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子藏
- 类书
- 读书纪数略
读书纪数略
六波罗【梵语波罗华言到彼岸五者为舟般若爲导导则絶有相之流升无相之彼岸也】檀波罗【布施 如防】尸罗【持戒 如舵】羼提【忍辱 如蓬簟】毘利【精进 如篙棹】禅定【静虑 如碇石】般若【智慧如】
六度【即六波罗蜜 止观云六度对治六蔽】
布施【治悭贪】持戒【治破戒】忍辱【治嗔恚】精进【治懈怠】静虑【治散乱】智慧【治愚痴】 涅槃经布施以广仁义持戒以守信忍辱以爲谦精进以思敬禅定以守静智慧以通理加方便智度愿度力度爲十度
六妙门【释敎】
一数息【摄心在息从一至十】二随息【细心随息知出知入】三止【息心浄虑】四观【分别推析】五还【转心返照】六净【心无所依妄波不起】
六欲【浄名经】
一色 二形貌 三威仪恣态 四言语音声 五细滑 六人相【男女形相】
六贼
眼【喜怒相亲】耳【聼审相续】鼻【爱憎香臭】舌【尝味甘苦】身【贪嫌涩滑】意【常审思量】
六根【浄名经亦名六触六情又名六想六爱】
眼所见处 耳所闻处 鼻所香处 舌所味处身所触处 意所思处
六尘【以其污人之浄心故曰尘】
色【形显质碍】声【反闻成迷】香【薫莸自知】味【酸醎迁怒】触【泠暖劳苦】法【万般纷纭】
六识
眼识【黄不眞】耳识【苦乐音异】鼻识【观气旋光】舌识【辨説邪正】身识【随机见仪】意识【缘虑循空】 合根尘识为十八界
六入【空品以互相渉入为义又名六受】
眼入色 耳入声 鼻入香 舌入味 身入触意入法
六如【金刚经亦曰六观】
梦【从虚妄见】幻【从颠倒起】泡【不可乆立】影【从业缘现】露【见睍则睎】电【速灭不住】
六大【行法云亦名六界】
地大【坚凝窒碍】水大【润下滋爱】火大【炎上生嗔】风大【鼓籥燥动】空大【不见边表】识大【方法本原】 楞严经地水火风加空觉识为七大
六震动【佛説法时普佛世界六种震动震即是声动即是形】
摇飏不安曰动 自下升髙曰起 忽然腾举曰踊有声曰震 雄雄抑曰吼 呼嗑发响曰
击
六法平等智力
一如响平等智力 二如镜像平等智力 三如幻平等智力 四清浄平等智力 五世法平等智力六集因缘平等智力
七满【佛身七处满】
头 两手 两肩 两足
七菩提分【即七觉支觉即菩提支即分谓分分随宜而用也】
一择法【观诸法时善能觉了拣别眞伪故】二精进【修道法时善能觉了不谬行于无益苦行故】三喜【心得法喜时善能觉了不随顚倒之法而生喜故】四除【除诸见烦恼时善能觉了断絶虚伪不损眞正善根故】五舍【舍所见念着境时善能觉了取舍虚伪永不追忆故】六定【发诸禅定时善能觉了诸禅虚假不生见爱故】七念【修出世道时善能觉了常使定慧均平若心沈没当念用择喜进三支察而起之若心得动当念用除舍定三支摄而伏之念念调和使中适故】
七无上
身无上 道无上 正见无上 智无上 神力无上 断障无上 住无上
七最胜【瑜珈】
安住最胜 依止最胜 竟乐最胜 事业最胜巧便最胜 囘向最胜 清净最胜
七净华【净名经】
一戒净【身口意始终净】二心浄【三乗制烦恼断结漏尽】三见净【见法眞住不起妄想】四度疑【见染断疑】五分别道【是道宜行非道宜舍】六断知见【所行所断通达分明】七涅槃
七圣财
信 精进 戒 惭愧 闻舍 忍辱 定慧
七情
喜 怨 忧 惧 爱 憎 欲
七漏
一见自性 二诸根相应 三忘所依 四恶所引五亲近所发 六爱所杂 七念所知障
八还【楞严经】
明还日轮 暗还黒月 通还戸牖 壅还墙宇缘还分别 顽虚还空 蔚还尘 清明还霁
八教
顿教【不从渐来直説于人】渐敎【中间三昧次第调停】秘宻敎【同听异闻互不相知】不定敎【闻小证大闻大证小】藏敎【经律论三各含文理】通敎【三乗共行钝同三藏利通别圆】别敎【独菩萨法次第修证】圆敎【八法满足一切圆融但化最上利根之人】
八关【婆娑云斋以不过中食为体以八事助成斋体共相支持又名八支斋法故言八不言九也】不杀 不盗 不婬 不妄语 不饮 不坐髙广牀 不着花鬘璎珞香油涂身薫衣 不自歌舞徃听 不过中食
八识【楞伽经】
眼 耳 鼻 舌 身为五识 意为六识 送爲七识 舍藏爲八识
