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诗藏
- 剧曲
- 须贾大夫谇范叔
须贾大夫谇范叔
●曾子疾病第五十七
曾子疾病,曾元抑首,曾华抱足。曾子曰:“微乎!吾无夫颜氏之言,吾何以语汝哉!然而君子之务,尽有之矣;夫华繁而实寡者天也,言多而行寡者人也;鹰隼以山为卑,而曾巢其上,鱼、鳖、鼋、鼍以渊为浅,而蹶穴其中,卒其所以得之者,饵也;是故君子苟无以利害义,则辱何由至哉?
亲戚不悦,不敢外交;近者不亲,不敢求远;小者不审,不敢言大;故人之生也,百岁之中,有疾病焉,有老幼焉,故君子思其不可复者而先施焉。亲戚既殁,虽欲孝,谁为孝?老年耆艾,虽欲弟,谁为弟?故孝有不及,弟有不时,其此之谓与?
言不远身,言之主也;行不远身,行之本也;言有主,行有本,谓之有闻矣。君子尊其所闻,则高明矣;行其所闻,则广大矣,高明广大,不在於他,在加之志而已矣。
与君子游,乎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则与之化矣;与小人游,贷乎如入鲍鱼之次,则与之化矣;是故,君子慎其所去就。
与君子游,如长日加益,而不自知也;与小人游,如履薄冰,每履而下,几何而不陷乎哉?吾不见好学盛而不衰者矣,吾不见好教如食疾子者矣,吾不见日省而月考之其友者矣!吾不见孜孜而与来而改者矣!”
●曾子天圆第五十八
单居离问於曾子曰:“天圆而地方者,诚有之乎?”曾子曰:“离!而闻之,云乎!”单居离曰:“弟子不察,此以敢问也。”曾子曰:“天之所生上首,地之所生下首,上首谓之圆,下首谓之方,如诚天圆而地方,则是四角之不扌也”
“且来!吾语汝。参尝闻之夫子曰:‘天道曰圆,地道曰方,方曰幽而圆曰明;明者吐气者也,是故外景;幽者含气者也,是故内景,故火日外景,而金水内景,吐气者施而含气者化,是以阳施而阴化也。阳之精气曰神,阴之精气曰灵;神灵者,品物之本也,而礼乐仁义之祖也,而善否治乱所由兴作也。
阴阳之气,各从其所,则静矣;偏则风,俱则雷,交则电,乱则雾,和则雨;阳气胜,则散为雨露;阴气胜,则凝为霜雪;阳之专气为雹,阴之专气为霰,霰雹者,一气之化也。
毛虫毛而後生,羽虫羽而後生,毛羽之虫,阳气之所生也;介虫介而後生,鳞虫鳞而後生,介鳞之虫,阴气之所生也;唯人为倮匈而後生也,阴阳之精也。
毛虫之精者曰麟,羽虫之精者曰凤,介虫之精者曰龟,鳞虫之精者曰龙,倮虫之精者曰圣人;龙非风不举,龟非火不兆,此皆阴阳之际也。兹四者,所以圣人役之也;是故,圣人为天地主,为山川主,为鬼神主,为宗庙主。
圣人慎守日月之数,以察星辰之行,以序四时之顺逆,谓之历,截十二管,以索八音之上下清浊,谓之律也。律居阴而治阳,历居阳而治阴,律历迭相治也,其间不容。
圣人立五礼以为民望,制五衰以别亲疏;和五声以导民气,合五味之调以察民情;正五色之位,成五之名,序五牲之先後贵贱。诸侯之祭,牲牛,曰太牢;大夫之祭,牲羊,曰少牢;士之祭,牲特豕,曰馈食;无禄者稷馈,稷馈者无尸,无尸者厌也;宗庙曰刍豢,山川曰牺,割列禳瘗,是有五牲。
此之谓品物之本、礼乐之祖、善恶治乱之所由兴作也。’”
●武王践阼第五十九
武王践阼三日,召士大夫而问焉,曰:“恶有藏之约、行之行,万世可以为子孙常者乎?”诸大夫对曰:“未得闻也!”然後召师尚父而问焉,曰:“昔黄帝颛顼之道存乎?意亦忽不可得见与?”师尚父曰:“在丹书,王欲闻之,则齐矣!”
