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诗藏
- 词集
- 全史宫词
全史宫词
【宫词】红门晓启旭晖明,放走群争脚力轻。急跪御前称万岁,赏银谁得占头名。
【简释】《故宫遗录》载,南丽正门内,千步廊。可七百步建灵星门。门建萧墙,周回可二十里,俗呼“红门”。
《山居新话》载,皇朝贵由赤,每岁试其脚力,名之“放走”。监临者封记其发,以一绳缆定,俟齐去绳,走之大都。自河西务起,至大内。上都自泥河儿起,至内中。越三时,行一百八十里,直至御前,称万岁,礼拜而止。额头者,赏银一锭,第二名赏缎子四表里,第三名赏二表里,余者各一表里。
【宫词】佛戒严森应帝符,帐房金碧焕宏殊。词臣草就西番诏,粉字光明网细珠。
【简释】《湛然居士集》载,每新君立,另设一帐房,极金碧之盛。
《辍耕录》载,累朝践祚之始,必布告天下。唯诏西番者,以粉书诏文,青缯而绣以白绒,网以珍珠。至御宝处,则用珊瑚,遗使持至彼国。(又)载,累朝皇帝,必先受戒九次,方正大宝。
【宫词】紫驼黄鼠大厨房,凤髓茶清乳酒香。膳毕群工齐入奏,印花小碗赐羊汤。
【简释】《萨天锡宫词》云:“紫驼银瓮赐诸王。”
《霏雪录》载,北方黄鼠味极肥美,元朝恒为玉食之献,置官守其处。
《滦京杂咏》云:“南土至奇夸凤髓,北陲异品是黄羊。”凤髓,乃茶名。(又)云:“皮囊乳酒罗锅肉。”御前厨常膳有曰“小厨房”、“大厨房”之别。“小厨房”则内人,八珍之奉是也。“大厨房”则宣徽所掌,汤羊是也。由内及外,外膳既毕,群臣始入奏事。每汤羊一膳,具数十六餐,余必赐左右。大臣日以为常。
《格古要论》载,御土窑者,体薄而润。元朝烧小足印花者,内有“枢府”字者佳。
【宫词】圆殿纷纷聚茜冠,君王亲自拜僧官。佛门不用慈悲法,日索羊心供戒坛。
【简释】《解酲语》载,国初,起圆殿于西宫中,以居西僧。僧官皆著“茜帽”。
《辍耕录》载,今上入戒坛,见佛前有羊心,曰:“曾闻用人心肝者,有诸刺马。”答曰:“凡人萌歹心害人,事觉则以其心肝作供耳!”上曰:“此羊害人乎?”僧官无答。
【宫词】弱腕纤腰麹弋工,兰苕殿启暮春中。碧鸾衫子秋云帕,萼席横斜滚落红。
【简释】《解酲语》载,成宗春暮,命宫人扫落花,铺兰苕,殿施金帐,诸嫔穿碧鸾朱绡半袖衫,头缠吉贝锦,臂系秋云紫绦帕,成群相逐,滚蕊翻花。帝曰:“上灿黄金,下设萼席,使美人为弋流跄之戏。”
【宫词】衰病侵寻损玉颜,天家内奉尚分颁。琵琶一曲曾邀宠,不以明妃出玉关。
【简释】《秋宜集》载,李夫人《琵琶引》序云:“鄠县亢主薄言,有李宫人者,善琵琶。至元十九年,以良家子入宫,得幸,比之王昭君。至大中,入侍兴圣宫,比以足疾,乃得赐归侍母,给内奉如故”。
【宫词】满苑梨花月一轮,紫斑石上见熊嫔。花亭且莫称联缟,翻恐名花逊美人。
【简释】《元氏掖庭记》载,熊嫔,性耐寒。尝月夜游梨花亭,坦露坐紫斑石。元帝见其身与梨花同色,因名其亭曰“联缟亭”。
【宫词】宝婺星明耀紫垣,六宫献寿各邀恩。腕阑自是南朝物,犹带胭脂井上痕。
