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艺藏
- 武术
- 八卦拳学
八卦拳学
(四)右白蛇伏草:[先将右脚撤出迈到左脚前边,脚尖与右脚尖相对成倒八字的扣步,身子随着向左转180度,左脚即向左横跨一大步,落在圆圈上,面向圈里背向圈外,左脚尖稍向外撇,右脚尖稍向里扣成大马步。]即速两手前后分开与双换掌两手撑开之劲相同。左足与两手分时,同时迈至前边,足落下足尖微往里扣着之意,腰塌住劲,小腹放在左边大腿根上,两肩抽劲,两里根缩劲均如前。
(五) 黑虎出洞:两手一齐再往里裹劲,裹至手心朝上靠着身子,再往左胳膊根窝下边穿去,右足与右手同时迈至前边,与左足尖相齐。两足尖相离远近,两肩两胯抽劲亦均如前。
(六) 青龙转身:再往前走仍是青龙转身之式。
第十三章 离卦鹞形学
离卦者,火之象也;卧掌者,拳之式也;离者丽也,离得坤之中阴,阴丽阳中,阴借阳而生明,故正南火旺之方。其于物也则为鹞形,其物有入林之速,有翻身之巧。以拳式之用言,则有按点斫之法,此拳亦为大蟒翻身之式,亦有入洞之能,以拳之形式言,谓之卧掌,此拳则外刚健,而内柔顺,心中有空虚之象,故取象为离卦 ,其拳顺;则心中虚灵而人心化,人心化则玄妙生矣;其拳谬则心中愚昧不明,而拳中之神化不能得矣。
(一) 左青龙转身:起点两仪单换掌左式,右足在前。
(二) 左青龙缩尾:即将左足迈至前边,与右足尖相齐,两足尖相离亦二三寸许。
(三) 左青龙返首:再将右足往外摆,右手与右足同时往外拧劲,拧至手心朝外。
(四) 左大蟒翻身:左足再往前迈落下遥与右足尖相齐,左手在左足迈的同时顺着右肘下边,手心朝上穿去,穿至极处。右手腕往外拧着劲,与左手同时自头上过去,胳膊虽然屈着,内中含劲如直着之意。腿极力往上抬,脚面挺着劲。右胳膊再伸直,手心朝里裹劲,手腕如抖劲之意,裹至手心朝上,左手腕与右手亦同时极力往外拧劲,拧至手心朝外,两手要一气着。左手穿时,身子要有往下缩劲之意,右边身式如弯弓之形,身式虽然有屈形,而腹内总是中正空虚之意。身式似停而未停之时。(图大蟒翻身)[接上式,即将右手稍向里迫,迫成手心偏斜向上,进左脚身坐右腿成左虚步,同时左手外翻,手心朝顺右肘下边向身前伸出,接着右手屈肘在额前用腕极力向里向右外迫旋成手心朝上的托掌落在下颏前,同时左手也屈肘向怀里拧旋,手指对着前胸。两手拧旋时,身体也向右偏转90度,左脚向里扣成与右脚尖相对的倒八字扣步,面向圈外背向圈里。上式不停,右脚向右摆,身子随着向右偏转90度,右脚在身前屈膝提起成左独立步,右手由下颏前随着提右脚时向身前伸出,左手由胸前向左拧旋手指朝身伸出,要两手同时伸出,身子如弯弓形,稍向前倾]
(五) 左青龙返首:即将右足往外摆着落下[向身后落一大步,坐实右腿,随即左脚里扣,身向右后转180度,成右虚步],右手在右足摆[后落]的同时往外拧劲,拧至手心朝外[右,大指朝下,小指朝上的反掌,仍伸直在身前与右脚上下相对]。左手在右手拧的同时[由身后下落经左侧向右划一平圆到胸前]往里援回在左肋,援至手心朝上[下的俯掌,屈肘环抱,手指微上扬,手心向右推]。
(六) 黑虎出洞:再穿左手迈左足。
