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艺藏
- 武术
- 太极拳论-清-陈鑫
太极拳论-清-陈鑫
中气运于心,一发莫比毒;何况进如风,疾迅谁能敌?形骸与人同,用法只我独。不是别有方,只为中气足。
但凭得周身空灵,一缕中气随势扬。
拳者,权也。所以权物而知其轻重者也。然其理实根乎太极,而其用不遗乎两拳,且人之一身,浑身上下都是太极,即浑身上下都是拳,不得以一拳目拳也。
眼力手法兼身法,粘着何处何处动。
精神团聚周身健,旋乾转坤手内存。
功久则灵,其灵无比,依著即知,自然有应,不即不离,沾连?粘随;如蝇落胶,有翅难飞此中之妙,微乎其微。
若是功夫纯熟,由其大无外之圈,造到共小无内之境,不遇敌则已,如遇劲敌,则内劲猝发,如迅雷烈风之摧枯拉朽,孰能当之!
即擒即纵缠丝劲,须于此内会天机。
问:耍拳缠丝劲作何用?盖硬与人直接者则人易躲闪,易离去,惟以柔接之,则人易其柔软而心不悔人不惧,心不惧住人身,则人不能躲闪;躲则以手跟之,如漆胶粘硬物,物自不能躲闪,离则以缠法缠绕其肱,如蜘蛛以丝缠蝇,又如已上之螺丝,欲硬拔去不得。故未粘住人之肱则已,如既粘住,则吾以缠丝法捻住其肉,跌而绕之、沾之、连之、粘之、随之,令其进不得进,进则前入坑坎;退不得退,退则恐我击搏,故不敢硬离去。此缠丝劲之在拳中最为紧要妙诀也。
至成时,敌人怎来怎应,不待思想,自然有法。……但依着何处,即何处(此是本地风光,最难最难)引而击之,时措咸宜,莫名其妙,真不思而得,不勉而中也。
然而未成者不能也。
问:要到何时算成?曰:此中层级,终身阅不尽。但以目前粗者言之,大成则九年,小成则七年,至于精妙,亦终身不尽之学。
先合者以合打之,后开者以开打之,手足无在非转圈之时,即无在非打人之地,……吾岂有心打人哉!吾自打吾拳,亦行所无事而已矣。拳至此,艺过半矣。
拳术家创立缠丝劲法,默行乾坤不息之螺旋线,循环无端,神妙万物,其至命矣夫,技艺云乎哉!
◎曷手十六目
○较(较,是较量高低)
○接(接,是两人手相接也)
○沾(沾,是手与手相沾,如 沾衣欲湿杏花雨之沾)
○粘(粘,如胶漆之粘,是人既沾我手,不能离去)
○因(因,是因人之来)
○依(依,是我靠住人身)
○连(连,是手与手相接连)
○随(随,是随人之势以为进退)
○引(引,是诱之使来,牵引使近于我)
○进(进,是令人前进,不使逃去)
○落(落,如落成之落,詹水下滴于地;又如叶落于地)
○空(空,宜读去声,人来欲击我身,而落空虚之地)
○得(得,是我得机,得势)
○打(打,是机势可打,乘机打之)
○疾(疾,是速而又速,稍涉延迟,即不能打,机贵神速)
○断(断,是决断,一涉犹疑,便失机会,过此不能打矣)
◎揭手三十六病
○抽(抽,是进不得势,知已将败,欲抽回身)
○拔(拔,是拔去,拔回逃走)
○遮(遮,是以手遮人)
○架(架,是以胳膊架起人之手)
○盍打(盍打,如以物盍物而打之)
○猛撞(猛撞者,突然撞去,冒然而来,恃勇力向前硬撞,不出于自然,而欲冒然取胜)
○躲闪(躲闪者,以身躲过人手,欲以闪赚跌人也)
○侵凌(侵凌者,欲入人之界里而凌压之也)
○掣(如以刀斫物)
○搂(搂者,以手搂人之身)
○冒(冒者,将手冒下去)
○搓(搓者,如两手相搓之搓,以手肘搓敌人也)
○欺压(欺是洪人,压是以我手强压住人之手)
○挂(挂,是以手掌挂人,恐人击我)
○离(离,是去人之身,恐人击我)
○闪赚(闪赚者,是诓愚人而打之)
○拨(拨,是以我手硬拨人)
○推(推,是以手推过一旁)
○艰涩(艰涩,是手不熟成)
○生硬(生硬者,仗气打人,带生以求胜)
○排(排,是排过一边)
○挡(挡,是不能引,以手硬挡)
○挺(挺者,硬也)
○霸(霸者,以力后霸也,如霸者以力服人)
○腾(腾,如以右手接入,而复以左手架住人之手,腾开右手,以击敌人)
○拿(拿,如背人之节以拿人)
○直(直,是太直率,无绵缠曲折之意)
