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林清话


  翠岩馆。万历戊子(十六年。)刻《素书》一卷,见《陆志》。

  潘元度玉峰青霞馆。重刻《大唐新语》十卷,改题《唐世说新语》,见《杨志》。

  辨疑馆。刻《易林》四卷,见《陆志》。(吾藏此本,不佳。明刻此书无善本。)

  清真馆。刻《云笈七签》一百二十二卷,见《瞿目》、《陆志》、《丁志》。一曰斋。则有:书户刘洪慎独斋。弘治戊午(十一年。)刻《资治通鉴纲目》五十九卷,见《范目》。正德戊辰(三年。)刻《山堂群书考索前集》六十六卷、《后集》六十五卷、《续集》五十六卷、《别集》二十五卷,见《天禄琳琅后编》十七、《丁志》、《陆志》、《缪记》。(是书前有正德戊辰莆田守郑京序,称“佥宪院宾出是书示区玉,玉以义士刘洪校雠督工,复刘徭役一年以偿其劳”。每卷有“建阳知县区玉刊行,木石山人刘宏毅刊,正德十六年十一月书户刘洪改刊”等字。十六年为辛巳,盖阅十年而始刊成。)正德戊寅(十三年。)刻《十七史详节》二百七十三卷,见《范目》、《天禄琳琅后编》十五、《廉石居记》、《陆志》、又《天禄琳琅后编》四。(误作宋版。是书前序后有墨图记三,曰“慎独斋”,曰“五忠后裔”,曰“精力史学”。每卷首或刻“建阳慎独斋”,或刻“建阳木石山人刘宏毅”,各卷不同。)刻《文献通考》三百四十八卷,见《丁志》、《缪记》。正德己巳(四年。)刻《资治通鉴节要》二十卷,见《孙记续编》。正德辛巳(十六年。)重刻《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三十卷、《目录》一卷,见《森志》。嘉靖癸未(二年。)刻巾箱本《西汉文鉴》二十一卷,《东汉文鉴》十九卷,见《缪记》。(云后有牌子,云“龙飞嘉靖癸未京兆慎独斋刊”。)嘉靖己丑(八年。)刻《资治通鉴纲目》五十九卷,见《森志》。(德辉按:是书据《范目》有弘治戊午刻本,此又复见,或前后重刻,或前板后修,皆未可知。惟吾在厂肆曾见弘治本,绝似元椠,惜未见嘉靖本也。)嘉靖壬辰(十一年。)刻宋刘达可《璧水群英待问会元》八十二卷,见《丁志》。(宋本注。)嘉靖甲午(十三年。)刻明邵宝《容春堂集》六十六卷,见《丁志》。无年号刻胡寅《读史管见》八十卷,见《陆志》。(宋刊本跋。)刻《明一统志》九十卷,见《缪记》。

  桂连西斋。正德庚午(五年。)刻汉《董仲舒集》一卷,见《天禄琳琅后编》十八。(云有“正德庚午桂连西斋印行”木记。)

  顾起经奇字斋。嘉靖乙卯刻《类笺王右丞诗集》十卷、《文集》四卷,见《范目》诗集类、又见《缪续记》。(云后有“嘉靖三十四年涂月白分锡武陵家塾刻”一行。)万历元年刻《标题补注蒙求》三卷,见《丁志》。(云板心刊“奇字斋”三字。)

  杨氏归仁斋,亦称清白堂。嘉靖丁巳(三十六年。)刻《事文类聚》一百十七卷,见《杨志》、《丁志》。(按四库著录元麻沙本,前集六十卷,后集五十卷,续集二十八卷,别集三十二卷,新集三十六卷,外集十五卷,遗集十五卷。(余藏万历丁未邹可章重刻此本))刻陈子《资治通鉴纲目外纪》一卷,金履祥《通鉴前编》十八卷,朱子《通鉴纲目》五十九卷,商辂《通鉴续编》二十七卷,见《丁志》。(明归仁斋书林刻本。)

  纯白斋。万历元年重刻《荆川先生文集》十七卷、《外集》三卷、《附录》一卷,见《丁志》。

  武林冯绍祖绳武观妙斋。万历丙戌(十四年。)刻《楚辞章句》十七卷,见《丁志》。

  泊如斋。万历戊子(十六年。)刻《宣和博古图》三十卷,见《孙记》、《缪续记》。刻《考古图》十卷,见《天禄琳琅》八、《陆续跋》。

  豫章璩之璞燕石斋。万历乙未(二十三年。)刻王世贞《苏长公外纪》十卷,见《缪记》。

  真如斋。万历庚戌(三十八年。)刻刘嵩《槎翁诗》八卷,见《丁志》。(云目录后有“万历庚戌王正吉山阴王应遴堇父监梓于真如斋中”木记。)