(七) 青龙转身:再往前走步,与单换掌右式相同。
(八) 再换右式,与练左式,身式步法诸处之劲均皆相同。
第十四章 震卦龙形学
震卦者,雷之象也,平托掌者,拳之式也,震者,动也。震得乾之初阳,初阳主生长,居正东木旺之方,其于物也,则为龙形,其物为鳞虫之长,有搜骨之法,有变化不测之功,有飞腾之象;以拳式之用言,则有乌龙盘柱之法,有青龙戏珠之能,以拳之形式言谓之平托掌。此拳外静而内动。丹书云:静中求动之象,又一阳初动之意,故取象为震卦。其拳顺,则肝气舒和;其拳谬,则肝旺气努,而身体不能入于卦爻九二之中和矣。(九二者,拳体内之中气也) 学者于此勉力求和而无肝气冲目之患矣。
(一) 青龙转身:起点以两仪单换掌左式,右足在前。
(二) 青龙缩尾:即将可足往前迈去,极力往里扣劲,落与右足尖相齐,相离远近与前扣足相同。
(三) 青龙返首:再将右手往外拧劲,拧至手心向外,右足尖与右手同时往外摆,手足上下相齐。
(四) 黑虎出洞:左足再往前迈去与右足尖相齐,相离远近仍如前,两肩缩力,两胯里根均抽劲,腰塌住劲,即将左右两手均往里裹劲,裹至手心朝上,左手靠着身子往平着穿去,与右胳膊成为丁字形式。
(五) 青龙飞升:随后再迈左足走去。[身随着向左转90度。]两手在两足走时,尽朝上平着伸直,往左右分开,如画半[平]圆形式。左手往左边分,右手往右边分,分至两手左右如同一条直线,手心仍朝上着,亦如托着两碗水相似,左手食指仍与圆圈当中相对,两眼仍看着左手食指稍,两肩往下垂劲,又往外开劲,两胯里根抽劲,头往上顶住劲,腰随着左手拧劲,走时周身要一气,诸处之劲要均匀,不可有过不及之病。身子高矮随人之功夫为定,不可免强而行,如此腹内可能心气和平,肝气舒畅,身子行之如流水一律荡平矣。(图青龙飞升)
(六) 再换式仍与左式相同。
第十五章 艮卦熊形学
艮卦者,山之象也;背身掌者,拳之式也。艮者止也。艮得乾之末阳,末阳主静,故居东北阳弱之方。其于物也,则为熊形,其性最钝,其物最威严,有竖项之力。以拳式之用言,则有靠身之勇,有拔树之能,有抖搜之法,取象为艮卦。以拳之形式言,谓之背身掌。此拳上刚健,而中下柔顺,有静止之形,故取象为艮卦。其拳顺,则有气根心生色,[日卒]然现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之意也;其拳谬,则丹田之阳,不能升于脊背,而胸内不能含合,心火亦不能下降矣。学者知之。
(一) 青龙转身:走点以两仪单换掌左式,右足在前。
(二) 青龙缩尾:先将左足迈至与右足尖相齐,两足尖相离远近二三寸许。
(三) 青龙返首:随后将右手往外拧,拧至手心朝外,右足与右手同时往外摆。
(四) 黑熊返背:再左手心朝上,望着右胳膊里曲上边穿去。左足与左手同时,迈至与右足尖相齐。左手穿至极处,再极力往外拧劲,拧至手心朝外,右手与左手拧时,亦往里裹至手心朝里,再与左手一齐均往外拧劲,右手心再靠着口极力往外穿去,中指与食指如同自口中出去之意。[将左手向外稍翻成手心朝下的俯掌,屈肘扣在身前,右手向外拧翻成手心朝上的托掌,经左手背上向身前穿出,左手在右肘下面,同时右脚向闪迈进一步,坐实左腿成右虚步,接着右手向右拧旋,使手指朝身后,向身后下按。同时左手在身前向外拧翻成手心朝上的托掌,再向左外拧使手指朝前屈肘在身左侧。在两手拧旋时,同时身向左偏转45度,右脚随着转身向里扣成与左脚尖相对的八字扣步,体重在左腿,眼看身后右手](图黑熊返背)
