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浅述

  反覆其卦、则吉凶祸福、动静刚柔皆相反也。序卦自乾坤而下三十卦、咸恒而下三十四、杂卦亦然。序卦反对、杂卦亦然。序卦反对、杂卦亦多反对、此其所同也。序卦以乾坤颐大过坎离在上篇、中孚小过在下篇、故二篇反对皆成十八卦。杂卦但以乾坤在上篇、余尽在下篇、又自大过以下不复反对、此其所異也。以其序次错综、故谓之杂。然自乾至困当上经三十卦、实杂下经十二卦於其中。咸至夬当下经三十四卦、又杂上经十二卦於其中。则杂之中、又有不杂者存焉。又卦以乾为首而终之以夬。盖夬以五阳决一阴、次去则又为纯乾矣。故曰君子道长、小人道消、是又圣人扶阳抑阴之意也。又按、春秋传有屯固比入坤安震杀之语、疑古筮书以一字断卦义者多有之。夫子杂採其辞为经羽翼、本非创作。故谓之杂、未可知也。
  乾刚坤柔、比乐师忧。
  刚柔、以德言。忧乐、以事言。刚皆属乾、而纯乾为至刚。柔皆属坤、而纯坤为至柔。然二卦之二五皆得中、爻位刚柔又各有相济、非倚於一偏者。就其德之各见者、则分为刚柔耳。比九五居上而得众、故乐。师九二居下而任重、故忧。又顺在内故乐、险在内故忧。
  临观之义、或与或求。
  以我临物曰与、物来观我曰求。临卦以二阳在下徧临四阴、而六五上六又若以上临下。观卦九五观示乎下、而四阴又相率以观乎上互有求与之意。或者、疑词。无求与而若有求与。见为与又疑於求、见为求又疑於与也。
  屯见而不失其居。蒙杂而著。
  屯、震遇坎。震动故见。坎险不行、居也。又以初爻言之。物始生为见。未得位居贞、居也。又合初五二爻言。九五阳在上卦之天位而显、见也。一阳动坎险之下而固守。居也。蒙、坎遇艮。坎幽昧为杂。艮光明著也。又以二爻言。全卦蒙然而生、故杂二能治之使明、著也。又合九二上九二爻言之。九二阳在下卦之中而位幽、杂也。上九一阳止坎险之外而光明、著也。本义就卦义论、大全兼取爻义。宜兼之始备。时解谓屯以事功言。才有余而遇不足、当养晦以俟时。蒙以学问言。质不足而学有余、宜亲师以取益。意亦是、但不必拘。
  震、起也。艮、止也。损益、盛衰之始也。
  震艮以天道言、损益以人事言。损者人所忧、乃为盛之始。益者人所喜、乃为衰之始。倚伏之机可畏也。
  大畜、时也。无妄、災也。
  刚难畜而畜之、时有适然、意外之得也。无有妄而得災、災自外至者也、意外之祸也。
  萃聚、而升不来也。谦轻、而豫怠也。
  萃、三阴聚於下。升、三阴升於上。不来、谓升而不降也。时解以萃言君之用贤、升言臣之遇主。亦近之、不必拘旧说。轻者、一阳居下之上。
  不自尊大、自卑而轻。豫者、一阳居上之下。其志满足、自肆而怠也。然豫四爻无怠意。按、来注、谦之上六即豫之初六、故二爻皆言呜。谦心虚、故自轻。豫志满、故自肆。此说为胜。
  噬嗑、食也、贲、无色也。
  顺中有物、故曰食。贲以白贲无咎、无色而天下之贲莫尚焉。食色、人之大欲。色至贲则过、故欲返本也。
  兌见、而巽伏也。
  兌、阴外见。巽、阴内伏也。
  随、无故也。蛊、则饬也。
  随时行止、前无故也。蛊坏已极、后当饬也。
  剥、烂也。复、反也。
  五阴溃於内、烂也。一阳生於下、反也。
  晉、昼也。明夷、诛也。
  二卦、朝暮生杀之义。日出地上为昼、则入地下为夜也。明在下为诛伤、则明升上为生长矣。
  井通、而困相遇也。
  往来井井、则其道通。刚为柔揜、所遇之困。自乾至此三十卦、适与上经之数相当。
  咸、速也。恒、久也。
  有感必通、故速。速则夫妇及时。其道有常、故久。久则夫妇偕老。
  涣、离也。节、止也。解、缓也。蹇、难也。睽、外也。家人、内也。
  否泰、反其类也。
  涣节与井困相反。井、以木出水、居塞而能通。涣、以水浮木、则通极而致散矣。节、泽上之水为有制。困、泽下之水则枯竭矣。解难既散、多失於怠缓。蹇险在前、则知阻难。睽疎而外、家人亲而内。否泰则君子小人、其类每相反也。
  大壮则止、遯则退也。
  虑后阳之恃壮、故不欲九四之进而欲其止。恐前阳之不及、故不欲六二之进欲其退也。阳进而消、阴者慎之。阴进而消、阳者抑之也。
  大有、众也。同人、亲也。革、去故也。鼎、取新也。小过、过也。