  乔可传寄寄斋。万历辛亥(三十九年。)刻《路史前纪》九卷、《后纪》十三卷、《国名纪》九卷、《发挥》五卷、《馀论》十卷,见《缪记》。

  双瓮斋。万历丙辰(四十四年。)蔡达甫刻《蔡忠惠集》三十六卷,徐勃辑《外纪》十卷,见《丁志》。(云板心有“双瓮斋”三字。)

  金陵奎壁斋。崇祯六年汇刻《忠经。孝经。小学》十卷,见《缪续记》。(云前有崇祯六年谕旨,又有牌子,云“莆阳郑氏再订金陵奎壁斋梓”十二字。)

  单恂净名斋。崇祯戊寅(十一年。)刻宋岳少保《忠武王集》一卷,见《丁志》。(云华亭陈继儒辑,门人单恂订本,板心梓“净名斋”三字。)

  歙岩镇汪济川主一斋。无年号刻《巢氏诸病源候总论》五十卷,见《孙记》、《瞿目》、(误作王氏。)《杨志》、《丁志》。

  霏玉斋。无年号刻《重刊分类补注李诗全集》二十五卷、《文集》五卷,见《缪记》。一曰山房。则有:徐育万竹山房。嘉靖甲申(三年。)刻《重校正唐文粹》一百卷,见《缪记》。(云胡序板心有“万竹山房”四字,目录后有“姑苏后学尤桂朱整同校正”字。)

  乔世宁小丘山房。嘉靖甲辰(二十三年。)刻《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九十三卷、《目录》一卷,见《森志》、(云板心有“乔氏世宁小丘山房刻行”等字。)《丁志》。

  武林冯念祖卧龙山房。万历丙戌(十四年。)刻元徐天祜《吴越春秋音注》十卷,见《天禄琳琅》八。(德辉按:目后有木牌记,云“万历丙戌之秋武林冯念祖重梓于卧龙山房”。后板归杨尔曾,丙戌改戊戌,冯名改杨名,二本吾皆有之。)一曰草堂。则有:椒郡伍氏龙池草堂。嘉靖丁酉(二十五年。)刻《张说之文集》二十五卷,见《孙记》、《瞿目》。(云明初椒郡伍德手录本,作记属子孙付刻。至嘉靖间,其后裔刻之。序后有“嘉靖丁酉冬十月朔旦椒郡伍氏龙池草堂家藏本校刊”一行。)

  玉兰草堂。无年号刻陶九成《南村辍耕录》三十卷,见《缪记》。(云边阑下每叶有“玉兰草堂”四字,再下则载匠人姓名。)一曰书林。则有:书林刘宽。宣德乙卯(十年。)刻朱子《资治通鉴纲目》五十九卷,见《天禄琳琅后编》十四。

  书林余氏。正统辛酉(六年。)刻《十八史略》二卷,见《森志》。

  书林龚氏。正德己卯(十四年。)刻黄震《黄氏日钞》九十七卷,见《浙录》、《杨志》。

  书林童文举。万历三年重刻袁表校刻《脉经》十卷,见《森志补遗》。

  书林董思泉。万历辛巳(九年。)刻《墨子》六卷,见《杨志》。(云:“首签题‘鹿门校刻墨子全编’,上层有书林董思泉识语,称得宋本请茅鹿门雠校。首有万历辛巳茅坤序,称别驾唐公得墨子原本,将归而梓之云云。然则鹿门第为唐公作序,并未与雠校之役。其中古字古言,多为书估所改。如‘丌’本古‘其’字,皆改为‘亦’字,可笑之甚。鹿门虽陋,恐不至此。”又云:“日本宝历七年源仪重刻此本,以诸本之异同者校勘于书眉。不惟胜此本,且胜毕氏所据之道藏本。惜乎源氏无卓识,不刻其所引之一本,令人叹息也。”德辉按:吾有源刻本,又有嘉靖癸丑陆稳序唐尧臣刻本,乃知茅序即用陆序原文,改题茅坤姓名。书估作伪欺人,杨氏误信之,殊可笑也。)

  书林詹氏。无年号刻《京本校正注释音文黄帝内经素问灵枢集注》十五卷,见《丁志》。一曰铺。则有:国子监前赵铺。弘治丁巳(十年。)刻《涧谷精选陆放翁诗集前集》十卷、《须溪精选后集》八卷、《别集》一卷,见《丁志》。

