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诗藏
- 诗话
- 卧雪诗话
卧雪诗话
江生儒卿著《梦梅山馆吟草》,思巧词绮。《落花》二首云:“昔日枝头映彩霞,只今摇落向泥沙。惜花还是双蛱蝶,带雨寻香过别家。”“纷纷无雨坠楼前,剩粉残香化作烟。最是飘零肠断候,微云疏雨嫩寒天。”《秋夜》二首云:“唧唧虫声透碧纱,晚风摇曳卷帘斜。清凉秋夜人眠早,小院幽香送桂花。”“满庭明月到秋新,夜气清凉不动尘。乘兴石桥西畔去,衰杨倒影满河滨。”《寒雨远眺》云:“寒雨登楼四望迷,烟云漠漠暮天低。溪头万树秋风急,吹送寒鸦遇院西。”《雨晴》云:“半窗斜日雨初收,几阵流鸦掠树头。砧杵声中风送急,晚凉天气腻新秋。”《癸亥除夕》云:“廿年书剑愧无成,弹指韶华岁又更。往事思量宵不寐,山城腊鼓听声声。”左太冲诗云:“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可以移赠。
儒卿《落花诗》复有“太息护花人去后,残红剩紫色凄然”之句,巧近纤,绮近靡。拟救以昌黎之老笔纷披,义山之雅丽有骨。虽然,淹雅之才,各适其适。儒卿多读多作,展其性灵,何施不可。世方万变,《风》《雅》道息,汉、魏、唐、宋之籍,昧弗一稽。有志者当奋然起矣。
张生希鲁,抗心希古,诗有奇气。《书怀》二首:“久欲茅屋归,苦念时事艰。茅屋在何许?乃在清流湍。上有千竿竹,下有钓鱼船。良友乘兴来,延入话桑田。匪营半腹饱,岂作一世贤。清谈有余乐,寄志翰墨间。翰墨非必好,聊续《招隐》篇。”“《法华》众能转,谁能转《法华》?我欲悟大道,结茅碧天涯。展蒲坐终日,拥褐如盘陀。玄理良不远,性静如澄波。纤尘俱足照,何况道峨峨。绿阴濛濛被,翔鸟寂寂过。安禅物与化,悲彼《采薇歌》”。
滇贡院,永乐时建,后屡修。相传至公堂额,严介溪书。明远楼联:“场列东西,两道文光齐射斗;帘分内外,一毫关节不通风。”杨东里撰。然非专属滇院也。滇院掌故,惟桂王入滇以贡院为行宫,见《滇云历年传》。沙定洲拘王大学士锡衮于贡院,锡衮赋《风节亭》五言古诗,不食死,见《诗略》。其诗云:“兀坐风节亭,万古日日至。焚香告皇天,堕我烈皇泪。新君飞海甸,畀臣恢剿事。臣衮血性存,封疆惭大吏。闺中弱息流,饶有须眉志。(原注:学士妻妄俱死难。案此注不似先生语。印泉选刻《五名臣集》添注云:“此后人所益。”是也。)臣衮复何言,安能死魑魅。”近以和诗课诸生,希鲁作最佳,并序云:“肄业东陆大学,已将一载,中有风节亭,未之知也。今树圃师为之述其来历,不胜欣然慕焉。夫今日大学,即前代贡院旧址。中建有风节亭,明先正王大学士锡衮尝赋诗言志于此。至今读之,忠君爱国之诚,耿耿在心,百世而下,犹想见其为人。校中课暇,偶一登临,慨思末世之士,鲜不为富贵功名计,能追先生之心者,有几人哉!因将原韵和之。抚今思昔,能不令人兴起耶?”诗云:“独上风节亭,徘徊竟何事。坡垄多乔木,昔贤不再至。遥窥湖畔草,雨后犹含泪。岂亦助我悲,悲尔风尘吏。但为妻妾奉,孰怀济民志。嗟哉千春后,富贵为鬼魅。”希鲁经史学妙有会心,此诗亦足以见志矣。
