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诗藏
- 词话
- 古今词话-清-沈雄
古今词话-清-沈雄
○金主亮咏雪词
艺苑雌黄曰:金主亮待月鹊桥仙“停杯不举”一阕,俚而实豪。其咏雪昭君怨云:“昨日樵村渔浦。今日琼川银渚。山色卷帘看。老峰峦。锦帐美人贪睡。不觉天孙剪水。惊问是杨花。是芦花。”是则诡而有致。
○金世宗与玄悟唱和
法苑春秋曰:金不赐玄悟玉禅师长短句云:“但能了净。万法因缘何足问。日月无为。十二时中更勿疑。常须自在。识取从来无碍。佛佛心心。佛若休心也是尘。”玄悟答云:“无为无作。认著无为还是缚,照用同时。电卷星流已太迟。非心非佛。唤作非心犹是佛。人境俱空。万象森罗一境中。”此减字木兰花也。世宗尝以手心,书非心非佛字示禅师,故及之。
○李妃梳妆台
如庵小集曰:章宗喜翰墨,与李妃登梳妆台,得句即自书之。李妃亦有妆梳台乐府,不传於世,亦闺と中间气所锺也。
○伯坚父子词
竹坡丛话曰:按金九主,凡百有一十八年,始宋政和五年丁酉,改元天辅,终宋端平元年。伯坚丞相乐府多入选者,即名吴蔡体者是也。独推其“银屏小语,私分麝月,春心一点”,乃尉迟杯也。其子,字正甫,即萧真卿所谓金源文派,断以蔡正甫为宗者,画眉曲盛传於世。其乐府仅见一江城子,附萧闲公集後,何文人之词阙如也。
○吴蔡体
金源文派曰:乐府推吴彦高、蔡伯坚为吴蔡体。萧真卿曰:“皆宋儒也,不当於金源文派列之。当断自蔡正甫为宗党,竹次之,赵闲闲又次之。余倡此论,一时无异议云。”
○明昌词人
元儒考略曰:金源文派,不过诗词家耳,赵周臣尝集党承旨,路司谏、赵黄山、刘之昂、尹无忌、王逸宾、周德卿七人,目为明昌词人雅制,刻本以传。
○金人乐府不出苏黄之外
中州乐府曰:宇文太学虚中、蔡丞相伯坚、蔡太常、党承旨怀英、赵尚书秉文、王内翰廷筠,其所制乐府,大旨不出苏、黄之外。要之直於宋而伤浅,质於元而少情也。
○小齐之昂作上平南词
《柳塘词话》曰:宋开禧中,金将纥石烈子仁,驻兵濠梁,命小齐之昂赋上平南书壁,见齐东野语,怪其僭而不录。按子仁破宋兵,史书之矣。何以杨慎词品曰,元将纥石烈子仁也。胡应麟笔丛曰,当在张浚用兵符离时,杨何以指为元将也。又曰,纥石烈姓,金、元人无此姓。胡之说为有据乎否。蒋一葵外纪所载,韩胄欲伐金,金将驻兵濠梁,命小齐之昂作上平南词,非金将作也。且纥石烈即姓也。王世贞宛委馀编曰:金人姓氏,有纥石烈即姓也。王世贞宛委馀编曰:金人姓氏,有纥石烈曰高。胡之不详於稗史,亦等之杨耳。
○邓千江望海潮
词品曰:金人乐府,推邓千江为第一。其望海潮凯歌一曲,全步骤沈公述上王君贶一词,而繁缛雄丽又过之。
○王庭筠好赋梅花引
《词统》曰:王庭筠字子端,读书黄华山寺,好赋梅花引。高宪字仲常,庭筠之甥,有舅氏风。泰和三年举进士。亦好赋梅花引,後改名贫也乐。
○冯子骏词
中州乐府曰:正大末,冯子骏奉命北使,见留不屈,割须髯,羁管丰州二年乃还。天兴初,京城陷,投井死。有临江仙、玉楼春词入选。
○吴彦高春从天上来