  正阳门内巡警铺对门金台书铺。嘉靖元年翻刻元张伯颜《文选》六十卷,见《范目》、《丁志》。(德辉按:此即嘉靖四年同柯维熊刻《史记》之汪谅。)

  杭州钱塘门里车桥南大街郭宅纸铺。无年号刻《寒山诗》一卷,《丰干拾得诗》一卷,附慈受《拟寒山诗》一卷,见《瞿目》。(云明刻本。德辉按:《黄记》有宋本与此同,惟“纸”字空白。此必翻本,以街名牌记皆似宋式也。)其他牌记尚有:蓝山书舍。洪武庚辰(即建文二年。)刻《武夷蓝山先生诗集》八卷,见《丁志》。(云序后刻有“洪武庚辰秋蓝山书舍刊”长方木记。德辉按:成祖篡统,革除建文元号,此岂追改耶。)

  刘氏博济药室。宣德癸丑(八年。)刻《类证活人书括》四卷,见《森志补遗》。

  维杨资政左室。万历己卯(七年。)刻《吕氏春秋》二十六卷,见《杨谱》。

  蒋德盛武林书室。万历庚子(二十八年。)刻《敬斋古今︻》十二卷,见《陆志》、《缪记》、(旧钞本。)《丁志》。(书室误云书屋。)

  太元书室。刻桓宽《盐铁论》十卷,见《黄记》。(校明钞本。)

  尹耕疗鹤亭。嘉靖壬寅(二十一年。)重刻《诚斋先生易传》二十卷,见《丁志》、《缪记》。

  顾汝达万玉楼。嘉靖庚戌(二十九年。)刻宋本《南唐书》三十卷,见《缪记》。

  赣郡萧氏古翰楼。嘉靖间刻《妙绝古今》四卷,见《缪续记》。(云板心有“萧氏古翰楼”五字。)

  芙蓉泉屋。嘉靖十八年刻《韩诗外传》十卷,见《陆志》。

  东里董氏茭门别墅。嘉靖壬子(三十一年。)翻刻宋绍兴府洪适本《元氏长庆集》六十卷,见《丁志》。

  龙邱桐源舒伯仁梁溪寓舍。万历二年刻《中兴以来绝妙好词》十卷,见《范目》、《瞿目》、《丁志》。(云末有墨图记,云“万历二年七月既望龙邱桐源舒氏伯明新雕梁溪寓舍印行”。)

  吴兴花林东海居士茅一相文霞阁。万历庚辰(八年。)刻《蔡中郎集》十一卷,见《丁志》。

  吴郡顾凝远诗瘦阁。崇祯乙亥(八年。)仿宋刻《济北晁先生鸡肋集》七十卷,见《四库书目提要》、《丁志》。(云板心有“诗瘦阁”三字,卷后有“明吴郡顾氏于崇祯乙亥春照宋刻寿梓至中秋工始竣”二行。)

  清平山堂。无年号刻叶祖荣《类编分类夷坚志》十一卷,见《缪续记》。(云当是南宋建阳书肆类集刊本,明人重刻之,板心有“清平山堂”四字。)

  众芳书斋。隆庆元年刻《绘图增编会真记》四卷,见《缪续记》。

  清梦轩。无年号刻苏辙《栾城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四卷、《三集》十卷、《应诏集》十二卷,见《瞿目》、《丁志》。(云目录后有“清梦轩藏板”五字。)

  三衢近峰夏相。嘉靖壬子(三十一年。)仿宋刻《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前集》六十九卷、《后集》八十一卷、《续集》五十六卷、《别集》九十四卷、《外集》六十六卷,见《陆志》、《丁志》、《缪记》。

  扬州陈大科。万历丁酉(二十五年。)刻《初学记》三十卷,见《邵注四库目》。(德辉按:吾藏此本,雕印甚精。)

  金陵王举直。刻《雅颂正音》五卷,见《黄记》、(云明初刻本。)《陆志》。

  金陵周对峰。万历辛卯(十九年。)刻《新刊簪缨必用翰苑新书前集》十二卷、《后集》七卷、《别集》二卷、《续集》八卷,见《丁志》。

  姑苏叶氏戊廿。无年号刻《王状元荆钗记》全卷,见《黄记再续》。(云卷末有“姑苏叶氏戊廿梓行”八字。德辉按:此书似是元末椠本,以叶氏名戊廿证之,亦元时人名俗尚。)