(五) 黑熊探掌:右腿等右手到口时,一齐抬起,足尖极力往下挺直,右肘与右膝相挨,两肩抽着劲,两胯亦极力缩住劲,左手往外拧至手心朝上,头顶住劲,胸内开着,气沉丹田,此式似停而未停。[左脚向左撇,身亦向左偏转45度,左手经下颏向身前屈肘探出,手心仍朝上偏向面,同时左脚屈膝提起成右独立步,左肘尖与左膝相对,右手在身后挺住劲不变,眼看身前左手](图黑熊探掌)
(六) 青龙返首:即将右手腕往外拧,拧至手心朝外,右足与右手往外拧时,亦同时往外摆落下,将左手亦同时援回,援至手心朝上。
(七) 再穿左手迈步裹手劲法仍是两仪黑虎出洞左式。
(八) 再去仍是青龙转身右式。
第十六章 巽卦凤形学
巽卦者,风之象也;风轮掌者,拳之式也。巽者入也,巽得坤之初阴,初阴主潜进,故居东南阳盛之方。其于物也,则为凤形,其物为羽虫之长,有展翅之功;以拳式之用言,有点头之式,有挟人之法,此拳亦为狮子滚球之形;以拳之形式言,谓之风轮掌。此拳上刚健,而下柔顺,有风轮之形,故取象为巽卦,其拳顺,则内中真气散于四肢百骸,无微不至,而身式行之如风轮,循环无间之形矣。其拳谬,则元气不能散布于周身,譬之方轴圆轮,气机不灵,身式不顺,而先后天之气不能化一矣。
(一) 青龙转身:起点以两仪单换掌左式。
(二) 青龙缩尾:再右足在前,即将左足迈至前边落下与右足尖相齐。
(三) 狮子抱球:再穿左手时,与右狮子掌式相同,各处之劲亦相同。惟两手心要相对,如抱住大圆球相似。左手右手食指均与圆圈中虚处相对,(图狮子抱球)
(四) 狮子滚球:换左式时,先扣右足与左足尖相齐,再往外摆左足,两手如抱着圆球成为一气,左手随着左足摆时,往下落如图圆形(图狮子滚球)
(五) 右狮子翻身:再左手自下往上起,亦如画圆形。[左脚后跟落地,脚尖稍向左撇,]右足再往前迈,仍与左足尖相齐。右手随着右足迈时与左手一气往下落,与左足相齐,左手再与右手一气随着往上抬高至头顶平。(图狮子翻身)
(六) 右狮子伏地:随后左足再往外迈去[左后横跨一大步,身亦随着向左后转180度,成面向圈里背向圈外的大马步],左手心朝里着往下落,亦如画圆形,随着左足迈时,同时画去,右手自下往上来,亦如画圆形。[两胳膊左右绷开,成一半圆弧形,手心相对,手指朝下,眼向前平视]两手形式,如双换掌六式略相同。彼式是两手心朝外,此式两手心相对。(图狮子伏地)
(七) 左狮子抱珠:再走步时,两手亦如穿狮子掌之形式,但右手自下往上,如画圆形,与左手仍如一气抱着大圆球之意。两足随走两手随画,亦如穿手之意。穿至两手食指,亦与圆圈中虚处相对为准则(图32) 或曰:因何画手与穿手之意相同。譬如两手抱着大圆球,再练四象双换掌,穿手换手搂手,似乎与此式大相悬殊,其实风轮掌就是双换之式,手法足法劲法无不相同,只因一是两手靠着身子换手穿手,一是穿法换法,两手伸开如抱大圆球与风轮相似。因此二卦形式不同,所以分为二式也。再换式,手法步法身法与换左式相同。
