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纪数略

  八成【以经治谓民有讼者以此八事之成式听防焉】
  听政役以比居 听师田以简稽 听闾里以版图听称责以传别 听禄位以礼命 听取予以书
  契 听买卖以质剂 听出入以要防
  七事
  祭祀 朝觐 防同 宾客 军旅 田役 丧荒
  十二教【大司徒所施】
  以祀礼教敬【则民不茍】以阳礼教让【则民不争】以隂礼教亲【则民不怨】以乐礼教和【则民不乖】以仪辨等【则民不越】以俗教安【则民不偷】以刑教中【则民不虣】以誓教恤【则民不怠】以度教节【则民知足】以世事教能【则民不失职】以贤制爵【则民慎徳】以庸制禄【则民兴功】
  保息六【大司徒以养万民】
  慈幼 养老 振穷 恤贫 寛疾 安富
  本俗六【以安万民】
  媺宫室 族坟墓 联兄弟 联师儒 联朋友同衣服
  九灋【大司马掌之】
  制畿封国【以正国】设仪辨位【以等国】进贤兴功【以作国】建牧立监【以维国】制军诘禁【以纠国】施贡分职【以任国】简稽乡民【以用国】均平守则【以安国】比小事大【以和国】
  三询【小司寇】
  询国危 询国迁 询立君
  六约【司约掌国及万民之约剂有不如约者则据以治之大约剂书宗彝小约剂书其图】治神之约为上【谓命祀郊社四望祖宗也】治民之约次之【谓征税也】治地之约次之【谓封界也】治功之约次之【谓羣臣立勲爵赏所颁也】治器之约次之【谓吉凶礼乐车服所用也】治挚之约次之【谓玉币禽鸟为贽见礼也】
  五物【小行人掌五物以治其事故】
  国札丧则赙补之 国凶荒则赒委之 国师役则槁禬之 国有福事则庆贺之 国有祸灾则哀吊之
  五书【同上五物为五书以反命于王】
  万民之利害为一书 礼俗政事教治刑禁之逆顺为一书 悖逆暴乱作慝犹犯令为一书 札丧凶荒厄贫为一书 康乐和亲安平为一书
  五先【礼大传圣人南面聴天下所宜先者五民不与焉】
  治亲 报功 举贤 使能 存爱【察仁爱者也】
  治天下五【祭义】
  贵徳【为其近道】贵贵【为其近君】贵老【为其近亲】敬长【为其近兄】慈幼【为其近子】
  本典五则【周书序周公告成王以五则作本典】
  能求士者智 与民利者仁 能収民狱者义 能督民过者徳 为民犯难者武
  五徳【周书五徳既明民乃知常】
  教徳 和徳 仁徳 正徳 归徳
  九典【同上】
  祗道以明之 称贤以赏之 典师以教之 四戚以劳之 伍长以遵之 羣老以老之 羣丑以移之 什长以行之 戒卒以将之
  九则【同上】
  昭质 昭信 昭让 昭位 昭政 昭静 昭洁昭因 昭明
  十淫【同上】
  淫政破法 淫好破义 淫乐破徳 淫动破丑淫中破礼 淫采破服 淫文破典 淫权破故淫货破职 淫巧破用
  四者道所起【文王问先圣之道何所起止太公答以此】
  柔而静 恭而敬 强而弱 忍而刚
  三者道所止【同上】
  见善而怠 时至而疑 知非而处
  六贼【太公】
  臣有作宫室游观者伤王徳 民有不事农任气犯禁者伤王化 臣有结党蔽贤者伤王权 士有外交不重其主者伤王威 臣有轻爵位羞为上犯难者伤功臣之劳 强宗有侵夺侮弱者伤庶人之业
  五美四恶【论语夫子与子张论从政】
  惠而不费 劳而不怨 欲而不贪 泰而不骄威而不猛【五美】不教而杀谓之虐 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 出内之吝谓之有司【四恶】
  九经【中庸】
  修身 尊贤 亲亲 敬大臣 体羣臣 子庶民来百工 柔远人 怀诸侯
  三宝【孟子】
  土地 人民 政事 六韬大农大工大商
  天子四御【家语夫子告闵子】
  天 地 人 事
  四用【同上夫子云四者君以政用之所以立于无过之地】
  天生时 地生财 父生人 师教人
  六官总治【家语夫子答闵子问政】
  冡宰成道【治官】司徒成徳【教官】宗伯成仁【礼官】司马成圣【政官】司寇成义【刑官】司空成礼【事官】
  七教【同上孔子云治民之本】
  敬老【则民益孝】尊齿【则民益悌】乐施【则下益寛】亲贤【则下择友】好徳【则下不隐】恶贪【则下耻争】廉让【则下知节】
  三至【同上】
  至礼不让而天下治 至赏不费而天下悦 至乐无声而天下和 荀子三至谓至彊至辨至能
