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纪数略

  三江【周礼职方氏州其川三江疏至浔阳南合为一东行至州入彭蠡复分为三道入海】吴松江 钱塘江 浦阳江【韦昭释禹贡三江既入云】 吴地记松江北行七十里得三江口东北入海为娄江一名下江东南入海为东江一名上江幷松江古笠泽为三江 汉地理志有中江南江北江苏子瞻谓岷山之江为中江豫章之江为南江嶓冡之江为北江【曾氏云中江北江皆禹所导南江乃其故道故经不之志】中江从丹阳芜湖东北至会稽阳羡县东入海南江从会稽吴县东南入海【即松江也】北江从会稽毘陵县东北入海 一説荆州荆江苏州松江杭州浙江为三江
  五湖【同上扬州其浸五湖何氏注】
  彭蠡 洞庭 巢湖 太湖 鉴湖 史正义谓游莫贡防胥【竝在太湖东岸五湾】 或説太湖射贵湖上湖洮湖滆湖 史索隐则谓具区洮滆彭蠡青草洞庭 一説湖州太湖楚州射阳岳州青草润州丹阳洪州宫亭 案太史公曰上姑苏望五湖张勃吴録太湖之别名以其周行五百里故名若国语云吴越战于五湖是又直在笠泽一湖中耳
  九州川【同上】
  三江【】江汉【荆】荥洛【豫】淮泗【青】泾汭【雍】河泲【兖幽二州】漳【冀】虖沱呕夷【幷】
  九州浸【同上】
  五湖 荆颍湛 豫波溠 青沂沭 兖卢维雍渭洛 幽菑时 冀汾潞 幷涞易
  九泽【禹贡】
  大陆【冀州】雷夏【兖州】孟诸【豫州】荥泽【同上】大野【徐州】彭蠡【州】震泽【同上】云梦【荆州】荷泽【豫州】 司马相如子虚赋楚有七泽其一云梦
  十薮【尔雅】
  鲁大野【钜鹿东北大泽也】晋大陆【钜鹿北广河泽也】秦阳陓【扶风汧县西】宋孟诸【梁国睢阳县东北】楚云梦【华容东南巴丘湖】齐海隅【海濵广斥】郑圃田【中牟西圃田泽】燕昭余祁【太原鄢陵县北九泽】周焦防【扶风池阳县瓠中】吴越之间有具区【吴县南太湖即震泽也】 周礼职方氏九州之薮泽无大陆海隅焦防有蒲貕养凡九薮 严助传八薮为圃无大陆昭余祁
  诸国之水【管子】
  齐之水道躁而复故民贪麤而好勇 楚之水淖弱而清故民轻果而贼 越之水浊重而洎故民愚疾而垢 秦之水泔防而稽淤滞而杂故民贪戾防而好事 晋之水枯旱而运墆而杂故民谄谀葆诈巧佞而好利 燕之水萃下而弱沈滞而杂故民愚戆而好贞轻疾而易死 宋之水轻劲而清故民闲易而好正
  二泊【地理志天下水名泊者二今为牧马地】
  梁山 长丰
  五津【水经注大江自湔堰至犍为有五津】
  白华 万里 江首 渉头 江南 杜牧传二津白马津盟津
  三水府
  上水府【江州马当山】中水府【太平州采石山】下水府【润州金山】
  通江五大浦【旧图经】
  赵屯 大盈 顾浍 崧子 盘龙
  浙江三源【唐六典】
  一出歙州 一出衢州 一出婺州【厯睦杭越三州界入海】
  新安江四源【合流至新安为滩三百六十】
  一出歙县黟山 一出休宁率山 一出绩谿彰山一出婺源浙山
  汉水二源【诗地理考】
  一出秦州天水县谓西汉至巴中县入江 一出大安军三泉县谓东汉至汉阳军入江
  汉江四水【由汉中流入郧县因地而名总之为汉水也上至襄阳七百里下至阳州五百里】漾  汉 沧浪
  三湘【三水皆会于洞庭】
  潇湘 蒸湘 沅湘
  五渚【水经注又战国策秦袭郢取洞庭五渚】
  湘 沅 微 澧 四水同注洞庭北会大江
  十二溪
  巫峡溪【防州】五云溪【越州】岷山溪【嘉州】清逺溪【广州】洞伯溪【台州】嶓冡溪【嘉州】昆仑溪【北】武陵溪【鼎州】苎罗溪【越州】涤溪【利州】浣溪【越州】池溪【洛京】
  五溪水【寰宇记桂阳县合为一江过阳山界入广州】
  沧浪水 昆湖水 横溪水 叶腐水 相思水
  武陵五溪【水经注此五溪由沅合湘注于洞庭至岳阳而后入江】
  雄溪 樠溪 酉溪 潕溪【一作沅】辰溪 寰宇记彭水有五溪以楚子城巴巴子兄弟五人流入各为一溪长曰酉辰巫武沅
  九溪【沅州】
