"五代干戈之际,犹有诗人,今太平日久,岂无之也。"中官宋永图于僧寺园亭中得诗百篇,以进。有丞相李文正公昉《僧阁闲望》一联云:"水光先见月,露气早知秋。"(《总龟》前十二)

  一三四、太上隐者绝句
  太上隐者,人莫知其本末。好事者从问其姓名,不答,留诗一绝云:"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①(《总龟》前十三、《全唐诗话续编》下)

  ----------------
  ①诗见《全唐诗》二十八。

  一三五、骆窦王续宋之问诗
  宋之问贬黜放还,至江南,游灵隐寺,夜月极明,长廊行吟曰:"鹫岭郁岧峣,龙宫隐①寂寥。"未得下联,有老僧烛灯坐禅,问曰:"少年不寐,而吟讽甚苦,何耶?"之问曰:"欲题此寺,而思不属。"僧曰:"试吟上联。"之问诵之。曰:"何不道'楼观沧海日,门对②浙江潮。'"之问终篇曰:"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云薄霜初下,③冰轻叶未④凋。〔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⑤待入天台寺,⑥看余渡石桥。"僧一联,乃篇中警策也。迟明访之,已不见。寺僧曰:"此骆宾王也。"(《总龟》前十三、《全唐诗话续编》下)

  案:此则出孟棨《本事诗》。又孙涛《全唐诗话续编》云,按是诗亦载骆集。王元美云,延清与宾王年事不甚相远,宾王又有《江南赠宋之问》及《兖州饯别诗》,何得言非旧识。若宾王果为老僧,而之问后谪过杭,亦且老矣,不得呼少年。殆因二诗并见集中,故令延清受此长诬耳。所言亦是。考吴垧《五总志》,谓此为骆宾王未显时,佣作于杭州梵天寺续成老僧诗。说较近是。

  ----------------
  ①《全唐诗》三、《唐纪》七"隐"作"锁"。
  ②《本事诗》、《五总志》"对"作"听"。
  ③《本事诗》、《唐纪》、《全唐诗》均作"霜薄花更发"。
  ④《唐纪》"未"作"互"。
  ⑤《全唐诗》有此十字。
  ⑥《本事诗》、《唐纪》、《全唐诗》、《全唐诗话续编》"寺"作"路"。

  一三六、张俞诗
  张俞成都人。蜀以贤良称之,有诗行于世。《题武侯庙》云:"高光如有嗣,吴魏岂胜诛。"又《题御爱山》云:"可胜亡国恨,犹有爱山心。"《题洞庭湖》云:"万顷碧波看不尽,一拳孤岫望中明。"皆佳。(《总龟》前十三)

  一三七、刘梦得独吟
  刘梦得有《独吟》曰:"巴人泪逐①猿声落,蜀客舟②从鸟道来。"(《总龟》前十三)

  案:《乐趣》四引此则作《诗史》。

  ----------------
  ①《全唐诗》十三"逐"作"应"。
  ②《全唐诗》作"船"。

  一三八、姚合道旁亭子诗
  姚合《道旁亭子》诗云:"南陌游人回首去,东林道者杖藜归。"不言亭,亦佳。(《总龟》前十三)

  一三九、王摩诘自题画诗
  王摩诘酷好画山水,其画山耸谷邃,云浮水飞,意出尘外。尝自题云:"宿世吟诗①客,前身应画师。"李璟定为妙品,上上。(《总龟》前十三)

  案:《乐趣》十八引此则作《诗史》。

  ----------------
  ①《全唐诗》五"吟诗"作"谬词"。《唐纪》十六作"当代谬词客"。

  一四○、李益诗画为图障
  李益诗名有著征人早行篇①,好事者画为图障。如"回雁②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③月如霜。"④天下歌之。(《总龟》前十三)

  案:此则见《唐语林卷》二。

  ----------------
  ①《唐语林》作"李益诗名早著,有'征人歌且行'一篇"。案:此篇《全唐诗》题作《送辽阳使还军》。
  ②《全唐诗话》二、《唐纪》三十、《全唐诗》十"雁"作"乐"。
  ③《唐语林》"下"作"外"。
  ④《唐语林》此句下更有"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童尽望乡"。

  一四一、胡擢诗状花木鸟兽
  胡擢诗善状花木鸟兽,飘然有物外意。尝谓人曰:"吾思苦于三峡闻猿",吟曰:"瓮中每酝逍遥乐,笔下闲偷造化工。"(《总龟》前十三)