马生恩溥《夜游翠湖》五律:“月移花透影,风细浪生香。晚翠芙蓉沼,秋青薜荔墙。潭深龙不见,水浅鱼难藏。惊醒闲鸥梦,客歌云水乡。”可称五言长城。《孟碑》七绝:“休道吾滇进化迟,汉京文字有丰碑。一千九百年间石,学海何休草圣芝。”切合汉制。余采入《滇南金石萃编》首卷,刊印成册,与海内好古者共赏之。
杨生勋臣著啸松诗草。《春日杂咏》:“春风桃李满山坡,大好风光觉有情。画阁凭栏指点处,桃花无意语流莺。”《春游》:“板桥西望草萋萋,燕子风高杨柳低。惆怅东君解人意,鹧鸪飞向马前啼。”《冬郊》:“淅淅北风吹,寒霜满四野。清溪古墓横,不见行车马。”《秋行》:“策马数归鸦,空山一径斜。清风微过处,黄叶满山涯。”《野望》:“林鸟归飞急,寒烟蔽远村。迷离深树里,宿雨送黄昏。”《秋日翠湖即景》:“秋水双湖冷,秋阳一径斜。西风漾堤柳,何处酒人家。”用笔能敛,故自不凡。
赵生子安,才情横溢。下笔为文,一纸万言。诗稍逊文,存其一斑。《游菱角塘》二律云:“一叶舟轻菱角塘,炊烟夕照晚村荒。天空云影互离合,日静虫声斗短长。百尺寒潭清不滓,千章野树老逾芳。归来缓缓行途暗,且喜空明水月光。”“群鸟争飞树影凉,游航归棹水中央。频年感叹国多故,乱世飘零才已亡。村犬无知向我吠,秋花有意笑人忙。天容万里发高咏,究是迷阳是首阳。”
甸町名郡,诗才有岩溪小林梁生励廷,后起之秀。《秋思》七绝云:“书剑飘然作壮游,韶华逝水又新秋。归心最是还家梦,一夜乡开几夜愁。”《怀归》七律云:“故里云山入梦遥,孤城残日草萧萧。衰亲望眼今犹昔,游子怀乡暮复朝。秋水蒹葭翠湖月,晚风杨柳玉楼箫。夜来幸有还乡梦,骨肉团圆慰寂寥。”思沈词丽,不失乡先正风格。
存之年少志学,《咏雪》云:“晚来密雪冻林鸦,远见千山玉树花。吟罢尖叉寒久耐,杏村欲问酒人家。”诗思楚楚,颇近元人。
诗有达理,无背理;有理趣,无理障。宋紫阳、明姚江,皆理学中人,兼能诗者。“击壤”一派,非正宗也。万生中山著《尽性录》,颇得《通书》指要。既能言之,冀能行之。《曲礼》曰:“毋不敬。”《大学》曰:“毋自欺。”勉旃,勉旃!诗特余事。《冠铭》云:“居我元兮,盖喜形之端也。我行苟弗正兮,恐有愧于君也。”仿《十七铭》,于理无背,修辞立诚,进境未可量也。
从吾游者,谆谆以读书立身教之,鲜以为谬,泽民尤心契焉。其《秋日偶成》云:“风风雨雨九龙湫,柳瘁荷残又一秋。大好光阴容易过,肯将书史负前修。”励志茂先,何庸多让。
