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诗藏
- 诗话
- 古今诗话
古今诗话
③《本事诗》、《唐纪》七十八"留"作"蓄"。
④《本事诗》"生"作"身"。
二一四、张又新重见广陵歌妓诗
张又新郎中尝为广陵从事,有歌妓常致情,而终未果纳。二十年后,妓犹在籍中。张罢江南郡道,由广陵时,李绅镇淮南,宴饮极欢。张以指染酒书一绝于盘上,相府命妓歌以侑张酒。其词曰:"云雨分飞二十年,当时求梦不曾眠。今来头白重相见,还上襄王玳瑁筵。"酒罢,令妓侍张归。(《总龟》前二十三)
案:此则出《本事诗》。
二一五、夺歌姬诗
太和初,有御史分务洛都,有姬①善歌,时李逢吉留守欲一见,既不可辞,遂往焉。李有姬四十余辈,皆在其下,既入不复出。〔顷之,李亦辞以疾,遂罢坐,信宿耗绝,但怨叹不能已已。〕②作诗两篇,投李曰③:"三山不见海沉沉,岂有仙踪尚可④寻?青鸟去时云路断,姮蛾归处月宫深。纱窗暗⑤想春相忆,书幌谁怜夜独吟。料得此时⑥天上月,只应偏照两人心。"一篇亡。(《总龟》前二十三、后四十七,《丛话》前六十)
案:此则出《本事诗》,亦见《唐诗纪事》八十。又案胡仔云:"余观《刘宾客外集》有《忆妓》四首,内一首即前诗也;其余三首,亦是前诗之意。《古今诗话》既不志御史姓名,则此诗岂非梦得为之假手乎?"
----------------
①《丛话》"姬"作"妓"。
②《丛话》有此数语。
③《丛话》作"为诗两篇投献,明日,李但含笑曰:大好诗,遂绝。诗曰"云云。
④《本事诗》"尚"作"更"。
⑤《本事诗》"暗"作"遥"。
⑥《本事诗》"此时"作"夜来"。
二一六、破镜重圆
陈太子舍人徐德言,尚叔宝妹乐昌公主。陈政衰,谓其妻曰:"国破必入权豪家,倘情缘未断,尚慕相见。"乃破镜各分其半,约他日以正月望日卖于都市。及陈亡,其妻果为杨越公得之,乃为诗曰:"镜与人俱去①,镜归人不归。无复姮蛾影,空留明②月辉。"乐昌得诗,悲泣不已。越公知之,怆然,召德言至,还其妻。曰:"与德言、乐昌饯别。"令乐昌为诗,曰:"今日甚③迁次,新官对旧官。笑啼惧不敢,方信④作人难。"(《总龟》前二十三)
案:此则见孟棨《本事诗》,亦见李冗《独异志》下。
----------------
①《独异志》"去"作"至"。
②《独异志》"留明"作"余半"。
③《本事诗》、《独异志》"甚"作"何"。
④《本事诗》、《独异志》"信"作"验"。
二一七、乐天诗咏樊素小蛮
乐天姬樊素善歌,小蛮善舞。尝为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①樊素年既长,小蛮方丰艳。因为《杨柳词》,曰:"一树春风万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总龟》前二十三、施注苏诗二十九引《古诗话》、《乐趣》十三)
案:此则出《本事诗》,亦见《云溪友议》。然《本事诗》《云溪友议》所言年既高迈乃指乐天,非言樊素,故此诗后二句云:"永丰坊里东南角,尽日无人属阿谁?"
