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子藏
- 诸子
- 明末清初耶稣会文献
明末清初耶稣会文献
一、富贵者因哀矜贫贱而立功 444
三、富贵贫贱之喻 445
四、人贫不可怨主 445
戒慎言,1:16 445
一、会士的故事 445
二、释会士故事 446
论热心,1:16 446
论吾主受难期近,当痛自刻责,1:16 446
论字音多寡之殊,1:16 447
一、中西文字比较 447
二、当多读而少言 447
论恶人悔悟倍受主怜,1:17 447
一、浪子回头的故事 447
二、善恶之人皆天主所生 448
三、天主尤爱悔改之恶人 448
四、对中邦教友的评价 448
论心图一十八幅,1:18,凡十九则 448
一、群圣共献一心 448
二、天神与三仇各有作为 449
三、主叩之心门 449
四、人心正邪交战 449
五、主赦免人的罪 449
六、人心被洗涤 449
七、人的灵魂被洁净 449
八、人心迎主降临 450
九、主讲解训导 450
十、人心常念四末 450
十一、人负己之十字架随主 450
十二、人受主圣宠 450
十三、日渐喜乐 450
十四、心灵舒畅 450
十五、世界不能动摇其心 451
十六、人因爱主而大发热心 451
十七、内心更加火热 451
十八、得胜而升天 451
答求名,1:20 451
口铎日抄卷之二 452
论欲与要之异,2:21 452
一、欲奉教者有顾虑 452
二、要奉教者不遑他顾 452
三、奉教须以要心 452
答圣架异迹,2:21 452
一、十架初为刑具 452
二、主受难后奉为至宝 453
三、虽十加分而并不变小 453
论人有所系未能领受主恩,2:22,凡二则 453
一、翁允鉴有所系 453
二、祈求不如领受 453
论天主爱人人宜相爱,2:22 454
一、圣若望的教导 454
二、爱主者必爱人 454
答太西有万年不易之历且不置闰,2:23 454
一、计算历法的方法有二 454
二、太阳历与太日历比较 454
述不娶妾,2:23 455
一、用吁不娶妾 455
二、王佥宪不娶妾 455
论译经异迹,2:24 455
论天主之教有三,2:24 456
一、天主教有三 456
二、天主三教 456
三、宠教为至 456
论调心如调琴,2:24 456
论远镜寓义,2:24 457
论时机不可失其图有十,2:25,凡十一则 457
一、用人象征时机 457
二、天神魔鬼各有作为 457
三、魔鬼喜人戏玩时机 458
四、抓紧时机者天主宠佑 458
五、抓紧时机者天主乐而魔鬼恚 458
六、时机将去亦可能挽回 458
七、失去时机者必被魔笑 458
八、戏玩时机者将有大难 458
九、天主救人脱离永苦 459
十、人的结局不同 459
十一、作者的感慨 459
论功从劳积,2:27 459
一、为道劳苦可以积功 459
二、劳苦积功德的故事 459
答性体非故,须克其偏,2:27 460
答克己工夫须克之又克,2:28 460
答人犯主命故雨旸不时,2:28,凡二则 460
一、地产五谷必藉天主 460
二、人因犯主命而受罚 460
三、天主降罚的用意 461
论天主初生地狱之意,2:28 461
论五大洲之人皆天主所主,2:29 461
一、人主权柄有限 462
二、天主掌管一切人 462
答诸天本动各有迟速,2:29 462
一、诸天运功各有迟速 462
二、诸天运行规则 462
三、诸天运行之喻 462
论星图,2:30 463
一、星图的局限 463
二、金星的运动 463
三、星占的荒诞 463
答事神失真,2:30 463
一、天主设天神 463
二、人造假神 463
答元行只有四,2:30 464
一、元行只有四 464
二、以木为证 464
三、以人身为证 464
答风所从来,2:31 464
一、气动则成风 464
