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诗藏
- 词集
- 全史宫词
全史宫词
【宫词】秋水高吟满殿惊,绿衣翠髻可怜生。承恩不为闲歌舞,摘取南华作小名。
【简释】《贵耳录》载,真宗宴近臣,语及“庄子”,忽命秋水至,则翠鬟绿衣一小女童,诵“秋水”一篇,闻者竦立。
【宫词】锁院春风蕊榜黄,宴开闻喜赐宸章。十篇试卷新誊出,照例焚香告影堂。
【简释】《贡父诗话》载,太宗好文。每进士及第,赐“闻喜宴”,常作诗赐之,累朝以为故事。仁宗在位四十一年,赐诗尤多。
《归田录》载,真宗重儒学。今科场条例制,皆当时所定。至今每亲试,进士已放及第,自十人以上,御试卷子,并录本,于真宗影殿前焚烧。制举登科者,亦然。
【宫词】月照高楼启绮筵,上方请客撤金莲。诗成两袖珠花满,聊当宫娥润笔钱。
【简释】《钱氏私志》载,岐公在翰苑时,中秋有月,上命小殿对设二位,召来赐酒,夜漏下三鼓。上悦甚,令左右宫嫔,各取领巾裙带,或团扇手帕,求诗。来者应之,略不停辍。上云:“岂虚辱,须与学士润笔。”遂各取头上珠花三朵,装公幞头。簪不尽者,置公服袖中。宫人旋取针线,缝联袖口。宴罢,月将西沉。上命撤金莲烛,令内侍扶掖归院。都下盛传“天子请客”。
【宫词】璀灿金花十六株,仪天冠上耀名殊。垂帘不立刘家庙,谁献明空负扆图。
【简释】《文献通考》载,明道元年,礼官议谓皇太后,宜准皇帝衮服减二章。衣去宗彝,裳去藻,不佩剑。金龙花十六珠,前后垂珠翠,各十二旒,以衮衣为名。诏名其冠曰“仪天”。
《宋史·刘后世家》载,仁宗即位,尊后为皇太后。军国大事,权取皇太后处分。垂帘听政,诏书称吾。以生日为“长宁节”。出御大安辇,鸣鞭侍卫,如乘舆。于是小臣方仲弓上书,请依武后故事,立刘氏庙。而程琳亦献《武后归朝图》。后掷于地曰:“吾不作负祖宗事!”
【宫词】一领恩袍赐状头,圣朝文教播遐陬。桂香草色天章丽,织入獠人锦臂韝。
【简释】《水燕谈录》载,鲁人李廷臣,顷官琼管。一日过市,有獠子持锦臂韝,鬻于市者织成诗,取而视之:仁庙景祐五年,赐进士诗也,云:“恩袍草色动,仙籍桂香浮。”仁庙文章淡丽,足以流播。
【宫词】圣祖曾闻下界来,依稀鸾仗九霄排。尊崇敬仿立元例,四海同颁金宝牌。
【简释】《朝野类要》载,真宗皇帝尊九天司命天尊为“圣祖天尊大帝”。盖仿唐尊老君故事也,其详载于国史。又秘书有“圣祖天尊大帝降临记”。
《清波杂志》载,天圣初元,内出圣祖“神化金宝牌”。令景灵宫分于在京宫观寺院,及外州名山圣迹之处。文十二曰“玉清昭应宫成天尊万寿金宝”,背文五曰“永镇福地敕”。其周郭,隐应虬龙花葩之状。
【宫词】太平花下夕阳开,玉管银笙弄几回。五十四腔皆御定,新词何用醉蓬莱。
【简释】《剑南诗注》载,瑞圣花,出剑南,似桃,四出千百包并萃成朵。天圣中,献至京。仁宗赐名“太平瑞圣花”。
《玉海》载,仁宗晓音律,每禁中度曲,出以赐教坊,或命教坊撰进,凡五十四曲。
《后山诗话》载,柳三变,作新乐府,传禁中。仁宗爱其词,每对酒必使侍从歌之再三。三变闻之,作宫词,号“醉蓬莱”。因内宫达后宫,且求其助。仁宗觉之,自是不复歌其词。
【宫词】天气虫虫未沛霖,宫中新出范观音。含情莫念前时宠,取忌都缘受宠深。
