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子须知


左起伏格:一起一伏,大顿小跌,断而复起,起而又断。或高或下,有低有昂。卜氏云:“一起一伏断了断,到头定有奇踪。”宜星峰磊落,山势奔腾,千峰耸秀,万岭巍峨,为得其本体。
左仙带格:屈曲摆折,逶迤活动,如生蛇,如飘练,如之玄,如飘带。卜氏云“脉若带连,何必高昂之阜”是也。宜活动摆折,屈曲悠扬,为得其本体。


左平受格: 脉落平洋,一望无际,相牵相连,微有体势,高一寸为山,低一寸为水。卜氏云“势如浪涌,何须卓立之峰”是也。要平中有突,为得其体。
论龙三落
龙之落局,融结不一。而其大要有三:有初落,有中落,有末落。李淳风云:“龙有旺于初者,有盛于中者,有归于尽者。”《明山宝鉴》云:“有少龙之穴,有中龙之穴,有尽龙之穴。”二说皆言初落、中落、末落之理,无异意也。然此三落之势,特言融结力量之大者耳。其间分擘小康之穴尤多,固不可以小康为正三落之正,亦不可拘三落之正而弃小康之地,贵在人之通变矣。
初落龙
初落龙者,自祖山发下,离祖不远即结顶,降势过脉,起星结穴开局。朝山耸前,托山列后,或祖山作乐作障,而龙虎护卫,明堂融聚,下手重重,水口周密,四山团拥,骨肉一家,亦为眞结。但以其离祖未远,故名初落。顾氏云:“初落由来近祖山,局势必须完。”李氏云“龙有旺于初者”是也。
中落龙
中落者,自祖山发下,去祖已远,迢迢而来,大顿小伏,中间忽起高山以为少祖。自少祖下,或六七节,或十数节,再起星辰结顶,降势过脉,落局束咽融结。其大龙犹自作势远去,而分行却在少祖之前。此处特一关局,未为大尽,故名中落。朝迎山则拜于前,护从山则障于后。其分去之山,回作我用,或为下手,为水口,为关拦,为托乐,为城郭,为关锁。杨公云:“大地皆从腰里落,回转余枝作城郭。”廖氏云:“中落余枝作城郭,吉气于斯泊。”李氏云“有盛于中”是也。
末落龙
末落者,自祖山发下,迢迢行度,一起一伏,奔东走西,离祖极远。山势将尽,前去或临大江大河,或临大溪大湖,或临田坂小涧,山脉已尽,再无去处。而于将尽未尽之际,顿起高山以为少祖。自少祖而下,或数节即结顶,降势束气,结咽成穴。或据江湖,或据溪涧,或下山一臂横拦,或翻身逆张大局,而有隔水外洋朝拱。或脱落平洋,藏迹隐踪,如蜘蛛坠楼,流星度汉,抛球闪迹,铺毡仰掌,金盘金盆而作平地之穴矣。隔江隔河,远山朝应。凡此皆规模宏大,局势广阔,三阳六建,莫不具备。廖氏云:“末落名为大尽龙,气势最豪雄。”李氏云“龙有归于尽者”是也。然亦不必拘于据江临河极穷尽处寻穴,必结穴之外有余气,方是大龙末落之穴也。
按:诸书有言初落、中落、末落者,有言少龙、中龙、尽龙者,其义皆同。惟《泄天机》复有“分落后龙擘脉去”之说,而淳风《小卷》有“龙有归于老者”之说。二说另为一例。要之,至理则老龙当与尽龙同科,分落宜与中落互论。但老者,大尽穷绝不可取;分落数节,短小不尽同,皆非龙家之美,在人以意会之。
论龙形势十二格
《泄天机》龙格曰生,曰死,曰强,曰弱,曰顺,曰逆,曰进,曰退,凡八格。以生、强、顺、进为四吉,死、弱、逆、退为四凶,固为攸当。而《明山宝鉴》又有生、死、枉、福、鬼、刦、应、游、死、楫、病、绝,凡十二格。除生死二名相同,其应、揖、游、绝、鬼、刦之龙,各亦形同名异。如应、揖即顺、进之属,游、枉、絶即死、弱、退、逆之类。而福、病、刦、杀四格,犹出廖氏八格之外,亦不可遗。今合取之,共为十二格。《大全》中复有毒龙、枉龙、伤龙、蛀龙等名,无非病龙、杀龙、逆龙之类,兹不重收。下此又有所谓斗龙、衡龙、枢龙、机龙、胎息龙种种异名,则无理致,不敢取也。今将诸龙名义异同开列于下:
枉龙:祖山而下,局促不舒,全无收拾,即弱龙。
鬼龙:分枝擘脉,即刦龙。
游龙:悠然而去,即弱龙。
绝龙:孤单无力,水刦风吹,即死龙。
毒龙:枝脚反序,尖利带杀,即逆龙。
枉龙:尊卑失序,大小无论,即退龙。
伤龙:伤损崩破,凿断来脉,即病龙。
蛀龙:穿凿泄气,空洞岩穴,即弱龙。
败龙:气脉枯竭,不生草木,即弱龙。
斗龙:枝脚反序,尖利带杀,即逆龙。
衡龙:枝脚铺扬,气势雄伟,即强龙。
枢龙:穴后一节高一节,即进龙。
机龙:枝脚顺序,即顺龙。
胎息龙:有起有伏,即生龙。
踏确龙:穴后一节低一节,即退龙。
孤龙:全无护从,即弱龙。
奴龙:枝脚偏枯,即从龙。




