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浅述

  观彖传所养自养、作养人自养为是。君子在上足以养人、在下足以自养。卦中上下二阳为卦之主爻。所养指上九、自养指初九也。
  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颐之时义大矣哉。
  此极言养道之大、皆得其正者也。天地之于万物、无庸区别。阴阳运行而万物各遂其生。一出于正而已。若不正、则二气缪戾、何以养万物乎。
  圣人之养人、不能家赐而人益之也。必择贤才、与共天禄。使之施泽于天下、是养贤以及万民。亦一出于正而已。若不正、则贤人不在上位、泽何由下究乎。此极言养之大、故专就所养言之也。
  象曰。山下有雷。颐。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
  帝出乎震、万物得养而生。成言乎艮、万物得养而成。所以取于养也。
  言语饮食皆颐之动。慎之节之、法艮之止也。慎言语所以养德、节饮食所以养身。此则专就自养言之。已得其养、然后可以及人也。彖传言养之大者、故极其所养、至于万物天下。象传言养之切者、故先其自养、而始于言语饮食。要皆出于正者也。
  初九。舍尔灵龟。观我朵颐。凶。
  上宜养下、然阳又宜养阴。初阳在下、不能养人、故以自养言之。灵龟、不食之物。朵、动。朵颐、食物之貌。离体中虚为龟、全卦有灵龟象。
  我指四也。上三爻主养人者。初与四正应、宜待养于四、不宜凶者。然阴则待养、阳宜养人。初九阳刚在下、不能养人、犹当善于自养。乃以震体而上应六四之阴、有舍灵龟、观于四而朵其颐、欲有所食之象。灵龟以气自养、不求养于外、养之得正者也。朵颐则贪欲而易其清除掺、养不以正、宜其凶矣。
  象曰。观我朵颐。亦不足贵也。
  阳刚以能养人为可贵。今乃不能自养、至为欲所累、不足贵也。
  六二。颠颐。拂经。于丘颐。征凶。
  上之养下、理之常经也。然阴不能自养、必欲从阳求养。今二求养于初、则颠倒而违于常理矣。上九最高、有丘象。二求养于上、则非正应、往必取凶矣。六二在他卦为柔顺中正、在颐则为动于口体。上动于下、下动于初、皆自养之不以正者也。
  象曰。六二征凶。行失类也。
  拂经之义易明、不必言矣。于丘颐乃曰征凶者、以上非正应、失其类也。本义兼初爻言之、似不必。
  六三。拂颐。贞凶。十年勿用。无攸利。
  三与上为正应、待养于上、得颐之贞者也。然自处不中不正、居动之极、是媚上以贪求而无厌者。拂颐之贞矣、其占必凶。互得坤、有十年之象。不中正而妄动、无所往而利者也。盖全彖以正而吉、三不中正故凶。
  象曰。十年勿用、道大悖也。
  不中正而妄动、大悖颐养之道也。
  六四。颠颐。吉。虎视眈眈。其欲逐逐。无咎。
  上三爻皆以养人言之、而阴宜待养于阳、四与初又正应、故程传本义皆谓此爻求养于下以养人者。时解从之、作大臣用贤以养民之义。然以虎视为四、则爻中未见养人及施下之象。于象传上施之言不合。今从苏传、作以四养初为顺。盖上宜养下、阳宜养阴。以上下之位言之、二求养于初固颠颐。以阴阳之义言之、初求养于四亦颠颐也。但四居初之上、所处得正、又为正应。自初而言之。则初之见养于四为凶。自四而言之。则四之能养初九为吉。初九之刚、其视若虎之眈眈、不可驯也。六四顺其所欲而致之、逐逐焉而来。不失以上养下之正、咎可无矣。综卦本不宜取象。但自四视初、则震反为艮、故初有虎视之象。
  象曰。颠颐之吉、上施光也。
  按、苏传谓六四于初为上。六四之所施、可谓光矣。今按、施固在四、不妨兼上爻言之。盖上爻、物所由以养。六四与上同体。四所以逐逐能继者、亦赖与上同体、得以恩施及下也。以人事言。五、君也。上、相也。
  四则奉令行政之大臣。膏泽下于民者也。
  六五。拂经。居贞吉。不可涉大川以上养下、常经也。六五以阴居尊、不能养人、反赖上九以为之养、拂于经矣。然居尊而能顺阳刚之德以为养、又艮体之中、故有静安于正而得吉之象。阴柔不可以大有所为、故又有不利涉大川之象。六二拂经而凶、此拂经而犹吉者。二动体、贪求于人以自养、则失正而凶。五止体、虽不能养人、而能用人以养人、则正矣、故吉。时解作君用贤养民、近之。
