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诗藏
- 楚辞
- 楚辞章句疏证
楚辞章句疏证
名声若日,照四海只。
言楚王方建道德名声,光辉若日之明,照见四海,尽知贤愚。照一作昭。
德誉配天,万民理只。
言楚王德于内,荣誉外发,功德配天,能理万民之冤结也。理一作治一本此二句次“善美明只”之后。
北至幽陵,南交只;
幽陵,犹幽州也。交,地名。
西薄羊肠,东穷海只。
羊肠,山名。言荣誉流行,周遍四极,无远不闻也。
魂乎归徕!尚贤士只。
言魂急归徕,楚方尚进贤士,必见进用也。归徕一作徕归,一云尚进士只,一云进贤士只。
发政献行,禁苛暴只。
献,进。言楚王发教施令,进用仁义之行,禁绝苛刻暴虐之人。禁一作绝。
举杰压陛,诛讥罢只。
一国之高为杰。压,抑也。陛,阶次也。讥,非也。罢,驽也。言楚国选举必先升用杰俊之士,压抑无德,不由阶次之人,非恶罢驽,诛而去之。压一作厌,陛一作阶。
直赢在位,近禹麾只。
赢,馀。禹,圣王,明于知人。麾,举手也。言忠直之人皆在显位,复有赢馀俊贤以为储副,诚近夏禹指麾取士,一国之人悉进之也。一云:诚近夏禹所称举贤人之意也。
豪杰执政,流泽施只。
千人才为豪,万人才为杰。言豪杰贤士执持国政,惠泽流行,无不被其施也。杰一作俊,执一作治。
魂乎归徕!国家为只。
言魂乎急徕归,为国作辅佐也。
雄雄赫赫,天德明只。
雄雄赫赫,威势盛也。言楚王有雄雄之威,赫赫之勇,德配天地,体性高明,宜为尽节也。
三公穆穆,登降堂只。
穆穆,和美貌。言楚有三公,其位尊高,穆穆而美,上下玉堂,与君议政,宜急徕归,处履之也。降一作玉。
诸侯毕极,立九卿只。
言楚选置三公,先用诸侯尽极,乃立九卿以续之,用士有道,不失其次序也。
昭质既设,大侯张只。
昭质,谓明旦也。侯,谓所射布也。王者当制服诸侯,故立布为侯射之。古者,选士必于乡射。心端志正,射则能中,所以别贤不肖也。言楚王选士必于乡射,明旦既设礼,张施大侯,使众射之,中则举进,不中退却,各以能升,民无怨望也。
执弓挟矢,揖辞让只。
挟,持也。矢,箭也。上手为揖。言众士将射,已持弓箭,必先举手以相辞让,进退有礼,不失威仪也。辞让一作让辞。
魂乎徕归!尚三王只。
尚,上也。三王,禹、汤、文王也。言魂急徕归,楚国举士,上法夏、殷、周,众贤并进,无有遗失也。
●卷十一
《惜誓》者,不知谁所作也。或曰贾谊,疑不能明也。惜者,哀也。誓者,信也,约也。言哀惜怀王与己信约而复背之也。古者君臣将共为治,必以信誓相约,然后言乃从(一作从之),而身亲也。盖刺怀王有始而无终也。
○惜誓
惜余年老而日衰兮,岁忽忽而不反。
言哀己年岁已老,气力衰微,岁月卒过,忽然不还而功不成,德不立也。
登苍天而高举兮,历众山而日远。
言己想得道真,上升苍天,高抗志行,经历众山,去我乡邑,日以远也。
观江河之纡曲兮,离四海之г濡。
言己遂见山河之纡曲,志为盘结;遇四海之风波,衣为濡湿。心愁身苦,忧悲且思也。
攀北极而一息兮,吸沆瀣充虚。
言己周流行求道真,冀得上攀北极之星,且中休息,吸清和之气,以充空虚,疗饥渴也。一作以。
飞朱鸟使先驱兮,驾太一之象舆。
言己吸天元气,得其道真。即朱雀神鸟为我先导,遂乘太一神象之舆而游戏也。
苍龙蚴虬于左骖兮,白虎骋而为右。
言己德合神明,则驾苍龙,骖白虎,其状蚴虬有威容也。
建日月为盖兮,载玉女于后车。
言己乃立日月之光以为车盖,载玉女于后车以侍栖宿也。
驰骛于杳冥之中兮,休息昆仑之墟。
言己虽驰骛杳冥之中,善不倦,休息昆仑之山以游观也。骛一作。
乐穷极而不厌兮,愿从容神明。
言己周行观望,乐无穷极,志犹不厌,愿复与神明俱游戏也。一作乎。
涉丹水而驼骋兮,右大夏之遗风。
丹水,犹赤水也。《淮南》言赤水出昆仑也。大夏,外国名也,在西南。言己复渡丹水而驰骋,顾见大夏之俗,思念楚国也。驼一作驰。
黄鹄之一举兮,知山川之纡曲。再举兮,睹天地之圜方。