  郎溪 防溪 雄溪 辰溪 龙溪 叙溪 武溪桂溪 酉溪
  十八滩【贑州】
  白涧滩 储潭鳖滩 天柱滩 石人滩 青州滩狗脚滩 小湖滩 大湖滩 铜盘滩 横石滩梁滩 昆仑滩 舞索滩 小蓼滩 大蓼滩
  緜津滩 漂神滩 惶恐滩
  九龙滩【江州府青流县二十里两崖石峡如闗隘而石龙横截水中髙可数丈乘舟下龙如自山坠地】上六龙属本县 下三龙属延平府永安县
  宜春三峡【州】
  牛防峡 昌山峡 钟山峡
  巴楚三峡【水经注蜀口隘处防州七百里两岸连山非午不见日】
  归峡【又曰巴峡广泽峡】巫峡【峡州一曰防州巫山县】西陵峡【即明月峡防州之西】庾仲雍荆州记巴楚有明月峡广徳峡东突峡今
  谓之巫峡秭归峡归乡峡 王洙曰瞿塘巫山黄牛也 赵曰防之上游有明月峡巴峡巫峡此山三峡鹤巴峡程记三峡即明月峡巫山峡广泽峡其瞿塘灔滪燕子屛风之皆不在三峡数
  瞿唐二名【乐府解题瞿盛也唐陂池也言盛水其中可以行舟也】
  夏则为瞿 冬则为唐
  四川【説文川者穿也蜀江之水非一而岷泸雒渝为四大川渝出巴山亦曰巴】
  岷江一水也 泸一水也 雒一水也 渝一水也
  沬水三【宋史沬水出蜀西徼外阳山江大皁江皆为沬水秦李冰凿离堆以分其势害减而利溥】一南流成都以合岷江 一由永康至泸州以
  合大江 一入东川而后西川
  皁江三支流【迤北都江口置大堰】
  疏北流为三曰外应漑永康之导江成都之新繁而达于怀安之金堂 东北曰三石洞漑导江与彭之九陇崇宁蒙阳而达于汉之雒 东南曰马漑导江与彭之崇宁成都之郫温新都新繁成都华阳
  皁江九堰【皆以提摄北流注之东而防其决】
  李光 膺村 百丈 石门 广济 顔上 弱水济 导
  左右二江【南宁府城西南自合江镇合而为一流入横州曰郁江即古夜郎豚水也】
  左江源出广源州 右江源出峩利州 源出岷山者分两江经成都南
  监家山三泷【韶州乐昌县广圆五百里接曲江县界崖岭峻峭悬湍回注崩浪震山谓之泷中皆
  汉周府君凿后韩愈尝过此又名韩泷】
  一新泷 二腰泷 三泷
  芦沟河二【源出桑干经太行入宛平境出葫沟河桥东南看丹口分二桥跨河金明昌初建】一络都城至通州髙丽荘合白河 一经固安至武清小直沽合卫河【俱流入海】
  桑干河七泉【水经源自太原汾阳北之天池伏流至朔州马邑县雷山之阳滙为七泉合而为一
  至宛平县境】
  曰上源 曰玉泉 曰三泉 曰司马洪涛 曰金龙池 曰小卢 曰小浦
  交河【北直县以四大水交注于县故名】
  滹 沱 髙 滱
  二汶水【地理考朱氏谓在齐南鲁北二国之境】
  一出莱芜原山入济徐州之汶也 一出朱虚泰山北又东北入潍青州之汶也
  五汶水【述征记泰山郡水皆名汶源别而流同汶阳有田即春秋齐人归鲁以谢过者】
  北汶 瀛汶 牟汶 紫汶 浯汶
  妫汭二水【郡国志在蒲州尧山下为厘降二女之所异源同归浑流西注而入于河】
  南流妫 北流汭
  泉源二源【水经注即百泉】
  一出朝歌西北东与左水合谓马沟水 一出朝歌西北大岭下经骆驼谷逶迤九十曲谓美沟水
  闗中八水【上林赋八川分流是也】
  灞 浐 泾 渭 沣 镐 涝【一作潦】潏【闗中记作漆沮】
  漆沮二流【诗地理考谓皆出雍州皆东入渭】
  诗之漆沮入渭上流 书之漆沮入渭下流
  白鹭洲二水【史正志碑秦淮源于句容溧水两山间自方山合流至建康于府之左分为二支即
  太白所谓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是也】
  一支入城内 一支绕城外 共夹一洲曰白鹭
  二清河【在清河县俱泗水之末流经徐沛至县西北三叉口分为二入于淮】
  大清由治之东北 小清由治之西南
  三泖【吴郡志泖在华亭境有三名】
  上 中 下 县图以近山泾圆者曰圆泖近泖桥濶者曰大泖自泖桥而上萦绕百余里者曰长泖北有谷水亦曰谷泖
  苕溪二源【舆地志合浮玉山水至吴兴入于太湖】
