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易藏
- 易经
- 子夏易传
子夏易传
天下者,神器也。鼎者大器也。其治之者,必有法也,故以治鼎为法焉。离巽合而成象矣。趾分其初也,次实腹也,中虚耳也。上刚铉也,故曰鼎,象也。其义以木巽火也。有亨饪之道也。圣人南面而设制度,使天下以器,而治其大器,则物无滞矣。则固矣,故曰鼎。取新也。利出否焉,不置其器者也。治其器必以制度,制之道莫上乎立敬,立敬莫先乎享上帝,此制度之先也。鼎用多而致治者,莫若乎养圣贤。此其器也,得其器行其事然后能为天下王圣。人巽于圣贤,则明矣。以天下之目视也,以天下之耳听也,于何而不至焉。柔得大位,敛身若不足,故天下归之。刚上而尊贤,刚而任能也。则天下何有焉。是以大有庆而能通也。
象曰:木上有火,鼎。君子以正位凝命。
木上有火,爨鼎之道。治鼎者也,当圣人养贤使能也。君子正位守职,成圣人之命也。
初六,鼎顚趾,利出否。得妾以其子,无咎。象曰:鼎顚趾,未悖也。利出否,以从贵也。
下鼎趾也,上应顚也。治鼎之道,用鼎之始也。应涤覆否,顚之利也。妾本下也,而以孚升士,虽贱而才贵。火上从而致其新也。可无咎矣。夫制者,有位而从权,虽反可也。
九二,鼎有实,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吉。象曰:鼎有实,愼所之也。我仇有疾,终无尤也。
刚以中应而承其实,任之重者矣。四以近权,恶我专任,怨偶敌我,不可以不愼其所行。然九四之覆,餗正无几矣。岂暇谋我哉。获其终吉也矣。
九三,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方雨亏悔,终吉。象曰:鼎耳革,失其义也。
尊柔非应,而革于四,鼎耳所以待实而将用也。革则我道不通也。雉膏焉得而食哉。夫君子之修徳,用其知也,欲其效也,无已知以应,不能进也,安得其任哉。失修徳之义也。当鼎新主,耳目聦眀,以柔徳接之,独见以进则悔亏而终吉也。
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象曰:覆公餗,信如何也。
以不中之才当鼎食之宠,事上与下,力何任焉,折足者矣。非唯足折,亦亏公任也。公任亏则受凶。渥者,形濡什而不胜也。非所任而任,以至于此,信有凶矣,如之何哉。
六五,鼎黄耳金铉,利贞。象曰:鼎黄耳,中以为实也。
文而虚中,待铉以载也,故能应刚而任重之矣。尊柔以能,利而得正也。
上九,鼎玉铉,大吉。无不利。象曰:玉铉在上,刚柔节也。
刚上而尊,贤助以载鼎也。玉铉者,贵于金而不当用也。刚能聦逹,茍柔奉之巽,而以顺得其节矣。器大治矣,故大吉而无不利也。
震下震上 亨,震来虩虩,笑言哑哑,震惊百里,不丧匕鬯。彖曰:震,亨。震来虩虩,恐致福也。笑言哑哑,后有则也。震惊百里,惊逺而惧迩也。出可以守宗庙社稷,以为祭主也。
震,亨。因其震而自震也。微而震之,保其终也。雷者天之震也。君子变其容,号令者,上之震也,保其终也。雷来类震者,外一动也。君子省诸内,见外犹惊之,况于自动乎。动者吉,凶悔,吝之所生也。事之来惊,而虩虩然,后获其笑语也,福之生后之则也。震始生之,阳长子者也。长者能震,是震其初也。有其长子,则能惊其逺而惧迩也。君子可以守宗庙祭祀,则匕鬯不缺而保其社稷也。皆初震而有其后者也。
象曰:洊雷震,君子以恐惧,修省。
重雷震而不已也。君子修已而履省之,恐惧之至,患无由及也。
初九,震来虩虩,后笑言哑哑。吉。象曰:震来虩虩,恐致福也。笑言哑哑,后有则也。
刚能制断,辨物也。动之于初,震其始恐惧其初,后有则,得震之义也。
六二,震来厉,亿丧贝,跻于九陵,勿逐,七日得。象曰:震来厉,乘刚也。
刚初而震之,保其吉也。二而已震,失其义也。乘刚震位,危丧资也。则度其丧而上升矣,两震不相应也。何所来乎,虽惧而不失中,可以自省,终固其所,勿逐之矣。七日而得其所丧也。七日者,极六爻而反下也。刚斯易矣。
六三,震苏苏,震行无眚。象曰:震苏苏,位不当也。
弱而无当,苏苏也。居不安矣。行乃无眚也。
九四,震遂泥。象曰:震遂泥,未光也。
光可震也。而屈于柔,安于众阴之中,已泥者也。失其震首,省不能致后之福,虽得所奉,岂足光哉。