  沈启南。无年号刻《晏子春秋》八卷,见《杨谱》。(按孙星衍为毕沅校刻此书,及自刻《岱南阁丛书》,均据此本。据云万历乙酉年刻。)以上或刻一种,或刻二三种。其中刻书独多,为刘洪慎独斋、刘宗器安正堂,而皆建阳产。自宋至明六百年间,建阳书林擅天下之富,使有史家好事,当援货殖传之例增书林传矣。

  《书林清话》 下 清。叶德辉 撰●卷六○宋监本书许人自印并定价出售宋时国子监板,例许士人纳纸墨钱自印。凡官刻书,亦有定价出售。今北宋本《说文解字》后,有“雍熙三年中书门下牒徐铉等新校定说文解字”,牒文有“其书宜付史馆,仍令国子监雕为印板,依九经书例,许人纳纸墨钱收赎”等语。南宋刻林钺《汉隽》,有淳熙十年杨王休记后云:“象山县学《汉隽》,每部二册,见卖钱六百文足,印造用纸一百六十幅,碧纸二幅,赁板钱一百文足,工墨装背钱一百六十文足。”又题云:“善本锓木,储之县庠,且藉工墨盈余为养士之助。”见《天禄琳琅后编》四。淳熙三年舒州公使库刻本州军州兼管内劝农营田屯田事曾童《大易粹言》,牒文云:“今具《大易粹言》壹部,计贰拾册,合用纸数印造工墨钱下项,纸副耗共壹仟叁百张,装背饶青纸叁拾张,背青白纸叁拾张,棕墨糊药印背匠工食等钱共壹贯伍百文足,赁板钱壹贯贰百文足。库本印造见成出卖,每部价钱捌贯文足。右具如前。淳熙三年正月日雕造所贴司胡至和具。”此牒在本书前。吾曾见宋刻原本,今《天禄琳琅后编》二载壹贰叁等字,均作一二三。不知牒文原式数目字借用笔画多者,乃防胥吏添改。若作省写,失其意矣。明仿宋施宿等《会稽志》,前有记云:“绍兴府今刊《会稽志》一部,二十卷。用印书纸八百幅,古经纸一十幅,副叶纸二十幅,背古经纸平表一十幅,工墨钱八百文,每册装背□□文。右具如前。嘉泰二年五月日手分俞澄、王思忠具。”此书见《陆志》。其数目字省写,或由传刻改之,或钞手省写所致,未可知也。又旧钞本宋孔平仲《续世说》十二卷,前有记二则。其一云:“沅州公使库重修整雕补到《续世说》壹部,壹拾贰卷,壹伯伍拾捌板,用纸叁百壹拾陆张。右具如前。”其一云:“今具印造《续世说》一部,计六册,合用工食等钱如后:一印造纸墨工食钱,共五百三十四文足:大纸一百六十五张,计钱三十文足;工墨钱,计二百四文足。一衤票褙青纸物料工食钱,共二百八十一文足:大青白纸共九张,计钱六十六文足;面蜡工钱,计二百一十五文足。以上共用钱八百一十五文足,右具在前。”又有绍兴二十七年三月日校勘题名。见《张志》。后一则数目用本字,或亦传钞所省也。明正德己卯重刻宋庆元元年二月刊《二俊文集》,前有记云:“《二俊文集》一部,共四册。印书纸共一百三十六张,书皮表背并副叶共大小二十张,工墨钱一百八十文,赁板钱一百八十六文,装背工糊钱,(按:此下有脱文。)右具如前。二月日印匠诸成等具。”明影宋绍兴十七年刻王黄州《小畜集》三十卷,前记一则云:“黄州契勘诸路州军,间有印书籍去处。窃见王黄州《小畜集》,文章典雅,有益后学,所在未曾开板。今得旧本,计壹拾陆万叁仟捌百肆拾捌字。检准绍兴令诸私雕印文书,先纳所属申转运司选官详定,有益学者听印行。除依上条申明施行。今具雕造《小畜集》一部,共捌册,计肆佰叁拾贰版。合用纸墨工价下印书纸并副板肆佰肆拾捌张,表背碧青纸壹拾壹张,大纸捌张,共钱贰佰陆拾文足。赁板棕墨钱伍百文足,装印工食钱肆佰叁拾文足,除印书纸外共计壹贯壹佰叁拾陆文足。见成出卖,每部价钱伍贯文省。右具如前。绍兴十七年七月日。”(《孙记》旧影写本有此书,数目字均用本字,文亦未全。)以上诸书牒记,并载《陆志》,可见宋时刻印工价之廉,而士大夫便益学者之心,信非俗吏所能企及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