  象曰。居贞之吉、顺以从上也。
  能从上九之贤、以养天下故也。
  上九。由颐。厉吉。利涉大川。
  六五顺上九以养人、是物由上九以养也、故曰由颐。然位高任重、易失之专、故必危厉而吉。五不利涉大川而上利者、五柔而上刚也。此居大臣之位而泽及天下、可以济变者也。
  象曰。由颐厉吉、大有庆也。
  言天下被其泽也。全卦言自养养人、皆贵于得正。六爻以上下之势言之。则在上宜养人、在下则不能。故上三爻多言养人、而下三爻多言自养。
  以阴阳之分言之。则阳能为养、而阴待养于阳。故初上有养人之才、而中四爻皆有藉于初上。上九居上卦之上、又有阳刚之德、六五藉之以养天下者、故最吉。初九其位虽不能养人、其阳刚犹可以自养。乃动于四而自养、併失其正者也、故凶。四五虽不能养人、而能资人之养、又推以养人者也。
  故虽未能如上之涉川、而皆有吉道。二三既待养于人、又急于求贤[文澜本“贤”作“养”]、则自养之大远于正者也、故其凶又有甚于初矣。要之。自养得正、然后可以养人。君子必由慎言语节饮食以为自养之功。极之至如天地之养万物、圣人之养贤、以及万民、以尽所养之道、庶有得于颐卦之旨矣。
  大过大过、下巽上兌。泽以润木、乃至灭木、有大过之象。阳大阴小。中四阳极盛、初上二阴不能胜。大者过也、故名大过。大过次颐。按、序卦、颐者、养也。不养则不可动、故受之以大过。凢物养成、而后所动者大。
  非常之事、大过于人、由于所养者大、大过所以次颐也。又六十四卦次序多由相综。惟乾与坤错、坎与离错。此则泽风与山雷相错、下经则以风泽与雷山相错也。全彖以四阳虽过、而二五得中。内顺外说、其道可行。故所往皆亨。六爻则以刚柔相济者为善。而过刚过柔者皆凶。二四爻刚而位柔、故二利而四吉。初爻柔而位刚、故无咎。三五重刚而三又不中者也、故三凶而五丑。至上则以柔居柔、过于柔者也、故凶。大抵刚柔相济、则有大过人之才、行大过人之事。否则、过于刚过于柔、皆失之于过者也。
  此全卦六爻之大旨也。
  大过。栋桡。利有攸往。亨。
  大、阳也。四阳居中过盛、故为大过、上下二阴不能胜。又卦之大象坎。坎为栋又为矫揉、故有栋桡之象。然二五得中、内巽外说、有可行之道、故所往皆亨也。既有栋桡之象、而又利于往而可亨者。有阳刚之才、则虽当甚危之时、无不可为之事。此所以大过乎人也。
  彖曰。大过、大者过也。
  谓阳过也。此以卦体释卦名义也。
  栋桡、本末弱也。
  本谓初。末谓上。弱谓阴柔也。此又以卦体释卦辞也。
  刚过而中、巽而说行、利有攸往。乃亨。
  以卦体言之、刚虽过而二五得中。以卦德言之、巽顺而和悦以行。如此则不激于意气、不拂于物情。调剂合宜、委曲尽善。所往皆利、乃可亨也。乃者、难之之辞。
  大过之时义大矣哉。
  以大过人之材、立非常之大事、创不世之大功、成绝俗之大德、唯其时为之。无其时、不可过。有其时无其才、不能过也。
  象曰。泽灭木。大过。君子以独立不惧、遯世无闷。
  泽以润木。而今灭没之、大过之象也。君子之行、不求同俗而求同理。
  天下非之而不顾、独立不惧也。不求人知而求天知。举世不知而不悔、遯世无闷也。此皆大过人之行也。
  初六。藉用白茅。无咎卦以栋桡为象、初则本之弱者。然但以栋桡为言、则天下事付之不可为矣、故又因爻取象。巽为木、有茅象。初在下、以柔承刚、有藉用白茅之象。初六以阴居阳、虽弱犹愈于上。又大过之初、居事之始。苟能过于谨慎、犹可自全。如木中刚本柔、苟错于地、或致缺折。藉以白茅、庶几无伤。以其能畏惧、故得无咎也。
  象曰。藉用白茅、柔在下也。
  下柔承刚、当过于慎也。
  九二。枯杨生稊。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
  稊、根之荣于下者。女妻、年之少者。九二阳之过、有枯杨象。二三四互纯乾、有老夫象。初阴在下、有女妻象。既处于阴、又与初比、得阴之滋。有稊根复秀、女妻得遂生育之象。其占无不利也。此刚资于柔以成务者也。
  象曰。老夫女妻、过以相与也。
  二刚之过、得初阴以相与、以成天下之事也。
  九三。栋桡、凶。
