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易藏
- 易经
- 周易尚氏学
周易尚氏学
象曰。贞吉悔亡。未感害也。憧憧往来。未光大也。
下系云。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则凶。或害之。三近四。二近初。然三亦阳。为四敌。二亦阴。为初敌。故二三为初四害。知其害而不动。害斯免矣。故曰未感害也。初四相上下成离。离为光大。今不能相上下。故曰未光大。
九五。咸其每(左月)。无悔。
每(左月)。说文背脊肉也。郑虞同。伏艮。艮为背。故曰咸每(左月)当位得中。故无悔。感居人身之上。故象曰志末。末谓上六。言九五感上。近而无阻。故无悔也。案五正应在二。而舍二感上者。以三四害之也。
象曰。咸其每(左月)。志末也。
大过云。本末弱。以上为末也。兹曰志末。谓五为三四所阻。不能应二。故舍远取近。感在上也。
上六。咸其辅颊舌。
虞翻曰。耳目之间日辅颊。按说文。辅。人颊车也。颊。面旁也。左传辅车相依注。辅输颊。车牙车。正义云。易以辅颊舌三进并言。则三物也。故郑注颐卦云。颐者口车辅也。震动于下。又止于上。口车动而上。因输嚼物以养人。按郑所谓口车即牙车。牙车在口下。故曰动而上。辅在口上。故曰因辅嚼物以养人。是辅与牙车对。在口中,颊在面旁。居口上。与颐连。不过颊在上。颐在下。颊以骨言。颐以肉言耳。是输与颊确为二物。又皆为口之属。故与舌并言。兑为口为言。辅颊舌皆兑象。所用以言者。感及于是。则言说多矣。故象日滕口说。来矣鲜云。舌动则辅应而颊随之。三者相须用事。皆所以言者。皆兑象。
象曰。咸其辅颊舌。泰(左月)口说也。
释文。滕达也。九家作乘。虞作滕。郑云送也。按郑虞说非也。朱子云。滕与腾通。即达也。李鼎祚本正作腾。
恒。亨。无咎。利贞。利有攸往。
咸男下女。男求女。得婚姻之正。夫妇之道既立。则长男在前。长女在后。夫倡妇随。终身以之。故受之以恒。恒常也。久也。卦六爻皆有应。故亨利贞。易林大畜之未济云。乾坤利贞。乳生六子。利贞者和合也。二五应初承重阳。四临重阴。故曰利有攸往。虞翻谓终变成益者是也。
象曰。恒。久也。刚上而柔下。雷风相与。巽而动。刚柔皆应。恒。恒亨无咎利贞。久于其道也。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巳也。利有攸往。终则有始也。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大成。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观其所恒。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泰初四相上下成震巽。故曰刚上而柔下。震巽相反复。乾坤者震巽之终。震巽者乾坤之始。故曰终则有始。蛊先甲三日。后甲三日。终则有始。与此理同也。夫妇者天地也。天地之道。循环往来。恒久不已。乾为日。兑为月。日月久照。恒也。震为春。巽为夏。兑秋。乾冬。四时反复。无有穷期。恒也。乾为圣人。震巽为草木。故曰万物之情。
象曰。雷风。恒。君子以立不易方。
雷风同声相应。可常可久。立而易方。则不恒矣。故此卦六爻皆有应。而爻辞皆不取。论语有勇知方。注。方义也。立不易方。即蹈义而行。无或违也。
初六。浚恒。贞凶。无攸利。
浚深也。虞翻云。乾初为渊故深。深谓阳。乃泰初阳上居四。四阴下居初。虽皆失位。而仍有相求相交之象。故曰浚恒。乃四阳为二三所隔。不能应初。若初则可应四也。惟初远应四。则有近不承阳之嫌。为二三所忌。故曰贞凶。无攸利。贞卜问。巽为利也。
象曰。浚恒之凶。始求深也。
又在初称始。宜静不宜动。况阴居初失位。尤不宜动。以违恒久之义。乃初六求与四阳交。不知二三之有厉。故曰浚恒之凶。始求深也。言凶之故在初六求与四交也。焦氏易林泰之恒云。蔡倏适楚。流连江滨。逾日历月。思其后君。粪为草莽。故为蔡。丛木为楚。故震为楚。言初求四。故曰蔡侯适楚。乾为江海。初在乾下。故曰流连江滨。乾为日兑为月。初前临乾兑。故曰逾日历月。初求交四。震为君。故曰思其后君。林词专释此爻与四之关系。而曰思其后君。释求深之义。尤为明白。故本焦义以为诂。
丸二。悔亡。