梅生宗黄曰:楚卿李氏名宝,旧日之诗侣也。昨自都中来书,以不得列夫子门墙为憾。因作《东邻女》四诗以自见焉。今将原诗抄呈,倘蒙夫子一览,宝有余幸矣。以夫子奖励后进之心,当不见拒,故敢以闻。一章云:“东邻有处女,峨峨秉素姿。短袖拥椎髻,画眉不入时。常为邻女笑,二十无嫁期。俯首抱贞心,札札弄织机。织为缣与素,可以作裳衣。未能逢良贾,含泪自伤悲。”二章云:“红颜不可驻,远出嫁龟兹。日夕穹庐中,寒衣鸟兽皮。膻肉酪为浆,岂疗寒与饥。有手不能织,有缣不能披。强向胡儿笑,背坐泪偷垂。”三章云:“有客天汉来,传说故乡事。国有贤良出,缣素人知贵。官坊求妙手,织成五云瑞。一瑞值千金,珍藏箧复笥。西家阿娇娘,恰巧逢其会。腰缠黄白金,钿插满头翠。出入王侯门,笑脸更娇媚。处女长叹息,且欣且泣泪。”四章云:“伤心适异国,尘莽扶摇路。抱来百匹缣,蒙尘无人颅。回头望汉关,北风搏霾雾。岂不爱乡土,河广不可渡。欵欵托归客,区区此束素。年月复年月,织来朝又暮。为我携入关,列之锦廛处。王孙倘见赏,神交如面晤。”缠绵悱恻,有建安风骨。清才落落,卓尔不群。我何人斯,敢居师席。惟是说士甘肉爱乡,苦心佳士耳。闻同人心许,亟抄入集,以表楚卿。庄生不云乎:“送君者自崖而返,君自此远矣。”
楚卿律句如:“雌雄雷响摇天震,远近鸡声逼漏消。起坐计程量岁月,征心飞渡海南潮。”古句如:“天外红霞遮海水,隔断关山万余里。此夜明月举头看,客念家乡亲念子。”皆极奇丽。《咏昭通孟孝琚碑》句云:“碑刻丙申疑建武,出值光绪岁辛丑。含光蕴泽千余年,一出万人竞奔走。碑高三尺阔二尺,中间字迹半腐朽。行廿一字十五行,缺者难识如蝌蚪。文意细辨尚可领,稽之汉史得八九。广宗孟氏改名璇,父令武阳侍土守。时有杜抚精《韩诗》,执经从之得授受。学成渊博尚童年,吁嗟天不永其寿。孟氏先茔在朱提,归葬兹邱正狐首。朱提地即今昭通,碑得恩安县城右。作者阿谁书者谁?文法书法俱妙手。辞藻古茂生古香,笔力遒劲无少苟。”学东坡《石鼓歌》,亦颇可观。全诗见《滇南金石萃编》,兹不详录。
滇中女诗人以羌奴盖妃为首,味其诗境,颇似升庵之作,姑无深辨。晋宁奎氏兰贞,著《繁香草》,上掩唐宋,海内称之,洵为闺阁大才。漱秋才清笔秀,长于散文,诗追古作。《古柏》五绝云:“老干孥云立,风动虬龙舞。只此耐寒心,阅尽今与古。”《绣球花》五绝句云:“嫩绿丛丛叶,绯红叠叠花。绣成一明月,只是照儿家。”《春郊》七绝云:“石径幽深转折多,蒙茸春草少人过。一帘撑出青林外,卖酒人家在对河。”《春夜》七绝云:“碧天如水夜迢迢,卷起湘帘弄玉箫。一枕春寒人不寐,满庭花影月轮高。”句如:“野花幽径冷,老树断岩悬。“二分无恙月,一片有情天。”皆饶神韵,其以《繁香草》为师者乎?