  修三者【同上孔子答曽子】
  仁者莫大于爱人 知者莫大于知贤 政者莫大于官能
  人主敬三伦【同上伦纪也】
  君上者民之仪 有司埶政者民之表 迩臣便辟者羣仆之伦【便辟在君左右者】
  政之急者二【同上夫子告哀公莫大乎使民富且寿】
  省役薄敛则民富 敦教远罪则民寿
  十一徳【鲁语单襄公云此十一徳者晋周皆有焉】
  敬 忠 信 仁 义 知 勇 教 孝惠让
  三徳【同上富辰云明王不失此三徳】
  义以生利 祥以事神 仁以保民 荀子三徳诚乎上谓忠信调和均辨
  五则【同上周太子晋云蔑弃五则】
  天 仪地 和民 顺时 共神
  三常【同上僖负覊云】
  爱亲明贤政之干 礼宾矜穷理之宗 礼以纪政国之常 周书治国三常君举贤为常官任贤为常士敬贤为常
  六柄【齐语又作六秉】
  生 杀 富 贫 贵 贱 韩子刑徳为二柄魏元忠言天下之柄有二文武而已
  五善【左传穆叔如晋享歌鹿鸣之三穆叔三拜云】
  访问于善为咨 咨亲为询 咨礼为度 咨事为诹 咨难为谋
  取国五难【同上叔向云】
  有宠而无人 有命而无主 有主而无谋 有谋而无民 有民而无徳
  三务【同上士文伯云】
  择人 因民 从时
  圣王三【管子所以合天地之行】
  务时而政 作教而武 作祀而徳
  圣王四修【同上所以免天地之责】
  日食修徳 月食修刑 彗星见修和 风与日争明修生
  二者有天下【同上言人以恶声恶气惧已则耳闻目见不敢为非也】
  惧声以感耳 惧气以感目
  国三慎【同上】
  慎贵在举贤 慎民在置官 慎富在务地
  三者不失道【同上孔子对定公】
  用可用则正治 敬可敬则尚贤 畏可畏则服刑恤
  四守【同上】
  君画之 相守之 相画之 官守之 官画之民守之
  五辅【同上注五者可以辅弼国政】
  徳有六兴 义有七体 体有八 法有五务权有三度
  五使【同上】
  天以时使 地以材使 人以徳使 鬼神以祥使禽兽以力使
  七法【同上】
  则【错仪画制】【论材审用】法【和民一众】化【变俗易教】决塞【敺众移民】心术【布令必行】计数【举事必成】
  六亲【同上】
  以家为家 以乡为乡 以国为国 以天下为天下 如地如天 如日如月
  君三欲【同上】
  求必欲得 禁必欲止 令必欲行
  三得【同上】
  得百姓之力者富 得百姓之心者强 得百姓之誉者荣
  四顺【同上政之所兴在顺民心】
  民恶忧劳我逸乐之 民恶贫贱我富贵之 民恶危坠我存安之 民恶灭絶我生育之
  九惠【同上】
  敬老 慈幼 恤孤 养疾 合独 问疾 通穷振困 接絶
  三满【同上三满则国非其国】
  地大不为土满 人众不理人满 兵威不止武满
  两原【同上不彰两原则刑繁注】
  妄原 淫原
  六攻【同上重令者何也】
  亲 贵 货 色 巧佞 玩好
  四经【同上】
  常令不审则百匿胜 官爵不审则奸吏胜 符籍不审则奸民胜 刑法不审则盗贼胜
  八观【同上谓觇人之国】
  行田野视耕芸饥饱可知 行山泽观桑麻六畜贫富可知 入国邑视宫室车服侈俭可知 课凶饥计师役视台榭量国费虚实可知 入州里观习俗治乱可知 入朝廷观左右上下之所贵贱者强弱可知 观置法出令临众用民寛严可知 计敌与量上意察国本观民产之有余不足存亡可知
  五正【鹖冠子】
  有神化化于未有 有官治道于本 有教治修诸已 有因治不变俗 有事治矫之于末
  三絶【老子】
  絶圣弃智民利百倍 絶仁弃义民复孝慈 絶巧弃利盗贼无有
  两式【同上】
  以智治国国之贼 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四术【尸子】
  忠爱 无私 用贤 度量【通财则用足】
  九变【荘子古云语大道者五变而形名可举九变而赏罚可言也】
  明天 道徳 仁义 守分 形名 因任 原省是非 赏罚 文中子化至九变王道其明注孔
  子三年有成九成二十七年
  四征【韩非子言用术之事】
  揆之以地 谋之以天 验之以物 参之以人
  四美【同上言此四者人君自有不可假之臣下】
  身之至贵 位之至尊 主威之重 主势之隆
  六者道之出【同上言六者皆自道生】
