蕙风词话


  ○越女镜心二首

  风竹吹香,水枫鸣绿,睡觉凉生金缕。镜底同心,枕前双玉,相看转伤幽素。傍绮阁,轻阴度,飞来鉴湖雨。  近重午。燎银篝、暗熏溽暑。罗扇小、空写数行怨苦。纤手结芳兰,且休歌、《九辩》怀楚。故国情多,对溪山,都是离绪。但一川烟苇,恨满西陵归路。(《别毛席莹》。周颐按:元注题疑有误字。)

  檀拨幺弦,象奁双陆,旧日留欢情意。梦别银屏,恨裁兰烛,香篝夜闲鸳被。料燕子、重来地。桐阴锁窗绮。  倦梳洗。晕芳钿、自羞鸾镜。罗袖冷、疏竹画帘半倚。浅雨渗酴醿,指东风、芳事余几。院落黄昏,怕春莺,笑人顦顇。倩柔红约定,唤起玉箫同醉。(《春晚》)

  周颐按,右词二阕,采附《法曲献仙音》“虚阁笼寒”阕后。细审词调,有与《法曲献仙音》小异者。前段“轻阴度”、“重来地”叶,后段“空写数行怨苦”、“疏竹画帘半倚”,“怨”字、“半”字去声是也。有与《法曲献仙音》脗合者,前阕前段“风竹”“竹”字,“鸣绿”字,“睡觉”“觉”字,后段“故国”“国”字。后阕前段“檀拨”“拨”字,“双陆”“陆”字,“旧日”“日”字。后段“院落”“落”字并入声是也。守律若是谨严,自是白石家法。

  ○和放翁钗头凤

  放翁出妻为作《钗头凤》者,姓唐名琬。和放翁《钗头凤》词,见《御选历代诗余词话》及《林下词选》:“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妆欢。瞒瞒瞒。”前后段俱转平韵,与放翁词不同。(《耆旧续闻》云:其妇见而和之,有“世情薄,人情恶”之句,惜不得其全阕。)

  ○潘瀛选新荷叶

  潘仙客(瀛选)《新荷叶》句云:“雏晴嫩霁,似垂髫,小女盈盈。”未经人道。

  ○周济介庵诗词

  校周保绪(济)介庵诗词,多常州耆旧轶闻。汤贞愍官乐清副戎,引疾归,寄保绪春水园。贞愍暨其配双湖夫人,俱擅丹青,有《画梅楼双照》。保绪为题《浣溪沙》词,有“暗香双护玉楼人。旁人刚道是梅魂”之句。贞愍奉命弋捕,改道士装入罗浮,经月乃出。既罢,写其装为《琴隐图》,琴隐图所由名也。又有《十二古琴书屋填词图》。张翰风初名翊,改名与权,后定名琦。陆祁生故宅,有“龙蛇影外风雨声中之轩”,庭中古桧二,后毁于火。

  ○淑秀澹庵词

  徐淑秀,自号昭阳遗孑,前朝南渡时宫人也。甲申后,流落金台,后归泰州邵某。为诗多抑郁哀愤之音,有“昭阳遗孑听渔歌。尔乐波涛我为何”、“入画无人知是我,倚阑看蝶认为花”之句。所着《一叶落》词,《众香集》录四阕。女邵笠,字澹庵,《菩萨蛮》云:“乱莺啼破流苏梦。樱桃露湿花梢重。小婢促梳头。开奁满镜愁。   画眉人不在。蹙损双螺黛。淡日上红纱。轻蝉鬓影斜。”《虞美人》后段云:“翠眉一霎愁峯锁。挼碎芙蓉朵。问伊底事忽娇嗔。道是采花、掠乱鬓梢云。”淑秀词视澹蓭稍逊,然“入画”二语,却未经人道。

