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征

  ○陶宗仪韵记
  唐五代词,承诗这遗,其韵多与近体诗合。爰园词话谓唐晚五代小令填词用韵,多诡谲不成文,未知其所谓诡谲者安在也。陶宗仪韵记曰:本朝应制颁韵,仅十之二三,而人争习之,户录一篇以黏壁,故无定本。后见东都朱希真复为拟韵,亦仅十有六条。其闭口侵寻监咸廉纤三韵,[以阴阳二声标引,此为曲韵之祖。]不便混入,未遑校雠也。鄱阳张辑,始为衍义以释之。洎冯取洽重为缮录增补,而韵学稍为明备通行矣。值流离日,载于掌大薄,蹄藏于树根盎中,湿朽虫蚀,字无全行,笔无明画,又以杂叶细书如半菽许,愿一有心世道者,详而补之。然见所书十六条,与周德清所辑,小异大同,要以中原之音,而列以入声四韵为准。观南村所记,知宋人制词无待韵本,若张冯所记者,亦泯灭久矣。
  ○词韵略
  べ斐轩词林韵释一书,但为北曲而设,于词固无与也。至沉去矜始辑词韵略,乱次以济,散无纪律,而万氏[树]、徐氏[钅九]反矜视之,窃所未喻。
  ○清词韵
  踵词韵略而撰词韵者,本朝则有李氏词韵、胡氏文会堂词韵、吴氏学宋斋词韵、汤氏词韵选隽、[未刻本]郑氏绿漪亭词韵,中惟戈书条理秩然,刊误订讹,多有卓识,视沉书相距远矣。
  ○戈氏韵分部
  戈氏于入声韵编分五部,诸唐、宋诸家词,独见精审。惟以第六部之真、谆等韵,第十一部之庚、耕等韵,第十三部之侵韵判而为三,与宋人旨意多不相合。其辨学宋斋词韵,谓所学皆宋人误处,而力诋真、谆、臻、文、欣、魂、痕、庚、耕、清、青、蒸、登、侵十四部同用之非。今考宋词用韵,如柳耆卿少年游,以频、缨、真、云、人通叶。[篇中所谓叶,谓同一韵而上下相叶,非谓以此韵叶彼韵,如顾处士音论所云。]周美成柳梢青,以人、盈、春、心、云、存通叶。李秋崖高阳台,以尘、云、昏、凝、沉、琼、深、痕、情、阴通叶。洪叔浪淘沙,以冥、晴、春、人、斟、情、鸣、清通叶。周公谨国香慢,以根、婷、春、凝、簪、兄、云、清通叶。奚秋崖芳草,以熏、醒、云、昏、凝、心、林、听、人通叶。张叔夏庆春宫,以晴、人、包括、迎、筝、裙、云、情、泠通叶。毛泽民于飞乐三阕,一以林、阴、深、心、尊、清、春、人通叶,一以云、惊、瓶、心、亭、声、清、应通叶,一以轻、云、匀、神、颦、魂、人、情通叶。略举数家,可得梗概。至上去韵,如高竹屋、王碧山齐天乐,史邦卿双双燕亦然。此等处宋人自有律度,展转相通,强为迁就,固属不可。然概指为误,转无以处宋人,吴氏所辑,亦非无所见也。
  ○方音之误
  张芸窗水龙吟词,以过、、露、大、锁、破、我、和、么互叶。[词凡四阕,用韵皆同。]陈君衡长相思,以萧、骚、飘、楼、迢、遥、头、秋互叶。米友仁诉衷情词,以潜、喧、还、偏、山、言互叶。用韵不免错乱。盖前所举者为诸家所通用,此乃方音之误耳。
  ○以方音叶
  黄鲁直念奴娇词,以笛韵绿。陆放翁云,沪戎间谓笛曰独,故鲁直得借用,此亦以方音叶者。
  ○借叶