----------------
①施注苏诗引至此。
二一八、戎昱送歌妓诗
唐戎昱守零陵,妓籍中有善歌者,相帅于公頔①遽索之,昱乃遣行,比至令歌,乃昱送妓辞也。其辞曰:"宝钿香②蛾翡翠裙,妆成掩泣欲行云。殷勤好向③襄王道,④莫向瑶⑤台梦使君。"公曰:"大丈夫不能立功业,为异代所称,岂可夺人爱姬,为己之娱?"遂赠以帛,送归零陵。(《总龟》前二十三)
案:此则出《唐语林》四。
----------------
①"頔"原作"顿",据《唐语林》改。
②《唐语林》"香"作"青"。
③《唐语林》、《唐纪》二十八、《全唐诗》十"向"作"取"。
④《唐纪》、《全唐诗》"道"作"意"。
⑤《唐纪》、《全唐诗》"瑶"作"阳"。
二一九、侯继图得桐叶诗
《五溪论事》①云:"蜀尚书侯继图,本儒士。一日秋风四起,偶倚栏于大慈寺楼,有大桐叶飘然而坠,上有诗云:'拭翠敛双蛾②,为郁心中事。若③管下庭除,书成相思字。此字不书石,此字不书纸。书向秋④叶上,愿逐秋风起。天下有心人,尽解相思死。天下负心人,不识相思意。⑤有心与负心,不知落何地!'侯贮小帖,凡五六年,方卜任氏为婚,尝讽此事。任氏曰:'此是妾书叶时诗,争得在公处?'曰:'向在大慈寺阁上倚栏得之。即知今日聘,非偶然也。'侯以今书较之,与叶上无异。"(《总龟》前二十三)
----------------
①案"《五溪论事》"当作"《玉溪编事》",蜀金利用撰。
②王渔洋《五代诗话》"双蛾"作"蛾眉"。
③《太平广记》一百六十、《五代诗话》"若"作"搦"。
④《五代诗话》"向秋"作"在桐"。
⑤《五代诗话》"意"作"字"。
二二○、乾坤老臣
元厚之昔随侍在荆南,从学于龙安寺僧舍。后三①十年以龙图阁帅荆州,昔之老僧犹在。一日,访旧斋,而门径池台如昔,怅感久之。因创巨堂,榜曰"碧落"。题诗于堂,曰:"九重侍从三明主,四纪乾坤一老臣。"未几,召还翰林,参熙宁大政,真可谓乾坤老臣也。(《总龟》前二十四)
案:此则出《湘山野录》卷上。
----------------
①《湘山野录》"三"作"二"。
二二一、饭后钟碧纱笼
王播少游扬州惠照①寺木兰院,随僧饭,僧颇厌之。后二纪出镇广陵,因访旧游,向书字已为碧纱笼矣。题二诗曰:"二②十年前此院游,木兰初③发院初④修。而⑤今再到经行处,树老无花⑥僧白头。"⑦"上堂已了各西东,惭愧阇黎饭后钟。⑧二⑨十年前⑩尘扑面,而⑾今始得碧纱笼"。⑿(《总龟》前二十四、《乐趣》九、《丛话》后十六)
案:此则出《摭言》卷七。胡仔谓:"以《唐史》考之,且《古今诗话》所言播少孤贫,尝客扬州,后自重位镇是邦,皆与《唐史》合。"
----------------
①《丛话》"照"作"昭"。
②《全唐诗话》三、《唐纪》四十五、《全唐诗》十七"二"均作"三"。
③《摭言》、《丛话》、《全唐诗话》、《唐纪》、《全唐诗》"初"作"花"。
④《摭言》、《全唐诗话》、《唐纪》、《全唐诗》"初"作"新"。
⑤《全唐诗话》、《唐纪》、《全唐诗》"而"作"如"。
⑥《丛话》"无花"作"花无"。
⑦《乐趣》引此首后有"其原题云"四字。
⑧《乐趣》于此句下有"续之曰"三字。
⑨"二",《全唐诗话》诸书均作"三"。
⑩《丛话》"前"均作"来"。
⑾《摭言》、《全唐诗》"而"作"如"。