生龙者,星峰磊落,枝脚活弄,行度摆拽之谓也。《入式歌》曰“生是低昂多节目”,盖其龙自出身以来,一起一伏,有低有昂,分牙布爪,左趋右闪,活动逶迤,如鸾翔鳯翥,如鱼跃鸢飞,而皆有生意也。《宝鉴》云:“自祖山发足而来,大顿小伏,如生蛇之渡水,如啄木之飞空。至降势出身,左右有脚。入穴端正,应案分明,谓之生龙。此龙最吉,必结富贵大地,主人丁生旺,弈世富贵。 死龙者,峰峦模糊,脚手仿佛,本体直硬之谓也。《入式歌》曰“死是无起伏”,盖其龙自离祖以来,粗顽臃肿,无起伏,无摆折。其势如鱼失水,如木无枝,如顺水随流,如死鳅死鳝,而皆无生意也。此格最凶,不能融结。纵有形穴,必为虚伪。若误下之,主穷苦下贱,遂以死绝。虽作神坛社庙,亦不显灵。 强龙者,星峰逈异,枝脚撑拏,体格雄健之谓也。《入式歌》云“强是奔走势力弘”。盖其龙自离祖以来,形势轩昂,力量盛大,摆折横阔,行度自由,如猛虎出林,渴龙奔海,指爪撄拏,鳞甲坚立而强盛也。此格最吉。如融结成穴,主骤富骤贵,威名掀揭,一时功业强盛。




弱龙者,星峰骨瘦,枝脚短缩,本体攸缓之谓也。《入式歌》曰“弱是瘦崚嶒”。盖其龙自离祖以来,飘飘散散,全无收拾。险峻嵯峨,浮筋露骨。尖小懒缓,随斜无依。陷削而不充实,虚浮而不光彩。形如鹅头鸭颈,败柳残花。势如饿马伏枥,孤雁失羣,而怯弱欹撺也。此龙多遭风吹水刦,不能融结。纵有形穴,亦为虚伪。若下之,主孤贫伶仃,疾苦困弱。 顺龙者,星峰顺出,枝脚顺布,行度团聚之谓也。《入式歌》云“顺是开挣向前往”。盖其龙自离祖以来,尊卑有次,送从趋前,上下照应,左右环抱,有瞻恋之情,有照顾之意。如星拱北,如水朝东,而眷恋不忘也。此龙最贵,如融结成穴,主富贵绵远,百子千孙,孝顺和睦,多福多寿。 逆龙者,星峰侧立,枝脚逆趋,行度乖戾之谓也。《入式歌》曰“逆自望后去”,盖其龙自离祖以来,高下不伦,忘前忽后,行度处桡棹不随,入穴处龙虎不卫,如水之逆行,如鹢之退飞,而肆散背戾也。此穴最凶,纵有形穴,亦为不吉,主凶暴忤逆,盗寇军配。亦有边顺边逆者,子微云“一种半逆半顺行,多为反戟祸不轻。长幼吉凶分左右,悖逆爷娘身受刑”是也。故逆龙切不可下。