  一四二、唐南蛮宰臣诗
  唐南蛮侵轶西川,僖宗幸蜀,虑为患,以女下降。蛮喜其姻联大国,遣宰相赵降眉、杨奇鲲、段义宗来朝行在。高骈自淮海飞章云:"南蛮心膂,唯此数人,请留异待之。"迄僖宗还京无虞,用骈计也。杨赵辈各有词藻。途中云:"风里浪花吹更白,雨中山色洗还青。海鸥聚处窗前见,林狖啼时枕上听。"(《总龟》前十三)

  一四三、宋初诸进士省试诗
  自唐以来,试进士诗号省题,时有佳句,如梓州进士杨谔天圣八年省试,《蒲车》诗云:"草不①惊皇辙,山能②护帝舆。"是岁下第。景祐元年,省试《宣室受厘》诗云:"愿前人③主席,一问洛阳人。"是岁及第。未几,庆历二年,韩钦〔圣〕④试《勋门赐戟诗》云:"凝锋画旙转,交镞⑤采文繁。"范景仁曾见真本云:"迎风画旙转,⑥映日采文繁。"姑两存之。苏州进士王⑦偃试《迩英延讲艺诗》云:"白虎前芳掩,金华旧事轻。天心非不悟,垂意在苍生。"有古讽谏意。是年奏名甚高,御前下第。二十年始第,寻卒。滕元发皇祐五年御试《吹律听军声诗》,云:"万国休兵外,群生奏凯中。"又作《西旅来王诗》云:"寒日边声断,春风塞草长。传闻汉都护,归奉万年觞。"极为场屋所称。杨谔有《题骊山》云:"行人问宫殿,耕者得珠玑。"(《总龟》前十三)

  案:此则亦见《中山诗话》,惟无韩钦、王偃二人;又见《温公续诗话》,惟无末"又作《西旅来王诗》"云云。是此则盖并合二书以成者。

  ----------------
  ①"不"原作"木",据《温公续诗话》改。
  ②"能"字原脱,据《温公续诗话》补。
  ③《中山诗话》、《温公续诗话》"人"作"明"。
  ④《温公续诗话》有"圣"字。
  ⑤《温公续诗话》"镞"作"锻"。
  ⑥"风",原作"锋","旙",原作"翻",均据《续诗话》改。
  ⑦《温公续诗话》"王"作"丁"。

  一四四、花蕊夫人宫词
  孟蜀王时,花蕊夫人能诗,而世不传。王平甫于馆中得七言三十余篇,大约似王建。诗云:"厨舱进食簇时新,列座①无非侍从②臣。日午殿头宣索鲙,隔花催唤打鱼人。"又"月头分③给买花钱,满殿宫蛾尽十④千。遇着唱名多不语,含羞急⑤过御床前。"(《总龟》前十三)

  案:此出《中山诗话》。

  ----------------
  ①《全唐诗》二十九"列座"作"侍宴"。
  ②《全唐诗》"侍从"作"列近"。
  ③《全唐诗》"分"作"支"。
  ④《全唐诗》"蛾尽十"作"人近数"。
  ⑤《全唐诗话》"急"作"走"。

  一四五、石曼卿章献太后挽辞
  章献太后挽辞,数百首,唯石曼卿一联首出,曰:"震出坤柔变,乾成太极虚。"太后称制日久,仁宗端拱,至是始亲万机。曼卿诗切合时宜,又不卑长乐也。(《总龟》前十三)

  案:此则出《温公续诗话》。

  一四六、丁谓诗
  丁晋公任朱崖,有诗数十篇,号《知命集》。有曰:"草解忘忧忧底事,花名①含笑笑何人?"(《总龟》前十三)

  案:此则出《归田录》、《温公续诗话》,亦见王君玉《国老谈苑》二。

  ----------------
  ①《国老谈苑》"名"作"能"。

  一四七、牛僧孺刘禹锡唱和诗
  牛僧孺将赴举时,投贽于刘梦得。〔梦得〕①对客展读,飞笔涂窜其文。居三十年②,梦得守汝,牛〔公〕③出镇汉南,枉道汝水,驻旌信宿。酒酣,赠诗于梦得,曰:"粉饰④为郎二⑤十春,向⑥来名辈更无人。休论世上升沉事,且问⑦尊前见在身。珠玉会应成咳唾,山川犹觉露精神。莫嫌恃酒轻言语,曾把文章谒后尘。"梦得方悟往年改文卷之事。和答云:"昔年曾忝汉朝臣,晚岁空余老病身。初见相如成赋日,后为丞相倚⑧门人。追思往事咨嗟久,幸⑨喜清风⑩语笑⑾频。犹有当时旧冠剑,待公三日拂埃尘。"(《总龟》前十四、《全唐诗话续编》上)

