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诗藏
- 词集
- 全唐五代词
全唐五代词
张继作品一首,据明刻本《唐词纪》录存,参校宋本《乐府诗集》、康熙本《全唐诗》。
【长相思】
辽阳望河县,白首无由见。海上珊瑚枝,年年寄春燕。(《唐词纪》卷八)
张潮
张潮(生卒年不详),一作张朝。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大历时处士。事迹据《新唐书》卷六○《艺文志》之《包融诗》注、《唐诗纪事》卷二七。
张潮作品一首,据明刻本《唐词纪》录存,参校宋本《文苑英华》、钞本《诗渊》、康熙本《全唐诗》。
【采莲子】
朝出沙头日正红,晚来云起半江中。赖逢邻女曾相识,并着莲舟不畏风。(明刻本《唐词纪》卷五)
韩翃
韩翃(生卒年不详),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玄宗天宝十三载(七五四)进士及第。肃宗宝应元年(七六二)为淄青节度使侯希逸从事、检校金部员外郎。代宗永泰元年(七六五)侯希逸为部将所逐,翃随之返长安,闲居十年。代宗大历九年(七七四)为汴州节度使田神玉从事。十四年(七七九)李希烈以汴将逐其主帅,翃遂佐希烈。后李勉入汴,翃复入其幕。德宗建中元年(七八○),除驾部郎中知制诰。官至中书舍人。约卒于德宗贞元初。原有《韩翃诗集》五卷,今传《韩君平集》三卷。《新唐书》卷二○三有传。另参《唐诗纪事》卷三○、《唐才子传校笺》卷四。
韩翃作品一首,据万历本《花草粹编》录存,参校津逮本《本事诗》、谈本《太平广记》、洪本《唐诗纪事》、宋本《全芳备祖》。
【章台柳】
○寄柳氏
章台柳。章台柳。往日依依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亦应攀折他人手。(万历本《花草粹编》卷一)
柳氏
柳氏(生卒年里不详),原为李某宠姬,后归韩。安史乱起,落发为尼,寄居法灵寺。不久为沙吒利所劫,宠之专房。后复归韩。事迹据《太平广记》卷四八五引许尧佐《柳氏传》、《本事诗·情感第一》、《唐诗纪事》卷三○。
柳氏作品一首,据万历本《花草粹编》录存,参校津逮本《本事诗》、谈本《太平广记》、洪本《唐诗纪事》、宋本《全芳备祖》。
【章台柳】
○答韩员外
杨柳枝,芳菲节。可恨年年赠离别。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万历本《花草粹编》卷一)
顾况
顾况(七二七?--八二○?),字逋翁,号华阳山人,苏州(今属江苏)人。肃宗至德二载(七五七)登进士第。代宗大历间,任温州永嘉监盐官。德宗建中元年(七八○)任浙江东西观察使韩判官。贞元初,任校书郎,旋迁著作郎。五年(七八九)贬饶州司户。九年去官隐居茅山,受道。宪宗元和末卒。原有《顾况集》二十卷,今存四卷。《旧唐书》卷一三○有传。另参《唐诗纪事》卷二八、《历代名画记》卷一○、《唐才子传校笺》卷三。
顾况作品二首,据丛刊本《乐府雅词》录存一首,参校聚珍本《能改斋漫录》、丁本《艇斋诗话》、稗海本《野客丛书》。另据宋本《乐府诗集》录一首,参校影宋本《华阳真逸诗》、活字本《顾况集》、席本《顾逋翁诗集》、嘉靖本《万首唐人绝句》。
【渔父词】
新妇矶边月明。女儿浦口潮平。沙头鹭宿鱼惊。(丛刊本《乐府雅词》卷中徐俯《鹧鸪天》原注)
【竹枝】
帝子苍梧不复归。洞庭叶下荆云飞。巴人夜唱竹枝后,肠断晓猿声渐稀。(宋本《乐府诗集》卷八一)
陈羽
陈羽(七三三?--?)江东人。德宗贞元八年(七九二)登进士第。后曾任东宫卫佐。有《陈羽集》一卷。事迹据《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唐才子传校笺》卷五。
陈羽作品二首,据明刻本《唐词纪》录存,参校宋本《文苑英华》、宋本《乐府诗集》、嘉靖本《万首唐人绝句》。
【步虚词】
汉武清斋读鼎书。内官扶上紫云车。坛上月明宫殿闭,仰看星斗礼空虚。
【又】
楼殿层层阿母家。昆仑山顶住红霞。笙歌出见穆天子,相引笑看琪树花。(以上二首明刻本《唐词纪》卷一五)
刘长卿
