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话

  ⑤《摭言》"只"作"多"。

  三一一、名纸生毛
  刘鲁风,江西投①所知,为典谒②所阻,因得一绝曰:"万卷书生刘鲁风,烟波千③里谒文公。④无钱乞与韩知客,名纸生毛⑤不为⑥通。"(《总龟》前三十六)

  案:此则出《摭言》卷十。《郑五代》五引此作《总龟》。

  ----------------
  ①《唐纪》五十八"投"下有"谒"字。
  ②《唐纪》"谒"作"客"。
  ③《摭言》、《唐纪》、《全唐诗》十九"千"作"万"。
  ④《摭言》、《唐纪》、《全唐诗》"公"作"翁"。
  ⑤《摭言》、《唐纪》、《全唐诗》"生毛"作"毛生"。
  ⑥《唐纪》"为"作"肯"。

  三一二、登庸衣钵
  范鲁公质举进士,和相凝爱其程文,以自登第旧在十三人,谓鲁公曰:"公之词业合在甲选,暂屈为十三人①,传老夫衣钵可乎?"鲁公谢之。后果至宰相,亦②且相继。门生有献诗者云:"从此庙堂添故事,登庸衣钵亦相传。"(《总龟》前三十六、《乐趣》七)

  案:此则出《玉壶清话》卷六,《邵氏闻见前录》卷七,亦见《渑水燕谈录》卷六。又施注《苏诗》二十八引此作《古诗话》。

  ----------------
  ①原作"暂屈十三人之",当有脱字,据《玉壶清话》校改。
  ②《渑水燕谈录》"亦"作"尽"。

  三一三、嘲朝士寄书
  李郁①尚书为荆南从事,有朝士寄书,字体殊恶。李寄诗曰:"华缄千里到荆门,章草纵横任意论。应笑钟张虚用力,却教羲献谩②劳魂。惟堪爱惜为珍宝,不敢留传示③子孙。深荷故人相爱④处,天行时气许教吞。"言堪作符也。(《总龟》前三十六)

  ----------------
  ①《全唐诗》三十二"郁"作"都"。
  ②《全唐诗》"谩"作"枉"。
  ③《全唐诗》"留传示"作"传留误"。
  ④《全唐诗》"爱"作"厚"。

  三一四、贾岛题裴晋公池亭诗
  贾岛狂狷行薄,执政恶之,故不与选。裴晋公于兴化作池亭,岛诗曰:"破却千家作一池,不栽桃李种蔷薇。蔷薇花榭①秋风起,②荆棘满庭公③始知。"人皆恶其不逊。(《总龟》前三十七)

  案:此出孟棨《本事诗》。

  ----------------
  ①《本事诗》、《唐纪》、《全唐诗》二十一"榭"作"落"。
  ②《本事诗》"起"作"后"。
  ③《本事诗》、《唐纪》、《全唐诗》"公"作"君"。

  三一五、夏英公燕雀诗
  胡旦秋监性褊躁,丧明,居襄阳,屡讥郡政。夏英公常师事之,及公贵达,胡尚以青衿视公。公出镇襄阳时,一造焉。一日谓公曰:"读书乎?""郡事少暇,比只作得一《燕雀诗》。"胡曰:"试举之。"曰:"燕雀纷纷出乱麻,汉江西畔使君家。空堂自恨无金弹,任尔啾啾到日斜。"〔胡颇觉,〕①自尔少戢。(《总龟》前三十七)

  案:此则出《湘山野录》卷上。

  ----------------
  ①《湘山野录》有此三字。

  三一六、李觏嘲陈烈诗
  蔡君谟守福唐,会李太伯与陈烈于望海亭,以歌者侑酒。方举板一拍,陈惊怖越席,攀木踰垣而去。李作诗曰:"七闽山水掌中窥,乘兴登陆到①落晖。谁在画桥②沽酒处,几多鸣橹趂③潮归。晴来海色依希见,醉后乡心积渐微。山鸟不知红粉乐,一声檀板便惊飞。"盖讥其矫也。(《总龟》前三十七)