  辛稼轩隐括陶渊明诗,以江窗借叶韵,卷二一翦梅,亦以窗借叶丛韵。案刘熙释名曰:窗,聪也,尚书舜典达四聪,杜预注四聪作四窗。鲍明远诗,亦以窗叶东韵,读窗若聪。词非其类,稼轩殆因陶诗而偶用之。(lz)
  ○制词宜用宋人韵
  否,一音方矩切,一音方久切。五代时韦端己应天长以否叶语,冯正中蝶恋花以否叶去,张泌菩萨蛮否叶暮。宋词则从上韵者十之九,从下韵者仅十之一,故调美成垂丝钓以否叶羽,黄鲁直渔家傲以否叶土,黄几仲摸鱼儿以否叶雨,徐师川摸鱼儿以否叶处,李端叔蓦山溪以否叶户,赵秋晓宴清都以否叶鼓。至南渡以后诸家,亦莫不然。又可为制词宜用宋人韵之一证。[下摸鱼儿,乃虞美人之误。]
  ○北字音叶
  郭恕先佩Δ云:巴蜀谓北曰卜。诗“自南自北,无思不服”,叶韵也。[此恕先之臆说。三代时,服字与璧同音,不与卜叶。]五代词则有以北叶促者,若宋之黄竹斋、周美成、张于湖、韩东浦、周公谨、吴梦窗姜尧章,其北字叶韵均作卜音。元李用章洞仙歌词,更选甚南枝与北枝,北亦作平。考司马相如赋,东西南北叶下来韵,古乐府江南曲“鱼戏莲叶北”,叶上西韵,北字之可作平,固不第诗馀然也。
  ○词不以复出为禁
  周美成齐天乐词,或病其复韵,非也。上句“佳时又逢重午”,指节序言,下句“唤风绫扇小窗午”,指气候言。[选禅词和美成韵,上“午”字作“五”。]大抵文辞用韵,其异义者,原不必以复出为禁。[石林词“谁采花寄与”,又“怅望兰舟容与”,两“与”字异诂。黄鲁直喝火令两用“寻”字,乃刊本之讹。]
  ○词用平侧韵
  词有可用平韵亦可用侧韵者,闲中好、好梦令、忆秦娥、霜天晓角、豆叶黄、南歌子、虞美人、浣溪沙、绛都春、步月声声慢、庆清朝、满庭芳、百字令、蜡梅香、满江红、庆佳节、祝英台近、永遇乐、玉楼春、雨中花、喜迁莺,是也。侧韵三声皆可,惟忆秦娥、虞美人、南歌子则宜用入。至渔歌子、南浦等曲,亦平仄二调,然音响迥不侔矣。
  ○平侧通叶
  词之平侧通叶者,西江月、换巢鸾凤、少年心、渡江云、戚氏、大圣乐、哨遍、玉碾萼、两同心、江城梅花引、古阳关,凡十一调。它词如贺方回水调歌头、杜寿城渔家傲、周公谨露华,亦有通叶,然皆借韵为之,非若数词有定格也。
  ○四声可变通
  唐人诗所用四声,每有变通,不尽依本音者。李昌谷诗“请上琵琶弦”,琵字以平作入。[白香山诗“金屑琵琶槽”,方雄飞诗“语惭不及琵琶槽”,王龟龄诗“清音下瞰琵琶洲”,苏子瞻词“小莲初上琵琶弦”,并同。]杜少陵诗“恰是春风相欺得”,欺字以平作入。[思必切。]白香山诗“归来无泪可[集中自注可纥反。]求战巾”,可字以上作入。元微之诗“三省讵行怪”,怪字以去作平。李义山诗“簟冰将飘枕”,冰字以平作去。王仲初诗“绿窗红灯酒初醒”,灯字以平作去。杜牧之诗“南朝四百八十寺”,十字以入作平,绳知切。[白香山诗“红阑三百九十桥”,陆放翁老学庵笔记谓十转平声,可读为谌。赵德麟西江月词“我生魔了十年”,十皆作平。]又香山诗“当时绮季不请钱”,请字以上作平。[刘氏碎金云:广韵下平十四,清、请,疾盈切,受也。]自是而宋词沿其例矣。
  ○上去入作平