  ○尼静照词

  尼静照,字月上,宛平人,曹氏良家女,泰昌时选入宫。在掖庭二十五年,作宫词五首。崇祯甲申,祝发为尼。《西江月》云:“午倦恹恹欲睡,篆烟细细还烧。莺儿对对语花梢。平地把人惊觉。  有恨慵弹绿绮,无情懒整云翘。难禁愁思胜春潮。消减容光多少。”体格雅近北宋。

  ○成岫词

  成岫,字云友,钱塘人。略涉书传,手谈齿句、斗茗弹丝并皆精妙。爱云间董宗伯书画,刻意临抚。每一着笔,辄能乱真。今妩媚而失苍劲者,皆云友作也。戊子春,宗伯留湖上,见云友所仿书画甚伙,自不能辨。后得征士汪然明言其详,即为蹇修,结褵于不系园。时云友年二十二矣。归董后,琴瑟静好,谱入《意中缘》传奇。有《慧香馆集》。《菩萨蛮》云:“绿杨深处黄鹂坐。苍苔门巷无人过。帘卷接湖光。六桥车马忙。  锦塘花历乱。云拥雷峯暗。触绪抚瑶琴。澄怀一寄心。”

  ○吴澄临江仙

  吴草庐(澄)《临江仙》词:九日舟泊安庆城下,晚歇临江水驿。于时月明风清,水共天碧,情景佳甚。与徐道川、方复斋、况眉吾、方清之,驿亭草酌。以“殊乡又逢秋晚”分韵,得“殊”字:“去岁家山重九日,西风短帽萧疏。如今景物几曾殊。舒州城下月,未觉此身孤。  胜友二三成草草。只怜有酒无茱。江涵万象碧霄虚。客星何处是,光彩近辰居。”有元一代吾宗故实尤少,亟记之。

  ○与叔问联句

  辛卯、壬辰间,余客吴门,与子芾、尗问,素心晨夕,冷吟闲醉,不知有人世升沉也。某夕,漏未三滴,招子芾燕集,不至。尗问得《浣溪沙》前四句,余足成之。“□样词人天样遥。翠衾贪度可怜宵。(芾姬人名翠翠。)未应笺管换钗翘。  破面春风防粉爪。(问)画眉新月恋香毫。柳颦花笑奈明朝。(笙)”翼日,有怡园之约,故歇拍云云。今子芾墓木拱矣。王逸少所谓“俯仰之间,已成陈迹。”成容若所谓“当时祇道是寻常”也。

  ○陈大声戏仿月令

  陈大声《草堂余意》不可复得,甚恨事也。大声一字秋碧,精研宫律,当时有乐王之目。又善谑,尝居京师戏仿《月令》二月云:“是月也,壁虱出,沟中臭气上腾,妓鞾化为鞵。”见顾起元《客座赘语》。又有《四时曲》,秋碧与徐髯僊联句。

  ○玉梅后词

  玉梅后词《临江仙》云:“妍风吹坠彩云香。”彩云丽矣,而又有香,且是妍风吹坠,七字三层意。

  ○杨泽民和清真

  杨泽民和清真《蓦山溪》云:“平生强项,未肯轻鱼水。”余亦云然。

  ○注明宫调词辑

  宫调之学,失传久矣。尝欲辑两宋人词注明宫调者,都为一帙。取其相同之调,参互比勘,当有消息可寻。惜尘冗,苦无暇也。

  ○蓼园词选

  余女兄三,某仲适黄,名俊熙,字吁卿。吁卿之曾祖蓼园先生,有词选梓行。(词选无先生名,名待考。)起玄真子《渔歌子》,讫周美成《六丑》,都二百二十四阕。并浑雅温丽,极合倚声消息。每阕有笺,征引赡博。余年十二,女兄于归,诒余是编,如获拱璧。心维口诵,辄仿为之。是余词之导师也。先生选词若是之精,断无不工填词之理,顾所作迄未得见。可知吾粤词人,湮没不彰者伙矣。(黄氏家祠内有《偶彭楼词》,举版贮其上,并可登眺城西山色。女兄以余幼故,请登楼勿许,当时为之惘然。至楼名何,则至今不知)。[以上见《香东漫笔》]