燕谷剽闻曰:吴彦高在会宁府,遇老姬善琵琶者,自言故宋梨园旧籍。有感而赋春从天上来云:“海角飘零。叹汉苑秦宫,坠露飞萤。梦回天上,金屋银屏。歌吹竞举青冥。问当时遗谱,有绝艺鼓瑟湘灵。促胶弹,似林莺呖呖,山溜泠泠。梨园太平乐府,醉几度春风,鬓发星星。舞彻中原,尘飞沧海,风雪万里龙庭。写胡笳幽怨,人憔悴,不似丹青。酒微醒。一轩凉月,灯火青荧。”宁宗庆元间,三山郑中卿,从张贵谟出使北地,有歌之者,归而述之。元遗山闻之曰:曾见王防御公玉述之,句句用琵琶故实,引据甚明,惜不能记忆焉。
○李冶双蕖怨
《乐府纪闻》曰:大名民家,有男女以私情不遂赴水死。後三日,二尸相抱出水滨。是年此陂荷花无不并蒂。李冶赋双蕖怨云:“为多情和天也老,不应情遽如许。请君试听双蕖怨,方知此情真处。谁点注。香潋滟,银塘对抹胭脂露。藕丝几许。伴玉骨春心,金沙晚泪,漠漠瑞红吐。连理树。一样骊山怀古。古今朝暮云雨。六郎夫妇三生梦,幽恨从来艰阻。须念取。共鸳鸯翡翠,照影长相聚。秋风不住。怅寂寞芳魂,轻烟北渚,凉月又南浦。”此即摸鱼儿,与雁丘词并脍炙人口。
◎元词话
○元宫老妪制词
兰雪轩序曰:元起沙漠,宫掖事无足采者。永乐元年,赐周宪王一穿宫老妪。妪为元后乳母之女,久居内庭,通书翰。王访之,具陈所以,有史氏不载,外人不得闻者,因制词百首。别有张昱辇下曲,来复燕京杂咏各百首,得补其阙略。昔人谓纪胜国之事迹者,迁、固最号博洽,後葛洪辈三辅皇图等书,又迁、固之所未及,何也。
○清平乐宫词
沈雄曰:余读宪王兰雪轩词,张昱辇下曲,来复燕京杂咏各百首,皆有注。余因节取一二故实,汇成清平乐宫词十首。今录其六阕,聊为述事云耳。词云:“部前争幸。手捧黄鹅进。象背驼峰幄殿近。纳钵归来交庆。迎銮曲奏南宫。贤王谏猎从容。双手来松腰带,黄呈共挂乌弓。”“合香殿下。优谏传声罢。蓦把明妃真又挂。学抱琵琶调马。静瓜约闹新年。和茶和乳张筵。重进关卿院本,男跪拜当前。”“文殊曲会。参佛声歌脆。昨进女真千户妹。可可十三入队。雷坛教舞天魔。背翻莲掌婆娑。国老传教抛纸,女官亲自提炉。”“球场身凑。又促安鹑斗。打马呼卢步辇後。旁赌牙筹两袖。就中喝采争窥。一声圣口无违。狼藉珠玑满地,红竿雉帚轻挥”。“盘龙衣敞。乍尚高丽样。一口钟衣争想像。好使身陪貂帐。粉脂分例尝匀。恩教暂假探亲。罟罟高冠新样,耍耍小姐声声。”“端门锁掣。叭名香。自打练椎光辫发。与只孙衣并列。宫名各派鲜花。何来教习巫家。会唱阿喇喇好,抠衣笑倒哈嘛。”
○马祖常宫词
《柳塘词话》曰:元有浚仪可温氏,名马雍古祖常者,制词云:“金炉宝熏流篆云。花间百舌啼早春。五方戏马赛争道,传宣催赐十流银。”又,“日边宝书开紫泥。内人珠帽步辇齐。君王视朝天未旦,铜龙漏转金鸡啼。”词统列於竹枝,而余辩为宫词也。元人小说中,称其乐府纤艳胜人,惜乎未见。
○元人竹枝
《柳塘词话》曰:有阿鲁温掌机沙者,竹枝云:“南北峰头春色多。湖山堂下来棹歌。美人荡桨过湖去,小雨细生寒绿波。”其张掖人燕不花者,竹枝云:“湖头水满藕花香。夜深何处有呜榔。郎来打鱼三更里,零乱波光与月光。”其回回别里沙者,竹枝云:“凤凰岭下月色凉。无数竹枝官道旁。东家为爱青青竹,截作参差吹凤凰。”虽云中原文教之远,又皆象胥之所不载也。