六五,震往来厉,亿无?。有事。象曰:震往来厉,危行也。
其事在中,大无丧也。惧而往也。尊行何安,其反来也。刚以为疾,故皆危也。则以度而居矣,位得大中,事之主也。刚从而依,而不敢遂逼矣,懐惧而已,无所丧也。
上六,震索索,视矍矍,征凶。震不于其躬,于其邻,无咎。?媾有言。象曰:震索索,中未得也。虽凶无咎,畏邻戒也。
索索而惊,矍矍而视,重震之极而中心不自得也。君子安其身而后动也。极惧也,何所容哉。内外震惧,身之危,征之凶矣。震不以躬,惧邻而惊,则无咎也。两震者,动而自省,则行之有终,阳之和,象之纯故也。自震而戒,则可两震求合,则乖也。
艮下艮上 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彖曰:艮,止也。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艮其止,止其所也。上下敌,应不相与也。是以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也。
艮两止也。各止于所,向也。见敌应而咎生也。不获其身,不欲彼见于我也。至近而不可通,虽行其庭不见其人。我无见于彼也。不相见也。何敌之有乎,故无咎也。君子之道,无固也,时可止则止之,时可动则动之,消息以时,而道乃光也。
象曰: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一体而两山,兼山者也。位身之止也,思不出其位,止者也。
初六,艮其趾,无咎。利永贞。象曰:艮其趾,未失正也。
止于下,艮于趾也。艮则不行也。得其止未失其正也,何所咎乎。利于长正,得其久也。
六二,艮其腓,不拯其随,其心不快。象曰:不拯其随,未退听也。
腓随足也,自动则躁妄也,何益于动乎。艮体不动,则腓不得举而随也,性躁而不得往,未退而听命,故其心不快也。
九三,艮其限,列其夤,厉薫心。象曰:艮其限,危薫心也。
艮于下体而不得通于上,止于体之中也。分其体,夤列矣。危及至心也。知其不可,而不可相见,则全其体。至于三,限其止乃止也。而敌之乃处中道而止之,于事则中分矣,羞辱至故,危薫哉。
六四,艮其身,无咎。象曰:艮其身,止诸躬也。
上体兼下,兼两而止,则时止能止,其身当位,而静止得于分,故无咎也。
六五,艮其辅,言有序,悔亡。象曰:艮其辅,以中正也。
上体之中,当其辅也。得其中正言也。言而序,悔亡者也。
上九,敦艮吉。象曰:敦艮之吉,以厚终也。
动者,利之求也。动失则害至。止者,正之元也,久守则福来,非敦厚之徳不能止其终也。
艮下巽上 渐,女归吉。利贞。彖曰:渐之,进也。女归吉也。进得位,往有功也。进以正,可以正邦也。其位刚得中也。止而巽,动不穷也。
女也者,嫁于夫也,必有归也。臣也者,得位于君,必有进也。皆以进外为位乎,渐而道乃行也。刚下柔巽之,是以柔得正位乎,外而辅刚,故女归吉,而往有功也。使柔进得其位,而正邦者,刚得中也。止于相与,而巽以从,则动而何穷哉。
象曰:山上有木,渐。君子以居,贤徳善俗。
山上有木,得其高进也。君子之居,亲其徳而外善于俗,而后能渐之进也。
初六,鸿渐于干,小子厉,有言无咎。象曰:小子之厉,义无咎也。
初至而至于干也。至弱才业未闻,上无应而首于进者,冝为小人之所危也。道不同,故危之矣。我未位也。无害小人,小人何害于我哉。故虽有言,其义不至于咎矣。
六二,鸿渐于盘,饮食衎衎,吉。象曰:饮食衎衎,不素饱也。
盘非鸿之所处,二非三之所得,今托之矣,非安也。得位相止,饮食且乐,可饱也。
九三,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凶。利御宼。象曰:夫征不复,离羣丑也。妇孕不育,失其道也。利用御宼,顺相保也。
得位于上,渐而之陆也。二应五也。为已止之,五合于四,征而不复,顾其类也。已与于二,二自有配偶,邪而不敢孕,失其生化之道,故凶也。两志相保,无可间也,于长正之道,则可保夫一时之利也。
六四,鸿渐于木,或得其桷,无咎。象曰:或得其桷,顺以巽也。
木非鸿之本,止渐而得位于高,或得于桷,桷上附也。承五而相得焉,亦非其安而安也。五巽巳顺,尊而相保,不可倾夺,故无咎。
九五,鸿渐于陵妇,三岁不孕,终莫之胜,吉。象曰:终莫之胜,吉得所愿也。