刘长卿作品一首,据内府本《词谱》录存,参校明本《刘随州文集》、活字本《刘随州集》。
【秋风清】
新安路。人来去。早潮复晚潮,明日知何处。潮水无情亦解归,自怜长在新安住。(《词谱》卷二)
韦应物
韦应物作品一首,据康熙本《古今词话》录存,参校活字本《韦苏州集》、宋本《乐府诗集》、嘉靖本《万首唐人绝句》。
【三台令】
不寐倦长更,披衣出户行。月寒秋竹冷,风切夜窗声。(康熙本《古今词话·词话》上卷)
张荐
张荐(七四四--八○四),字孝举,深州陆泽(今河北深县)人,家于邗沟(今江苏扬州),后寓居江左。代宗大历中,朝廷徵为左右御率府兵曹参军,以母疾未就。服除,召充史馆修撰,以劳授阳翟尉。德宗兴元元年(七八四),拜左拾遗。次年,为太常博士。兴元四年(七八八),转殿中侍御史。后迁工部员外郎,转本司郎中。十一年,拜谏议大夫,改秘书少监,同年转秘书监。二十年六月,迁工部侍郎,兼御史大夫,充入吐蕃吊祭使。七月,病卒于道中。著有《灵怪集》等。《旧唐书》卷一四九、《新唐书》卷一六一有传。另参《权载之文集》卷二二《张公墓志铭并序》、《唐诗纪事》卷三一。
张荐作品一首,从明刻本《词品》录存(原属王丽真),参校谈本《太平广记》。
【字字双】
床头锦衾斑复斑。架上朱衣殷复殷。空庭明月闲复闲,夜长路远山复山。(明刻本《词品》卷二)
于鹄
于鹄(生卒年里不详),大历、贞元间诗人。曾佐荆南节度幕,隐居汉阳。与张籍友善。张籍有《哭于鹄》诗。事迹据《唐诗纪事》卷二九、《唐才子传校笺》卷四。
于鹄作品一首,据内府本《词谱》录存,参校席本《于鹄诗集》、毛本《御览诗》、江户本《又玄集》、稗海本《云溪友议》、洪本《唐诗纪事》、宋本《乐府诗集》、嘉靖本《万首唐人绝句》。
【曲】
闲向江头采白。常随女伴赛江神。众中不敢分明语,暗掷金钱卜远人。(内府本《词谱》卷一)
戎昱
戎昱(生卒年不详),荆南(今湖北江陵)人。肃宗上元中在长安,宝应中遇滑州、洛阳。代宗大历初为荆南节度从事。后入湖南观察使幕,转桂州观察使幕。德宗建中末,为辰州刺史。贞元中,为虔州刺史。事迹据《唐诗纪事》卷二八、《唐代诗人丛考·戎昱考》、《唐才子传校笺》卷三。
戎昱作品一首,据明刻本《唐词纪》录存,参校宋本《乐府诗集》、洪本《唐诗纪事》、嘉靖本《万首唐人绝句》、钞本《诗渊》。
【采莲子】
涔阳女儿花满头。毵毵同泛木兰舟。秋风日暮南湖里,争唱菱歌不肯休。(明刻本《唐词纪》卷五)
李端
李端(生卒年不详),字正己,赵郡(今河北赵县)人。代宗大历五年(七七○)登进士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德宗初,移疾江南,授杭州司马。约卒于贞元三年(七八七)前。有《李端集》四卷。事迹据姚合《又玄集》卷上、《旧唐书》卷一六三《李虞仲传》、《唐才子传校笺》卷四。
李端作品一首,据内府本《词谱》录存,参校宋刊本《李端诗集》、活字本《李端集》、宋本《乐府诗集》、嘉靖本《万首唐人绝句》、康熙本《全唐诗》。
【拜新月】
开帘见新月,便即下阶拜。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内府本《词谱》卷一)
苏郁
苏郁(生卒年里不详),贞元、元和间诗人。《诗人主客图》列为清奇雅正主李益之‘上入室’。事迹据《诗人主客图》、《唐诗纪事》卷四五。
苏郁作品一首,据明刻本《唐词纪》录存,参校丁本《诗人主客图》、洪本《唐诗纪事》。
【步虚词】
十二楼藏玉堞中。凤凰双宿碧梧桐。流霞浅酌留君醉,今夜吹箫第几重。(明刻本《唐词纪》卷一五)
杨巨源
杨巨源(七五五--八三三?),字景山,河中(今山西永济县西)人。德宗贞元五年(七八九)进士。宪宗元和六年(八一一),以监察御史为河中节度使张弘靖从事。九年(八一四),入朝任秘书郎。后迁太常博士、虞部员外郎,出为凤翔少尹。穆宗长庆初,任国子司业。长庆四年(八二四),为河中少尹。约卒于大和七年(八三三)。有《杨少尹诗集》。事迹据《唐才子传校笺》卷五。
杨巨源作品一首,据明刻本《唐词纪》录存,参校席本《杨少尹诗集》、毛本《御览诗》、稗海本《云溪友议》、洪本《唐诗纪事》、月窗本《诗话总龟》、嘉靖本《万首唐人绝句》、宋本《全芳备祖》、元本《新编古今事文类聚》。
