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易藏
- 易经
- 周易尚氏学
周易尚氏学
卦全体兑象。故仍曰抵羊。上欲应三。而为五所格。五亦阴得故。三之藩在四。上之藩在五。故退欲来三。为藩所阻。进欲前往。而道已穷。故不能退不能遂。巽为利。巽伏故无攸利。然上当位有应。艰贞自守。终吉也。
象曰。不能退。不能遂。不详也。艰则吉。咎不长也。
释文云。详审也。审慎也。言不能退不能遂之故。咎在不慎审于始而妄动也。郑虞王肃王弼皆释详为善。于义亦通。三上为正应。终必和合。故曰咎不长。
晋。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
离出地居五。南面响明而治。故曰晋。晋进也。四诸侯。康美也。大也。礼祭统。康周公注。康犹褒大也。易林随之恒云。实沉参虚。封为康侯。康侯略如大侯。为诸侯之美称。犹诗之言齐侯。言平王也。坎为马。坤亦为马。坎为众。坤亦为众。故曰用锡马蕃庶。艮为手故曰锡。锡予也。言康侯恭顺。来宾于王。锡贲众多。杂卦。晋昼也。艮为手。数三。离为昼。故曰昼日三接。侯果曰。大行人职曰。诸公三晌三问三劳。诸侯三响再问再劳。于男三晌一问一劳。即天子三接诸侯之礼也。昼日三接。即一昼三觌也。
象曰。晋。进也。明出地上。顺而丽乎大明。柔进而上行。是以康候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也。
明出地上谓离。顺谓坤。柔进而上行谓五。进居地上。得君位也。
象曰。明出地上。晋。君子以自昭明德。
二无应。进遇坎。坎为忧。故曰愁如。贞吉者。卜问吉也。介虞九家皆训为大。坤为母。伏乾为大为福为王。故曰受兹介福于其王母。王母谓二。言二虽不宜于进。然得中为坤本位。必受此大福也。旧解谓王母指六五。六五亦阴。焉能福二。故夫阴遇阴阳遇阳。敌应之理不明。说易无不误也。
象曰。受兹介福。以中正也。
言二所以受兹大福者。以得此中正之位也。若六五则中而不正。各家因曰王母疑非五莫能当。岂知下坤方为母,伏乾故曰王母。易林此例甚多也。
六三。众允悔亡。
施氏于升初六允升。读作允(A:左上山左下卒)。就允(A)进也。此允字当与之同。故吴澄亦读作众允(A)。众斯允(A)者众进。坤为众。言群阴并进而承阳也。故曰悔亡。虞翻诂允为信。朱子从之。与象传上行之义不合。
象曰。众克之志。上行也。坎为志。上行谓进而承阳。即释允(A)义。可见施读合也。
九四。晋如鼠。贞厉。
释文子夏传作硕鼠。云五技鼠也。古盖音同通用。艮为鼠。为穴。坎为盗。鼠居穴中。伺隙盗窃。昼伏夜动。四失位。前临夷主。下拥万民。而坎为隐伏。为畏怯。欲进居五。恐下民生疑。欲下应初。又恐失五位。进退周章。有类于硕鼠。故贞厉也。
象曰。硕鼠贞厉。位不当也。位不当。即谓不中不正。
六五。悔亡。矢得勿恤。往吉。无不利。
六五得尊位。晌明而治。故侮亡。矢辅嗣作失。兹从孟马荀虞郑王肃诸家。坎为矢。五坎体。是得矢也。坎为恤。得矢为用。故勿恤。承阳故往吉。坎矢象。噬嗑九四云得金矢。以坎为失也。易林常用。乃至汉末竟失传。
象曰。矢得勿恤。往有庆也。
往遇阳。故曰往有庆。虞翻强命五变得乾为有庆。岂知六五上下皆乾阳。五居其中。往承阳故有庆。若五变为阳。往遇阳得敌。尚能有庆哉。
上九。晋其角。维用伐邑。厉吉。无咎。贞吝。
爻例上为角。故曰晋其角。坤为邑。离上九云。王用出征。有嘉折首。是离有征伐象。盖离为甲兵。故维用代色。然下应柔爻。故必振厉方吉元咎。以不全吉。故贞吝。
象曰。维用伐邑。道未光也。
离为光明。至上光将熄矣。夫王道大光。则无用征伐。用征伐必未光也。
明夷。利艰贞。
郑云。夷伤也。日出地上。其明乃光。至其人地。明则伤矣。按二至四互坎。故曰艰。坤安故曰贞。利艰贞者。言当明夷之世。宜以艰苦贞定自守也。
象曰。明入地中。明夷。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文王以之。利艰贞。晦其明也。内难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
