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子藏
- 类书
- 读书纪数略
读书纪数略
十四种金【五金惟黄金之用多】
销金 拍金 镀金 织金 砑金 披金 泥金缕金 撚金 抢金 圈金 贴金 嵌金 裹
金
四品并行【汉食货志王莽更造】
大钱【径寸二分重十二铢直五十】契刀【环如大钱身形如刀长二寸直五百】错刀【以黄金错直五千】与五铢钱并行
寳货五物六名二十八品【王莽以刘字有金刀罢契刀错刀及五铢更作】寳货 钱货六品 银货二品 寳四品 贝货五品 布货十品
钱货六品
小钱【径六分重一铢直一】幺钱【径七分重三铢直一十】防钱【径八分重五铢直二十】中钱【径九分重七铢直三十】壮钱【径一寸重九铢直四十】并前大钱【五十】
银货二品【汉书银八两为一流】
黄金【重一斤直钱万】朱提【一流直钱一千五百八十】它银【一流直钱一千】
货四品【两贝为朋】
元【长尺二寸直二千一百六十为大贝十朋】公【九寸直五百为壮贝十朋】侯【七寸以上直三百为幺贝十朋】子【五寸以上直百为小贝十朋】
贝货五品【古者五贝为朋言小贝以上各二贝为一朋非总五贝为一朋】
大贝【四寸八分以上直二百一十六】壮贝【三寸六分以上直五十】幺贝【二寸四分以上直三十】小贝【寸二分以上直十三枚为一朋】不成贝【不盈寸二分漏度不得为朋率枚直钱三】
布货十品
大布 次布 弟布 壮布 中布 差布 厚布幼布 幺布 小布【小布长寸五分重十五铢文曰小布一百自小布以上各】
【相长一分相重一铢文各为其布名直各加一百上至大布长二寸四分重一两而直千钱矣】
钱三品【后周并用】
永通万国【以一当千】五行大布【以一当十】五铢
钱轻重得中二
五铢【汉】开元【唐】 钱文以寳自周景王始也以年自后魏孝文太和始也以铁为钱自公孙述据蜀始也
重钱十八
赤【汉一当五】比轮【晋】大泉【王莽一直五十呉嘉禾一当五百】大货六铢【陈一当五铢三十】四柱【梁一准二十又改一准十】两柱【梁末】布泉【后周一当五】大布【后周五行大布一当十】永通万国【后周一当千】当两【宋】干封【髙宗一当十建中赵赞大钱一当十】当十【唐永通梁元帝】八铢【汉】乾元【肃宗一当十】重轮乾元【一当五十】直百【蜀梁】当千【呉后周】得壹【史思明一当百】
轻钱八
榆荚【汉三铢】风飘水浮【元魏】鹅眼 綖环 耒子 荇叶【宋二铢】沈郎 四分【晋】
海东三种钱【鸡林事髙丽所铸并径九分重三铢六参】
海东通寳【体】海东通寳【真行体】海东重寳【真行体】
三童国钱【大平寰宇记】
效国王之面【丈夫交易用之】效王后之面【妇人用之】
明钱制五等【防典洪武初大中通寳四百为一贯四十为一两四文为一钱后铸洪武通寳五等】当十钱【重一两】当五钱 当三钱 当二钱【重皆如其当之数】小钱【重一钱】
钞六等【同上洪武初取桑穰为钞料以青色为质外为龙文花栏横题其额曰大明通行寳钞中图钞贯状十串则为一贯若五百文则画钞文为五串毎钞一贯折铜钱一千文银一两毎钞四贯易赤金一两凡税课钱钞兼收钱十之三钞十之七一百文以下止用铜钱】
一贯 五百文 四百文 三百文 二百文 一百文
铁钱八害【呉越钱佐议铸铁钱以益将士禄赐其弟亿谏止】
新钱既行旧钱皆流入邻国一也 可用于吾国而不可用于他国则商贾不行百货不通二也 铜禁不严民犹盗铸况家有铛釡野有铧犁犯法必多三也 闽铸铁钱而乱不足为法四也 国用幸丰而自以为乏五也 禄赐有常而无故益之六也 法变而不可遽复七也 钱者国姓易之不祥八也
除盗铸七福【贾】
民不铸钱黥罪不积 伪钱不蕃民不相疑 采铸之人反于耕田 轻重敛散货物必平 多少有制用别贵贱 官不独富民末由困 制弃财敌必壊
纵民铸五不可【唐开元间张九龄奏议刘秩以为不可】