进龙者,星辰迭次,枝脚均匀,行度有序之谓也。《入式歌》云“进是龙身节节高”。盖其龙自离祖以来,辞楼下殿,精神俊异,起伏低昂,伦序不紊。自粗剥细,由老出嫩,如凤览德辉而下,如鸿戏水而飞,而进趋有渐也。此格最吉,如融结成穴,主文华弈世,富贵双全,蛰蛰螽斯,满门朱紫,发福悠长,进益不替。 退龙者,星辰失次,枝脚不伦,而行度退后之谓也。《入式歌》曰“退时渐消条”。盖其龙自离祖以来,本无正气,勉强行度,始小终大,龙低穴高,如人之踏碓,如船之上滩,而高下失等也。此格最凶,纵有形穴,亦为不吉,主一发即退,无多力量。 福龙者,祖宗贵而从卫多也。其龙自离祖以来,护从稠密,前后相应。枝脚虽不大扬,而有仓有库;星峰虽不卓拔,而不恶不粗。但无大摆布尔。如有福之人,上得前人之荫,下得奴仆之供,而坐享安乐也。主发福悠远,富贵康宁和义。 病龙者,本体虽美,而有瑕疵者也。其龙自离祖以来,禀气偏驳,美中不纯。出身行度,起伏顿跌,变动活走,虽皆可观,而枝脚边有边无,边生边死,边美边恶。或一畔周密,一畔陷缺;或一节活动,一节死硬;或一边圆凈,一边破碎;或星峰美恶不一;或四山送从不周。凡此之类,皆谓病也。虽有结作,而祸福相半,好中不足,美事不周。




又有一等病龙,离祖以来,星峰秀丽,过峡周密,枝脚桡棹,盖送缠护,件件合法。只是龙身当紧要处,或经凿断,或以崩颓,或蛟龙冲坏,或取土取石,或开窟井,或当穴踏路成坑,破损穴相。或穴顶开造寨庙,伤损星头。或前葬已多,而凿损眞穴。或误开阳基而掘垦破坏。凡此之类,皆伤气脉,故曰病龙,亦曰伤龙、蛀龙、残龙。如人断腰折颈,破面损头,无能再续之理。纵有诸般美处,皆为无益。若误下之,主凶败废疾,少亡孤寡。 刦龙者,龙身分擘多也。自离祖以来,无有正条,东牵西拽,左分右擘,嫡庻不明,旁正莫辨,眞气分散,龙脉不聚,全无收拾。《明山论》云:“分枝擘脉,或反或走,或离或析,或欹或侧,或尖或石,或高而枯槁,低而薄弱,皆名鬼刦。”凡龙以分擘多者为刦,少者为鬼,在前者主官事,在后者主疾患是也。此格最凶,纵有形穴,必不可下。主盗贼侵刦,疾病官灾。若刦去而复回,作我用者,不以此格拘。 杀龙者,龙身带杀而未经脱卸者也。自离祖以来,巉岩险壁,丑恶粗雄,露骨带石,枝脚尖利,破碎欹斜,臃肿硬直。或全无跌断过峡,或虽经脱卸,而恶形不改,观之而毛骨悚,步之而心神惊。凡此之类,皆谓杀气凶露,名曰杀龙,最为凶恶。若误下之,主凶狠强梁,为嗜杀诛夷惨灭之应。
论龙出脉三格
凡龙之穿落缠变,皆有出脉,其格有三:曰中出、左出、右出。其融结力量大小轻重,皆于此决之。廖氏云:“穴后落脉要中出,中出方为吉。左出为轻右更轻,轻重此中生。”是眞伪美恶,祸福吉凶,皆胚胎于此,寔地学之关键,不可不察也。