  词上入皆可作平,而入声最伙。独、一、寂、不、碧、亦等字固为数见。它如张子野踏莎行“密意欲传”,欲作平,黄鲁直渔家傲“系驴橛上合头语”,合作平,苏子瞻如梦令“寄语澡浴人”,浴作平,“帘外百舌儿”,舌作平,向伯恭卜算子“令我发深省”,发作平,辛幼安念奴娇“太白还又名白”,上白字作平,韩东浦卜算子“初过寒食节”,食作平。蒋胜欲贺新郎“节饮食”,节作平,梅花引“漠漠黄云,湿透木绵裘”,湿作平。吴梦窗“似说春事迟暮”,说作平,王通叟庆清朝“得天气”,得作平,谢无逸花心动“折翼鸟”,翼作平,姜尧草长亭怨慢“日暮”,日作平,甄云卿霜天晓角“后赤壁”,赤作平。其以上作平者,张仲宗贺新郎“肯儿曹恩怨相尔汝”,尔字,舒信道菩萨蛮“忆曾把酒赏红翠”,赏字是也。其以去作平者,晏叔原临江仙“相逢梦里路”,梦字、[王船山亦读“气吞云梦泽”之梦为平。]洪舜俞临江仙“万紫千红鬓上粉”,鬓字是也。
  ○以平代侧
  词用上入可代平矣,然亦有以平而代侧者。楼梅麓沁园春“此番登高”、张伯寸满江红“又一番元都春色”,两番字皆作去。案唐人诗“先后花分几番开,十番红桐一行死”,读法正同。
  ○以入叶平上去
  词亦有用入,而叶平上去三声者,杜寿域惜春令“闷无绪玉箫抛掷”,掷字作平叶。晁无咎黄莺儿“两两三三修竹”,竹字作上叶。韩东浦贺新郎“绰约人如玉”,玉字作去叶。[下楚江曲曲字并同。]此类在宋人中正复不少。
  ○改入为平
  毛泽民忆秦娥词,效五代冯延巳体也。冯词用入韵,故毛词可易为平,犹孙夫人之变李太白词为平韵也。孙词无换韵也。孙词无换韵,毛词兼之。盖古词用入者,宋人多改为平,固不第此调然矣。
  ○燕归梁无侧韵
  乐府雅词补遗,载无名氏燕归梁词五十字,秦敦父谓前后第二句、第四句,与各家句读不同。愚案:是词用侧韵,燕归梁词从未有作侧韵者,盖李遵勖之滴滴金词也。秦未考正其调名之误耳。
  ○用韵借叶
  词用韵可借叶,姜尧章长亭怨慢以此叶户。宋人原有此体,惟不可借口以宽其涂。[明人不知叶韵之法,遂以姜词“不会得,青青如此。日暮”为一句。而国初人多宗之,或有改本文“此”字为“许”字者。
  ○前人喜用三十六字
  前人词多喜用三十六字,欧阳炯更漏子“三十六宫秋夜永”、孙孟文谒金门“却羡采鸳三十六”、谭明之浣溪沙“藉花三十六湖香”、张于湖蝶恋花“过尽碧湾三十六”、史邦卿西江月“三十六宫月冷”、曾纯甫金人捧露盘“锦江三十六鳞寒”、王圣与青房并蒂莲“也羞照三十六宫秋”、吴梦窗惜红衣“三十六矶重到”、周公谨木兰花慢“三十六鳞过却”、李秋崖木兰花“三十六梯树杪”、姜尧章惜红衣“三十六陂秋色”,用算博士语皆有致。
  ○补缀用字之法
  词品载用字之法,所收太滥,苦无区别。愚谓虚字[二字见张玉田词源。]宜详,实义可略,因补缀之。有原书已具,而未条晰者,亦附列焉。
  セ,说文,暴也。欧阳永叔渔家傲词“今朝陡觉凋零セ”。
  斗与陡同,猝然也,一曰意健语也。杜少陵诗“斗上捩孤影”。舒信道蝶恋花词“斗觉年华换”。
  底,匡谬正俗,俗谓何物为底,六朝人诗“持底装作衣”。又通抵,唐人诗“去帆不安幅,作抵使西风”。矬,昨和切,通俗文,短也。欧阳炯词“豆蔻花间矬晚日”。