韵璧弱龄壮志,笃嗜学问,诗文兼长,书法尤胜。从游一载,走万里,入京师,江山之助,未可量也。录其诗如下:《翠湖堤上》云:“清晨急雨过林霏,余点烟稍尚滴衣。柳映斜阳芦映水,莲花君子自巍巍。”《次西山下用唐王湾次北固下韵》云:“风送春云外,船归野渡前。堤欹波盛涨,柳系石高悬。挂席隔千里,看山又一年。飞龙如可驾,天影碧无边。”
佩箴酝酿深醇,勤于文事,偶尔吟咏,寄托遥深。七律数章,最见力量,录而存之。《春日游翠湖》:“十里平湖草色青,春光艳艳水心亭。晴风一夜寒犹酿,弱柳三眠梦不醒。汀浦泉鸣惊白鹭,栏杆月上衬明星。沧桑漫话兴衰境,且写诗章入画屏。”《冬夜不寐》:“长夜茫茫百感生,吟床辗转梦难成。狂澜大海何时挽,晴雪修篁相与清。极目河山愁万斛,寒声砧杵月三更。兴悲家国忘昏晓,鸡唱诗鸣两不平。”
各行省城中,有山有水如吾滇者,尚不多觏。翠湖一曲,近多点缀,佳景佳诗,雅宜相称。佩箴《翠湖堤上》八绝句:“滇城西北引仙源,半似城居半似村。四面青山十丈水,满湖眠柳月黄昏。”“翠湖风景自年年,人事沧桑几变迁。云水楼台二五处,檐牙耸出碧梧天。”“百年旧迹阮公堤,翠染荷田绿菜畦。双节新坊贞石好,风华仿佛六桥西。”“卖花唱罢绿杨天,短棹轻歌复采莲。最是消魂一幅景,莲花艳艳叶田田。”“三桥鼎立水中央,十二栏杆翠带长。倒影晴空疑くぐ,蓬瀛重现彩云乡。”“斜阳西射白云穿,群鸟纷纷噪树巅。暮霭苍茫星月现,钟声遥送木兰船。”“采莲桥畔月华明,洗马河中露气清。云敛天容新雁下,风博水面老龙惊。”“荷香阵阵拂衣来,画角军声动地哀。堤上苍茫人独立,诗篇谁写咒蛟台。(孙髯翁采滇诗粘于台壁上。)”雅丽芊绵,逸情云上,工于写景。较竹垞《鸳湖棹歌》,不敢遽比,而翠湖焕然生色,斯其先声也己。
云鹤工文工书,诗乃初学。《翠湖堤上》七绝:“曲堤隐隐隔清波,鸿雁飞鸣一曲歌。日暮垂杨怨啼鸟,荷花秋水意如何?”意境不凡,允推雅品。
漱秋、韵璧、佩箴、云鹤,女弟子中矫矫者,与吾女厚芬、静芬、淑芬同学岁久。厚芬等亦学诗,各成一帙,然皆非专工吟咏者,盖志在读书也。韵璧《自励》云:“忽忽光阴八月秋,未增智德我心忧。胸藏破浪乘风志,总向诗书苦里求。”云鹤《中秋》句云:“共坐天伦叙,间搜史事评。”吾乡女子学风,可以概见。
余嗜五律,导源六朝。少时仿前人摘句图摘佳句以资趋步。齐徐孝嗣《白雪歌》:“风闺晚翻霭,月殿夜凝明。”梁简文《艳歌》:“弋猎多登陇,酣歌每人丰。”江扌:“涧渍长低草,池开半卷荷。”徐陵《山斋》:“山寒微有雪,石路本无尘。砌水何年满,檐桐几度春。”庾信《寻周处士》:“泉飞疑度雨,云积似重楼。”又《咏屏风》:“逍遥游桂苑,寂绝到桃源。”《桑落酒》:“霜风乱飘弃,寒水细澄沙。”薛道衡《昔昔盐》:“水溢芙蓉沼,花飞桃李蹊。”“蟠龙随镜隐,彩凤逐帷低。惊魂同夜鹊,倦寝听晨鸡。暗牖悬珠网,空梁落燕泥。”又《晚夏》:“高天澄远色,秋气入蝉声。”隋炀帝:“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唐太宗《月晦》:“笑树花分色,啼枝鸟合声。”王勃《深湾夜宿》:“堰绝滩声急,峰交树影深。”扬炯《和骞右丞》:“年光摇树色,春气绕兰心。”卢照邻《首春遗京邑文士》:“梅花扶院吐,兰叶绕阶生。”骆宾王《夕次蒲津》:“晚风连朔气,新月照边秋。”唐明皇《早度蒲关》:“春来津树合,月落戍楼空。”《幸蜀至剑门》:“翠屏千仞合,丹嶂五丁开。”王湾《次北固山》下:“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杜甫;“地平江动蜀,天远树浮秦。”“地阔蛾眉晚,山高岘首春。”“峡云笼树小,湖日落船明。”“入河蟾不没,扌寿药兔长生。”“自天题处湿,当暑着来清。”“春和催柳别,江与放船清。”“蜀天常夜雨,江槛已朝晴。”“入帘残月影,高枕远江声。”“身世双蓬鬓,乾坤一草亭。”砚寒金井水,檐动玉壶冰。”