  案:此则出《湘山野录》卷下,亦见《道山清话》。

  ----------------
  ①《道山清话》"到"作"对"。
  ②《湘山野录》"桥"作"帘";《道山清话》作"楼"。
  ③《道山清话》"趂"作"送"。

  三一七、梅圣俞谢送鹅诗
  梅圣俞过扬州,宋公序送鹅,作诗谢云:"尝游凤池上,曾食凤池萍。乞与江湖客,从交养素翎。"公序得诗不怿。(《总龟》前三十七)

  三一八、张献图嘲贪污
  张献图主簿,颍人,善嘲谑,以老榜得班行,寄书于家人曰:"汝作鸾孤,我为奉职不忝矣。"又讥州县官之贪污者云:"捧头旧血添新血,箧里黄金压白金。"(《总龟》前三十八)

  三一九、巧对数联
  太宗时,进士同年有数人名似姓者,或有取以为诗云:"郭郑郑东东野绛,马张张夏夏侯璘。"熙宁中有崔度、崔公度,王诏、王子诏,①皆的对也。又有章君陈,陈君章二人未有似者。唐东方虬欲为西门豹作对,亦当时好事者为此对耳。给事中马子山,穆王八骏,有山子马。王丞相云:"马子山骑山子马",莫有对者。相传久之,有姓钱人为衡水令,罢归,或取以为对云:"钱衡水盗水衡钱。"钱闻之变色。或者对云:"吾正欲作对耳,非有实也。"(《总龟》前三十八)

  案:此则出《中山诗话》。

  ----------------
  ①《中山诗话》"诏"均作"韶"。

  三二○、郑谷鹧鸪诗
  《云台集》有郑谷《鹧鸪》全篇云:"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游子每①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唤②湘江阔,苦竹丛深春日西。"(《总龟》前三十九)

  案:此则当与前一○《郑鹧鸪》条合为一条。

  ----------------
  ①《全唐诗》二十五"每"作"乍"。
  ②《全唐诗》"唤"作"应"。

  三二一、沈存中鼓吹凯旋曲
  鼓吹部中有拱辰管,即古〔人〕①之叉手管也。太宗赐今名。边军捷回,则连队抗声凯旋,乃古之遗音。其词往往皆市井鄙俚语。沈存中在鄜延时制十数②曲,令士卒歌之云:"先取西山③十二州,别分子将到④衙头。始⑤看秦塞低如马,渐见黄河直北流。""天威卷地过黄河,万里羌人尽汉歌。莫堰横山倒流水,从教西去作恩波。""马尾胡琴随汉车,曲声犹自怨单于。彤⑥弓莫射云中雁,归雁如今不寄书。""旗队浑如锦绣堆,银装背傀打球⑦回。先教净扫安西路,待向河源饮马来。""灵武西凉不用围,番家总待纳王师。城中半是山⑧西种,犹有当时干⑨吃儿。"(《总龟》前四十)

  案:此则出《梦溪笔谈》卷五。

  ----------------
  ①《梦溪笔谈》五无"人"字。
  ②《梦溪笔谈》"十数"作"数十"。
  ③《梦溪笔谈》"西山"作"山西"。
  ④《梦溪笔谈》"到"作"打"。
  ⑤《梦溪笔谈》"始"作"回"。
  ⑥《梦溪笔谈》"彤"作"弯"。
  ⑦《梦溪笔谈》"球"作"回"。
  ⑧《梦溪笔谈》"山"作"关"。
  ⑨《梦溪笔谈》"干"作"轧"。

  三二二、太白菩萨蛮词
  鼎州沧水驿有《菩萨蛮》云:"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梯空泞立,宿鸟①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②短亭。"曾子宣家有《古风集》,此词乃太白作也。(《总龟》前四十、《玉屑》二十、《乐趣》十六)