第十七章 兑卦猴形学
兑卦者,泽之象也。抱掌者,拳之式也。兑者,说也。兑得坤之末阴,末阴主消化,故居正西金旺之方,其于物也,则为猴形,其物最灵巧者也。有缩力之法,有纵山之灵,以拳式之用言,则有白猿献果之形,有猴儿啃桃之法,有龙蹲虎踞之式;以拳之形式言,谓之抱掌,此拳上柔顺,而中下刚健,有缩短之形,故取象为兑卦。其拳顺,则肺气清润;其拳谬,则肺气不和,至于气喘咳嗽诸症,而不能免矣,学者深思悟会,而求肺气清顺焉。
(一) 青龙转身:起点以两仪单换掌左式右足在前。
(二) 青龙缩尾:即将左足迈至前边落下与右足相齐。
(三) 青龙返首:再将右足尖往外摆,右手与左足同时往外拧劲,拧至手心朝外。
(四) 黑虎出洞:再将左足迈至前边,仍与右足尖相齐,两肩缩劲,两胯里根抽劲,腰塌住劲,两手皆极力往里裹劲,裹至手心朝上,左手靠着身子,自右胳膊下边穿至极处。
(五) 右白猿献果:再迈左足,两手亦极力往外开劲[用两手腕为轴,右手向右外拧旋,左手向左外拧旋,使两手掌左右分开,两掌根并拢],两肘亦极力往一处抱劲,抱至两肘相并,两肘又靠着身子[紧贴两肋],两手在前,高矮与胸齐,两手又如托着物一般。两肩极力往回缩劲,两手又一气抱着往前推劲,两足随走,两手随抱。腰极力往左边拧劲,两眼望着左手食指看去。(图白猿献果)
(六) 左白猿献果:再换左式,与换右式相同。
第十八章 八卦拳先天后天合一式说
周易阐真曰:先天八卦,一气循环,浑然天理,从太极中流出,乃真体(真体者,即丹田生物之元气亦吾拳中之横拳也)未破之事,后天八卦,分阴分阳,有善(善者,拳中气式之顺也)有恶(恶者,拳中气式之悖也),在造化中变动,乃真体已亏之事,真体未破,是未生出者(未生出者即拳中起钻落翻未发之式也)须当无为(无为者,无有恶为) 无为之妙,在乎逆中行顺,逆藏先天之阳,顺化后天之阴,归于未生以前面目(即拳内阴阳未动以前形式),不使阴气有伤真体也,真体有伤,是已生出者(即拳起落钻翻,发而不中也,)须当有为(有善有恶之为)有为之窍,在乎顺中用逆,顺退后天之阴,逆返先天之阳,归于既生以后面目,(即拳中动静正发而未发之间之气力也),务使阳气还成真体也(即还于未发之中和之气也,)先天逆中行顺者,即逆藏先天阴阳五行,而归于胚胎一气之中(即归于横拳未起之一气也),顺化后天之阴,而保此一气也(保一气者,不使横拳有亏也),后天顺中用逆者,即顺退已发之阴,归于初生未发之处,返出先天之阳,以还此初生也,阳健阴顺,复见本来面目,仍是先天后天两而合一之原物,从北别立乾坤再造炉鼎,行先天逆中行顺之道,则为九还七返大还丹矣。今以先天图移于后天图内者,使知真体未破者,行无为自然之道,以道全形,逆中行顺,以化后天之阴;真体已亏者,行有为变化之道 ,以术延命,顺中用逆,以复先天之阳,先后合一,有无兼用,九还七返,归于大觉,金丹之事了了,再以金丹分而言之。金者气质坚固之意,丹者周身之气圆满无亏之形,总而言之拳中气力上下内外如一也,此为易筋之事也,今借悟元子先后天八卦合一图,以明拳中拙劲归于真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