【杨柳枝】
水边杨柳麴尘丝。立马凭君剪一枝。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明刻本《唐词纪》卷一)
符载
符载(七六○--?),字厚之,自称庐山山人。郡望武都(今属甘肃),家于蜀郡(今四川成都)。
德宗建中初,隐居庐山。贞元中,李巽为江西观察使,荐其材,授奉礼郎为南昌军副使。继辟西川节度使韦皋掌书记,泽潞郄士美参谋。历协律郎、监察御史。元和中卒,段文昌志其墓。有集不传。事迹据《唐诗纪事》卷五一、《郡斋读书志》卷一八。(符载一作苻载,岑仲勉《跋唐摭言》以为应作‘苻载’)
符载作品一首,据康熙本《古今词话》录存,参校丁本《升庵诗话》、康熙本《全唐诗》。
【甘州歌】
月里嫦娥不画眉。只将云雾作罗衣。不知梦逐青鸾去,犹把花枝盖面归。(康熙本《古今词话·词话》上卷引《乐府衍义》)
王建
王建作品二首,据康熙本《古今词话》录存,参校宋本、席本《王建诗集》、明本《唐王建诗集》、毛本《王建诗》、嘉靖本《万首唐人绝句》。
【江南春】
良人早朝夜半起,樱桃如珠露如水。下堂把火送郎归,移枕重眠晓窗里。(康熙本《古今词话·词话》上卷)
【字字双】
宛宛转转胜上纱。红红绿绿苑中花。纷纷泊泊夜飞鸦。寂寂寞寞离人家。(康熙本《古今词话·词辨》上卷)
令狐楚
令狐楚(七六六--八三七),字壳士,敦煌(今属甘肃)人。德宗贞元七年(七九一)登进士第,桂管观察使王拱爱其才,聘为从事。宪宗元和初,拜右拾遗,改太常博士、礼部员外郎,历官中书舍人、华州刺史。穆宗长庆间,迁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敬宗即位,为河南尹、兼御史大夫。文宗大和二年(八二八),徵为户部尚书,历官东都留守、河东节度使。七年(八三三),入为吏部尚书。九年,守尚书左仆射,封彭阳郡开国公。开成二年卒,年七十二。谥文。《旧唐书》卷一七二、《新唐书》卷一六六有传。另参《唐才子传校笺》卷五。
令狐楚作品二首,据明刻本《唐词纪》录存,参校宋本《乐府诗集》。
【长相思】
君行登陇上,妾梦在闰中。玉箸千行落,银床一夕空。
【又】
绮席春眠觉,纱窗晓望迷。朦胧残梦里,独自在辽西。(以上百明刻本《唐词纪》卷一二)
李涉
李涉(七六九?--?),自号清溪子,洛阳(今属河南)人。早岁客居梁园,因避兵乱,与兄李渤卜居庐山白鹿洞。后徙居终南山。宪宗元和初,辟为陈许节度使从事,入为太子通事舍人。元和六年(八一一),贬为峡州司仓参军。穆宗长庆元年(八二一)遇赦还京任职。敬宗宝历元年(八二五),由太学博士流康州。后归洛阳,隐居以终。有《李涉诗集》,不传。存诗一卷。事迹据《唐诗纪事》卷四六、《唐才子传校笺》卷五。
李涉作品六首,据丛刊本《才调集》录入四首,校以嘉靖本《万首唐人绝句》、宋本《乐府诗集》。另据万历本《花草粹编》录一首,校以鲍本《鉴诫录》、明刻本《唐词纪》、康熙本《全唐诗》。又据《全唐诗》录一首。
【竹枝词】
荆门滩急水潺潺。两岸猿啼烟满山。渡头年少应官去,月落西陵望不还。
【又】
巫峡云开神女祠。绿潭红树影参差。不劳戍口初相问,无义滩头剩别离。
【又】
石壁千重树万重。白云斜掩碧芙蓉。昭君溪上年年月,独自婵娟色最浓。
【又】
十二峰头月欲低。空氵零滩上子规啼。孤舟一夜东归客,泣向春风忆建溪。(以上四首丛刊本《才调集》卷六)
【杨柳枝】
锦池江上柳垂桥。风引蝉声送寂寥。不必如丝千万缕,只禁离恨两三条。(万历本《花草粹编》卷一)
【竹枝词】
十二山晴花尽开。楚宫双阙对银台。细腰争舞君沈醉,白日秦兵天下来。(康熙本《全唐诗》卷四七八)
张仲素
张仲素(七六九?--八一九),字绘之,符离(今安徽宿县)人,郡望河间(今河北任丘)。德宗贞元十四年(七九八)进士,复中博学宏词科。入佐徐州节度使幕。宪宗元和七年(八一二),由屯田员外郎迁考判官,旋转礼部员外郎。十一年,改礼部郎中,充翰林学士。十三年(八一八),以司封郎中知制诰。十四年(八一九),迁中书舍人。其年冬卒。事迹据《唐诗纪事》卷四二、《唐才子传校笺》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