“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竹光团野色,舍影漾江流。”“关山随地阔,河汉近人流。”“云气生虚壁,江声走白沙。”“大声随地转,高浪蹴天浮。”“缆侵堤柳系,幔卷浪花浮。”“细逐迫风燕,轻摇逐浪鸥。”“野寺江天阔,山扉花竹幽。”“十暑岷山葛,三霜楚户パ。“夕阳薰细草,江色映疏帘。”“两行秦树直,万点蜀山尖。”“风连西极动,月过北庭寒。”“政化平如水,皇明断若神。”“野云低渡水,檐雨细随风。”“名园依绿水,野竹上青霄。”“谷暗非关雨,枫丹不为霜。”“山河扶绣户,日月近雕梁。”“壮节初题柱,生涯独转蓬。”“绿垂风拆┺,红绽雨肥梅。”“地坼江帆隐,天清木叶闻。”“雾树行相引,莲峰望或开。”“入村樵径引,尝果梨园开。”“鹤下云汀近,鸡栖草屋同。”“芦花留客晚,枫树坐猿深。”“晒春秋日晚,洗药石泉香。”“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谷口樵归唱,孤城笛起愁。”“红入桃花Й,青归柳叶新。”“范蠡舟偏小,王乔鹤不群。”鲛室围青草,龙堆隐白沙。”“无名江上草,随意岭头云。”“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池要山简马,月静庾公楼。”“晚凉看洗马,森木乱鸣蝉。”“翠干危栈竹,红腻小湖莲。”“池边沙旧白,湖外草新青。”“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关山随地阔,河汉近人流。”“星垂平野板,月涌大江流。”“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远鸥浮水净,轻燕受风斜。”“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八方开寿域,一气转鸿钧。”“豫樟深出地、沧海阔无津。”“方丈三韩外,昆仑万国西。”“座对贤人酒,门听长者车。”“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暗水流花径,春星带草堂。”“身轻一鸟过,枪急万人呼。”“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美名人不及,佳句法如何。”“隐吏逢梅福,游山忆谢公。”“竹深留客处,荷净纳凉时。”“内人红袖泣,王子白衣行。”“风尘三尺剑,社稷一戎衣。”“圣图天广大,宗祀日光辉。”“秦山当警跸,汉苑入旌旄。”“路失羊肠险,云横雉尾高。”“五原空壁垒,八水散风涛。”“戈开雪色,弓矢尚秋毫。”“锋先衣染血,骑突剑吹毛。”“江上多鸿雁,池中足鲤鱼。”“水落鱼龙夜,山空鸟鼠秋。”“鼓角凌天籁,关山倚月轮。”“弟子贫原宪,诸生老伏虔。”“掘剑知埋狱,提刀见发硎。”“侏儒应共饱,渔父忌偏醒”“抱叶寒蝉静,归山独鸟迟。”“塞门风落石,客舍雨连山。”“落日邀双鸟,晴天养片云。”“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白居易:“旅愁春入越,乡梦夜归秦。”“系缆怜沙静,垂纶爱岸平。”“骈朱桃露菜,点翠柳含明。”“古文科斗出,新叶翦刀生。”“沙虚泉脉散,泥暖草芽生。”“荷香清露坠,柳动好风生。”“北渚寒留雁,南枝暖待莺。”“蹴球尘不起,泼火雨新晴。”“明月初三夜,新蝉第一声。”“池边春草色,花外夕阳亭。”“酒熟凭花动,诗成倩鸟吟。”“步月怜清影,眠松爱绿阴。”“渔去风生浦,樵归雪满岩。”“鸭头新抡援,雁齿小红桥。”“五更千里梦,残月一城鸡。”欧阳修:“绿苔人迹少,黄叶雨声多。”当不亚于朱子之取“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皇甫兄弟之取“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