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子藏
- 类书
- 读书纪数略
读书纪数略
黄帝四军【孙子】
处山 处水 处斥泽 处平陆 晋志左右前后
周三军【周制万二千五百人为军三军则三万七千五百人】
前军 中军 后军
六军【周礼王有六卿故置六军亦曰六师居则为比闾族党州乡出则为五两卒旅师军】
伍【五人为伍伍有长即五家之比】两【五伍为两两有司马即五比之闾】卒【四两为卒卒有长即四闾之族】旅【五卒为旅旅有师即五族之党】师【五旅为师师有帅即五党之州】军【五师为军军将皆命卿即五州之乡】
楚二广【左传楚分十五乘为一广亦用旧偏法】
右广 左广 司马法车十五乘为大偏九乘为小偏
晋二军【同上】
上军【献公将之】下军【太子申生将之】
三军【同上晋搜被庐作三军荀林父御戎魏犨为右】
却谷中军却溱佐之 狐毛上军偃佐之 栾枝下军先轸佐之
四军八卿【同上晋君方明四军无阙八卿和睦】
上军 中军 下军 新军【军有二卿】
齐三军【国语管仲制国为二十一乡工商之乡六不从戎役士农之乡十五合三万人是为三军】公帅五乡为中军 国子帅五乡 髙子帅五乡为左右军
齐伐卫七军【左传】
先驱【前锋军】申驱【次前军】贰广【公副车】启【左翼】胠【右翼】大殿【后军】驷乘【四人共乘殿车】
九军【庄子勇士一人雄入于九军注】
天子六军 诸侯三军
五鄙五属五政【管子制野鄙之政与郊内之政异】
邑【三十家为邑邑有司】卒【十邑为卒卒有卒帅】乡【十卒为乡乡有乡帅】县【三乡为县县有县帅】属【十县为属属有大夫】五属故立五大夫各使治一属【五属四十五万家】立五政各使听一属
汉二军【卫士皆调郡国材官士为之】
南军【宫城门内宫卫屯兵卫尉主之】北军【京城门外京辅兵卒中尉主之】
更三品【戌卒更代也】
卒更【正卒无常人皆当更迭为之一月一更】践更【贫者欲得雇更钱次直者出钱雇之月二千】过更【戌边之调不可人人自行又行者不可三日便还因一嵗一更诸不行者出钱三百入官官给戌者】 百官表左更中更右更三更主领更卒部其役使也
调兵有四
县有更卒 边有繇戌 中都有卫士 都尉有材官车楼【巴蜀三河颍川有材官上郡北地陇西有士庐江防稽寻阳有楼三者随土之宜】
六郡良家子【地理志汉给期门羽林以材力为官良将多出焉】
陇西 天水 安定 北地 上郡 西河
七科谪【武纪天汉四年制】
吏有罪一 亡命二 赘壻三 贾人四 故有市籍五 父母有市籍六 大父母有市籍七
鼂错县鄙制五
五家为伍【伍有长】十家一里【里有假士】四里一连【连有假五百假五百师名也】十连一邑【邑有假侯】
晋王国三等【武帝咸寜中诏以户邑多少分置】
大国置三军【五千人】次国二军【三千人】小国一军【一千五百人】
唐七军【李靖兵法】
中军 左右虞候二军 左右厢各二军
雄边子弟十一军【李徳裕徙剑南西川节度使建筹边楼率户二百取一人习战总十一军】精兵曰南燕保义 保惠 两河左慕义 右慕义运弩 士曰飞星 鸷撃 竒锋 流电 霆
声 突
唐兵三变【兵志】
府兵【初制】彍【府兵壊张说募兵补之】藩镇【折冲诸府无兵可交李林甫遂停上下鱼书而六军防卫皆市人于是外兵盛其反者以镇兵讨之者亦以镇】
宋军有四【庆歴兵録序】
一禁兵【殿前马步三司隷焉卒之票而锐者充之处则卫镇出则更戌】二厢兵【诸州焉卒之力而悍者募之専于服劳间亦戌更】三役兵【郡有司焉人之游而惰者入之业一事焉处而无更】四民兵【农之健而材者籍之阙者輙补嵗一阅焉】 兵法谓禁厢乡蕃
绍兴山水诸寨
和州则有双山鸡笼二山寨麻胡阿育二水寨 庐州则有浮槎方山等寨 滁州则有独山等寨【每寨多至二万余家】
明五军营
中军 左掖 右掖 左哨 右哨
十二团营【成化初取三大营精兵设立各有坐营把总官统之毎遇出征即量调而行】曰奋武 耀武 练武 显武 曰敢勇 果勇效勇 鼓勇 曰立威 神威 扬威 振威
戎政府三大营【春明梦余録在皇城东大街嘉靖时统以勲臣一曰总督京营戎政佐以文臣
一曰协理京营戎政凡三十五营聨之则三大营又聨之曰戎政府】
中五军营【析为营十六】东神枢营【析为营十】西神机营【析为营九】
外四卫营
龙骧左 龙骧右 武骧左 武骧右
兵制五变【朴庵小乘】