  假饶,犹云纵令,设辞也。蒋竹山词“假饶无分入雕阑”。杨补之词“假饶薄命”。
  杀,所下切,大也,疾也。白香山诗“东风莫杀吹”。又通煞,极也。温飞卿词“愁杀平原年少”。秦少游词“瘦杀人天不管”。朱子答陆子静论无极书“太煞分明”。石次仲词“雨儿又煞”。
  恁,方言,此也。姜尧章月下笛词“自恁虚度”。
  年纪,本光武纪。侯鲭录云:纪,记也,记其年之数。和成绩词“正是破瓜年纪”。
  一霎,沈会宗词“一霎时光景也堪惜”。审斋词“一霎峭红如许”。
  侬家,苏子瞻诗“应记侬家旧姓西”。
  没,小尔雅云,无也。孙孟文词“没人知”。
  辛苦,见孔安国书洪范疏,及郑康成诗笺。
  者,增韵此也。蜀主王衍词“者边走”。又通“这”,程怀古词“这回真个”。
  安排,庄子“安排而去化”。程书舟词“已安排珠簟小胡床”。
  {穴},说文,穴中见也。元微之诗“橹{穴}动摇妨客梦”。
  判同拚。方言,楚人挥弃物谓之拚。杜少陵诗“纵饮久判人共弃”。晏叔原词“已拚长在别离中”。蕻同哄,胡切,广韵唱声。蒋竹山词“一窗芳蕻”。
  么,语馀声也。王仲初诗“众中遗却金钗子,拾得从他要赎么”。去声义同,苏子瞻词“还知么”,叶上朵韵。
  探,去声,周易疏,探谓嫖探求取。李太白词“月探金窗罅”。
  许,助辞也。古乐府“奈何许。石阙生口中,衔悲不得语”。李太白诗“相去复几许”。贺方回词“试问闲愁知几许”。
  ,韵会,挂也,与■同。李昌谷诗“云香蔓刺”。王千秋词“醉袖香黏粉”。
  乍可,宁可也。韩退之诗“乍可阻君意”。元微之诗“乍可为天上牵牛织女星”。
  划地,集韵,划,平也。毛平仲词“划地春寒”。
  故,说文,使为之也。世说,王谓何曰:“我今故与林公来相看”。刘武仲云:“此故字犹云特也。”杜少陵诗“清秋燕子故飞飞”。周美成词“故下封枝雪”。
  争,方言,如何也。李义山诗“争拭酬恩泪得干”。
  瑟瑟,殷红也。殷文圭诗“水面风吹瑟瑟罗”。又碧也。“半江瑟瑟半江红”。
  的,元微之诗“的应未有诸人觉”。
  端的,确辞也。高竹屋祝英台近词“瑞的此心苦”。
  好在,通鉴,高力士宣上皇诏曰:“诸将士各好在。”张伯雨诗“好在画图留胜迹”。
  奈,即无奈省文也。姜尧章词“奈愁里换时节”。
  样,旧唐书柳公权传,刘禹锡称为柳家新样。陈后山词“花样腰身宫样立”。
  无那,犹无奈也。王右丞诗“强欲从君无那老”。李后主词“无奈夜长人不寐”。
  蘸,庄陷切,广韵,以物内水也。李德润词“岸岸荔枝红蘸水”。
  个与个同,齐语,鹿皮四个。史记货殖传,竹竿万个。注,个犹枚也。李太白诗“作个音书能断绝”。又此也。谢无逸词“个中怀抱谁排遣”。又语辞也。王观词“晴则个,阴则个”。
  不忿,不平之意也。李正己诗“不忿朝来喜鹊声”。
  罨,丹铅总录云,画家有罨画,杂彩色画也。吴兴有罨画溪,然其字当用<青盍>。张子澄诗“罨岸春涛打船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