○石刻风流子
《词品》曰:昔於临潼骊山之温汤,见石刻无名氏一词云:“三郎年少客,风流梦,绣岭蛊瑶环。渐娇汗发香,海棠睡暖,笑波生媚,荔子浆寒。况此际,曲江人不见,偃月事无端,羯鼓三声,打开蜀道,霓裳一曲,舞破潼关。马嵬西去路,愁来无会处,泪满关山,空有罗囊遗恨,锦袜传看。叹玉笛声沉,楼头月下,金钗信杳,天上人间。几度秋风渭水,落叶长安。”语语为太真纪恨,按之为大石调风流子也。再过之,石已磨为别刻矣。
○古壁休洗红
《艺林学山》曰:於古壁无名氏号沼者,书乐府休洗红一首云:“休洗红,洗多红在水。新红裁作衣,旧红翻作里。回黄转绿无定期。世事反覆君所知。”今在蜀栈间,纪年则至正年号也。
○九张机
《乐府雅词》曰:元女子有咏九张机者,其词云:“四张机,鸳鸯织就欲双飞。可怜未老头先白,春波碧草,晓寒深处,相对浴红衣。”此与王秋涧之平湖乐,邵清溪之凭栏人,不便与词并传者也。而女子之黠慧可惜矣。[(案乐府雅词不可能收元人词。)]
○无名氏天净沙
《老学丛谈》曰:无名氏有作天净沙者,其一云:“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平沙。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阳人在天涯。”其二云:“平沙细草斑斑。曲溪流水潺潺。塞上清秋早寒。一声新雁。黄云红叶青山。”每见元人作金字经、迎仙客、乾荷叶、天净沙等曲,因其无一定之律,欲删去之。殊不知马字亦叶平声者,则何所不通也。
○吴中棹歌
《艺苑卮言》曰:宋之词、元之南北曲,凡几变而失其旨趣矣。唯吴中棹歌,虽俚语不能离欲,而得古风人遗意。如陆文量所记:“约郎约到月上时。只见月上东方不见渠。不知奴处山低月上早,又不知郎处山高月上迟。”即即使子建、太白降格为之,恐不能过。然是田女红作劳之歌,长年樵青,山泽相和,一入城市间,愧汗塞吻矣。
○周德清著中原音韵
《柳塘词话》曰:周德清,字挺斋,著中原音韵。元人词曲势必本此,使作者通方,歌者协律,亦一代词曲功臣也。况德清有曰:“关马郑白,一新制作,韵共守自然之音,字能通天下之语。”又曰:“诸公已矣,後学莫及,盖不悟声分平仄,字别阴阳故也。”此数言者,乃作词之膏肓,用字之骨髓,皆不传之妙也。
○南北曲之异
《艺苑卮言》曰:词之变者曰曲,金元入主中国,所用音乐,嘈杂凄紧,词不能按,更为新声以媚之,则有南北曲。北字多而调促,促处见筋。南字少而调缓,缓处见眼。北则词情多而声情少,南则词情少而声情多。北力在弦,南力在板。北宜和歌,南宜独奏。北气易粗,南气易弱。此吾论曲三昧语。然元人有曲而鲜词,虞、赵诸公不免以才情属曲,而以气概属词,词所以亡也。
○元曲情致不减於词