五军营变为三大营 三大营变为团营 团营变为东西官号防 至后戎政府之名立而兵制敝
黄帝五阵【李靖问对本因五方色而立兵诡道也故强名五行焉】
直阵【属木】锐阵【属火】圆阵【属土】方阵【属金】曲阵【属水】
风后八阵【八阵布左右前后中心零者大将握之故曰握竒亦曰握机又曰黄帝八阵图】天 地 风 云 虎翼 蛇蟠 飞龙 鸟翔一说即孔明八阵在兴元府属定军山下聚石为之
周四冲阵【太公】
左军疾 右军迭 前迭 后往敌之空吾军疾击鼓呼而当
周书五阵
牝【春】方【夏】圆【季夏】牡【秋】伏【冬】
六国陈【呉子】
齐陈重而不坚 秦陈散而自鬭 楚陈整而不久燕陈守而不走 三晋陈治而不用
晋五阵【左传晋魏舒为五阵】
两于前 伍于后 专为右角 参为左角 偏为前拒以诱之
孙子八阵【握机之外别有八阵】
方阵 圆阵 牝阵 牡阵 冲阵 轮阵 罘阵【一作浮沮】雁行阵
呉起八阵
车箱阵 车轩阵 曲阵 锐阵 直阵 衡阵挂阵 鹅鹳阵
三阵【即太公三才阵张良说沛公以此】
天阵【星防虚】地阵【山川向背】人阵【偏伍弥缝】
兵家三阵【宗问兵家三阵员半千曰古之所谓三阵臣不敢以为然】
师以义出沛若时雨得天之时为天阵 足食约费且耕且战得地之宜为地阵 举三军士如子弟从父兄得人之和为人阵
五者军之链锐【呉起答武侯言有此三千人可决围屠城矣】
赡足气力者为一卒 乐効力显忠勇者为一卒逾髙超逺轻足者为一卒 失位欲见功者为一卒弃城守欲除丑者为一卒
孔明八阵
洞当阵 中黄阵 龙腾阵 鸟翔阵 连衡阵握机阵 虎翼阵 折冲阵
武侯八阵凡三【成都图经】
在防者六十有四方阵法也 在弥牟者一百二十有八当头阵法也 在棊盘市者二百五十有六下营法也 又兴元志西县亦有之则八阵凡四
四竒八正【武侯步军为正马军为竒】
一前竒 二左角 三右角 四左爪 五右爪六左牙 七右牙 八后军
唐四兽阵【李靖对太宗假以四兽加商金羽水祉火角木之配此兵家诡道也】
军前宜捷用朱鸟 军后宜捍用武 左为阳阳能生龙变化也 右为阴阴能杀虎沈猛也
李靖六花阵【同上中军居中六阵外向故曰六花其实七阵】
中军 左虞候 右虞候 左一厢 右一厢 左二厢 右二厢
十二阵【同上外有游奕内有中黄实十四阵】
大黒【子】大赤【午】青蛇【卯】白云【酉】左突【寅】右击【申】前冲【已】后冲【亥】摧凶【辰】决胜【戌】破敌【丑】先锋【未】中黄【中】游奕【外】
咸平三阵【崇政殿教军】
一连珠必胜 二应机摧敌 三应捷五虎
建炎五军队【毎五十人为一队随队多少分五军各置旗制物号为别】
前军绯旗飞鸟为号 后军皁旗为号 左军青旗蛟为号 右军白旗虎为号 中军黄旗神人为号 又有招旗有分旗举招旗则五军以旗相应合而成阵举分旗则五军以旗相应分而成队
武七徳【左传武王克商作颂曰载戢干戈曰耆定尔功曰铺时绎思曰绥万四篇之内有七者之义】禁暴 戢兵 保大 定功 安民 和众 丰财
九伐【周礼大司马掌九伐之法】
眚【冯弱犯寡则削其封疆之四隅也】伐【贼贤害民则声罪致讨以伐之】坛【外凌内则置其君空墠之地更立贤者】削【野荒民散则削其域以次而小之也】侵【负固不服则潜师越境以侵之】正【贼杀其亲则正命定罪而诛之】残【放弑其君则夷其党潴其宫而残之】杜【犯令陵政则杜絶其人而不使之通】灭【外内乱鸟兽行则灭其也】
六制【周书】
一曰征【善征不侵】二曰攻 三曰侵【善侵不伐】四曰伐【善伐不阵】五曰阵【善阵不鬬】六曰鬭【善鬬不败】
征九因【同上征有四戚五和此九者征之因也】
一内姓 二外婚 三友朋 四同里【四戚】一有天无恶 二有人无防 三同好相固 四同恶相助五逺宅不薄【五和】
伐七机【同上伐有四时三兴此七者伐之机也】
一春违其农 二夏食其糓 三秋取其刈 四冬冻其葆【四时】一政以和时 二伐乱以治 三伐饥以饱【三兴】
军五虑【司马法】
顺天 阜财 怿众 利地 右兵【弓矢御殳矛守戈防助】
七政【同上】
人【因人心以为战】正【征者正也】辞【奉辞伐罪】巧【因机设权】火【火攻】水【水攻】兵【坚甲利兵】
兵法八无敌【管子兵未出境而无敌者八】
聚财 论工【告君费】制器【兵器】士 政教【军中号令】服习【使习武艺】徧知天下【知地形险易主将工拙士卒勇怯】明于机数
六地形【孙子】