任人自铸则上无以御下下无以事上其不可一物贱伤农钱轻伤贾钱轻由于物多多则使少少则使多柰何假人其不可二 铸钱不杂铁则无利杂则恶其不可三 人去南畞其不可四 昔呉濞邓通皆铸钱致富许其私铸是与人利权其不可五
禁民铸一举四美【同上】
铜不布下 盗铸无因 公钱不破 人不犯刑钱又日増
阿堵四説【世以钱为阿堵不知阿堵自是当时谚语犹言这个耳岂可指定言之】
王衍口不言钱家人以钱绕床试之晨起云举却阿堵物 顾凯之曰传神冩照正在阿堵中 殷浩见佛经曰理应在阿堵上 谢安目卫士谓桓温曰明公何用壁后置阿堵辈
唐冶一百六十五
陜宣润饶衢信六州银冶五十八 铜冶九十六铁山五 锡山二 山四 汾州山七
铸钱十监二坊【地理志】
商州洛源监 郴州桂阳监 河中府解县紫泉监扬州丹阳监 广陵监 宣州南陵梅根监 宛
陵监 鄂州凤山监 饶州永平监 信州王山监綘州铜源翔臯二坊 河东蔚州飞狐有三河铜
冶
宋冶二百七十一【国史两朝志皆置吏主之】
金产六州冶十一 银二十三州三军一监冶八十四 铜十一州一军冶四十六 铁二十四州二军冶七十七 九州一军冶三十 锡七州冶十六丹砂二州冶二 水银四州冶五
胆水十一所【徽宗时游经言有胆水可浸铁为铜唯经理岑水山徳兴余未及也】韶岑水潭 浏阳 山 徳兴 建蔡池 婺铜山 汀赤水 邵武黄齐潭 矾山 温南溪池铜山
绍兴诸道坑冶数
金坑兴者一百三十四废者一百四十 银坑兴者八十四废者八十三 铜坑兴者五十七废者四十五 铁坑兴者三百七十废者二百五十六 之兴三十二而废十五 锡之兴九十四而废四十四冶场之盛名在斡官山山石堰涔水昭寳富
寳寳成寳瑞双瑞嘉瑞大挺大济永兴新兴兴国兴利大富广富通利通济监务坑井殆几万计
祥符四钱监
饶 池 江 杭
元丰六钱监
兴国 睦 衡 舒 蕲 惠
铜钱十七监【元丰】
西京阜财监 卫州黎阳监 永兴军监 陜西监华州监 綘州垣曲监 舒州同安监 睦州神
泉监 兴国军富民监 衡州熙寜监 鄂州寳泉监 江州广寜监 池州永丰监 饶州永平监建州丰国监 韶州永通监 惠州阜民监
铁钱九监【同上】
虢州朱阳两监 商州阜民洛南两监 威逺镇【通逺军】滔山镇【岷州】两监 兴州济众监 嘉州丰逺监卭州惠民监 凡铜钱行一十三路铜铁钱两路铁钱四路
乾道六钱监【命朝臣徃淮西措置铸钱】
舒曰同安监 蕲曰蕲春监 黄曰齐安监 抚曰裕国监 临江曰丰余监 兴国曰富民监
宋铸钱使二【元丰二年増元祐复合于一】
一领湖广江西 一领闽淛淮南江东
隋漕四仓
卫州黎阳仓 荥阳洛口仓 洛州河阳仓 陜州常平仓 潼闗渭南亦皆有仓
唐九仓【地理志】
河南府巩有洛口仓 河清有栢崖仓 陜西三门西有盐仓 东有集津仓 陜有太原仓 孟州河阴有河阴仓 华州华阴有永丰仓 临渭仓 河中府龙门有龙门仓
常平仓本四
宗取之客户 徳宗取之茶漆 宪宗取之地税文宗取之囘易
宋义仓五等【熙寜间知齐州王广渊以法来上防知陈留县苏涓愿为天下倡劝百姓置备水旱】户口第一等出粟二石 二等一石 三等五斗四等二斗 五等一斗【麦亦如之】
仓二十三所
受四河运至京师者谓之转般仓 永丰通济【二】万盈广衍延丰【二】顺成济逺富国十仓受江淮所运【东河】永济永富二仓受懐孟二州所运【西河】广济仓受颍寿诸州所运【南河】广积广储二仓受曹濮诸州所运【北河】受京畿之租者曰税仓 京东界则广济第二仓受之京北界则广积第一仓骐骥院天驷监仓受之
京西界则左天廐坊仓受之 京南界则大盈右天廐坊仓受之 受商人入中者谓之折中仓
仓分三界【绍兴韩仲通言分行在省仓为三界界百五十万斛】
白米南仓受之为上界【廪宗室百官】次米北仓受之为中界【给术士五军】糙米东仓受之为下界【备诸军月粮】
转般仓二【淮南盐置仓以受通楚州各一泰州三又转般仓二江南荆湖嵗漕米至淮南受盐以归】一真州受五仓盐 一涟水军受海州涟水盐
汤武五库【蔡邕月令章句】
车库 兵库 祭器库 乐库 宴器库