  案:此则出《湘山野录》卷上。

  ----------------
  ①《湘山野录》"鸟"作"雁"。
  ②《湘山野录》"更"作"连"。

  三二三、御选句图
  刘综学士出镇并门,两制馆阁,皆以诗饯其行,因进呈章圣,深究诗雅。时方竞尚西昆体,垛裂雕篆,亲以御笔,选其平淡者得八联。句云:"夙驾都门晓,凉风苑树秋。"(晁迥)"秋声和暮角,膏雨逐行轩。"(李维)"置酒军中乐,闻笳塞上情。"(钱惟演)"关榆渐落边鸿度①,劝到②刘郎酒十分。"(杨亿)"塞垣古木含秋色,祖帐行尘起夕阳。"(朱巽)"汾水冷光摇画戟,蒙山秋色锁层楼。"(孙僅)"河朔雪深思爱日,并门春暖咏《甘棠》。"(王贻永)"极目关河③高倚汉,顺风雕鹗远凌秋。"(刘筠)章圣谓综曰:"并门,唐时皆将相出镇,凡之官,遣从事以题咏作宠其行,多刻诸道宫佛寺,纂集编制,久不闻有是作也。"后综写为御选句图,立于晋祠。(《总龟》前四十一、《乐趣》十三)

  案:此则出释文莹《玉壶清话》一。

  ----------------
  ①《玉壶清话》"度"作"过"。
  ②《玉壶清话》"劝到"作"谁劝"。
  ③《玉壶清话》"河"作"山"。

  三二四、送朱昂诗
  朱昂字举之,扬历清贵二十年,晚为工部侍郎,恳求归荆南,踰年方允。时方剧暑,恩旨曲留,许秋凉始行。吴淑赠行诗云:"汉殿夜凉初阁笔,诸宫秋晚得悬车。"锡宴玉津园中,传旨令赋诗为送。李维丞旨云:"清朝纳禄犹强健,白首还家正太平。"陈文惠云:"部吏百衔通爵里,从兵千骑过荆门。"弟恊亦同时隐,皆享眉寿,谓之渚宫二疏。(《总龟》前四十一)

  案:此则见《渑水燕谈录》。

  三二五、冷潮阳诗送红线
  唐节度使薛嵩有人献小鬟,十三岁,左右手俱有纹,隐若红线,因号为红线。十九年方辞嵩去,不可留,乃饯别,请坐客冷潮阳作诗曰:"采菱歌罢①木兰舟,送客魂消百尺楼。还似洛妃乘雾去,碧云②无际水长③流。"(《总龟》前四十一)

  案:事见杨巨源《红线传》及《甘泽谣》。

  ----------------
  ①《全唐诗话》二、《唐纪》三十、《全唐诗》十一、《甘泽谣》"罢"作"怨"。
  ②《红线传》、《甘泽谣》、《全唐诗话》、《唐纪》、《全唐诗》"云"作"天"。
  ③《甘泽谣》、《全唐诗话》、《唐纪》"长"作"束",《全唐诗》作"空"。

  三二六、徐月英作诗送人
  江淮间有妓徐月英,作诗送人曰:"惆怅人间万事违①,两人同去一人归。生憎平望亭前月②,忍照鸳鸯相背飞。"(《总龟》前四十一)

  案:此则出《北梦琐言》卷九。

  ----------------
  ①《唐纪》七十九"违"作"非"。
  ②《唐纪》、《全唐诗》二十九"月"作"水"。

  三二七、韦皋赠玉箫诗
  崔涯者,吴楚狂生,与张祜齐名。其妻雍氏子荆宝有女青衣曰玉箫,才十岁,常令侍韦。姜入关,家属不行,韦乃从归头陀寺。荆宝遣玉箫往来,年稍长,乃与韦欢。后为廉使陈常侍发遣归,舟人趣行,乃以书别荆宝。荆宝与玉箫同至,相约曰:远不踰六七年当取玉箫归。因留玉箫指环一枚,并诗曰:"黄雀衔来已数春,别时难曾①赠家②人。长江不见双鱼③至,为遣相思梦入秦"。(《总龟》前四十一)