【简释】《闻见近录》载,慈圣光献皇后,养女范观音,得幸仁宗,温成患之。一岁,大旱。仁宗祈雨甚切,至燃臂香以祷天意,弗答。温成养母贾婆婆,阴谋丞相,请出宫人,以弥灾变。上从之。温成乃白上:“非出所亲厚者,莫能感天意。首出其养女,以率六宫。”范氏遂被出,而雨未应。
【宫词】命薄何心更乞恩,宫闱须识谏官尊。绿衣奉敕图椒壁,御笔亲题右正言。
【简释】《东都事略·后妃世家》载,温成皇后张氏,庆历元年,封清河郡君。岁中为才人,迁修媛。三年忽被疾,曰:“妾姿薄,不胜宠名,愿为美人。”许之。皇祐初,进贵妃。后五年而薨。(又)载,唐介为御史,里行时造“龙风车”于启圣院内,出珠玉为严饰。介言,“此太宗神御所在,不可慢。况为后宫奇靡之器哉!”仁宗即令徙出。(又)载,劾宰相文彦博,知盖州日,作闲金奇锦,因中人入献宫掖,因此为执政。仁宗怒甚,急召二府以奏。示之曰:“介言,彦博因贵妃得执政。此何言也?”即贬介为春州别驾,明日改英州别驾。介自是以直闻天下。
《曲洧旧闻》载,唐质肃公,在谏垣日,仁宗密令图其像,置温成阁中。御题曰:“右正言唐介,时犹衣绦,外庭不知。”逮质肃薨于位。裕陵乃以此画像,赐其家人。始知之。
【宫词】宝毂雕轮狭路逢,恩教小宋作乘龙。鹧鸪一曲成佳偶,不信蓬山隔万重。
【简释】《词苑丛谈》载,宋子京尝过繁台街,逢内家车子。中有掀帘者,曰:“小宋也!”子京因作“鹧鸪天”词云:“宝毂雕车狭路逢,一声断肠绣帏中,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金作屋,玉为笼,车如流水马如龙。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几万重。”其词传达禁中,上召子京,从容语及。子京惶惧无地。上笑曰:“蓬山不远。”因以内入赐之。
【宫词】莅政常披瀚濯衣,九重恭俭率宫闱。定州瓷器鸡笼锦,谁背官家献贵妃。
【简释】《曲洧旧闻》载,仁宗好服浣濯之衣。当未明求衣之时,嫔御私易新衣,辄推去之。遇浣濯,随破随洗将遍,犹不肯易。
《归田录》载,仁宗性恭俭。至和二年春,不豫两府。大臣日至寝阁,问圣体。见上器服简质,用素漆唾壶,盂子素瓷器进药,御榻上衾褥皆黄,色已故暗。
《闻见录》载,仁宗幸张贵妃阁,见定州红瓷器,帝怪问曰:“安得此物?”妃以王拱宸所献对。帝怒,以所持柱斧碎之。妃又尝侍于端门,服所谓“鸡笼锦”者,上亦怪问。妃曰:“彦博所献。”上终不乐。或云:“潞公夫人遗妃,公不知也。”
《北窗炙輠》载,周正夫曰:“仁宗皇帝百事不会,只会做官家。”
【宫词】祸水难留戒牝晨,梳头人去六宫颦。似闻慈圣空传谕,莫劝君王拒谏臣。
【简释】《曲洧旧闻》载,仁宗至诚纳谏,自古无比。一日朝退,唤梳头者来,方理发。次见御怀中有文字。问曰:“是何文字?”帝曰:“乃台谏章疏也!”问所言何事?帝曰:“霖淫久,恐阴盛之罚。嫔御太多,宜应裁减。”掌梳头者曰:“两府两制,各有歌舞官职,稍如意往往增置不已。官家根底有一两人,则言阴盛?若果行请以奴,愿首出。”盖恃帝宠也。帝闻即起,呼老中贵、及夫人掌宫籍者,示梳头者以下三十人,尽放出宫。慈圣曰:“掌梳头者,是官家所嬖幸,奈何作第一名遗之?”帝曰:“此人劝我拒谏,岂宜置左右?!”慈圣由是密戒嫔侍:“勿妄言,不预外事!汝见掌梳头者乎?!”官家亦不容也!”