以此为例,凡两畔山形均匀者皆是,不论起顶降势,或高或下。中出脉者,受穴之龙自离祖、出身、落脉及过峡、落穴等处,脉从中出,左右均匀,蝉翼仙带,夹护齐整。或开帐贯中出脉,谓之穿心;或列屏台盖星,而脉从中落;或左右摆布均匀,而脉从中发,皆谓之中出脉。若护山周密,不被风吹,则其融结必眞,力量必大,主巨富显贵。凡贤人君子,一切光明正大之士,皆中出脉所孕毓也。

左出脉者,龙之出身、发脉,及行度、过峡、入穴等处,脉从左畔而出。山之形势,左少右多,两畔不均。只是蝉翼、仙带及外从皆照应周密,故前去亦有结作。若偏旁出脉,而从山不周,则无融结,不必追寻矣。

右出脉者,龙之出身、发脉,及行度、过峡、入穴等处,脉从右落。山之形势,右少左多,两畔不均。只是蝉翼、仙带及外从皆照应周密,故前去亦有结作。若偏旁出脉,而从山不周,则无融结,不必追寻矣。

凡脉之左右微有形迹,护脉出身者,名蝉翼,亦曰蝉翅。而旁送脉之砂高大而长,名曰仙带,欲其均匀。
以上出脉三格,中出为上,左出次之,右出又次之,左右全偏则无足取。但山龙变态不常,固有前中出而后偏者,亦有前偏出而后中者,又有交互中偏者,又有似偏而寔中者,必须详辨,庶得其情性之眞。图具下。




此全是中出,至贵,主文章勲业荣显,王侯极品。 此先中出而后偏者,不吉。纵有形穴,小康而已。 此先偏出而后中者,亦作次格,主小贵巨富。




此交互中出,亦主富贵,而心术不甚正矣。
此交互偏出,一左一右,却相承应,亦作吉格。 此似偏出而实中者,不可误作偏斜,主文章荣显。




此格似中出而实偏,然节节相称,而脊脉屈曲均匀,亦作次吉。 此亦中出之格,最为闪巧,然而亦作吉,主贵而不至极品。 此则全偏,不能结地,只作奴仆砂。
论龙受穴三等
凡龙之受穴,初落、中落、末落之外,又分三等。其力量轻重,亦有不同。所谓三等者,曰正受,曰分受,曰旁受也。正受之穴,力量极大,发福悠久;分受次之,旁受为下耳。此以力量大小品其优劣。但结作眞实,三者皆吉,不可以旁受力量之小而专一图其正受之地。明师下地,如大匠用木,大者为椽,细者为桷,槫栌椳闑 居楔,各当其宜,岂可以其为小材而弃之?卜氏云“大富大贵而大者受用,小福小吉而小者宜当”是也。大以成大,小以成小,良师岂可无善裁之术乎?
正受穴
正受者,龙势迢迢,虽分牙布爪,万岭千山,皆为我用,千里百里,尽钟于此。而特结正受之穴,其力量最大,其发富最久。《至宝经》云:“正龙专受,富贵长久。”
分受穴
分受穴者,正龙身上分出一枝,起星辰,有枝脚,过峡传变,皆有护卫。自立门户,自开堂局,以结形穴,不为他人作用神也。但非正枝,乃分落之龙融结者,故曰分受穴。力量随龙长短,亦能发福,但不如正受之长远耳。《至宝经》云:“挂龙分受,富贵难久。”
旁受穴
旁受者,多是正龙旺盛,或于过峡处,或于枝脚桡棹间,或于缠送护托从龙之上,或龙虎余气、官鬼之所,带有小穴。傍城借势,或别立门户,随其大小,结为形穴。穴情明白,四面登对,亦能发越,但易成易败,力量全轻。子微《玉髓》云:“也有一龙生数穴,或轻或重故有诀。”杨公云:“千里来龙只一穴,正者为优旁者劣。”蔡西山云:“大凡一龙,不专一穴,本身随带,必有小穴。如大官宦必有从官,大衙府必有曹属。第轻重大小不同耳。”此旁受穴之谓也。然此等小穴,发福极速。但正穴下后,夺其龙气,必败。诀云:“正龙未下旁龙发,下了正龙旁龙歇。”《捉脉赋》云:“眞穴未葬,虽边傍而可发;正穴既下,尽气脉以兼收。”此之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