  ○后庭花破子

  《后庭花破子》,李后主、冯延巳相率为之。“玉树后庭前。瑶草妆镜边。去年花不老。今年月又圆。莫教偏。和月和花,天教长少年。”单调三十二字,见《古今词话·词辨》卷上引陈氏《乐书》。王恽、邵亨贞、赵孟俯并有此词。万氏《词律》不收,谓是北曲,不知南唐已创此调也。(按:宋陈旸《乐书》无此词。)

  ○贺方回小梅花

  贺方回小梅花“城下路”一阕前段,《词综》作金人高宪词,调名《贫也乐》,于“家”韵分段。半塘云:或沿明人选本之讹。(按:《词综》本元好问《中州乐府》。)

  ○宋谚入词

  宋谚:“馋如鹞子。懒如堠子。”稼轩《玉楼春》:“心如溪上钓矶闲,身似道旁官堠懒。”又云:“谢三娘不识四字,罪之头。”吕圣求《河传》:“常把那、目字横书,谢三娘、全不识。”

  ○杨妹子题画词

  杨娃亦称杨妹子,宋宁宗恭圣皇后妹,以艺文供奉内廷。题马远《松院鸣琴》小幅《诉衷情》云:“闲中一弄七弦琴。此曲少知音。多因澹然无味。不比郑声淫。  松阴静,竹楼深。夜沉沉。清风拂轸。明月当轩。谁会幽心。”按杨娃词各选本未着录,此阕见《韵石斋笔谈》。(按:此首乃宋张抡词。)

  ○胡与可百字令

  黄子由尚书夫人胡氏与可,号惠斋,元功尚书之女也。有文章,兼通书画。尝因几上凝尘,戏画梅一枝,题百字令云:“小斋幽僻,久无人到此,满地狼籍。几案尘生多少憾,玉指亲传踪迹。画出南枝,正开侧面,花蕊俱端的。可怜风韵,故人难寄消息。  非共雪月交光,这般造化,岂费东君力。只欠清香来扑鼻,亦有天然标格。不上寒窗,不随流水,应不贴宫额。不愁三弄,只愁罗袖轻拂。”按夫人有《满江红灯花词》,见《花草粹编》及《词统》。此阕见董史《皇宋书录》。

  ○坡词出处

  东坡词:“春事阑珊芳草歇。”升庵《词品》引唐刘瑶诗:“瑶草歇芳心耿耿”,《传奇》女郎王丽真诗“燕折莺离芳草歇”,谓是坡词出处。不知谢灵运有“芳草亦未歇”句。此条见古虞朱亦栋《羣书札记》。

  ○升庵失考

  又坡词“游人多上十三楼”,《词品》云:用杜牧诗“婷婷袅袅十三余”句也。案《咸淳临安志》:“十三闲楼在钱塘门外大佛头缆船石山后,东坡守杭时,多游处其上,今为相严院。”又见《武林旧事》、《梦梁录》。郭祥正、陈默并有诗,见《西湖志》。升庵岂未考耶?(按:陈鹄《西塘集耆旧续闻》卷二引东坡此词,已云:“十三闲楼在钱塘西湖北山。”)