陵高,安之所。二本应五,三近止之,至五而三,故曰三岁不孕。夫务于大功者,不检于细故,细故不有,匪正之事不甚非之,及其得至于大位,则人莫敢不惧,而道自复也。
上九,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象曰:其羽可用为仪吉。不可乱也。
渐之进也。夫进之为道,求其利也。暴速而取害之至也。渐以相与,虽非其道,不至于悔也。上乃进得高陆,不累于世,不争于利中,心何可乱哉。超然志逺,知夫进退之道,故其羽可用为仪也。
兑下震上 归妹,征凶,无攸利。彖曰:归妹,天地之大义也。天地不交,而万物不兴。归妹,人之终始也。说以动,所归妹也。征凶,位不当也。无攸利,柔乘刚也。
少女之穷也,无所往而归其长阳。女说其有归,而往也。男说其有家,而娶也。有生化之义焉,不交则无终也。故少配长说,以与动有终,而自此始也。少阴失位以求合,人斯贼之矣。不足以相久,征其凶哉。柔得中,众之归也。阴虽从阳,阳下其阴,失其位也。柔制其刚也。岂人伦之序哉,不足以独化也。故无攸利至于终,存乎生化之大义焉。
象曰:泽上有雷,归妹。君子以永终知敝。
泽之濡雷,震于其上,雨微而雷震。虽不当于大,亦相归之物也。无归也,斯敝之矣。君子知其敝,无所往,故归而永终也。
初九,归妹以娣,跛能履,征吉。象曰:归妹以娣,以恒也。跛能履,吉相承也。
无所往归之矣。初说而后动也,何不可乎。故?娣虽不足行,茍能征,则吉。周礼曰:归,以恒者也。柔而随刚,吉相承也。归妹相终,非情故以。礼归之。
九二,眇能视,利幽人之贞。象曰:利幽人之贞,未变常也。
刚居内而应,柔之制也。道之反,不足以为明也。眇而视者矣。自守其幽,不变其常,虽利也。岂娶之道哉。
六三,归妹以须,反归以娣。象曰:归妹以须,未当也夫。以不敌将配以仁者,遽而行之不能终也。故待其所从道极,相说而来,归以娣可也。未当故也。
九四,归妹愆期,迟归有时。象曰:愆期之志,有待而行也。
过下升上,阳以居阴,刚过其柔也。得其无与,合而来之,义也。迟归有时,此得待而行也。
六五,帝乙归妹,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月几望,吉。象曰:帝乙归妹,不如其娣之袂良也。其位在中以贵行也。
殷王之少,妹归妹之贵也。古者王女下嫁于诸侯,衣服不系其夫。下王后一等,故君之袂,不如娣之袂。妻贵于夫,夫下妻也。故见其妻象焉。月几望,阴盈盛也。阴而得中,无与争者,故吉也。
上六,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无攸利。象曰:上六,无实承虚筐也。
柔而居极,归妹之穷也。复何待乎。无其归者也。女徒承筐,不见其实也。士求进,安得其偶哉。道之穷而无所利也。
周易下经 卷六 周易下经丰传第六
卷六 周易下经丰传第六
离下震上 丰,亨。王假之,勿忧宜日中。彖曰:丰,大也。明以动,故丰。王假之,尚大也。勿忧宜日中,宜照天下也。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夫明者,内含其照也。动而施之,乃丰也。明以时动,物伸其直,得尽其大生长之而遂成也。期盛之矣。丰之道者也,唯尚大而当之,故王能极之也。不失天下之情,则勿忧而旣治矣。日之明盛于中也,王宜照于天下也,则无微而不大也。过于中则忧,大斯盈,盈斯缺矣。大之道也,盖圣人戒乎其大也。
象曰:雷电皆至,丰。君子以折狱致刑。
雷电皆发,天下文明。盛大之时,明刑以肃民也。君子无所隐避,明以折狱而至用,刑可以勿忧。当日中之宜也。
初九,遇其配主,虽旬无咎。往有尚。象曰:虽旬无咎,过旬灾也。
丰,尚大也。唯其大者至之以阳,遇四务同而相配彼,俟之为巳主,相须而待也。明方动进而速有功也。迟而过旬失其动也。灾之道也。
六二,丰其蔀,日中见斗,往得疑疾,有孚发若,吉。象曰:有孚发若,信以发志也。
柔之为道,静退者也。又以居内,不能大其上也。是障其光而暗其明也。往之为王,虽尊而阴也。盖相发则覆,疑矣,且履正不邪中。考自信于心明,生于内而悟其违时之失,修改其道,无执其,故得其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