《柳塘词话》曰:余阅元曲,关汉卿商调集贤宾云:“裙染榴花,睡损胭脂皱。钮结丁香,掩过芙蓉扣。线脱珍珠,泪湿香罗袖。杨柳眉颦,人比黄花瘦。”郑德辉越调圣药王云:“近芦花。揽钓槎。有折柳衰蒲绿蒹葭。遥望见、烟笼寒水月笼沙,我只见茅舍两三家。”白仁甫题情阳春曲云:“笑将红袖遮银烛。不放才郎夜读书。氐不过迭应举。及第待何如。”王和甫别情尧民歌云:“自别後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眼醺醺。”其情致不减於词也。徐士俊曾叙余词曰:“上不类诗,下不类曲者,词之正位也。”余欲力崇词格,特究心於曲调如此。
○赵孟ぽ词得骚人之遗
尧山堂外纪曰:赵孟ぽ,字子昂,宋宗室秦王德芳之後。以程钜夫荐,仕元为翰林承旨。元主以其仪观非常,恐为众望所归,至馆阁,相其背曰,秀才官耳。後有虞堪题其所画苕溪图曰:“吴兴公子玉堂仙。写出苕溪似辋川。回首青山红树下,那无十亩种瓜田。”邵复斋曰:“公以承平王孙,而遭世变,黍离之悲,有不能忘情者,故长短句得骚人之遗。”
○詹天游赠粉词
《乐府纪闻》曰:故宋都尉杨震,招詹天游宴,出诸姬侑觞。天游属意名粉者,口占浣溪沙“不曾真个也消魂”,杨遂赠之,曰:“请天游真个消魂也。”时传天游以艳词得名,所游俱狭邪一径,有送童瓮天齐天乐一阕,正伯颜下江南之日。兵後归杭,全无黍离之感。元时士习,一至於此。
○张弘范词
《梅墩词话》曰:元史载张弘范,字仲畴,後封王。其围襄阳也,赋鹧鸪天,俱属夸语逸之。录其临江仙、点绛唇二阕,以见元之武臣有能词者。
○刘秉忠乾荷叶
《柳塘词话》曰:胡应麟笔丛,驳辨杨慎词品极多,但不娴於词而言词,当必有误。如刘秉忠之乾荷叶,杨谓其自度曲,胡则不能悉其非词也。两首亦非一体,如第二首吊高宗词,杨固疑其助元凶宋,而肯吊之乎。秉忠为南渡後人,少为僧,随其师海云入见世祖留之耳。时人称为聪书记。其三奠子之俚浅不及遗山,而蒋一葵过誉之也。
○拜住词
《乐府纪闻》曰:元人小说,孛罗有杏园,春时诸女秋迁为戏,拜信立马墙头见之,求婚焉。令赋秋迁寄菩萨蛮,咏莺寄满江红,词意可喜,许之。按安童孙曰,拜住,延中少年平章也。
○鲜于伯机自书三辱
《词统》曰:鲜于伯机中年刻意读书,号困学翁。翁自书一幅以警策曰,登公卿之门,不见公卿之面,一辱也。见公卿之面,不知公卿之心,二辱也。知公卿之心,而公卿不知我之心,三辱也。丈夫宁受万死,不可三辱。有选其八咏楼一阕者。
○杨铁崖作老妇吟
《柳塘词话》曰:元时完颜泽领修史事,诏修辽金元三史。杨维桢作正统辨,司徒欧阳玄义之。年未七十休官,驾春水宅,往来九峰三泖间。明兴,复辟修元史,杨铁崖作老妇吟以见意。竹枝盛于元季,铁崖集之,自制亦至五十馀首。作客日多,时又有一铁崖者,假其名折柬至止。相见次,饮酒赋诗,才思不减,绝无赧容,不受津愧而去,铁崖为叹息久之。
○王稚登题倪瓒墓
《柳塘词话》曰:倪瓒人称倪迂。钱唐黄冠张伯雨与之游。倪尽弃家赀与之,两人俱得名,後终茅山。明王稚登题其墓云:“一А蝉蜕葬寒云。天上神仙地上坟。香骨化为辽海鹤,华阳洞口侍茅君。”其词有与班彦功、仇山村次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