王齐三日,端冕,师尚父亦端冕奉书而入,负屏而立,王下堂,南面而立,师尚父曰:“先王之道不北面!”王行西,折而南,东面而立,师尚父西面道书之言曰:“敬胜怠者吉,怠胜敬者灭,义胜欲者从,欲胜义者凶,凡事,不强则枉,弗敬则不正,枉者灭废,敬者万世。藏之约、行之行、可以为子孙常者,此言之谓也!且臣闻之,以仁得之,以仁守之,其量百世;以不仁得之,以仁守之,其量十世;以不仁得之,以不仁守之,必及其世。”
王闻书之言,惕若恐惧,退而为戒书,於席之四端为铭焉,於机为铭焉,於鉴为铭焉,於盥盘为铭焉,於楹为铭焉,於杖为铭焉,於带为铭焉,於履屦为铭焉,於觞豆为铭焉,於户为铭焉,於牖为铭焉,於剑为铭焉,於弓为铭焉,於矛为铭焉。
席前左端之铭曰:“安乐必敬”;前右端之铭曰:“无行可悔”;後左端之铭曰:“一反一侧,亦不可以忘”;後右端之铭曰:“所监不远,视迩所代”。
机之铭曰:“皇皇惟敬,口生后,口戕口。”鉴之铭曰:“见尔前,虑尔後。”盥盘之铭曰:“与其溺於人也,宁溺於渊,溺於渊犹可游也,溺於人不可救也。”
楹之铭曰:“毋曰胡残,其祸将然,毋曰胡害,其祸将大。毋曰胡伤,其祸将长。”杖之铭曰:“恶乎危?於忿。恶乎失道?於嗜欲。恶乎相忘?於富贵。”
带之铭曰:“火灭修容,慎戒必恭,恭则寿。”履屦之铭曰:“慎之劳,劳则富”;觞豆之铭曰:“食自杖,食自杖!戒之╂,╂则逃。”
户之铭曰:“夫名,难得而易失:无勤弗志,而曰我知之乎?无勤弗及,而曰我杖之乎?扰阻以泥之,若风将至,必先摇摇,虽有圣人,不能为谋也。”牖之铭曰:“随天之时,以地之财,敬祀皇天,敬以先时。”
剑之铭曰:“带之以为服,动必行德,行德则兴,倍德则崩。”弓之铭曰:“屈伸之义,废兴之行,无忘自过。”矛之铭曰:“造矛造矛!少弗忍,终身之羞。”“予一人所闻,以戒後世子孙。”
●卫将军文子第六十
卫将军文子问於子贡曰:“吾闻夫子之施教也,先以诗世;道者孝悌,说之以义,而观诸体,成之以文德;盖受教者七十有馀人。闻之;孰为贤也?”子贡对,辞以不知。
文子曰:“吾子学焉,何谓不知也。”子贡对曰:“贤人无妄,知贤则难,故君子曰:‘知莫难於知人’,此以难也。”文子曰:“若夫知贤,人莫不难;吾子亲游焉,是敢问也。”子贡对曰:“夫子之门人,盖三就焉;赐有逮及焉,有未及焉,不得辩知也。”文子曰:“吾子之所及,请问其行也。”
子贡对曰:“夙兴夜寐,讽诵崇礼;行不贰过,称言不苟,是颜渊之行也。孔子说之以诗,诗云:‘媚兹一人,应侯顺德。永言孝思,孝思惟则。’故国一逢有德之君,世受显命,不失厥名,以御于天子以申之。
在贫如客,使其臣如藉;不迁怒,不探怨,不录旧罪,是冉雍之行也。孔子曰:‘有土君子,有众使也,有刑用也,然後怒;匹夫之怒,惟以亡其身。’诗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以告之。
不畏强御,不侮矜寡;其言曰性,都其富哉,任其戎,是仲由之行也。夫子未知以文也,诗云:‘受小共大共,为下国恂蒙。何天之宠,傅奏其勇。’夫强乎武哉,文不胜其质。
恭老恤孤,不忘宾旅,好学省物而不勤,是冉求之行也。孔子因而语之曰:‘好学则智,恤孤则惠,恭老则近礼,克笃恭以天下,其称之也,宜为国老。’
志通而好礼,摈相两君之事,笃雅其有礼节也,是公西赤之行也。孔子曰:‘礼仪三百,可勉能也;威仪三千,则难也。’公西赤问曰:‘何谓也?’孔子曰:‘貌以摈礼,礼以摈辞,是之谓也。’主人闻之以成。孔子之语人也,曰:‘当宾客之事则通矣。’谓门人曰:‘二三子欲学宾客之事者,於赤也。’
满而不满,实如虚,通之如不及,先生难之;不学其貌,竟其德,敦其言;於人也,无所不信,其桥大人也?常以皓皓,是以眉寿,是曾参之行也。孔子曰:‘孝,德之始也;弟,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参也,中夫四德者矣哉。’以此称之也。
业功不伐,贵位不善,不侮可侮,不佚可佚,不敖无告,是颛孙之行也。孔子言之曰:‘其不伐则犹可能也,其不弊百姓者则仁也。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夫子以其仁为大也。
学以深,厉以断,送迎必敬,上友下交,银手如断,是卜商之行也。孔子曰:‘诗云“式夷式已,无小人殆。”而商也其可谓不险也。’
贵之不喜,贱之不怒;苟於民利矣,廉於其事上也,以佐其下,是澹台灭明之行也。孔子曰:‘独贵独富,君子耻之,夫也中之矣。’
先成其虑,及事而用之,是故不忘,是言偃之行也。孔子曰:‘欲能则学,欲知则问,欲善则讯,欲给则豫,当是如偃也得之矣。’
独居思仁,公言言义;其闻之诗也,一日三复白圭之玷,是南宫纟舀之行也。夫子信其仁,以为异姓。
自见孔子,入户未尝越屦,往来过人不履影;开蛰不杀,方长不折;执亲之丧,未尝见齿,是高柴之行也。孔子曰:‘高柴执亲之丧则难能也,开蛰不杀则天道也,方长不折则恕也,恕则仁也;汤恭以恕,是以日跻也。’
此赐之所亲睹也,吾子有命而讯,赐则不足以知贤。”文子曰:“吾闻之也,国有道则贤人兴焉,中人用焉,百姓归焉。若吾子之语审茂,则一诸侯之相也,亦未逢明君也。”