  中孚、信也。丰、多故。亲寡、旅也。
  明且动、故多故。旅寓则所亲自寡矣。此句卦名在下、变文以叶韻也。
  离上、而坎下也。
  炎上、润下。
  小畜、寡也。履、不处也。
  一阴畜阳、寡不敌众。说随阳进、柔能制刚也。
  需、不进也。讼、不亲也。大过、颠也。姤、遇也、柔遇刚也。渐、女归待男行也。颐、养正也。既济、定也。归妹、女之终也。未济、男之穷也。夬、決也、刚決柔也。君子道长、小人道忧也。
  需讼、皆主乾言。止坎之下为不进、背坎而去为不亲。大过本末弱、故颠。女待男而行、所以为渐。颐以上养下、养得其正。既济六位皆当、故定。女者、未嫁之称。归则女之事终也。未济阴阳皆失位而阴不足言也、故曰男之穷。始乾终夬、则喜阳之长也。本义谓自大过以下卦不反对、或疑其错简。然以韻协之又似非误、未详其义。按、苏氏蔡氏皆有改正之文。
  而蔡氏所改、类从而韻亦协。附录於后兼载胡氏之论、以备参考。
  大过、颠也。颐、养正也。既济、定也。未济、男之穷也。归妹、女之终也。渐、女归待男行也。姤、遇也、柔遇刚也。夬、決也、刚決柔也。君子道长、小人道忧也。
  云峰胡氏曰、易终於杂卦、而交易变易之义愈可见矣。每一卦反复为两卦、而刚柔吉凶每每相反。此变易之义也。自乾至困三十卦、与上经之数相当。而杂下经十二卦於其中。自咸至夬三十四卦、与下经之数相当。
  而杂上经十二卦於其中。此交易之义也。或曰、此偶然尔。愚曰、非偶然也、皆理之自然也。坎离交之中者、本居上经三十卦内、今附於下三十四卦。震艮巽兌交之偏者、本居下经三十四卦内、今附於上三十卦。至若无反对者。上经六卦、下经二卦。今附於上者二卦、附於下者六卦。皆交易之义也。十二月卦气。除乾坤外、上经泰否临观剥复、阴之多於阳者十二。
  下经遯壮姤夬、阳之多於阴者十二。今杂卦移否泰於三十四卦之中、而阴阳之多少复如之。特在上经者三十六画、在下经者二十四画。今附於上者二十四画、附於下者三十六画。愈见其交易之妙尔。若合六十四卦论之。
  上经三十卦、阴爻之多於阳者八。下经三十四卦、阳爻之多於阴者亦八。
  今则附於三十卦者。阳爻七十二、阴爻一百八。而阴多於阳者三十六。附於三十四卦者。阳爻一百二十、阴爻八十四。而阳爻多於阴者亦三十六。
  以反对论。上经阴之多於阳者四、下经阳之多於阴者亦四。今则附於上者。
  阳爻二十九、阴爻五十七。而阴爻多於阳者十八。附於下者。阳爻六十九、阴爻五十七。而阳爻之多於阴者亦十八。或三十六或十八、互为多少。非特见阴阳交易之妙、而三十六宫之妙愈可见矣。是岂圣人之心思智虑之所为哉。愚故曰、伏羲之画、文王周公孔子之言、皆天也。本义谓自大过以下卦不反对、或疑其错简。今以韻协之又似非误、未详何义。愚窃为杂物撰德、非其中爻不备。此盖指中四爻互体而言也。先天图之左互复颐既济家人归妹睽夬乾八卦、右互姤大过未济解渐蹇剥坤八卦。此则於右取姤大过未济渐四卦、於左取颐既济归妹夬四卦。各举其半、可兼其余矣。是虽所取不能无杂。盖此谓杂卦、而互体又其最杂者也。上三十卦终之以困、柔掩刚也。下三十四卦终之以夬、刚柔也。柔掩刚、君子不失其所亨。刚决柔、君子道长、小人道忧矣。然则天地间刚柔每相杂。至若君子之为刚、小人之为柔、决不可使相杂也。杂卦之末、特分别君子小人之道言之。圣人赞化育、扶世变之意微矣。
  周易浅述卷八周易浅述图
  河图图说
  按易繫辞传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此即所谓河图、理数之大原也。天以一生水、地以六成之。地以二生火、天以七成之。天以三生木、地以八成之。地以四生金、天以九成之。
  天以五生土、地以十成之。此河图五行生成之数也。一为太阳、居北。二为少阴、居南。三为少阳、居东。四为老阴、居西。东北阳分、故一三皆位阳。西南阴方、故二四皆位阴。东南物之始生、故二少位于东南。西北物之收成、故二老位于西北。此河图四象之位也。一六为水居北。左旋而东、则水生木。又旋而南、则木生火。又旋而中、则火生土。又旋而西、则土生金。又旋而北、则金生水。此以其运行之序言之、左旋而相生也。