离文明。坤柔顺。离内坤外。故曰内文明而外柔顺。坎为难。故曰以蒙大难。坤为文。震为王。故曰文王。文王国羌里。几经艰难。而后出之。故日以蒙大难。坤为黑。坎为隐伏。明伏地下。故曰晦其明。坎在下。故曰内难。坎为志为正。故曰内难而能正其志。震为子为箕。故曰箕子。易林贲之屯云。章甫荐履。箕子佯狂。以屯震为箕子也。箕子纣请父。故曰内难。纣囚箕子。箕子佯狂为奴。晦明不用。仅以身免。故曰箕子以之。以用也。易凡于人名地名。无不从象生。除焦延寿外。无知此者。震箕象形。易林屡用。
象曰。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莅众。用晦而明。
象曰。君子于行。义不食也。
初潜龙勿用。况当明夷之世。方自晦之不暇。当然不得禄食也。
六二。明夷于左股。用拯马壮吉。
释文云。股。马王肃作般。孙堂云。般盘之省。汉碑盘字常作股。股常作般。然则马王虽作般。义仍作股。汉时般股通用不分也。互震为左。巽为股。巽伏不见。故曰夷于左股。三震为马。拯。郑云承也。子夏传作升。仍音承。用拯马壮吉者。言二承三。三阳。故壮吉也。旧解独惠栋谓马谓三。而谓三升二故壮。则又非。承者顺。谓阴顺阳。象释曰顺。即释拯义也。
象曰。六二之吉。顺以则也。
则者法也。阴以阳为则。顺以则。谓阴顺阳。释拯马之义也。乃旧解皆不知其所谓。故愈说愈晦。岂知象以解经。顺即谓拯也。
九三。明夷于南。句狩。句得其大首。不可疾。句贞。
三遇坤。坤为夜为黑。震为南。左传成十六年。晋筮遇复曰。南国戚(左足)。 以坤为国。震为南也。三南遇坤。故曰明夷于南。震为狩为大。坎为首为获。故曰得其大首。言得其渠率也。诗大雅吴天疾威。传。疾犹急也。不可疾。言虽得其大首。不可持之过急也。贞谓宜安定也。疾与贞相对为义。旧读疾贞连文。九家谓不可疾正。最为害理。独项氏玩辞。以贞自为句。与经义合。又旧读以南狩连文。义亦不协。
象曰。南狩之志。乃大得也。
阳遇阴故大有得。
六四。入于左腹。获明夷之心。于出门庭。
震为左。坤为腹。为门庭。为心。四坤体。故曰人于左腹。坤阁故曰获明珍之心于出门庭。震为出。言行至四人坤。悉明夷之故。正在于是也。四当位有应。故无吉凶。坤心之象。益九五云。有孚惠心。心调二。二坤体也。又益九五象云。大得志。志亦谓坤。故易林需之否云。志如死灰。以坤为死为志。人第知坎为心志。不知坤亦为心志。故易辞多误解。
象曰。入于左腹。获心意也。
坤为心意。故曰获心意。旧解多以三升五成坎为心意。穿凿无理。不可从。
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贞。
震为箕子已见前。据易林。此箕子则孩子也。决(左无)之中孚云。道路不通。孩子心馈。以中孚互震为孩子。又家人之龚云。孩子贪饵。以伏震为孩子。又损之大畜云。婴儿孩子。未有知识。以大畜上艮为婴儿。互震为孩子。凡易林取象。无不本之易。易他处无孩子象也。宋吴械韵补云。古亥字音喜亦音其。按亥字既读为其。则其字亦必读为亥。淮南子时则训。A (?)萁隧火。高诱注。萁读为该备之该。即A(?) 该燧火也。真既读为该。于是亥孩刻亥(上草)。与其箕常通用。书微子。我旧云刻子。论衡作我旧云孩子。孩子谓纣。言久知其愚蒙昏馈(左 )也。是应为孩子。而作刻子。墨子非攻篇。纣播弃黎老。贼诛孩子。是孩子即箕子。古之所谓诛。不尽是杀。贼诛孩子。即幽囚箕子也。是应为箕子。而作孩子。故此处六五之箕子。汉赵宾又作亥(上草)兹。夫墨子以孩子作箕子。则明夷六五之箕子。易林作孩子。正与墨子合。与论衡同。孩子皆谓纣也。孩箕刻亥(上草)。皆非讹字。以音同古通用。犹盘桓之盘。或作盘。作盘(下木)。作般。皆非讹字也。易林云。婴儿孩子。未有知识。释孩子之义也。六五天子位。孩子之明夷。谓纣昏蒙。惟其指纣。故象传推及于文王箕子。不然。象传之箕子。胡以无一异读哉。故易林垢(左女)之明夷云。西戎为疾。幽君去室。明夷六五君位。坤黑。故曰幽君。坎为室。六五在坎外。故曰幽君去室。幽君即释孩子之义。又困之明夷。邃态作云。蒙覆大臣。坤为云。亦释昏蒙之义。又京房易传明夷云。君暗臣明。不可止。君暗谓六五。臣明谓六二。亦以五为君。不以为纣臣。又象传曰。孩子之贞。明不可息也。贞正也。言孩子居天子之正位。天子一日万几。故明不可息。若箕子已晦其明矣。有何不可息。古今释者千百家。于此语未有能通者。盖文王与微子。不欲明斥纣。故以孩子为代名。犹麦秀歌之谓狡童也。观墨子以箕子为孩子。则此之箕子。亦为孩子。易林之读。独得其真。自孩箕音同通用之义弗明。竟作纣臣矣。岂知孩子即谓纣。与微子之孩子同。彼夫赵宾作亥(上草)兹。刘向荀爽作亥(上草)滋。蜀才作其子。王弼作其兹。惠栋作亥子。虽与象传义不合。然皆知作纣臣之必非。乃孔疏不从王注。而从马融。竟作纣臣解。疏已。五本君位。马融作纣臣解。亦知其不安。而以箕子演畴。有君德为解。益可证易林以孩子为纣之精。五承乘皆阴。下又无应。故曰利贞。谓宜艰贞自守不妄动也。