  道不同于万物故能生万物 徳不同于隂阳故能成隂阳 衡不同于轻重故能知轻重 绳不同于出入故能正出入 和不同于燥湿故能均燥湿君不同于羣臣故能制羣臣
  七术【同上主之所用也】
  一曰众端参观 二曰必罚明威 三曰信赏尽能四曰一聴责下 五曰疑诏诡使 六曰挟知而
  问 七曰倒言反事
  天下信数三【同上】
  智所不能立在得人 力所不能举在求助 彊所不能胜在法术
  四者所以治安【同上】
  耕垦厚民产【以上为酷】重罚禁民邪【以上为严】实仓库以救饥【以上为贪】阅士卒以禽敌【以上为暴】
  三者道异【商子言世事变而行道异也】
  上世亲亲而爱施 中世上贤而悦仁 下世贵贵而尊官
  民见三者必避农战【同上】
  游士可以尊身 商贾可以富家 技艺足以距口
  三知【吕氏春秋论持国之道】
  太上知始 其次知终 其次知中
  四者异位同本【同上詹子对楚王论为国】
  以身为家 以家为国 以国为天下
  三者非君道【同上言人君不可代臣思维举动趋走也】
  用则衰 动则暗 作则倦
  去三者【同上言无知无为不用耳目乃是君道】
  去聴则聪 去视则明 去智则公
  三私【同上言当循理以平其私】
  私视使目盲 私聴使耳聋 私虑使心狂
  众者君人之大宝【同上】
  以众勇无畏乎孟贲 以众力无畏乎乌 以众见无畏乎离娄 以众知无畏乎尧舜
  名不正有五【同上言人主御羣臣名实不知则官职烦乱矣】
  説以智通而实以【用也】过悗 誉以髙贤而充以卑下赞以洁白而随以污徳 任以公法而处以贪枉用以勇敢而堙以罢怯
  劝民有三【同上言民无欲君亦不得而用之所以贵有欲也】
  天子至贵 天下至富 彭祖至寿
  外三者而独操主术【李斯传】
  俭节仁义之人立于朝则荒肆之乐辍 諌説论理之臣闻于侧则流漫之志诎 烈士死节之行显于世则康淫之虑废
  三具【荀子知此三具者欲王而王欲霸而霸欲强而强】
  仁眇天下 义眇天下 威眇天下
  屏四患崇五政【同上】
  一曰伪乱俗 二曰私坏法 三曰放越轨 四曰奢败制 一曰兴农桑以养生 二曰审好恶以正俗 三曰宣文教以章化 四曰立武备以秉威五曰明赏罚以统法
  三择【同上三者明主之所谨择也】
  义立而王 信立而霸 权谋立而亡
  三节【同上】
  平政爱民 隆礼敬士 尚贤使能 左传声子劝赏畏刑恤民三者礼之大节也
  三名【同上】
  刑名从商 爵名从周 文名从礼 尹文子命物之名方圆白黒毁誉之名善恶贵贱况谓之名贤愚爱憎
  四齐【同上齐谓无所阙也】
  其治法 其佐贤 其民愿 其俗美
  君天下命四【同上】
  一曰正命 二曰受命 三曰改命 四曰摄命
  四统【同上】
  善生养人【人亲之】善班治人【人安之】善显设人【人乐之】善藩饰人【人荣之】
  五论【同上】
  臣下职 君法明 刑称陈 言有节 工通利
  法有四呈【尹文子】
  一曰不变之法【君臣上下是也】二曰齐俗之法【能鄙同异是也】三曰治众之法【庆赏刑威是也】四曰平准之法【律度权量是也】
  四者乱所生【同上】
  独贤之行不可成化 独能之事不可周务 出羣之辨不可户説 絶众之勇不可征阵
  二者为国所甚【同上】
  人富则不羡爵禄 人贫则不畏刑罚
  六律【淮南子】
  生 杀 予 夺 赏 罚
  止五遁【同上言五者有一不足以治天下】
  遁于木【宫室等】遁于水【池沼等】遁于土【城郭等】遁于金【钟鼎等】遁于火【焚林等】
  四生【贾谊言圣王在上人得四生】
  无军兵 无冻馁 无刑罚 无疠疾
  五赦【贾谊新书惟稽五赦以绥民中】
  一原心 二明徳 三劝功 四褒化 五权计
  王号大意五科【桂崖子合此五科以一言谓之王】
  皇科【普大】方科【正直而方】斤科【斤运周徧】黄科【美而能黄】徃科【四方皆徃】
  君号大意五科【同上合此五科以一言谓之君】
  元科【不比于元则失本】原科【所为不立则不效于原】权科【用权于变则失中】温科【道徳不温平】羣科【众不亲则离散】
  五事【谷永对王事之纲纪】
  身治正 闺门治 左右正 功赏得 徳厚吏良
  三道【汉文策贤良鼂错对】
  明国家大体 通人事终始 能直言极谏
  三君问政【説苑夫子对之不同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