八垢【即八妄想】
念烦恼 不念烦恼 念不念烦恼 我烦恼 我所烦恼 自性烦恼 差别烦恼 摄受烦恼
八自在
眞常 真乐 眞我 眞浄 眞无常 眞无乐眞无我 眞无浄
八正道【亦曰八正门又名八筏】
正见 正思维 正语 正业 正精进 正定正念 正命 八圣道无正精进而有正方便
八胜处
追相超胜 色界超胜 内外超胜 眞空超胜妙识超胜 空无超胜 非想超胜 想定超胜
八解脱【法华经具足六神通三明八解脱】
观内有色外亦观色解脱 观内无色外亦观色解脱【背弃色爱心初禅二禅】内外诸色解脱【背弃不浄心三禅】空无边处解脱【弃下地法】识无边处解脱 无所有处解脱 非非想处解脱【三者非弃下地法四禅四空】灭受想处解脱【背弃一切有缘心位过三界】
八风
利【得可意事】衰【失可意事】毁【不现前诽谤】誉【不现前赞美】称【现前赞美】讥【现前诽谤】苦【徧身心】乐【适悦身】
九定
初禅 二禅 三禅 四禅 空无边处 识无边处 无所有处 非非想处 灭受想处
九带【浮山远録公编禅家为九带集】
一佛正法眼藏带 二佛法藏带 三理贯带 四事贯带 五理事从横带 六屈曲垂带 七妙叶兼带 八金针双销带 九平懐常实带
九根
信根 精进根 念根 定根 慧根 乐根 舍根 意根
九结【释典】
爱 恚 慢 无明 见 取 疑 嫉 悭
十身
自身 众生身 国王身 业报身 声闻身 圆
一觉身 菩萨身 智身 法身 虚空身
十种喻身【浄名经】
聚沬【喻不可撮摩】泡【喻不得乆立】炎【喻从浊爱】芭蕉【喻中无有坚】幻【喻从顚倒起】梦【喻为虚妄见】影【喻从业缘现】响【喻属诸因缘】浮云【喻须臾变灭】电【喻念了不住】
十地十天【大藏一览集】
一欢喜地【证圣位故】名忉利天 二离垢地【身心清浄】名夜摩天 三发光地【智已生明】名兜率陀天 四焰慧地【妙解廓然】名化乐天 五现前地【通达眞俗】名大梵天 六难胜地【功行超越】名他化自在天 七逺行地【随方应化】名光音天八不动地【忍智自如】名遍净天 九善慧地【通力自在】名广果天 十法云地【大智圆明】名自在天
三千大千世界【以其三次言千故曰三千大千】
小千 中千 大千
十世界
银色世界 妙色世界 莲花色世界 薝葡色世界 优鉢罗花色世界 金色世界 寳色世界金刚色世界 颇黎色世界 平等色世界
十法界
慈心 悲心 息心 浄心 善心【五乐以善心为根本】贪心嗔心 痴心 悭心 杀心【五苦以杀心为根本】
十定【华严经】
普光明三昧【身土重重相入周遍广大无尽限故】妙光明三昧【明自佗境界身心无碍】次第徧往佛土神通三昧【以如幻智应物动寂依根本智恒无往来复此延住】清浄心行三昧【过阿僧只世界诸佛所花香供养勤求妙法】知过去荘严藏三昧【知过去诸佛出现刦利度生夀命次第】智光明藏三昧【未来刦中诸佛已未设法皆悉能知】了知一切世界佛荘严三昧【能徧入十方世界见一切佛敎化荘严】一切众生差别身三昧【人身入夜乂身出乃至刹那入三世起等】法界自在三昧【自身毛孔入此三昧而作佛事得法界自在】无碍轮三昧【住无碍三业佛土成众生智转浄法轮绍诸佛种】
十忍【同上】
戒忍 定忍 慧忍 解脱忍 解脱知见忍 空忍 无相忍 无愿忍 无常忍 无生忍
十通【同上】
他心通 天眼通 命通 未来通 天耳通无作通 言音通 色身通 真俗通 灭尽通
十行
欢喜【始入法界不为邪动】饶益【常化众生使得法利】无违逆【常修善法谦下恭敬】无屈挠【行大精进令一切至究竟涅槃】无痴乱【不为无明之所失乱】善现生生【常在佛国中生】无着于我【我所一切皆空】难得成就【难得善根】善法【説法授人成佛则】真实【二谛非如亦无非非相】
十信
信心【信常住理】念心【忆念无忘】精进【真精进】慧心【心精智慧】定心【周徧湛寂】不退【定光无退】回向【囘向佛地】防法【保持不失】戒心【安住无失】愿心【十方随愿】
十住
发心【于诸劫中行十信心不作邪见广求智慧】治地【常随空心行诸法门】修行【长养众善】生贵【身在佛家种性清浄】具足方便【多习无量善根】正心【成就第六般若法门】不退【入于无生毕竞空界】童眞【不生邪倒破菩提心】法王子【从佛王教而生于解当绍佛位】灌顶【观空无相得无生心法水灌顶】