⑿原注:"《北梦琐言》载后篇段文昌题江陵佛寺。"
二二二、柘枝妓诗
李翱尚书于潭州①席上,有舞柘枝者,颜色惨怛,侍御殷尧藩即席赠诗,曰:"姑苏太守青蛾女,流落长沙舞柘枝。满座②绣衣皆不识,可怜红③脸泪双垂。"因问之,乃苏州韦中丞爱姬所生女也④,因相为之吁叹。即命更其舞衣,于宾榻中,择士嫁之。舒元舆侍郎闻之,赠李公诗,曰:"湘江舞罢忽生⑤悲,便脱蛮⑥靴出绛帏。谁是蔡邕琴酒客?魏公怀旧嫁文姬。"(《总龟》前二十四)
案:此则出《唐语林》卷四。
----------------
①《唐纪》四十三"潭州"作"长沙"。
②《全唐诗》十八"满坐"作"坐满"。
③《唐语林》"红"作"粉"。
④案《南部新书》下作"韦江夏之女"。《唐纪》三十五注云:"夏卿之裔,正卿之姬"。
⑤《唐语林》、《唐纪》"生"作"成"。
⑥《唐纪》"蛮"作"鸾"。
二二三、赞皇公贬崖州诗
赞皇公再贬朱崖道中,有诗云:"十年紫殿掌洪钧,出入三朝一品身。文帝宠深陪雉尾,武皇恩重①宴龙津。黑山永破和亲虏,乌岭全坑扈从臣。自是功高临尽处,祸来名减②不由人。"又登朱崖郡城云:"独上高楼望帝京,乌③飞犹是半年程。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世传赞皇公崖州诗,皆仇人所作,只此二首是真。(《总龟》前二十五)
----------------
①《全唐诗》"重"作"厚"。
②《全唐诗》"减"作"灭"。
③《全唐诗》"乌"作"鸟"。
二二四、燕 诗
唐元和十三年,士人下第,多为诗刺试官。独章孝标作《归燕》诗献庾承宣侍郎曰:"积累①危巢泥已落,今年故向社前归。连云楼阁②无栖处,更傍③谁家门户飞?"欧阳澥亦作《燕诗》,献郑愚侍郎云:"翩翩飞④燕画堂开,送古迎今几万回。长向春秋社前后,为谁归去为谁来?"(《总龟》前二十五)
案:章孝标事见范摅《云溪友议》。
----------------
①《云溪友议》、《唐纪》四十一"积累"作"旧垒"。
②《云溪友议》、《唐纪》"楼阁"作"大厦"。
③《云溪友议》、《唐纪》"傍"作"望"。
④《唐纪》六十七"飞"作"双"。
二二五、客吟白尚书诗
卢氏子垂拱中不中第,步出都门。其日寒甚,投宿旅舍。一客续至,附火吟曰:"学织丝①绫功未多,谩临②机杼错抛梭。莫教宫锦行家见,把此文章笑杀他。"卢忆前诗,乃白尚书者。因问其姓氏,曰姓李氏,世业织绫,前属东宫锦坊③,见以薄艺投本行,皆云,花样与前不同,不谓伎俩儿以文采求售,不重于世如此。(《总龟》前二十五)
案:《太平广记》二百五十七作出《卢氏杂说》。
----------------
①《唐纪》八十"丝"作"线"。
②《唐纪》"谩临"作"乱拈";《太平广记》作"乱投"。
③《太平广记》作"东都官锦坊"。
二二六、元稹赠黄明府诗
元稹奉使东川,于襃城《题黄明府诗》,序曰:昔年曾于解县饮酒,余为①录事,有客后至,数犯酒令,并飞数杯,逃席而去。醒后问其人,曰:前虞乡黄丞也。尔后绝不复知所在。元和四年三月奉使东川,十六日,至襃城驿,有黄明府见迎,问其前衔,即曩日逃席〔黄丞〕②也。因问坐隅山川,则襃女所奔之城在其左,诸葛所征之地在其右,感今怀古,作《赠黄明府诗》,曰:"昔年曾痛饮,黄令困飞觥。席上当时走,马前今日迎。依稀迷姓字,积渐识平生。故友身皆远,他时③眼暂明。便邀连坐叙④,兼共摘⑤船行。酒思临风乱,霜鲮拂地平。不看深浅酌,贪怆古今情。迤逶⑥七盘路,坡陀数丈城。花疑襃姒⑦笑,栈想武侯征。一种幽埋石,空⑧闲⑨千古⑩情。"(《总龟》前二十五、《全唐诗话续编》上)