二、土气腾则为风 464
答地震,2:31 465
一、地震的自然原因 465
二、地震亦是上主降罚 465
论天主示罚宜加修省,2:31 465
答奉教之人终有依归,2:32 465
一、奉教之人的德行 465
二、不奉教之人的德行 466
三、行路的比喻 466
答星不能坠地并解流星之疑,2:32 466
一、星不可能坠地 466
二、流星是气燃烧 466
三、星度变化不主吉凶 466
四、星度变化的影响 467
答吉凶皆人自致无关星度,2:33,凡三则 467
一、星主吉凶不可信 467
二、星占有中释疑 467
三、荧惑入斗的例证 468
论天主生物南北不同,2:33 468
一、万物全备的危害 468
二、生物不同 468
论鬼火似是而非,2:34,凡二则 468
一、流星释疑 468
二、磷火随人而行的原因 469
答人寿修短不由前生功罪,2:34 469
一、人寿修短的原因 469
二、油灯的比喻 469
三、天堂掌管人的寿命 470
论圣号祛魔而魔乃先识,2:35 470
一、黄氏的见证 470
二、司铎的解释 470
答天主降世未尝离天并及救赎慈旨,2:35,凡二则 470
一、天主降世在天释疑 470
二、天主受难的目的 471
答灵魂之赋男女有迟速之殊,2:37 471
答灵魂为神体且百岁不衰,2:37,凡三则 472
一、灵魂之妙 472
二、灵魂无惫 472
三、身体衰老 472
答月行月一周天而有诸月大小之异,2:37 473
答天主慈悯,听人自新,2:38,凡二则 473
一、慈悯释疑 473
二、天主掌管人生 474
三、人当及时悔改 474
答富贵贫贱之殊大要之三,2:39 474
一、富贵贫贱的原因 474
二、富贵贫贱的影响 475
三、当正确对待富贵贫贱 475
答释氏悖本罪重,余无足观,2:39 475
一、释氏本应敬事天 475
二、释氏却惟我独尊 475
三、释氏余无足观 475
论宅第美好而非久居,2:40 476
一、宠臣以宅第为居 476
二、贤士谋久安长享之所 476
答娶妾枉道毋得藉口孝名,2:40 476
一、娶妾是枉道也 476
二、因孝娶妾不合理 477
三、孝与子孙无关 477
答世福甚微善恶可共,2:41 477
一、天主至公至正 477
二、天主不强迫人 477
三、唯大善能享真福 477
论守身如守城,2:41 478
论过贵自知尤贵自认,2:42 478
一、有司对待罪人的方式 478
二、天主对待罪人的方式 478
答始孩能言皆由魔鬼,而无轮回之事,2:42,凡二则 479
一、信王府中的奇事 479
二、轮回之说不合理 479
三、轮回之事皆出自魔鬼 479
四、转世之说不可信 479
五、三代以上未得闻 479
答释玄二家总非正路,2:43 480
答金星回环向日中有小球,2:43 480
答月天亦有小球验之月蚀,2:43 480
论守贞之方在念死候,2:44 481
一、有惕于前则不敢肆于后 481
二、守贞之方在常念死候 481
口铎日抄卷之三 482
口铎日抄卷之三纪事 482
答天神灵明与人不同故悖主之罚特重,3:47 483
一、天主爱人更甚 483
二、天主惩罚天神之理 483
答地狱之悔非真悔,3:48 484
一、悔苦与悔罚的比较 484
二、悔苦与悔罪的比喻 484
答天堂之乐不以私意变迁,3:48 484
一、天堂之乐无撼 484
二、天堂之乐满足 485
答永苦之罚适与罪称,3:49 485
一、天主的公义与慈爱 486
二、天主之罚与人之恶相当 486
答天主全智,3:49,凡二则 486
一、天主全知 486
二、全知与自专不矛盾 487
论有过宜省,3:50 487
论候圣神降临,3:50,凡二则 487
一、圣神降临日前等候圣神降临 488
二、人当时时等候圣神降临 488
三、克除邪火以等候圣神降临 488
答择地葬亲毋惑堪舆,3:51 489