【简释】《元氏掖庭记》载,元妃静懿皇后,诞日受贺。六宫嫔妃,以次献庆礼。时南朝宫人,有选入后宫者,亦以所珍进献。一人献柳金简翠腕阑,是景阳宫胭脂井物,疑为张丽华所坠。
【宫词】数百昭仪尽控鸾,巾袍轮日侍雕栏。花开禁苑频催宴,才罢浇红又泼寒。
【简释】《元氏掖庭记》载,后妃侍从各有定制。后二百八十人,冠步光泥金帽,衣翻鸿兽锦袍。妃二百人,冠悬梁七曜巾,衣云肩绛缯袍。嫔八十人,冠文谷巾,衣青丝缕金袍。并谓之“控鸾昭仪”。(又)载,宫中饮宴不常,名色亦异。碧桃盛开,举杯相赏,名曰“爱娇之宴”。红梅初发,携尊对酌,名曰“浇红之宴”。海棠谓之“暖妆”,瑞香谓之“泼寒”。牡丹谓之“惜香”。至于落花之饮,名为“恋春”。催花之设,名曰“夺秀”。
【宫词】竹风亭绕碧琅玕,暖雨初晴细笋攒。换舌羹调新玉板,盛来还点杏花酸。
【简释】《元氏掖庭记》载,清林阁四面植乔松修竹,旁立二亭。东名“松声”,西名“竹风”。(又)载,宫中以玉板笋及白兔胎作羹,极佳,名“换舌羹”。(又)载,酸有“杏花酸”,“脆枣酸”。
【宫词】一曲新凉月上时,鹤团凤队两军值。夜深战罢龙归洞,谁道瑶池胜液池。
【简释】《元氏掖庭记》载,中秋之夜,武宗与诸嫔妃,泛舟于禁苑太液池。舟上各设女军,左曰“凤队”,右曰“鹤团”。又彩帛结成采菱、采莲之舟。轻快便捷,往来如飞。当其月丽中天,彩云四合,帝乃开宴张乐。令宫女披罗曳縠,前为八展舞,歌《贺新凉》一曲。帝喜,谓嫔妃曰:“昔王母宴穆天子于瑶池,人以为古今未有之乐也。朕今与卿等,际此月圆,共此佳会。液池之乐不减瑶池也。惜无上元夫人在坐,不得闻步元之声耳!”由是,下令两军,水击为戏。风旋云转,戟刺戈横。既毕,军中乐作,唱“龙归洞”之歌,而还。
【宫词】萦缕连针夜未休,星河瞻拜动离愁。明朝斗巧齐开宴,九引台前起彩楼。
【简释】《元氏掖庭记》载,九引台,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宫官登台,以五彩丝穿九尾针。先完者,为“得巧”。迟完者,谓之“输巧”。各出资以赠得巧者焉。至大中,洪妃宠于后宫,七夕诸妃不得登台。台上结彩为楼,洪妃独与宫官数人升焉。剪彩散台下,令宫嫔拾之,以色艳淡为胜负。次日设宴大会,谓之“斗巧宴”,负巧者罚一席。
【宫词】侍臣齐罩迭金罗,玉醴晶盐供奉多。赏到传呼昔宝赤,今朝开宴是头鹅。
【简释】《天禄识余》载,元仁宗宴长春殿,内臣进馔有咳病,帝恶其不洁,命为迭金罗半面围之,许露两眼,下垂至胸。后以为例。
《元氏掖庭记》载,酒有“琼华汁”、“玉团春”,盐有“水晶盐”、“五色盐”。
《辍耕录》载,“昔宝赤”,鹰房之执役者。每岁以所养“海青”,获头名者,赏黄金一锭。头鹅,即天鹅也。以首得之,且进御膳,故曰“头”。
【宫词】杨柳芙蓉簇御舟,人来荷叶殿西头。内家日午添妆罢,胭粉亭前更小留。
【简释】《日下旧闻》载,张可久,《一半儿》词云:“花边娇月静妆楼,叶底沧波冷翠沟,池上好风闲御舟。可怜秋,一半芙蓉,一半柳。”
《辍耕录》载,圜亭,又曰“胭粉亭”,在荷叶殿稍西。盖后妃添妆之所也。
【宫词】龙拨声高落楝尘,紫檀香暖醉生春。殿前一曲逢君怒,不道批鳞出弄臣。