有通者【彼我皆可来往先居髙阳利粮道以战则利】有挂者【可往难返敌无备出而胜之】有支者【彼我出皆不利我无出引而去之俟敌半出而撃之】有隘者【我先居必盈之以待敌敌先居盈弗从也】有险者【我先居必在髙阳以待敌】有逺者【势均难以挑战战而不利】
兵九地【同上】
散地【诸侯自战其地】轻地【入人之地不防】争地【我得亦利彼得亦利】交地【我可以往彼可以来】衢地【诸侯之地三属先至得天下之众者】重地【入人之地防背城邑多者】圯地【山林险阻沮泽难行之道】围地【所由入者隘所从归者迂彼寡可以撃吾之众】死地【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
九变之利【同上】
合军聚众圯地无舍 衢地合交絶地无留 围地则谋 死地则战 途有所不由 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 地有所不争 君命有所不受
守战九变【同上】
大者亲戚坟墓之所在【一变】田宅富厚足居也【二变】不然则州党与宗族足懐乐也【三变】不然则上之教训习俗慈爱之于民也厚无所往得之也【四变】不然则山林泽谷之利足生也【五变】不然地形险阻易守而难攻也【六变】不然则罚严而可畏也赏明而足劝也【七变】不然则有防怨于敌人也【八变】不然则有厚功于上也【九变】
四不和【呉子言先和而后可造大事】
不和于国不可以出军 不和于军不可以出阵不和于阵不可以进战 不和于战不可以决胜
六者备【六韬】
大葢天下然后能容天下 信葢天下然后能约天下 仁葢天下然后能懐天下 恩葢天下然后能保天下 权葢天下然后能不失天下 事而不疑则天运不能移时变不能迁
四者制其宜【黄石子言欲柔以制其刚弱以制其强】
柔有所设 刚有所施 弱有所用 强有所加
三志【城濮之战楚子引军志言之】
允当则归 知难而退 有徳不可敌
三望【兵略民所望于王者】
饥者欲食之 劳者欲息之 有功者欲徳之
国三制【管子】
制人 为人所制 不能制人人亦不能制
三器【同上器即兵也】
一器成往夫具而天下无战心【谓师之器】二器成惊夫具而天下无守城【谓军之器】三器成游夫具而天下无聚众【谓兵之器】
军三欲【三略】
将谋欲密密则奸心闭 士众欲一一则军心结攻敌欲疾疾则备不及设
三者存则治【鹖子答厐子阴阳之问】
神灵威明与天合 句萌动作与地俱 阴阳寒暑与时至
三资备【史记司马错请伐蜀】
欲富国者务广其地 欲强兵者务富其民 欲王者务博其徳
三胜【尉缭子武侯分兵屯田是以道胜孙呉是以威力胜】
道胜 威胜 力胜
三本务【同上】
地所以养民也【务耕者民不饥】城所以守地也【务守者民不危】战所以守城也【务战者地不围】
三相称【同上】
量土地肥硗而立邑建城称地 以城称人 以人称粟
专兵五事【同上】
委积不多则士不行 赏禄不厚则民不劝 武士不则众不强 器用不备则力不壮 刑赏不中则众不畏
兵五法【孙子】
度【因地形势而度之】量【量其进退】数【知其逺近人数】称【称量人已孰胜】胜【可胜而后进】
五事【同上】
道【道之政令】天【得天之时】地【得地之利】将【将得其人】法【兵有其法】
四治【同上】
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 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 以近待逺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 无邀正正之旗无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
推治力有六【李卫公】
以诱待来 以静待躁 以重待轻 以严待懈以治待乱 以守待攻
三疑【六韬】
攻强以强 离亲以亲 散众以众
五间【孙子乘敌人之间隙而用之】
因间 内间 反间 死间 生间
三权【孙膑云马之有上中下也是兵之有三权也得之多于弃也此兵说也非马说也】
以君下驷与彼上驷 取君上驷与彼中驷 取君中驷与彼下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