【宫词】射策彤廷日未阑,后宫寓目许凭栏。太清楼下春风暖,七宝茶汤赐考官。
【简释】《甲申杂记》载,仁宗朝,春试进士集英殿。后御太清楼观之。慈圣、光献(皇后)出饼角子,以赐进士,出七宝茶以赐考官。
【宫词】殿门深锁静无哗,御手亲封草相麻。玉笔格兼金匣砚,恩教学士带还家。
【简释】《愧郯录》载,凡除拜节钺以上,多由中书进熟状。唯后妃、太子、宰相则不容知。快行数十辈来宣召云:“锁小殿子”。及至便殿,上服帽带,谕以除授之意。御前列金器,如砚匣压尺笔格版水滴之属,几二百两既书除目,随以赐之。
【宫词】端月千门宝字张,金银幡胜赐诸王。阁虚犹敕题春帖,烟锁楼台恨正长。
【简释】《王沂公皇帝阁立春帖子》云:“北陆凝荫尽,千门淑气新,年年金殿里,宝字贴宜春。”
《孔氏谈苑》载,仁宗朝,王珪上言,请以正月为端月。为与帝名音相近也(仁宗名祯)。
《东京梦华录》载,立春日,自郎官、御史、司监、长贰以上,皆赐“春幡胜”,以罗为之。宰执、亲王、近臣皆赐“金银幡胜”。入贺讫,带归私第。《隐居诗话》载,温成皇后初薨,会立春进帖子。是时欧阳修、王珪,同在翰苑,以其虚阁,故不进。俄有旨令进。王珪遂口占一首,云:“昔闻海上有仙山,烟锁楼台日日闲,花下玉容常不老,只应春色胜人间。”欧阳修深叹其美丽。
【宫词】御手挥鞭试小乌,暂新鞍辔络珍珠。太皇慈爱孙皇孝,内殿乘凉玉辇扶。
【简释】《孔氏谈苑》载,神宗侍曹太后,因语“自来无人作珠子鞍辔。”太后闻此语,已密令人描样矣!数日蹙就。上作小红罗销金坐子,略可容体,甫近上已以鞍架载之,送神宗。神宗大感悦,取小乌马于福宁殿亲试之。驾幸金明池,回遂乘此鞯。(又)载,光献太皇太后,疾稍间,神宗亲制一小辇,极为轻巧。以珠玉、黄金饰之,进于太皇曰:“太皇试乘此辇,往凉殿散心。”于是,太后扶其左,神宗扶其右。太皇下辇曰:“官家、太后亲自扶辇。当时在曹家作女儿时,安知有今日之盛?!”王正仲作光献挽词曰:“珠鞯锡御恩犹在,玉辇亲扶事已空。”盖用此两事也。
【宫词】平明扈驾景灵宫,露面宫娃齿尚童。知有画工偷写照,故从马上整珑璁。
【简释】《六一诗话》载,元丰初,宦者王绅效、王建,作宫词百首献之。其太后幸景灵宫,驾前露面双童女。诗云:“平明彩仗幸珠宫,紫府仙童下九重,整顿珑璁时驻马,画工暗地貌真容。”
【宫词】尚余瀛玉满浮杯,寂寞椿庭竟不回。白玉栏杆双倚处,谁传天上牡丹开。
【简释】《曲洧旧闻》载,张次贤,名能臣。尝记天下酒名,今著于此。后妃家高太皇,香泉;向天后,天醇;张温成皇后,醽醁;朱太妃,琼酥;刘明达皇后,瑶池;郑皇后,坤仪;曹太后,瀛玉。
《尘史》载,慈圣光献皇后,以元丰庚申十月二十日上“仙所居”殿,曰“庆寿”,在福宁殿之东。庭中有二小亭,金书牌曰:“赏蟠桃,赏大椿,明年将奉山陵。”诏百官各进挽词二首,予以例进。曰:“春风三月暮,寂寞大椿庭。”
《孔氏谈苑》载,慈圣光献皇后薨,上悲甚。有姜识,自言神术可使死者复生。上试其术,数旬不验。乃曰:“臣见太皇太后,方与仁宗驾临白玉栏杆,赏牡丹。无意复来人间也!”上知诞妄,但斥于郴州。
【宫词】监门图画奏丹霄,共诧流民出圣朝。今日球场赌何物,徐王唯乞罢青苗。
【简释】《宋史·郑侠传》载,监安上门时,流民塞道,身无完衣。近城民至,身被锁械,负瓦揭木,卖以偿官。侠绘所见为图,称密急,发马递上之。
《魏郑公谏录》载,太宗宴群臣于丹霄殿。
《紫薇杂记》载,神宗与二王打球,上问:“欲赌何物?”徐王曰:“吾不赌别物,若赢时,只告罢了青苗法!”