一、葬亲当择地 489
二、葬亲不必据堪舆 489
答择日之谬,3:52 489
一、时日无所谓吉凶 489
二、吉凶在于人为 489
三、择日未必呈祥 490
四、郑思阶的例证 490
答天下万民共出一祖,3:52 490
一、天主万民出自一祖 490
二、中邦人类的由来 490
三、中邦人士来自于一祖释疑 490
论人宜求止所而世为侨寓,3:53,凡二则 491
一、肉身与灵魂之喻 491
二、世间为侨寓 491
答事神之失真,3:53 491
一、事神之疑 491
二、事神释疑 492
论涤罪救人人宜悚切,3:54 492
一、今人不求涤罪 492
二、我辈当尽心使人悔改 493
论求道乘时而贫贱反易,3:55,凡二则 493
一、人当及时闻道 493
二、贫贱者从教反易 493
论世福不足鹜,3:56 494
论童子可教,3:56 494
一、童子更可教 494
二、耶稣钟爱童子 494
喻修道之功宜早图,3:56 494
一、今世如考场 494
二、迁善宜趁早 494
答尧、舜有可学不得为娶妾籍口,3:57,凡二则 495
一、当法尧舜之善 495
二、“二女”辩证 495
喻善恶系人自择,3:57 495
论星无灵明而诸星度数不主吉凶,3:58,凡六则 496
一、文昌不司命 496
二、上界之星如灯烛 496
三、将相与星宿无关 496
四、“星宿告祥”之意 496
五、“观星占象”之意 497
六、战争与星象无关 497
论圣教始难终盛,3:59 497
一、邪教如蔓草 497
二、正教如巨树 497
论神不可太用,3:59 497
论人子宜贻亲以安,3:59 498
论存心之法,3:60,凡二则 498
一、常存心不放 498
二、存心非不动 498
论道难遽信,3:60 499
论俗染深则人道靡易,3:60 499
论守贞,3:61,凡三则 500
一、畏主甚于畏人 500
二、当谨守自律 500
三、贤士触景励志 500
答事天主非僭亦非亵,3:62 500
一、祭祀之礼 501
二、奉事之礼 501
喻入道贵勇,3:62 501
论真悔必由天主起念且有畏爱之殊,3:62,凡二则 501
一、真悔必自天主 501
二、自天主而发之念 502
论灵魂兼生觉之能,3:63 502
一、人之魂兼生觉之能 502
二、人之魂兼生觉之能之理 503
答天主虽在人心而爱恶行异,3:63 503
一、天主在善人之心 503
二、天主不在恶人之心 503
论人立功愈崇受债愈重,3:64 503
一、人之立功都由天主 503
二、立功愈崇,受责愈重 504
论耶稣肉躯灵魂不离天主性并释三位一体之义,3:64,凡二则 504
一、灵魂和肉体只完全人性 504
二、天主性并非其灵魂 504
三、耶稣一位三体 505
答原罪为罚之余,3:65,凡二则 505
一、天主赏罚释疑 505
二、原罪亦未重罚 506
答人非善即恶,3:66,凡三则 506
一、人非善即恶 506
二、不可以无过自文 506
三、行善之人主必救 507
答用爱有三种,3:66 507
一、爱有三种 507
二、爱人如己的含义 507
答天主生神之意与神鬼之分,3:67凡二则 508
一、天主生神之意 508
二、天神善恶赏罚释疑 508
论罢德肋之生费略为真父真子,3:68 508
一、天主父子是真父子 508
二、天主父子一体 509
三、天主父子同类 509
四、天主父子为真父子 509
答地狱之罚有重轻,3:69 509
答天堂之赏视额辣济亚而不从由善功,3:69,凡二则 510
一、天堂之赏在于额辣济亚 510
二、额辣济亚在于赐与应 510
三、为真善可得额辣济亚 510
答神之三司爱欲为功府,3:69 510
答天主十诫刻在人心,3:70 511
一、天下尽知天主十诫 511
二、恪守十诫则得安所 511
三、明知明背则难辞其咎 511
口铎日抄卷之四 512
口铎日抄卷之四小言 512