子贡既与卫将军文子言,鲁,见孔子曰:“卫将军问二三子之行於赐也,不一而三,赐也辞不获命,以所见者对矣;未知中否,请尝以告。”孔子曰:“言之。”子贡以其质告。孔子既闻之,笑曰:“赐,汝伟为知人,赐!”子贡对曰:“赐也焉能知人,此赐之所亲睹也。”孔子曰:“是女所亲也:吾语女耳之所未闻,目之所未见,思之所未至,智之所未及者乎?”子贡曰:“赐得则愿闻之也。”
孔子曰:“不克不忌,不念旧恶,盖伯夷、叔齐之行也。
晋平公问於祁曰:‘羊舌大夫,晋国之良大夫也,其行如何?’祁对,辞曰:‘不知也。’公曰:‘吾闻女少长乎其所,女其阉知之。’祁对曰:‘其幼也恭而逊,耻而不使其过宿也;其为侯大夫也悉善而谦,其端也;其为公车尉也信而好直,其功也;至於其为和容也,温良而好礼,博闻而时出,其志也。’公曰:‘乡者问女,女何曰弗知也?’祁对曰:‘每位改变,未知所止,是以不知。’盖羊舌大夫之行也。
畏天而敬人,服义而行信,孝乎父而恭於兄,好从善而往,盖赵文子之行也。
其事君也不敢爱其死,然亦不忘其身,谋其身不遗其友,君陈则进,不陈则行而退,盖随武子之行也。
其为人之渊泉也,多闻而难诞也,不内辞足以没世;国家有道,其言足以生;国家无道,其默足以容,盖桐提伯华之行也。
外宽而内直,自设於隐栝之中,直己而不直於人,以善存,亡汲汲,盖蘧伯玉之行也。
孝子慈幼,允德禀义,约货去怨,盖柳下惠之行也。
其言曰:君虽不量於臣,臣不可以不量於君,是故君择臣而使之,臣择君而事之,有道顺君,无道横命;晏平仲之行也。
德恭而行信,终日言不在尤之内,在尤之外,贫而乐也,盖老莱子之行也。
易行以俟天命,君下位而不援其上;观於四方也,不忘其亲;苟思其亲,不尽其乐;以不能学为己终身之忧,盖介山子推之行也。”
●五帝德第六十二
宰我问於孔子曰:“昔者予闻诸荣伊,言黄帝三百年。请问黄帝者人邪?亦非人邪?何以至於三百年乎?”孔子曰:“予!禹、汤、文、武、成王、周公,可胜观也!夫黄帝尚矣,女何以为?先生难言之”宰我曰:“上世之传,隐微之说,卒业之辨,ウ昏忽之,意非君子之道也,则予之问也固矣。”
孔子曰:“黄帝,少典之子也,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慧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治五气,设五量,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豹虎,以与赤帝战於版泉之野,三战然後得行其志。黄帝黼黻衣,大带黼裳,乘龙,以顺天地之纪,幽明之故,死生之说,存亡之难。时播百草木,故教化淳鸟兽昆虫,历离日月星辰;极畋土石金玉,劳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生而民得其利百年,死而民畏其神百年,亡而民用其教百年,故曰三百年。”
宰我请问帝颛顼。孔子曰:“五帝用记,三王用度,女欲一日辨闻古昔之说,躁哉予也。”宰我曰:“昔者予也闻诸夫子曰:‘小子无有宿问。’”
孔子曰:“颛顼,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曰高阳。洪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养材以任地,履时以象天,依鬼神以制义;治气以教民,诚以祭祀。乘龙而至四海:北至於幽陵,南至於交趾,西济於流沙,东至於蟠木,动静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励。
宰我曰:“请问帝喾。”孔子曰:“元嚣之孙,乔极之子也,曰高辛。生而神灵,自言其名;博施利物,不於其身;聪以知远,明以察微;顺天之义,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取地之财而节用之,抚教万民而利诲之,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其色郁郁,其德嶷嶷,其动也时,其服也士。春夏乘龙,秋冬乘马,黄黼黻衣,执中而获天下;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顺。”
宰我曰:“请问帝尧。”孔子曰:“高辛之子也,曰放勋。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富而不骄,贵而不豫;黄黼黻衣,丹车白马。伯夷主礼,龙、夔教舞,举舜、彭祖而任之,四时先民治之。流共工於幽州,以变北狄;放兜于崇山,以变南蛮;杀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殛鲧于羽山,以变东夷。其言不贰,其行不回,四海之内,舟舆所至,莫不说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