象曰。箕子之贞。明不可息也。
五为天子。天子一日万几。明息则政乱矣。故曰明不可息。
上六。不明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
明夷之初为晋。晋日在地上而为昼。故曰初登于天。乃晋覆成明夷。日在地下而为夜。故曰后人于地。人地故晦而不明。卦正如彼。覆则如此。此文王示序卦之义也。
象曰。初登于天。照四国也。后入于地。失则也。
坤为国。震卦数四。故曰四国。则谓三。上为四五所格。不能应三。故曰失则。此则字与六二顺以则。谦六四不违则义同。皆谓阳。旧解皆不知失则之故何在。泛说之。非。
周易尚氏学卷十一 下经
家人。利女贞。
归藏曰散家人。卦以一阳一阴。散处于卦内。又上卦巽风。下卦火炎上。均有敬意。故以为名乎。马融曰。家人以女为奥主。长女中女。各得其正。故曰利女贞。然象传曰。男正位乎外。似家人兼男女言。特女尤利耳。又考太玄拟家人为居。云踞肤赫赫。为物城郭。万物咸宅。是以家人初上爻皆阳。故曰肤。曰城郭。而人宅其中。故曰家人也。义似较各家为优。二四得正。承阳有应。故利于女子之占也。
象曰。家人女正位子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女正位乎内谓二。男正位乎外谓五。二五者夫妇。即天地也。即父母也。父母皆得正位。故曰严君。
严君者尊也。卦下五爻皆得正。故曰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初震交。震为子。为兄。为夫。三艮爻互坎。坎艮皆为弟。巽为妇。父子兄弟夫妇皆得正。则家正。家齐则国治。故曰天下定。
象曰。风自火出。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巽木生火。火动生风。故曰风自火出。物。孔疏云事也。按周礼地官。司门几出人之不物者。注。衣服视瞻。不与众同。及所操物。不如品式者。然则不物即违常。即不法也。言有物者。即言不离乎经常也。
初九。闲有家。悔亡。
释文。马云闲阑也。防也。离中虚外坚。故离有闲义。即太玄所谓为物城郭也。能闭其家。故侮亡也。荀郑训闲为闲习。似非。
象曰。闲有家。志未变也。
初应在四。四体坎。坎为志。志未变者。言初与四为正应。无敢或渝。所谓行有恒而家道正也。其以遂为说者。皆因不得解而穿凿也。
六二。无攸遂。在中馈。贞吉。
象曰。家人高高(左口)。未失也。妇子嘻嘻。失家节也。
失佚古通。未佚者言不敢放逸也。若嘻嘻则淫佚而不中节矣。故曰失家节。失。下读得之失。上读佚。以与节韵。
六四。富家大吉。
乾为富。四承重阳。当位有应。体坎。坎为室家。故曰富家大吉。凡上卦为巽。四当位无不吉者。如小言观益巽涣中孚。六四皆吉。谁不当位者。虽临重阳。不尽吉也。此易例也。虞翻旨命三变成艮。最为害理。三当位。胡为使失正哉。
象曰。富家大吉。顺在位也。
言富之故。以顺阳也。五得位。故曰顺在位。
九五。王假有家。勿恤。吉。
五天子。故曰王。假释文更白反。注至也。案虞书。格子上下。传。格至也。是王弼陆德明皆读假为格。与萃之王假有庙同。王假有庙。言王以至诚感神明。王假有家。言王以至德威格家人。无有不正。故无所忧而吉也。
象曰。王假有家。交相爱也。
交相爱。谓二五交孚。即释格义。诸家皆释假为大。与交相爱之义相去甚远。故唯王注为得也。
上九。有孚。威如。终吉。
上九居家之上。为全家所戴。故曰有孚。曰威如。上居卦终。故曰终吉。
象曰。威如之吉。反身之谓也。
巽究成震。震为威。言震巽相反复。故曰反身。虞翻命三变成阴。以说反身。三当位。胡能使变。乃惠栋不知其强说。谓蹇上六志在内为反身。夫蹇三上皆当位有应与。若家人则三上皆阳。艮传所谓敌应也。上胡能反三哉。睽。对事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