○实(实,是质朴太老实,则被人欺)
○勾(勾,是以脚勾取)
○挑(挑者,从下往上挑之)
○朋(朋,以硬气架起人之手,非以中气接人之手)
○抵(抵,是硬以力气抵抗人)
○滚(滚,恐已被伤,滚过一旁,又如圆物滚走)
○跟头棍子(跟头棍是我捺小头,彼以大头打我)
○偷打(偷打者,不明以打人,于人不防处偷打之)
○心摊(心摊者,艺不能打人,心如贪物探取,打人必定失败)
以上三十六病,或有全犯之者,或有犯其四、五,或有犯其一、二者,有犯干处皆非成手。手到成时,无论何病,一切不犯,益以太和元气,本无乖戾故也。然则葛手将如之何?亦曰: 人以手来,我以手引之使进,令其不得势击,是之谓走;走者,引之别名。何以既名引,又名走?引者,诱之使进;走者,人来我去,不与顶势,是之谓走。然走之中,自带引进之劲(功纯者引之使进,不敢不进,进则我顺人背而擒纵在我),此是拳中妙诀,非功久不能。
◎葛手歌二首
朋履挤捺须认真,引进落空任人侵,
周身相随敌难近,四两化动八千斤。
上打咽喉下打阴,中间两胁并当心,
下部两臁并两膝,脑后一掌要真魂。
陈鑫公太极拳论
人言此艺别有诀,往往不肯对人表,
吾谓此艺无甚奇,自幼难以打到老。
打到老年自然悟,豁然一贯神理妙
。回头试想懒惰时,不是先知未说到,
说到未入我心中,我心反觉多烦恼。
天天说来天天忘,有心不用何时晓?
有能一日用力寻,阴阳消长自有真。
每日细玩太极图,一开一合在吾身,
循序渐进工夫长,日久自能闻真香
。只要功久能无间,太极随处见圆光,
此是拳中真正诀,君试平心细思量。
人人各具一太极,
但看用功不用功,
只要日久能无懈,
妙理循环自然通。
太极拳总论 陈鑫
纯阴无阳是软手,纯阳无阴是硬手。
一阴九阳根头棍,二阴八阳是散手,
三阴七阳犹觉硬,四阴六阳显好手,
惟有五阴并五阳,阴阳无偏称妙手。
妙手一看一太极,空空迎化归乌有。
太极拳拳谱 陈鑫
中气(即太和之元气,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贯足,
精神百倍(十年用功,十年养气),临阵交战,切忌先进;
如不得已,浅尝带引,静以待动,坚我壁垒。
堂堂之阵,整整之旗,有备无患,让彼偷营;
一引一进,奇正相生,佯输诈败,反败为攻。
一引即进,转(转者,从引而忽转之。)进如风,进至七分,疾速停顿。
兵行诡计,严防后侵(前后皆是敌人),
前后左右,俱要留心。进步莫迟,不直不遂,足随手运,圆转如神。
忽上(手足向上)忽下(手足向下),
或顺(用顺缠法,其劲顺。)或逆(用倒转法,其劲逆),
日光普照,不落边际(以上是敌侵我)。
大将临敌,无处不慎,任他围绕,一齐并进;斩将搴旗,霸王之真。
太极至理,一言难尽,阴阳变化,存乎其人,稍涉虚伪(学思并用,须下实在功夫),
妙理难寻。(拳法有经有权,生机无穷,变化由我,不待思索。)
太极拳经谱 陈鑫
太极两仪, 天地阴阳,阖辟动静,柔之与刚。
屈伸往来,进退存亡,一开一合,有变有常。
虚实兼到,忽见忽藏,健顺参半,引进精详。
或收或放,忽弛忽张, 错综变化,欲抑先扬。
必先有事,勿助勿忘。
真积力久,质而弥光。盈虚有象,出入无方,
神以知来,智以藏往。宾主分明,中道皇皇。
经权互用,补短截长。神龙变化,储测汪洋?
沿路缠绵,静运无慌。肌肤骨节,处处开张,
不先不后,迎送相当。前后左右,上下四旁,
转接灵敏,绕急相将。高擎低取,如愿相偿。
不滞于迹,不涉于虚。至诚运动,擒纵由余,
天机活泼,浩气流行。佯输诈败,制胜权衡,
顺来逆往,令彼莫测。因时制宜,中藏妙诀,
上行下打,断不可偏。声东击西,左右威宣。
寒往暑来,谁识其端?千古一日,至理循环,
上下相随,不可空谈。循序渐进,仔细研究,
人能受苦,终跻浑然。至疾至迅,缠绕回旋,
离形得似,何非月圆。精练已极,极小亦圈。
日中则反,月满则亏。敌如诈诱,不可紧追,
若逾界限,势难转回。况一失势,虽悔何追?