言黄鹄养其羽翼,一飞则见天川之屈曲,再举则知天地之圜方。居身益高,所睹愈远也。以言贤者亦宜高望远虑,以知君之贤愚也。黄一作鸿,一或作壹,睹一作睹,一作知。
临中国之众人兮,回飚乎尚羊。
尚羊,游戏也。言己临见楚国之中,众人贪佞,故回风,远行游戏也。飚一作风,一云回风乎倘佯。
乃至少原之{土}兮,赤松王乔皆在旁。
少原之{土},仙人所居。言遂至众仙所居而见赤松子与王乔也。{土}一作野,乔一作侨。
二子拥瑟而调均兮,余因称乎清商。
均,亦调也。清商,歌曲也。言赤松、王乔见己欢喜,持瑟调弦而歌,我因称清商之曲最为善也。
澹然而自乐兮,吸众气而翱翔。
众气,谓朝霞、正阳、沦阴、沆瀣之气也。言己得与松乔相对,心中澹然而自欣乐,俱吸众气而游戏。澹一作淡,
念我长生而久仙兮,不如反余之故乡。
言屈原设去世离俗,遭遇真人,虽得长生久仙,意不甘乐,犹思楚国,念故乡,忠信之至,恩义之笃也。
黄鹄后时而寄处兮,鸱枭群而制之。
言黄鹄一飞千里,常集高山茂林之上,设后时而欲寄处,则鸱枭群聚,禁而制之,不得止也。言贤者失时后辈,亦为谗佞所排逐。黄鹄一作鸿鹄。
神龙失水而陆居兮,为蝼蚁之所裁。
蝼,蝼蛄也。蚁,蚍蜉也。裁,制也。言神龙常潜深水,设其失水,居于陵陆之地,则为蝼蚁、蚍蜉所制裁,而见啄也。以言贤者不居庙堂,则为俗人所侵害也。蚁一作岂。
夫黄鹄神龙犹如此兮,况贤者之逢乱世哉!
言黄鹄能飞翔,神龙能存能亡,奄然失所,为鸱枭、蝼蚁所制,其困如此,何况贤者身无爵禄,为俗人所困侮,固其宜也。
寿冉冉而日衰兮,固亻回而不息。
亻回,运转也。言己年寿日以衰老,而楚国群臣承顺君非,随之运转,常不止息也。固一作国,亻一作。
俗流从而不止兮,众枉聚而矫直。
枉,邪也。矫,正也。言楚国俗人流从谄谀,不可禁止,众邪群聚,反欲正忠直之士,使随之也。
或偷合而苟进兮,或隐居而深藏。
言士有偷合于世,苟欲进取,以得爵位,或有修行德义,隐藏深山,而君不知也。
苦称量之不审兮,同权而就衡。
称所以知轻重,量所以别多少。,平也。权衡,皆称也。言患苦众人,称物量,不知审其多少,同其称平,以失情实,则使众人怨也。以言君不称量士之贤愚而同用之,则使智者恨也。
或推┢而苟容兮,或直言之谔谔。
言臣承君非,可推可┢,苟自容入以得高位。有直言谔谔,谏正君非而反弃之也。┢一作移,《释文》谔作讠噩。
伤诚是之不察兮,并纫茅丝以为索。
单为纫,合为索。言己诚伤念君待遇苟合之人与忠直之士,曾无别异,犹并纫丝与茅共为索也。一云并绳丝以为索,注云:单为纫,合为索。
方世俗之幽昏兮,眩白黑之美恶。
幽昏,不明也。眩,惑也。言方今之世,君臣不明,惑于贪浊,眩于白黑,不能知人善恶之情也。一本眩下有于字。
放山渊之龟玉兮,相与贵夫砾石。
龟可以决吉凶,故人亦。放,弃也。小石为砾。言世人皆弃昆山之玉,大泽之龟,反相与贵重小石也。言ウ君贵伪佞,贱忠直也。
梅伯数谏而至醢兮,来革顺志而用国。
来革,纣佞臣也。言来革佞谀,从顺纣意,故得显用,持国权也。醢一作菹,一作至菹醢兮。
悲仁人之尽节兮,反为小人之所贼。
言哀伤梅伯尽忠直之节,谏正于纣,反为来革所谮而被贼害也。
比干忠谏而剖心兮,箕子被而佯狂。
已解于《九章》中。剖一作割,佯一作详。
水背流而源竭兮,木去根而不长。
言水横流,背其源泉则枯竭,木去其根株则枝叶不长也。以言人背仁义,违忠信,亦将遇害也。《释文》竭作渴。
非重躯以虑难兮,惜伤身之无功。
言己非重爱我身,以虑难而不竭忠,诚伤生于世间,无功德于民也。躯一作体。
已矣哉!独不见夫鸾凤之高翔兮,乃集大皇之{土}。
大皇之{土},五荒之薮。一无夫字。大一作太。{土}一作野。一注云:皇,美也,大美之薮。
循四极而回周兮,见盛德而后下。
言鸾皇、凤皇乃高飞于大荒之野,循于四极,回旋而戏,见仁圣之王乃下来集,归于有德也。以言贤者亦宜处山泽之中,周流观望,见高明之君,乃当仕也。回一作亻回,而回周兮一作以周览兮。
彼圣人之神德兮,远浊世而自藏。
言彼神智之鸟乃与圣人合德,见非其时,则远藏匿迹,言己亦宜<交力>之也。
使麒麟可得羁而系兮,又何以异犬羊?