  北方一六之水尅南方二十之火、西方四九之金、又尅东方三八之木。此以其对待之位言之、又未尝不相尅也。要而论之、理数之原一而已矣。一者、太极也。二之则为两仪。四之则为四象。四象变化而庶类繁生、数至四而备矣。一合四即为五、为五行。故五者、数之中也。自五以后、生数皆合五以为成数。一合五为六、二合五为七、三合五为八、四合五为九、成数至九而备矣。而五备五则为十。小衍之为十、大衍之为五十、即为蓍策之数所起。故十者、数之终也。五为数之中、故于成数之中减其生数皆得五。
  十为数之终、故以生数合成数又皆得十。盖太阳居一而连九、太阴居四而连六、少阴居二而连八、少阴居三而连七。就其三居[“三居”当作“所居”、从文澜本]之位言之。则生数太阳、成数配以太极。生数太极、成数配以太阳。生数少阳、成数配以少阴。生数少阴、成数配以少阳。而就阴阳老少各分计之、皆得十焉。此皆天地之自然、非人力所能损益也。万、物统乎天数、始乎一。乃以一二三四分属于天地何也。天地之大、不外乎阴阳。阳奇阴偶分之、自各有所属也。五行皆生于天地。乃或天生而地成之、或地生而天成之何也。万物皆阴阳合而有生、而所以又各自有阴阳、皆由得气之初、阴阳或先或后。水先天阳而后天阴、故体阳而用阴。火先天阴而后天阳、故体阴而用阳。木由滋润而后焦枯、先天同水而后天同火也。金由煅炼而后融液、先天同火而后天同水也。以至人道有男女、飞走之有雌雄、牝牡、其先后天皆可类推也。五行之生有先后、数有多寡何也。
  凡物之生皆自微而著、由清而浊、数之生皆自少而多。五行、水最轻清火次之、故一六水而二七火也。木则形坚、金则质重、土则最大而最浊矣。
  故三八木、四九金、而五十土也。太阳以一为生数最少、以九为成数则最多。太阴以四为生数最多、而以六为成数又最少。少阳以三为生数多[“数多”当作“数次多”、从文澜本]]、以七为成数又次少。少阴以二为生数次少、以八为成数又次多。何也。盖生数主气、成数主形。生数先天、而成数后天。论气、则太阳清轻而太阴重浊、故太阳一而太阴四。论形、则太阳有余而太阴不足、故太阴六而太阳九也。论先天、则少阳强而少阴弱、故少阳三而少阴二。论后天、则少阳主洩而少阴主收、故少阳七而少阴八也。老少阴阳之位、从一二三四而不论六七八九何也。由太极生两仪、由两仪生四象、皆先天之事也、故当从生数也。揲筮老少阴阳之数、取六七八九而不取一二三四又何也。由分二而掛一而揲四、皆后天之事也。故当从成数也。揲筮老阳取九而不取七、而老阴则取六不取八又何也。即太阳有余太阴不足之说也。而不止此也。凡阳属天、天形圆。圆者、径一而围三。凡阴属地、地形方。方者、径一而围四。揲筮以四为数。所扐之数、以四为奇以象天、以八为偶以象地。如三扐皆奇、取径一围三之义。则三三为九、为天矣。天用其全、故不用七而用九也。如三扐皆偶、取径一围四之义。则三四为十二、为地矣。地用其半故不用八而用六也。且所扐者九、而过揲之数亦为四九三十六。所扐者六、而过揲之数亦为四六二十四。
  是揲筮老阳老阴、不必皆因河图、而自与河图暗合、此所以为理数之自然也。至若河图言五行、而伏羲因之以画八卦。河图五方、而先后天之八卦分为八方。皆与河图各有所合。又当即横图圆图方图、详析兮。疏、其义始见、故姑总其大略如此。而诸图仍即杨子道声图卦阐义所分、备列于后云。
  洛书图说
  杨子道声洛书别论曰。洛书之数起于一、中于五、穷于九。五建极于中、为众数所取法。自五为以下皆为生数、为一为二为三为四。自五以上皆为成数、为九为八为七为六。生数与成数相间而立、以成右转之形。夫数始于一、一合中五而生六、六合一而生七、七合中五去十而生二、二合七而生九、九合中五去十而生四、四合九去十而生三、三合中五为八、八合三去十而复生一、运行无穷焉。而其相合相生之法、凡奇数则合中五以生下数、耦则合前位之奇以生下数。耦从奇、奇不从耦也。奇必生耦、耦必生奇、阴阳互根也。中五建极、奇耦相生而自右至左、法自然之运。此不同于河图之不奇耦[文澜本“不奇耦”作“不生奇耦”]、耦之合中五而为数也。至其对待之法、更有大異于河图者。河图奇耦重列以相对、洛书则单列以相对。奇对必奇、耦对必耦。以中五为之纲、而余数相伍以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