【简释】《席帽山人梧溪集》载,史骡儿,燕人,善琵琶。至治间,蒙上爱幸。上使酒纵威福,无敢谏着。一日,御紫檀殿饮,命骡儿弦而歌之。骡儿以《殿前欢》曲应制,有“酒神仙”之句。上怒,命左右杀之。后问骡儿,不在。上悔曰:“骡儿以酒讽我也!”前和州同知李澄,言于蓬。蓬为赋一辞。云:“虎帖耳,豹伏首,青天白日雷电走,尚食黄羊光禄酒,史骡儿曲曲春风手。萧王马蹴滹沱冰,亚父玉碎鸿门斗,凤凰断翮蚌珠剖。赵女舍瑟,秦娥罢缶。饮中八仙方下来,御沟溅赤花飞柳。君不见龙生逆鳞海岳寒。鸣呼,史骡乃敢干。和州孤臣说旧语,梨园子弟更新谱。”
《玉笥集》载,白翎鸟诗句“■〈契,石代大〉然一声震龙拨”。
【宫词】犀山春尽牡丹娇,路入仪天隔水遥。报道銮舆将北幸,移舟先断往来桥。
【简释】《辍耕录》载,仪天殿,在池中圆坻上。西为木吊桥,长四百七十尺。中阙之主柱,架梁于二舟,以当其空。至车驾行幸,上都留守官,则移舟断桥,以禁往来。犀山台,在仪天殿前水中,上植木芍药。
【宫词】东风暖入万年枝,棕殿深沉日影迟。宫女传杯喧细乐,延香亭下暮春时。
【简释】《故宫遗录》载,延春堂丹墀,皆植青松,即“万年枝”也。
《元氏掖庭记》载,延香亭春时,宫人各折花,传杯于此。《元史·泰定帝纪》载,泰定元年十二月,新作“棕殿”成。二年闰月,作“棕毛殿”。
《蒲庵集·燕京杂咏》云:“阿刺声高檀板急,棕毛别殿宴春回。”
《周定王元宫词》云:“梭殿巍巍西内中,御宴箫鼓奏薰风。”(又)云:“内园张盖三宫宴,细乐喧天赏牡丹。”
【宫词】鸳鸯翡翠戏兰苕,小景林塘笔细描。御服盘龙翻旧样,彩丝绣出满池娇。
【简释】《丹丘生稿宫词注》载,天历间,御衣多为池塘小景,名曰“满池娇”。(又)载,御服多以大珠盘龙形,嵌以奇珍。曰“鸦忽”,曰“喇”者,出自西城。有直数十万匹者。
【宫词】门前插艾酒斟蒲,重午三宫拜宠殊。丝扇绒绦犹未品,御诗独制赐皇姑。
【简释】《丹丘生稿宫词》云:“玉碗调冰涌雪花,金丝缠扇绣红纱,彩笺御制题端午,敕送皇姑公主家。”皇姑者,指“鲁国大长公主”,皇后之母也。天历二年端午,上赐甚厚,并御诗赠之。
《滦京杂咏》云:“酬节凉糕犹末品,内家先散小绒绦。”端午,也称“重午”。
【宫词】瑶宫春暖碧云遮,球阁花亭跸路赂。一颗珠光秋月满,夜游同望五云车。
【简释】《元氏掖庭记》载,宫中制五云车。车有五箱,以火树为槛,式鸟棱为轮辕,顶悬明珠。中箱为帝坐,外四箱为嫔妃坐。每晦夜,游幸苑中。御此以行,不用灯烛。陈刚中《云车夜游》诗云:“金根云盖辂移玉,露花不坠瑶草绿,明珠照乘秋月悬,天风吹下箫韶曲,万年枝上青光满,八鸾导引双龙管,夜深如昼翠华来,三十六宫碧云暖。”
《故宫遗录》载,苑西有翠殿、花亭、球阁。
【宫词】琼岛花深隐绣扃,采芳馆内玉为棂。暑天博得斑虬壳,睡起凉生六角屏。
【简释】《元氏掖庭记》载,顺帝为“英英”,起“采芳馆”于琼华岛,内设唐人满花之席。重楼金线之衾,浮香细鳞之帐,六角雕羽之屏。(又)载,尾洒夷,得一物,如龙皮鳞。鳞攒簇玉色可爱。暑月对之,凉气自生。遣人进贡,时无识者。胡僧曰:“此斑花玉虬壳也!”