  案:此当是二事误合为一。考《唐诗纪事》五十二云:"崔涯吴楚人,与张祜齐名。其妻雍氏乃雍秘校之女,夫妇相欢,而涯不礼其妻父,妻父不平之,夺其女为尼。涯不得已为诗留别,曰:'陇上泉流陇下分,断肠呜咽不堪闻。嫦娥一入月中去,巫峡千秋空白云。'"此为崔涯事。又卷四十八云:"韦皋少游江夏,止于姜使君之馆,有小青衣曰玉箫,才十许岁,常侍皋。皋后告别与约后会,因留玉指环一枚,并诗寄情云:'黄雀衔来已数春,别时留解赠佳人。长江不见鱼书至,为遣相思梦入秦。'"此韦皋事。《诗话总龟》盖误合为一也。又案:玉箫事出《云溪友议》。《云溪友议》谓:"姜氏孺子曰荆宝,荆宝有小青衣曰玉箫。"因知此节崔涯数语,全与此文无涉,以脱误过多,故不校改。

  ----------------
  ①《云溪友议》"难曾"作"留解"。
  ②《云溪友议》"家"作"佳"。
  ③《云溪友议》"双鱼"作"鱼书"。

  三二八、盛小丛
  李纳①尚书夜登越城楼,闻歌曰:"雁门山上雁初飞。"其声激切。公召至,乃去籍之妓盛小丛也。梁园供奉南不嫌女甥,所唱者,乃不嫌昔所授也。崔元范自幕府拜侍御史,饯于鉴湖光候亭,命小丛歌饯坐客,各赋诗送之。李尚书曰:"绣衣奔命去情多,南国家人敛翠娥。曾向教坊听国乐,为公重唱盛丛歌。"崔御史曰:"羊公留宴岘山亭,洛浦高歌午夜清。②独向柏台为老吏,可怜林木响余声。"杨判官曰:"燕赵能歌有几人?落③花回雪似含嚬。声④随御史匹⑤归去,谁伴文翁过⑥九春。"彦升⑦曰:"莲府才为绿水宾,忽乘骢马入咸秦。为公⑧唱作《西河⑨调》,日暮偏伤去住人。"卢邺文使曰:"何郎戴豸⑩别贤侯,更吐歌珠宴庾楼。莫道江南不同醉,即陪舟楫上京游。"⑾举子高湘曰:"谢安春渚饯名卿,⑿千里仁风一扇清。歌黛惨时方酩酊,不知公⒀子重飞觥。"卢溵处士曰:"乌台上客紫髯⒁公,共捧天书静鉴⒂中。桃叶⒃不须歌《白苎》,耶溪日暮⒄起樵风。"崔下句云:"独向柏台为老吏",皆曰御史即其任也,何老于柏台?众请改之。崔曰:"某但止于此任,宁望九迁乎?"是年秋鞫狱谯中而卒,是终于柏台之任也。(《总龟》前四十一)

  ----------------
  ①《唐纪》五十九、《全唐诗》二十九"纳"作"讷"。
  ②《唐纪》"午夜清"作"五夜情"。
  ③《唐纪》"落"作"为"。
  ④《唐纪》"声"作"频"。
  ⑤《唐纪》"匹"作"西"。
  ⑥《唐纪》"过"作"怨"。
  ⑦《唐纪》"升"作"卿"。
  ⑧《唐纪》"公"作"君"。
  ⑨《唐纪》"河"作"歌"。
  ⑩《唐纪》"戴豸"作"载酒"。
  ⑾《唐纪》"游"作"沟"。
  ⑿《唐纪》五十九、《全唐诗》二十一"名卿"作"袁宏"。
  ⒀《唐纪》"公"作"父"。
  ⒁《唐纪》"紫髯"作"绣衣"。
  ⒂《唐纪》"鉴"作"镜"。
  ⒃《唐纪》"叶"作"朵"。
  ⒄《唐纪》"日暮"作"暮雨"。

  三二九、张又新牡丹诗
  张又新郎中,与杨虔州友善,杨妻李氏,即庸①相之女,有德无色。杨未尝介意。张尝语杨曰:"我少年擅美名,不复仕宦②,惟得美室平生足矣。"既成婚,殊失所望。乃作《牡丹诗》云:"牡丹一朵值千金,将为后③来色最深。今日满园④开似雪,一生辜负看花心。"(《总龟》前四十二、《乐趣》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