【宫词】万国瞻云效贡输,绯袍毡笠列金铺。朝回扇底蕃酋退,阁使同分撒殿珠。
【简释】《东京梦华录》载,正旦大朝会,车驾坐大庆殿,诸国使人入贺,大辽大使顶金冠,后沿尖长,如大莲叶,服紫窄袍金蹀躞。副使展裹金带,如汉服。大使拜则立右足,跪左足,以两手着右肩,为一拜。副使拜如汉仪。夏国使、副皆金冠,短小样制,服绯窄袍,金蹀躞,吊敦皆叉手展拜。高丽及南番、交州使人,并如汉仪。回纥皆长髯高鼻,以匹帛缠头,散披其服。于阗皆小金花毡笠,金丝战袍束带。三佛齐皆瘐脊缠头,绯衣上织成佛面。又有南蛮五姓番,皆椎髻乌毡。并入,僧人礼拜。入见,旋赐汉饰锦袄之类。更有真蜡、大理、大石等国,时来朝贡。大辽使人,在都亭驿。夏国在都亭西驿。高丽在同文馆,回纥、于阗在礼宾院。诸番国在瞻云馆或怀远驿。
《梦溪笔谈》载,熙宁中,注辇国使人入贡,乞依本国俗,撒殿,诏从之。使人以金盘贮珠,跪捧于殿楹之间,以金莲花酌珠,向御座撒之,谓之“撒殿”,乃其国致敬之礼。朝退,有司扫殿,得珠十余两,分赐。是日,侍殿阁门使副内臣。
《宋史·外国传》载,注辇国,自古不通中国。水行至广州,约四十一万一千四百里。大中祥符八年,其国主罗茶罗乍,遣使奉表来贡。使回,降诏赐物甚厚。
【宫词】焜煌紫殿启晨霞,湛露恩深共赐花。旋鲊初来天乐动,玉纤轻拨御琵琶。
【简释】《铁围山丛谈》载,开宝末,吴越王钱俶,始来朝。太祖谓太官:“钱王浙人也,宜烹作南食一二,以宴之。”于是太官仓卒被命,一夕取羊为醢以献焉,因号“旋鲊”。至今大宴,首荐是味,为本朝故事。
《宋诗纪事》载,王仲修,王珪之子。宫词有云:“明日集英排大宴,御前先降出琵琶。”自注云:“教坊使花日新,尝为臣言,神宗见教坊琵琶制作不精,每遇大宴,前一日降出琵琶。”
《尘史》载,旧制,大宴百官。通籍者,人赐花两枝。正郎三枝。熙宁以来,皆给四花。郎官六枝。
【宫词】鱼钥初开走玉乘,迎风翠尾暗香凝。才人进御调新曲,身在瑶台第一层。
【简释】《研北杂志》载,故宋宫中,用鱼钥降鱼。取匙降匙取鱼,古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