十囘向
一救防众生离众生相【以无相心常行六道而入果报不受而受】二不壊【观一切法有受有用念念不住】三等一切诸佛【三世佛法一切时行】四至一切处【以大愿力入一切佛土供一切佛】五无尽功徳藏【以常住法授与前人】六入一切平等善根【行无漏善善而不二】七等随顺一切众生【观善恶无二一相】八眞如相【心得自在等三世佛常照有无】九无防无着解脱【以般若照三世诸法是一合相】十八法界无尽【觉一切法中道无相】
十力【法华经】
一是处非处【知一切因缘果报定相从如是因缘生如是果报不生果报悉知之】二业智【知一切众生过现未来诸业诸受】三定【知一世诸禅三昧】四根【知它众生诸根上下】五欲【知它众生种种欲乐】六性【知世间种种性】七至处【知一切道至处相】八命【知一世乃至百十世姓名苦乐夀命长短等】九天眼【见众生生时死时苦道恶道等】十漏尽【自知我生已尽不受后有】
十神力【同上】
出广长舌 通力放光 摄舌放光 俱共弹指六种震动 普见大防 空中唱声 发言归命遥散寳物 世界无碍
十度【华严经后四度助前六度】
施 戒 忍 进 定 慧 方便 愿 力 智
十智【同上】
无碍智 无着智 无断智 无痴智 无异智无失智 无量智 无胜智 无解智 无夺智又曰三世智佛法智法界无智智法界无边智充满一切世间智普照一切世间智住持一切世间智知一切众生智知一切法智知无边诸佛智
十藏【同上】
信藏 戒藏 惭藏 愧藏 闻藏 施藏 慧藏念藏 持藏 辩藏
十持【同上】
佛持 法持 僧持 业持 烦恼持 愿持 供养持 行持 劫持 智持
十化【同上】
成等正觉 成熟有缘 授菩提记 随众生心随众生解 住于大舍 入诸聚落 摄诸浄信调恶众生 现诸神通
十禅【妙元云出家清浄禅】
近善知识清浄禅 阿兰若处禅 离戏论愦閙禅身心柔软禅 智慧寂静禅 一切音声禅 七
觉八道禅 离味着烦恼禅 通明清浄禅 内智方便游戏神通禅
十普门【法华经】
一慈悲普 二誓普 三修行普 四断惑普五入法门普 六神通普 七方便普 八説法普九成就众生普 十供养诸佛普
十无碍【浄土指归】
心境一如【心外无法法外无心】修性不二【全性成修全修成性】因果理同【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眞俗双泯【空则心佛叵得假故心佛宛然】依正互融【依正荘严惟心发现】胜劣同体【应机大小法体不动】一多相见【见一佛即见十方佛】广狭自在【尘同法界刹不离尘】古今无间【观彼乆远犹若今日】寂用无碍【不起灭定现诸威仪】
十谈
一乗妙道 不二法门 法华三昧 楞严四珠五眼分明 六通自在 契七觉支 八解脱九习浸消 十相具足
十缚【垂裕论】
忿恚曰嗔 覆自罪曰覆 意识昏迷曰睡 五情暗防曰眠 嬉游曰戏 三业躁动曰掉 屏处起罪不自羞曰无惭 露处起罪不羞佗曰无媿财法不能施曰悭 佗荣心爇恼曰嫉
十习
淫 贪 慢 嗔 痴 诳 怨 见 枉 讼
十二因缘【释典此名顺观流转门若无明灭则一切皆灭名逆观还灭门】
无明缘行【因眼见色而生爱为无明为爱造业为行】行缘识【至心专念为识】识縁名色【识共色行曰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处生贪曰入】六入缘触【因入求爱为触】触缘受【贪着心是受】受缘爱【纒绵不舍是爱】爱缘取【求是等法名取】取缘有【如是法生名有】有缘生【次第不断名生】生缘老病忧悲苦恼【次第防絶故名】
十二【金刚经缺非有色非无色二】
卵生【鱼鸟龟蛇】胎生【人仙龙畜】湿生【含蠢蠕动】化生【转蜕飞行】有色【休咎晴明】无色【空散销沈】有想【神魂精灵】无想【土木金石】非有色【如水母之】非无色【如咒诅厌生之】非有想【异质相成如蒲芦之】非无想【附块为如土枭之】
十六妙观
初日观 二水观 三地观 四树观 五池观六总观 七华座 八像观 九佛身 十观音十一势至 十二普观 十三杂观 十四上品三十五中品三 十六下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