案:此则出孟棨《本事诗》。
----------------
①《唐纪》三十七"为"下有"觥"字。
②《本事诗》、《唐纪》有"黄丞"二字。
③《本事诗》"时"作"乡"。
④《本事诗》作"同榻坐";《唐纪》作"连榻坐"。
⑤《唐纪》"摘"作"榜"。
⑥《本事诗》、《唐纪》"迤逶"作"逦迤"。
⑦《本事诗》、《唐纪》"姒"作"女"。
⑧《本事诗》"空"作"老"。
⑨《唐纪》"闲"作"闻"。
⑩《本事诗》"古"作"载"。
二二七、魏瓘感怀诗
魏瓘侍郎知广州,子城一角忽颓,一古砖有四大字云:"委于鬼工",是魏字。公感其事,大筑新之,罢而召还。仲简待制代之。未几,侬贼寇广州,外城一击而北,独子城坚完,民赖以生。贼平,朝廷以公有前知之备,加谏议大夫,再知五羊。二年,公以筑城之功,自论久不报,作《感怀诗》,曰:"羸羸霜发一衰翁,踪迹年来类断蓬。万里远归双阙下,一身还①在众人中。螭头赐封恩虽厚,雉堞论功事已空。淮上有山归未得,独挥清泪②洒春风。"又《五羊书事诗》云:"虽云③岭外无霜雪,何事秋来亦满头?"文潞公采其诗进呈,加龙图阁学士尹天府。(《总龟》前二十五)
案:此则亦见《湘山野录》卷中。
----------------
①《湘山野录》"还"作"闲"。
②《湘山野录》"泪"作"涕"。
③《湘山野录》"虽云"作"谁言"。
二二八、南唐元宗诗
南唐元宗刘江之后,金陵对岸,即是敝境,因迁都豫章,每北望,忽忽不乐。有诗曰:"灵槎思浩荡,老鹤忆崆峒。"又《庐山百花亭刊石》云:"苍苔迷古道,红叶乱朝霞。"皆佳句也。(《总龟》前二十五)
案:此则见郑文实《江表志》。
二二九、咏卖饼人妻
宁王宪①宅左有卖饼人妻,有色。王欲之,厚遗其夫,取之,宠嬖踰等。阅岁,因问云:"尚思饼汉否?"默然不对。因呼令见。其妻注眼②泪下,若不胜情。时坐客十余,莫不凄然。王请客赋诗。王摩诘先成,诗曰:"莫以今朝③宠,宁忘旧④日恩。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⑤(《总龟》前二十五)
案:此则见孟棨《本事诗》。
----------------
①《本事诗》"宪"作"曼"。
②《本事诗》"眼"作"视"。
③《本事诗》、《全唐诗话》一、《唐纪》十六"朝"作"时"。
④《本事诗》"旧"作"昔";《全唐诗话》、《唐纪》均作"异"。
⑤案此《息妫怨》诗。
二三○、诗咏大石龟
东海北岩畔,有大石龟,俗云鲁般所造,夏则入海,冬复止此山涯。〔陆机〕①有诗云:"石龟尚怀海,我宁忘故乡!"(《总龟》前二十五)
案:此则出《述异记》。
----------------
①据《广记》三七四引《述异记》补。
二三一、刘虚白诗
刘虚白昔与裴令公①同砚席。及公主文,虚白犹是举子。试杂文日,帘前献一绝云:"二十年前此夜中,一般灯烛一般风。不知岁月能多少?犹着麻衣待②至公。"(《总龟》前二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