二不当位。前临重阳。宜有悔矣。然得中位。进虽不利。中正自守,亦无悔也。
象曰。九二悔亡。能久中也。
乾为久。为三四所隔。不能应五。故久于中。卦以恒为义。久中故悔亡。
九三。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贞吝。
乾为德。三承乘皆阳。宜静不宜动。倘亟于应上。而四或害之。则羞吝生矣。故贞吝也。又三居巽上。下桡。进退不定。亦不恒之一因也。
象曰。不恒其德。无所容也。
乾为德。承乘皆阳。进退有阻。故曰无所容。
九四。田无禽。
震为田猎。禽获也。下应初。三二遇敌。受阻。故无禽。按四前临重阴。例之豫四。大壮解丰。四爻皆吉。兹独不吉者。卦以恒久贞定为义。故不取利往也。
象曰。大非其位。安得禽也。
乾为久。乾四失位。故曰久非其位。
六五。恒其德。贞妇人吉。夫子凶。
二五为夫妇。乾为德。六五下遇重阳。而正应在九二。通利极矣。阴得阳应。终身顺承。故贞妇人吉。乾为夫。大过九二。老夫得女妻是也。故夫子谓九二。六五者九二之妇。本为正应。然二着应五而从妇。则三四遇敌。横犯灾难。故曰夫子凶。大畜初九曰。不犯灾。需初九曰。不犯难行。二卦初九。皆有正应。而皆二三得敌。故日灾难。兹与之同。
象曰。妇人贞吉。从一而终也。夫子制义。从妇凶也。
五应二。故曰从一而终。坤为义。乾制义者也。阳得阴应。本无足贵。况应之而犯灾难乎。故曰从妇凶也。
上六。振恒。凶。
上六居动之极。故日振恒。振起也。卦以贞静恒久为义。振则于恒德或违。故凶。
象曰。振恒在上。大无功也。
交至上而穷。不宜动。大谓三。三欲应上。为四所隔。故曰大无功。
周易尚氏学卷十 下经
遁。亨。小利贞。
遁月卦辟未。阴长阳消。小人道长。君子道消。遁者退也。避也。当阴盛之时。势须退避。否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矣。故曰遁亨。盖以行止论。洁身退隐。否所谓俭德避难也。无所谓亨。而以祸福论。防微虑远。不事王侯。高尚其事。优游事外。亨莫亨于是矣。故传日适而亨也。阳大阴小。小利贞者。谓宜贞定也。传曰浸而长。谓阴方长。长则消阳。故利于静。不利于动也。
象曰。遁亨。通而亨也。刚当位而应。与时行也。小利贞。浸而长也。通之时义大矣哉。
五当位。二有应。故曰刚当位而应。然而不能不适者。时不可也。故曰与时行。遁太早则有过情之讥。如严光是也。太晚则不能适。沉溺于小人之中。而不能免。如刘歆是也。行而宜之之谓义。故夫子极叹时义之大。
象曰。天下有山。遁。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
凡卦皆合上下卦以立名。乾健艮止。皆无退义。然而遁者。以乾与艮先后天皆居西北也。西北者幽潜无用之地。太玄谓曰冥。冥者明之藏也。故曰遁。乾为君子。远遁在外。故曰远小人。五应二。故曰不恶。然以有阻隔故。绝难为与。故曰不恶而严。盖外不与绝。内实远之也。
初六。通尾。厉。勿用有攸往。
爻象初为尾。初往应四。则为同性之二所阻。危厉之道也。勿往则免矣。
象曰。遁尾之厉。不往何灾也。
艮为止。在艮宜静。勿用有攸往。则无灾矣。
六二。执之用黄牛之革。莫之胜说。
艮为牛。无妄六三或系之牛是也。二居中。故曰黄牛。易林既济之艮云。伺候牛羊。同人之无妄云。负牛上山。皆以艮为牛。艮为皮革。执持也止也。艮手为执。言二得中正。宜贞定自持。如牛革之固。莫能胜我而说去也。仍小利贞之怡(右下日)也。说脱同。
象曰。执用黄牛。固态也。
巽为志。牛革者至固之物。持志如是。贞定极矣。故曰固志。固则不动。不动则不消阳。
九三。系遁。有疾厉。畜臣妾。吉。
巽为绳。故曰系。艮止故曰秒遁。言系恋而不即遁也。巽为疾。三无应。往遇敌。故有疾厉。然下有重阴。承顺于三。畜臣妾则吉。艮为臣妾也。巽疾象。详履卦象传注。艮臣象亦本易林。易林决(无左)之坎云。君臣扰忧。坎中爻艮震。震为君。艮为臣。故曰君臣扰忧。又兑之艮云。臣围其君。亦以艮为臣。盖艮为憧为仆。故为妾。臣与仆古不分。故为臣。由是知蹇六二曰。王臣塞蹇。小过六二曰。遇其巨。易原以艮为臣也。
象曰。系遭之厉。有疾惫也。畜臣妾吉。不可大事也。
广韵。惫赢困也。陆绩云。大事谓天下之政。潜道之世。但可居家。畜养臣妾。不可治国之大事。
九四。好道。君子吉。小人否。