【宫词】殿前队仗引旍旄,夹陛花明五色袍。御座红尘飞不到,幨幨黄幔护床高。
【简释】《元史·舆服志》载,殿下旗杖,分左右以列。左前列,建“天下太平旗”。右前列,建“皇帝万岁旗”。每旗执者一人,护者四人。皆五色絁生色宝相花袍。
《乃贤宫词》云:“御床不许红尘到,黄幔长教窣地垂。”
【宫词】宫门晓启腰舆出,日照云屏七宝光。导至垩涂齐倒卷,紫衣小队夹成行。
【简释】《元史·舆服志》载,腰舆制以香木,后背作“山”字,牙嵌七宝妆,云龙屏风。
《元史·礼乐志》载,元正受朝仪,引进使同内侍官,引宫人、擎执、导从入至皇后宫庭。皇后出阁升辇,导至殿东门外,引进使分退押直,至涂垩之次,引导从倒卷出。
《元史·舆服志》载,中宫导从,宫人凡二十二人,各分左右行。冠凤翅缕金帽,销金绯罗袄、紫罗衫。
《山居新话》载,《萨都刺宫词》云:“深夜宫车出建章,紫衣小队两三行。”擎执宫人紫衣,大朝贺则于侍仪司法物库关用,平日则无有也。
【宫词】内廷视草拜恩新,翰院班中寄扫邻。八府员皆称宰相,从知勋贵异群臣。
【简释】《元史·百官志》载,内八府宰相,掌诸王朝觐傧介之事,遇有诏令,则与蒙古翰林院官同译写而润色之。谓之宰相云者,其中似侍中,其近似门下,故特宠之。以是名。
《山居新话》载,皇朝设内八府,宰相八员,悉以勋贵子弟为之。禄秩章服,并同二品。寄位于翰林院官扫邻,所职视草制词。
《辍耕录》载,星拱门南有御膳亭,亭东有拱宸堂。盖百官会集之所,曰“扫邻”。
【宫词】大成雅乐律初融,暖入长春柳色同。太上来歆应降福,箭韶新奏玉华宫。
【简释】《元史·礼乐志》载,中统五年,以新制雅乐,定名曰“大成”。(又)载,乐队皆奏《长春柳》之曲。(又)载,皇庆二年,秋九月,用《登歌乐》祀太上皇睿宗于真定玉华宫。自是,岁用之。
【宫词】有谁说法落天花,新入燕姬鬓似鸦。名註乐音王队后,纤腰稳称锦袈裟。
【简释】《元史·礼乐志》载,说法队、引队礼官、乐工大乐,官服并同乐音王队。次二队妇女十八人,冠僧伽帽,服紫禅衣皂条。次妇女一人,服锦袈裟。
【宫词】绣帽宫人口诏传,听差常过御楼边。象牙牌子腰间挂,那许金吾禁不前。
【简释】《贡师泰滦阳纳钵即事诗》云:“绣帽宫人传旨出。”
《张翥口号》云:“教坊日日听差回。”
《杨允孚滦京杂咏》云:“羊汤内膳曰差排,红帖呼名到玉阶,底事金吾呵不住,腰间悬得象牙牌。”
【宫词】教坊有旨趣兴和,凤管鸾笙宛转歌。一曲凉州翻旧谱,海东青下攫天鹅。
【简释】《元史·百官志》载,教坊司秩从五品,掌承应乐人,及管领“兴和”等署。
《滦京杂咏》云:“为爱琵琶调有情,月高不放酒杯亭,新腔翻得凉州曲,弹出天鹅避海青。”这里所云“天鹅避海青”乃曲调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