  三四居卦之中、三又变坎、皆有栋象。全卦弱在初上、乃于三言栋桡者。盖以刚居刚、又与上应。上以柔居柔、既不能胜。三过刚必折、是故桡者在三。此大臣之过于刚、而不胜其任者也。
  象曰。栋桡之凶、不可以有辅也。
  刚强之过、不能取于人、人亦不能辅之。
  九四。栋隆。吉。有他。吝。
  九四在三之上、以刚居柔。上与初应、以柔居刚。刚柔相济、以成天下之务者也。故其栋桡有隆起之象、而占则吉也。有他吝、反言以决之。
  谓当大过之时、必刚柔相济、如四乃可。不然而或失之刚、或失之柔、皆吝道也。
  象曰。栋隆之吉、不桡乎下也。
  四以刚居柔、初亦以柔遇刚、则其下不致桡折矣。本义以应初为有他、以不係于初为不挠。然细观全卦、以阳之过而有栋桡之象。盖凡物以过刚而遇过柔、必有桡折也。三四皆栋象、而三独言桡、以三之过于刚也。初上本末皆弱、而上独最凶、以上之过于柔也。三以应上得凶、则四以应初得吉可知矣、故不必以应初嫌也。
  九五。枯杨生华。老妇得其士夫、无咎无誉。
  九五亦阳之过、有枯杨象。阴爻在上、以五变为震、震为、有华生于枯杨之象。五阳爻、变为震、又少于上、有士夫象。比于上六、有为老妇所得之象。盖阳爻为夫、阴爻为妇。又以爻之上下分老少、取象不可易也。阴虽过极、得阳不为无益、故亦无咎。盖阴欲阳、非阳之咎也。然二之老夫女妻、以刚为主而柔辅之。五之老妇士夫、则以柔为主、而刚反辅之矣、何誉之有。
  象曰。枯杨生华、何可久也。老妇士夫、亦可丑也。
  枯杨生华、旋即枯矣。老妇虽得士夫、安能成生育之功乎。
  上六。过涉灭顶。凶。无咎。
  兌为泽、涉水之象。一变为乾、为坎、又居最上、有过涉于水、灭没其顶之象。其凶甚矣、而得无咎者。四阳方过盛、上以阴爻居位。阴不敌阳、自其分也。如栋之桡、必自其最弱之处桡折。理势固然、无足怪者。
  以人事言之。则当大过之时、才弱不能自济。然理穷势极、杀身成仁、于义为无咎也。
  象曰。过涉之凶、不可咎也。
  事虽无济、理势当然、不可咎之也。全卦以阳过乎阴、取栋桡之象。
  大过不能无桡。卦中二五、阳皆在中、故犹可亨。六爻皆欲其刚柔相济、以适乎中。然后当大过之时、不至于有过。大抵刚中有柔、柔中有刚者吉、偏刚、偏柔者凶。阳刚在上为主而阴柔辅之者宜、阴柔在上为主而阳刚辅者否。初上本末皆弱。然上以柔居柔、又居最上、故凶。初以柔居刚、又所处下、故无咎。三四皆象于栋。然四以刚居柔、以居上而下取初之辅、故吉。三以刚居刚、以自下而附上之柔、故凶。五以刚居刚、又自下而上比于上、故丑。二以刚居柔、在上而取初之比、故利。人当大过之时、必以刚为主、以柔为辅。非刚无以任天下之重、非柔无以成天下之功。在下位、则当柔而能刚、敬以承[文澜本“承”作“成”]上、庶几白茅之义。
  身上上位、则当刚而能柔、求贤自辅、得栋隆之吉、老夫之利矣。若以刚居刚、反上附于阴、不凶必丑。若柔弱已极、而居最上、唯有取凶而已。
  坎坎卦、一阳陷于二阴之中。阳实阴虚、上下无据、为坎陷之义、故卦名坎。坎次大过。按、序卦、物不可以终过、故受之以坎。坎者、陷也。
  理无过而不已、过极必陷、坎所以次大过也。坎为险陷。全彖取一阳在中、以为内实有常。刚中可以有功、时世有险而此心无险、故虽险而亨。此全卦之大旨也。六爻皆不言吉。二五虽刚中、而皆在险中。五得位而二不得位、故五既平而二仅小得也。四阴爻亦皆从阳爻起义。三四在阳爻之中、犹愈于初上在阳爻之外。三以失位乘阳而无功、四以得位承阳犹得无咎。
  若初上则在两阳之外。初居险之下、而上居险之极、故凶为最甚。此六爻之大略也。
  习坎。有孚。维心亨。行有尚。
  习、重习也。坎、险陷也、水象。阳陷阴中、外虚内实、险陷之象。
  此卦上下皆坎、是为重险、故言习。乾坤六爻同一爻、可不言习。坎卦序在六子之先、此言习、而他皆以重习起义可知矣。坎卦中实而水内明、有有孚心亨之象。世可险而心不可险、身可陷而心不可陷。诚信在中、则安于义命而不侥倖苟免。此心有主、不为利害所动而心亨矣。心亨则洞察时势、取必于理、而行自必有功、此所以为处坎之道也。
  彖曰。习坎、重险也。
  危难洊至、险而又险也。此释卦之名义。
  水流而不盈、行险而不失其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