  案:此则出《云溪友议》。

  ----------------
  ①当有"梦得"二字。
  ②《唐纪》作"历二十余岁"。
  ③《全唐诗话续编》"牛"作"僧孺"。《唐纪》"牛"下有"公"字。
  ④《云溪友议》、《唐纪》三十九、《全唐诗》十七"饰"作"署"。
  ⑤《唐纪》、《全唐诗》"二"作"四"。
  ⑥《唐纪》、《全唐诗》"向"作"今"。
  ⑦《云溪友议》、《全唐诗》"问"作"鬻"。《太平广记》四九一引《云溪友议》作"阅"。
  ⑧《云溪友议》、《唐纪》"倚"作"扫"。
  ⑨《全唐诗话续编》"幸"作"且"。
  ⑩《云溪友议》、《唐纪》"风"作"光"。
  ⑾《唐纪》作"笑语"。

  一四八、陈尧佐诗
  吕申公累乞致仕,仁宗不允。他日复叩便坐,度其不可留,因询曰:"卿去谁可代者?"申公曰:"知臣莫如主,陛下自择。"坚问之,乃引陈文惠,曰:"陛下必欲得英俊经纶之臣,则臣所不知。若图任老臣镇安百度,周知天下事,无如陈尧佐。"仁宗然之。文惠遂大拜,极怀荐引之德,因作《燕词》,携酒过之,申公使之歌焉,词云:"二社良辰,千家①庭院。翩翩又见新归②燕。凤凰巢稳许为邻,潇湘烟暝来何晚?乱入红楼,低飞绿岸,画梁时拂歌尘散。为谁归去为谁来?主人恩重朱帘卷。"申公笑曰:"自恨卷帘人已老。"文惠曰:"莫愁调鼎事无功。"老于廊庙而酝籍不减。昔③任浙曹有《吴江诗》曰:"平波渺渺烟苍苍,菰蒲才熟杨柳黄。扁舟系岸不忍去,秋风斜日④鲈鱼乡。"⑤又《碧澜堂诗》云:"苕溪清浅霅溪斜,碧玉寒光⑥照万家。谁与⑦月明终夜听,洞庭渔笛隔芦花。"(《总龟》前十五)

  案:此则出《湘山野录》卷中。

  ----------------
  ①《湘山野录》"家"作"秋"。
  ②《湘山野录》"归"作"来"。
  ③《湘山野录》"昔"作"顷"。
  ④《湘山野录》"日"作"入"。
  ⑤《温公续诗话》"乡"作"香"。
  ⑥《湘山野录》、《宋纪》四作"光寒"。
  ⑦《湘山野录》、《宋纪》"与"作"向"。

  一四九、狎鸥亭诗
  韩魏公自中书出〔守〕①相州,于居第作狎鸥亭。永叔〔以〕诗寄②曰:"岂止忘机鸥鸟信,钧陶万物本无心。"魏公喜曰:"余在中书进退升黜,未尝置心于其间。永叔可谓知我。"(《总龟》前十五、《乐趣》十二、《名言》七)

  ----------------
  ①《名言》有"守"字。
  ②《名言》无"以"字,"诗寄"作"寄诗"。

  一五○、卢宗回慈恩寺塔诗
  慈恩寺塔有唐人卢宗回一诗云:"东来①晓日上翔鸾,西转苍龙拂露盘。渭水冷光摇荡②井,玉峰晴气压③阑干。④九重〔宫阙参差见,百二山河表里观。暂辍去蓬悲不定,一凭〕⑤金界望长安。"(《总龟》前十五、《乐趣》九)

  案:此则出《梦溪笔谈》卷十四。

  ----------------
  ①《唐纪》四十八、《全唐诗》十八"来"作"方"。
  ②《梦溪笔谈》十四、《唐纪》、《全唐诗》"荡"作"藻"。
  ③《梦溪笔谈》、《唐纪》"气压"作"色堕"。
  ④《全唐诗》作"晴色上朱栏"。又《乐趣》引至此。
  ⑤原脱此数字,据《梦溪笔谈》、《唐纪》、《全唐诗》补。

  一五一、琵琶亭诗
  江州琵琶亭,题者惟夏郑公、梅公仪诗佳。夏诗曰:"年光过眼如车毂,职事羁人似马衔。若遇琵琶应大笑,何烦①涕泪②满青衫。"梅诗云:"陶令归来为逸赋,乐天谪宦起悲歌。有弦应被无弦笑,何况临弦泣最多。"又叶氏女郎诗云:"乐天当日最多情,泪滴青衫酒重倾。明月满船无处问,更③闻商妇琵琶声。"(《总龟》前十五)

  案:此则出《中山诗话》。

  ----------------
  ①《中山诗话》、《宋纪》九"烦"作"须"。
  ②《中山诗话》、《宋纪》"涙"作"泣"。
  ③《中山诗话》、《宋纪》八十七"更"作"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