虞翻曰。否乾为好为君子。阴称小人。按四与初有应。好适者。外不与小人绝。当祸患未形之时。从容而遁也。然知几其神。惟君子能之。若小人则系恋而不去也。故曰君子吉。小人否。
象曰。君子好遁。小人否也。
否不也。小人不肯退。不退则凶咎至矣。九五。嘉道。贞吉。乾为嘉。五居中当位。下有应与。大必适也。乃识微虑远。及此嘉时而遁焉。故曰贞吉。象曰。嘉遁贞吉。以王志也。五应在二。二互巽。巽为伏。故为心志。虞翻用卦变谓四与初巳易位。三已变成坎。上来之三。成坎为志。夫圣人观象系辞。其所用象。乃在三变之后。迂曲如此。使后学鸟从测之哉。上丸。肥通。无不利。子夏传释肥为饶裕。虞翻以乾盈为肥。皆非。后汉张衡传。注引淮南九师训云。飞而能适。吉孰大焉。易林需之遁云。去如飞鸿。节之道云。奋翅鼓翼。王弼云。曾(左矢)缴不能及。并皆读为飞。朱芹引姚宽西溪丛语云。肥古作琶。琶蜚同字。是肥即蜚。蜚即飞也。盖上九居极上。高飞远引。无有阻隔。故无不利。而乾为行。故为飞。乾九五飞龙在天是也。象曰。肥遁无不利。无所疑也。上九逍遥世外。故无所疑。大壮。利贞。杂卦云。大壮则止。序卦云。物不可以终壮。故授之以晋。晋者进也。是亦训为止。故与进对文。太玄拟为格。格阻也。亦止也。又拟为夷。夷伤也。故马虞训壮为伤。吴先生曰。伤则必止。二义相因。按说卦震为蕃。蕃有闭义。诗四国于蕃。笺云蕃屏也。周礼大司徒蕃乐。杜子春读蕃为藩。谓藩闭乐器而不用。是蕃与藩通。大壮之所以为止者。以震藩屏闭在前也。四不应初。二三遇敌。下阳全为四所格阻。故日曰贞。言利于贞定不动也。即止也。不止则伤。四五两爻是也。郑王谓为强盛。然注莫古于十翼。莫精于太玄。皆不如是言。疑非易本旨。象曰。大壮。大者壮也。刚以动。故壮。大壮利贞。大者正也。正大而大地之情可见矣。大谓乾。乾在下为四所格。故曰大者壮也。盖刚宜静。刚而动必多阻格。释壮之故也。利贞者。贞定。乾象传云。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天地之情。本如是也。象曰。雷在天上。大壮。君子以非礼弗履。震为履。震履乾。即卑履尊。非礼甚矣。陆绩曰。君子见卑履尊。终必消除。故以为戒。大象每相反为义。此其一也。初九。壮于趾。征凶。有年初应在四。四震为趾。乃四亦阳。初失应。故壮于趾。言趾有所阻格也。又二三亦阳。阳遇阳则窒。故征凶。有二说文有不宜有也。春秋传日月有食之是也。依说文。有孚者。谓不宜于有也。即不孚也。正与象辞孚穷之义合也。象曰。壮于趾。其孚穷也。初得敌。无应。故孚穷。九二。贞吉。二得中。故贞吉。与下贞历为对文。象曰。九二贞吉。以中也。二承乘皆阳。得敌。似不吉。然而言者。以位中也。九三。小人用壮。君子用罔。贞历。羝羊触藩。赢其角。三应在上。小人谓上六。君子谓三。乃上六欲应三。而为五所格。故用壮。三欲应上。而为四所格。故用罔。目无也。言三上皆失其用也。故卜问历。中爻互兑。故曰羊。四震为藩。赢缠绕也。三在下卦之上。于交象为角。羝羊触藩。赢其角者。言三欲上升。为九四所阻格。若羝羊以角触藩而不能决。角反为藩所困也。荀爽以五为角。五为角。则藩已决矣。胡有赢象哉。震藩象。易林乾之丰云。藩屏周卫。同人之师云。藩屏汤武。皆以震为藩。而藩与蕃通。说卦震为蕃。即易林所本也。
象曰。小人用壮。君子罔也。罔犹否也。
九四。贞吉。悔亡。藩决不赢。壮于大典之复(左车)。
四前监重阴利往。故贞吉无悔。故藩决不赢。震为舆。为复(左车)。象曰尚往。是四往五也。四往五。震象毁。而兑为毁折。故曰壮于大舆之复(左车)。盖卦以止为义。藩决则进。进则有伤。五爻丧羊相因而至矣。虞翻因不知复(左车)象。氦复(左车)为腹。非。
象曰。藩决不赢。尚往也。尚往言上进居五。
六五。丧羊于易。无悔。
兑为羊。兑毁折故丧羊。易。释文云。陆作场。谓疆场也。古文往往如是。说文场田畔也。诗小雅。疆场有瓜。丧羊于场。言丧羊于田畔也。诸家作难易解。不辞甚矣。惟场象无有详者。按震为阪。说文阪坡也。山协也。诗小雅。瞻彼阪田。场既为田畔。疑仍震象也。然虽丧羊。下有应得中。亦无悔也。
象曰。丧羊于易。位不当也。位不当。释丧羊之故也。
上六。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无攸利。艰则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