答禽兽之声别于人因论声有三种,4:72,凡二则 513
一、人禽之声有别 513
二、声有三种 513
答太极为元质而非天主故古人不祭太极,4:73,凡二则 514
一、物必藉四所以然而后成 514
二、“太极”似“元质” 514
三、元质非造物主 514
四、人不祭太极 515
答富贵贫贱之殊天主原无厚薄,4:74,凡三则 515
一、富贵贫贱之用 515
二、富贵贫贱辩证 515
三、当顺从主的安排 516
四、俳优的比喻 516
答人生而残疾不可憾主而有残疾者之用,4:75,凡五则 517
一、人生残疾不可憾主 517
二、以残疾之身备主使用 517
三、当信主使用残疾之人 517
四、残疾者的用处 517
五、五官残缺的好处 518
答人之夭折皆可无憾而当感恩,4:77,凡三则 518
一、人可无撼于天折 518
二、人当感恩于天折 518
三、受生于天主即是大恩 519
论读书之法,4:78 519
一、反复玩味 519
二、深刻理会 520
三、循序渐进 520
论远镜有义,4:78 520
答肉身之复生,4:78 520
答元质有变化无增减,4:79 521
答银锭之伪非所以事亲,4:79,凡二则 521
一、烧纸非孝敬之道 521
二、古人无烧纸之举 521
答事吕纯阳之非,4:80,凡二则 522
一、当求告天而不求告人 522
二、人事主当专一 522
答谢主恩之频,4:80 522
答怒之道归于无怒,4:81 523
一、怒过而不怒人 523
二、怒而归于无怒 523
论奉主之心,4:81 523
一、人当诚心奉主 523
二、顽石冷冰之心 523
三、人当讨主欢心 523
论领圣体之益及领圣体之功,4:81,凡三则 523
一、领圣体之意 523
二、领圣体之默想 524
三、领圣体之心 525
论负荷主命不苦难而反甘易,4:83 525
一、负荷主命之甘 525
二、负荷主命之易 525
答神之三司亦有克兼,4:83 525
一、神之三司有不克兼者 525
二、神之三司有克兼者 526
论记含如库藏,4:83 526
一、记含当纯而不染 526
二、记含不可邪正杂陈 526
三、库藏的比喻 526
答邪念多人自萌非尽由魔鬼,4:84 526
一、万念悉人自萌 527
二、人当远离魔鬼 527
答夭札皆主恩并论赦罪之理,4:84,凡二则 527
答人易犯罪乃原罪余迹,4:85 527
一、原罪的涤除 527
二、余罪的克灭 528
论人之善劳悉由天主,4:85 528
论人之五官借之天主,4:85 528
论天主在天之义,4:85 529
论斯彼利多三多不可谓耶稣之父并答其与降孕之功,4:86,凡二则 529
一、圣神多三多非耶稣之父 529
二、圣神是天主 530
答天主三位不可缺一,4:86 530
一、天主三位不可缺一 530
二、人之三性不可缺一 530
论圣多默异迹,4:87 530
一、圣多默国的异迹 530
二、对圣迹的感叹 531
答灵魂无男女之殊,4:87 531
答出言有道,4:88 531
论痛悔异于动悔并析“痛悔”二字之义,4:88,凡二则 532
一、动悔与痛悔表现不同 532
二、动悔与痛悔字形差异 532
三、痛悔的内涵 532
论天主三位一体有生发二义,4:89 532
一、天主三位的关系 532
二、天主三位的关系解释 533
论人蒙主赦宜体以赦人,4:89 533
一、不赦免人的比喻 533
二、人当宽恕免人 533
答记含只灵魂一职而有少壮老之殊,4:90,凡三则 534
一、灵魂用脑司记含 534
二、人之记含随时而异 534
三、记含随时而异之因 534
答睡梦之幻,4:91 535
论无德之人终为主弃,4:91 535
一、不结果之树将被砍伐 535
二、无德行之人将被弃绝 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