言麒麟仁智之兽,远见避害,常藏隐不见,有圣德之君乃肯出来,如使可得羁系而畜之,则与犬羊无异,不足贵也。言贤者亦以不可枉屈为高,如可趋走,亦不足称也。一无得字,一本系下有之字,一作乎,一作夫。
●卷十二
《招隐士》者,淮南小山之所作也。昔淮南王安,博雅好古,招怀天下俊伟之士。自八公之徒,咸慕其德而归其仁,各竭才智(竭一作擅),著作篇章,分造辞赋,类相从,故或称小山,或称大山。其义犹《诗》有《小雅》、《大雅》也。小山之徒闵伤屈原,又怪其文天乘,亻殳使百神,似若仙者,虽身沈没,名德显闻,与隐处山泽无异,故作《招隐士》之赋章其志也。
桂树丛生兮山之幽,
桂树芬香,以兴屈原之忠贞也。
远去朝廷而隐藏也。
偃蹇连蜷兮枝相缭,
容貌美好,{直心}茂盛也。蜷一作卷。
仁义交错,条理成也。以言才德高明,宜辅贤君为贞也。
山气あだ兮石嵯峨,
岑{山参}嵯,云氵翁郁也。あ一作龙。
嵯峨,{山截},峻蔽日也。
谷崭岩兮水曾波,
崎岖{宀为},阻也。
涌跃澧沛,流迅疾也。
犭爰群啸兮虎豹嗥,
禽兽所居,至乐佚也。犭爰一作爰。
猛兽争食,欲相咬也。以言山谷这中,幽深险阻,非君子之所处,犭爰虎豹,非贤者之偶,使屈原急来也。
攀援桂枝兮聊淹留,
登山引木,远望愁也。一云:引持美木,喻美行也。
周旋中野,立踟蹰也。
王孙游兮不归!
隐士避世,在山隅也。游一作游。
违亻背旧土,弃室家也。
春草生兮萋萋,
万物蠢动,抽萌芽也。
垂条吐叶,常含忧也。
岁暮兮不自聊,
年齿已老,寿命衰也。
中心烦乱,常含忧也。
蟪蛄鸣兮啾啾。
蜩蝉得夏,喜呼号也。
秋节将至,悲嘹噍也。以言物盛则衰,乐极则哀,不宜久隐,失盛时也。
央兮轧,
雾气味也。
山曲,
盘诘屈也。
心淹留兮恫慌忽。
志绝望也。
亡妃匹也。一作“洞荒忽”。
罔兮氵勿,
精气失也。
忄兮栗,
心剥切也。栗一作栗。
虎豹穴,
穿穴也。穴一作穴。
丛薄深林兮人上栗。
攒剌棘也。
恐变色也。上一作之。
岑奇义兮,
山阜陬也。
曾鬼危;
崔嵬产彦。
树轮相纠兮,
交错扶疏。纠一作纟。扶疏一作纠纷。
林木{艹伐};
枝条盘纡。一无林木下字,{艹伐}一作茇,一作拔,一作{艹伐}。
青莎杂树兮,
草木杂居。
草び靡。
随风披敷。一作,び一作,一作。
白鹿ば兮,
众兽并游。ば一作。
或腾或倚--
走住异趋。一云走殊也。
状貌金金兮峨峨,
头角甚殊。蛾蛾一作峨峨。
凄凄兮氵徙氵徙。
衣毛若濡也。兮一作而,氵徙一作纵。
猕猴兮熊罴,
百兽俱也。
慕类兮以悲。
哀己不遇也。从此以上皆陈山林倾危,草木茂盛,麋鹿所居,虎兕所聚,不宜育道德,养情性,欲使屈原还归郢也。
攀援桂枝兮聊淹留。
配香木,誓同志也。援一作折,一无援字。
踟蹰低亻回,待明时也。一云倚立,待明时也。
虎豹斗兮熊罴咆,
残贼之兽,忿争怒也。
贪杀之兽,跳梁吼也。
禽兽骇兮亡其曹。
雉兔之兽,惊奔走也。
违离党辈,失群偶也。
王孙兮归来!
旋反旧邑,入故宇也。归来一作来归。
山中兮不可以久留!
诚多患害,难隐处也。
●卷十三
《七谏》者,东方朔之所作也。谏者,正也,谓陈法度以谏正君也。古者,人臣三谏不从,退则待放。屈原与楚同姓,无相去之义,故加为《七谏》,{勤心}之意,忠厚之节也。或曰:《七谏》者,法天子有争臣七人也。东方朔追悯屈原,故作此辞,以述其志(一作意),所以昭忠信,矫曲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