  ○赵意孙词

  “僵卧碎璚呼不起,看繁星、历乱如棋走。”赵意孙《舍怀玉题张仲冶雪中狂饮图》《金缕曲》句也。情景逼真,非老于醉乡者不能道。

  ○怎奈向

  淮海词:“怎奈向欢娱,渐随流水。”今本“向”改“何”,非是。“怎奈向”宋时方言,它宋人词亦有用者。

  ○女词综

  《文选楼丛书未刻稿本待购书目》二册,有《女词综》,此书未之前闻。

  ○清词人生日

  曩与筱珊、半塘,约为词社,月祝一词人,合为一集。嗣筱珊有湖北之行,因而中止。考出词人生日,录记于此,它日克践斯约,尚当补所未备。正月初四日黄仲则(景仁)生(见年谱)。十一日李分虎(符)生(见本集)。三月十二日蒋京少(景祈)生(见《罨画溪词》题)。二十五日王西樵(士禄)生(见《名人年谱》)。五月初二日厉樊榭(鹗)生(见本集)。初四日彭羡门(孙遹)生(见《延露词》题)。二十二日项莲生(鸿祚)生(见汪远孙《清尊集》)。六月二十九日李武曾(良年)生(见本集)。七月初七日周稚圭(之琦)生(见《年谱》)。八月二十一日朱竹垞(彝尊)生(见《年谱》)。闰八月二十八日王阮亭(士正)生(见《年谱》)。十月二十八日蒋苕生(士铨)生(见《名人年谱》)。十一月二十二日王德甫(昶)生(见《年谱》)。十二月十二日纳兰容若(成德)生(见高士奇《蔬香词》题)。

  ●附录

  ○蕙风词话诠评(不归按:人文本《惠风词话》无此评,乃唐圭璋作。)

  临桂况舍人夔笙,最善于论词。虽其所作之词,亦不能尽符其论词之旨,要其所论,类多名言。兹择其《蕙风词话》中之有关作词旨要者,加以扩充阐明。其所说未惬吾意者,亦加以辨正。

  作词有三要:曰重、拙、大。南渡诸贤不可及处在是。又曰:重者,沉着之谓在气格不在字句。又引半塘云:“宋人拙处不可及,国初诸老拙处亦不可及。”

  按况氏言,重、拙、大为三要,语极精粲。盖重者轻之对,拙者巧之对,大者小之对,轻巧小皆词之所忌也,重在气格。若语句轻,则伤气格矣,故亦在语句。但解为沉着,则专属气格矣。盖一篇词,断不能语语沉着,不轻则可做到也。一篇中欲无轻语,则惟有能拙,而后立得住,此作诗之法。一篇诗,安得全是名句。得一二名句,余皆恃拙以扶持之,古名家诗皆如此也。名家词亦然。北宋词较南宋为多朴拙之气,南宋词能朴拙者方为名家。概论南宋,则纤巧者多于北宋。况氏言南渡诸贤不可及处在是,稍欠分别。况氏但解重拙二字,不申言大字,其意以大字则在以下所说各条间。余谓重、拙、大三字相连系,不重则无拙大之可言,不拙则无重大之可言,不大则无重拙之可言,析言为三名辞,实则一贯之道也。王半塘谓“国初诸老拙处,亦不可及”。清初词当以陈其年、朱彝尊为冠。二家之词,微论其词之多涉轻巧小,即其所赋之题,已多喜为小巧者。盖其时视词为小道,不惜以轻巧小见长。初为词者,断不可学,切毋为半塘一语所误。余以为初学为词者,不可先看清词,欲以词名家者,不可先读南宋词。

  张皋文、周止庵辈尊体之说出,词体乃大。其所自作,仍不能如其所说者,则先从南宋词入手之故也。大凡学为文辞,入手门径,最为紧要,先入为主,既有习染,不易涤除。取法北宋名家,然后能为姜、张。取法姜、张,则必不能为姜、张之词矣。止庵谓问涂碧山,歴梦窗、稼轩,以还清真之浑化,乃倒果为因之说,无是理也。

  词中求词,不如词外求词,词外求词之道,一曰多读书,二曰谨避俗。俗者,词之贼也。

  多读书,始能医俗,非胸中书卷多,皆可使用于词中也。词中最忌多用典故,陈其年、朱彝尊可谓读书多矣,其词中好使用史事及小典故,搬弄家私,最为疵病,亦是词之贼也,不特俗为词之贼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