我守我疆,不卑不亢,九折羊肠,不可稍让;
如让他人,人立我跌,急与争锋,能上莫下;
多占一分,我据形胜,一夫当关,万人失勇。
沾连粘随,会神聚精,运我虚灵,弥加整重。
细腻熨帖,中权后劲,虚笼诈诱,只为一转;
来脉得势,转关何难?宜中有虚,人己相参;
虚中有实,孰测机关?不遮不架,不顶不延,
不软不硬,不脱不沾,突如其来,人莫知其所以然,
只觉如风, 摧倒跌翻,绝妙灵境, 难以言传。
试一形容:手中有权,宜轻则轻,斟酌无偏;
宜重则重,如虎下山。引视彼来,进由我去;
来宜听真,去贵神速。一窥其势,一觇其隙,
有隙可乘,不敢不入,失此机会,恐难再得!
一点灵境,为君指出。至于身法,原无一定,
无定有定,在人自用。横竖颠倒,立坐卧挺,
前俯后仰,奇正相生。迥旋倚侧,攒跃皆中.
千变万化,难绘其形。气不离理,一言可罄,
开合虚实,即为拳经。用力日久,豁然贯通,
日新不已,自臻神圣。浑然无迹,妙手空空,
若有鬼神,助我虚灵,岂知我心,只守一敬。
太极拳发蒙缠丝劲论 陈鑫
太极拳,缠法也。缠法如螺丝形运于肌肤之上,平时运动恒用此劲,故与人交手,自然此劲行乎肌肤之上,而不自知,非久于其道不能也。其法有:进缠,退缠;左缠,右缠,上缠,下缠;里缠,外缠;顺缠,逆缠;大缠,小缠。而要莫非以中气行乎其间,即引即进,皆阴阳互为其根之理也。或以为软手;手软何能接物应事?若但以迹象视之,似乎不失于硬,故以为软手。其周身规矩:顶劲上领,档劲下去(要撑圆,要合住):两肩松下,两肘沈下,两手合住,胸向前合;目勿旁视,以手在前者为的;顶不可倒塌,胸中沈心静气;两膝合住劲,腰劲下去;两足常用钩劲,须前后合住劲,外面之形,秀若处女,不可带张狂气,一片幽闲之神,尽是大雅风规。至于手中,其权衡皆本于心,物来顺应,自然合进退、缓急、轻重之宜。此太极之阴阳相停,无少偏倚,而为开合之妙用也。其为道岂浅鲜哉!
陈鑫关于官骸十三目的语录
◎头 头为六阳之首,周身之主,五官百骸,莫不体此为向背。
顶劲领过则上悬,领不起则倒塌。
至于头,耳能听敌来之声,眼能视敌发之色,头能前后左右触之,且左右手又能上行助之。
◎眼 其精神在何处?曰:在眸子。心一动则眸子传之,莫之或爽。
运行根于一心,而精神看于眼目,眼目为传心之官,故眼不旁视,足证心不二用。
眼神尤为紧要,当随主要之手运行,不可旁视,旁视则神散,志亦不专。
手眼为活,不可妄动。
眼神注于(主要)手中指,不邪视。
眼看住前手中指,中指的也,故必视此,不可旁视令涣散无着。人之一身,运用全在一心,而传神全在于目,故必凝神注视。揽擦衣势右手为主,左手是宾,右手发端,眼必视之,眼随右手而行,至右手停止,眼必注于右手中指甲,五指肚要用力,此前后手运毕归宿处,故必用力。此时运动手似停止而其运动之灵气实不停止,一停止则其气息矣,即与下一势隔阂。此即天地阴阳运转不息,曾二气之在吾身独可息乎哉!惟不息故气越运越实,至运到十分满足,则下势即发起,此即阳极阴生,阴极阳生之意。
目能眼光四射。
目平视前,光兼四射。
眼睛顾视左右,要快。
收视返听,含光默默。
◎耳
耳听身后兼左右。
耳听身后,防敌暗算。
敌人之来,必先有风,急者其风大,缓者其风微,即无风亦必有先兆,敌在前目能视之,其或在右、在左、在身后,是即先兆,……惟凭耳听心防。
耳听左右背后,恐有不虞侵凌,人有以后来者,必先有声音,可闻其声音。有声自与无声不同,故心平气静,耳自聪灵。
◎鼻、口
呼吸顺其自然。
调息绵绵。
心息相依。
打拳以鼻为中界。
口唇轻闭,舌尖轻抵上颚。
◎项
项竖直不可硬。
项要端正竖起,如中流砥柱,不前不后,不左不右,不至倒塌方得。
项要灵活,灵活则左右转动自易。
◎手
以心运手,顺势转圈。
手上领之时,腰与裆一齐俱下,上体周转自觉活动,下体亦不死煞。
手上领转圈,手指之画圈与胳膊之缠劲,是一股劲,不可视为两段。
手虚虚笼住。 劲运到指肚头。
眼看中指甲,中指与鼻准相照。
中指以鼻准为的,用缠丝劲自肩缠到手,中气行到中指头方为运足。中指劲到,余指劲也到。柔住劲,不可稍留硬气。
以手运行止物,必得刚气行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