五库【礼记】
金铁 皮革筋 角齿 羽箭干 脂胶丹漆
六府【曲礼典司六职】
司土【农人之税】司木【山虞之税】司水【泽虞之税】司草【囿人之税】司器【工人之税】司货【商人之税】 周则皆属司徒司土土均也司木山虞也司水川衡也司草稻人也司器角人也司货丱人也
唐二库【通典各木雌契一只与太府主簿合之】
左藏【掌库藏之事太府卿诸州庸调折租等物贮之】右藏【掌寳货之事杂物竝贮】
行在二库【唐徳宗于行在夹庑置以别藏贡物陆贽进谏即撤其题】
琼林 大盈
宋四库【志】
左藏内藏库【太府寺财赋之入归焉】奉宸库【金玊良货贿归焉】祗候库【赐予归焉】内香药库【香药寳石归焉】
兴国朝服法物三库【掌百官朝物仪仗】
一大庆殿后 一右掖门内北廊 一正阳门外西廊
康定宜圣殿五库【在延福宫】
宜圣殿内库 穆清殿库 崇圣殿库 真珠库崇圣乐器库
淳化四库
金银 丝緜 生疋帛 杂色疋帛
嘉祐元丰库额二诗
真宗诗二十八字曰每嵗沈檀来逺裔累朝珠玉实皇居今辰内府初开处充牣尤宜史笔书 神宗诗二十字曰毎防夕惕心妄意遵遗业顾予不武姿何日成戎防
军器五库
衣 甲 枪 弩 箭
读书纪数略卷三十七
<子部,类书类,读书纪数略>
钦定四库全书
读书纪数略卷三十八目録
人部
军政
五帝弗偃兵
黄帝四军
周三军
六军
楚二广
晋二军
三军
四军八卿
齐三军
齐伐卫七军
九军
五鄙五属五政
汉二军
更三品
调兵有四
六郡良家子
七科谪
鼂错县鄙制五
晋王国三等
唐七军
雄边子弟十一军
唐兵三变
宋军有四
绍兴山水诸寨
明五军营
十二团营
戎政府三大营
外四卫营
兵制五变
黄帝五阵
风后八阵
周四冲阵
周书五阵
六国阵
晋五阵
孙子八阵
呉起八阵
三阵
兵家三阵
五者军之链锐
孔明八阵
武侯八阵凡三
四竒八正
唐四兽阵
李靖六花阵
十二阵
咸平三阵
建炎五军队
武七徳
九伐
六制
征九因
伐七机
军五虑
七政
兵法八无敌
六地形
兵九地
九变之利
守战九变
四不和
六者备
四者制其宜
三志
三望
国三制
三器
军三欲
三者存则治
三资备
三胜
三本务
三相称
专兵五事
兵五法
五事
四治
推治力有六
三疑
五间
三权
四机
兵起有五
三急
四要
二势
三势
五兵
五者随才而用
八证
将三等
三名
五材
六守
六徳
五徳
四诫
三至
五权
六术
五危
三乐
五慎
三隧
将心如四时
四将器
将四美
五强
十过
八恶
兵三官
五教
三威
五习
四者有法
三鼓同则其心一
五鼓
军夜三鼜
火攻五
四烽
兵三道
六神为战主
取法四时
制以五行
战以五音
七殃不可处
七胜
七胜
胜三术
知胜五道
战五胜
十二陵
十二陵之反
击敌十四变
不卜而战者八
不占而避者六
四轻二重一信
行军之道三
四者义兵之助
三者参合
兵法四利
七利
战三亡
兵三闇
六害
六败
八者皆兵
三略
阴符八等
太公阴谋三门
兵书五音
五行之符
五音声色之符
五论
和戎五利
孙膑用十利
两科
二急务
备边五要
中国长技五
外国长技三
三表
五饵
便宜十二事
严尤三策
五难
三贤安边集
四胜四败
事反而机一
江东十胜
长城五利
御戎四策
备边六失
战论五败
备边五利
五要
六事
八事
十事
崇政殿四策
河北守御十三策
权书五篇
刘大夏兵十事
左右二校
六闲四闲
汉长安九厩
六厩
晋三厩
唐左右两仗
仗内六厩
六闲
五监
八坊
宋市马九塲
川秦市马二
买马七术
陜西监牧三利
明马政四
马射六事
射议七篇
钦定四库全书
读书纪数略卷三十八 福建巡抚宫梦仁撰人部
军政
五帝弗偃兵【淮南子】
黄帝与炎帝战 颛顼与共工争 尧战丹水之浦舜战有苗 启攻有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