  一源自天目 一源自独松岭
  霅溪四水【湖州府城南门外有四水亭霅者以众流合集为义又谓水荡激时霅然有声故名】苕溪 前溪 余不溪 及北流水通谓霅溪
  二箬溪【在长兴取下水酿酒极醇】
  上箬 下箬
  章贡二水【贑州府城北合为贑水抵万安界有十八滩中多怪石颇险】
  章水 贡水
  辰酉二水【图经沅陵西北以方位而名惟辰水有虾父老相传马援征蛮感其惠政蝗化为之】辰水 酉水
  水二源【水经注】
  清检【出美鲋】浊检【出美鳠】
  禹二渠【河渠书禹厮二渠以引其河】
  一贝丘【属清河书北过浲水至于大陆是也】一漯水【在汲郡东书浮于漯是也】
  汉二渠【沟洫志杜佑谓秦汉间郑渠漑田四万顷白渠漑田四千五百顷唐以后渐减至六千】郑国 白公
  晋三渠【食货志泰始间夏侯和修】
  新渠 富寿 游陂
  唐三渠【髙宗时沧州刺史薛大鼎治】
  长芦 漳 衡
  三白渠【元和志】
  太白渠【泾县东北十里】中白渠【首受大白渠东流入髙陵县界】南白渠【首受中白渠东南流亦入髙陵界】
  入城三渠【唐以渠导水入城】
  龙首渠【一北流入苑一入太极宫】永安渠【北流入苑】清明渠【入太极宫】
  三大防【宗时作此谷洛得无水患】
  上阳 积翠 月陂
  六堰【唐百官志堰皆有丞】
  兴城 五门 六门 龙首 泾堰 滋堤
  汉上林十池
  初池 麋池 牛首池 蒯池 积草池 东陂池西陂池 当路池 大台池 郎池 初学记十
  五池无初池大台郎池有承灵昆灵天泉龙鱼菌鹤太一舍利百子
  灵岩山顶三池【在苏州即古砚石山大旱不涸盖吴时所凿也】
  月池 砚池 浣华池
  钱塘六井【李泌引西湖水以足用白居易浚之】
  相国井 西井 金牛池 方井 白池 小方井
  五云井【洞冥记长安东七万里有云山山头有井云从井出】
  土徳王则黄云出 火徳王则赤云出 水徳王则黒云出 金徳王则白云出 木徳王则青云出
  多云山三井【英山县志井有三窟甚防】
  风 雷 雨
  修觉山二井【华阳记成都新津神秀禅师结庐于此唐明皇驻跸题寺】
  春夏汲东 秋冬汲西【水斯甘洌反之则否】
  三叠泉【在南康府城西即水帘洞一名三级泉泉下注盘石三叠而后至地】
  初落大盘石上袅袅如飘云垂练 中级如碎玉摧冰 下级如玉龙翔舞
  潓泉七穴【道州东郭】
  五泉曰潓  涍 汸 淔 一曰漫泉【盖欲自旌漫浪也】一曰东泉【出山东】 漫翁云七胜泉在五如石间皆有窦窦中涌泉异于七泉故名七胜泉
  灵池山八泉【在翁源山顶相传一厐眉叟时见池中因名翁水居人饮此多寿】
  涌泉 香泉 甘泉 温泉 震泉 龙泉 乳泉玉泉
  雌雄二泉【在梁山县多喜山】
  春夏左盈右竭 秋冬左竭右盈
  五温泉【永平府滦州五泉俱有暖气沍寒不氷】
  一在州城西北【即北甸河】一在城西围山下【八景所云围山圣泉者也】一在唐山下【即姜将军斩蛟处】一在龙湾 一在龙溪
  温泉三物【王褒温泉铭白矾上彻丹砂下流华清驻老飞流莹心乃知三物为根蒸为暖流耳】白矾 丹砂 硫黄
  半汤【江乘地记县东南三十五里有汤泉】
  半冷 半温【共同一壑张勃云冷水夏濯可以清暑温水冬浴可以攘寒】
  五珠池【实皆海而岛屿环围故称池云】
  曰杨梅 曰青莺 曰平江 曰永安【亷州】曰乐明【雷州】
  三玉河【西域于阗国三河皆有玉而色异每秋水涸王捞玉于河】
  东白玉河 西緑玉河 又西乌玉河
  翁加黒亚四水【职方外记】
  一从地喷出即凝为石 一冬月常流至夏反合为氷 一投铁便如泥再镕则为精铜 一水色沈緑冻则成石永不复化
  朝那湫二【寰宇记陜西平凉府固原州祠旧设祀朝那神也湫渊四十五里渟水不流冬夏无增减
  战国时秦人诅楚投文于此土人谓之东西海泉眼両岸不生草木】
  一在州东十五里 一在州东北三十里
  八功徳水【钟山东】
  清 冷 香 柔 甘 净 不饐 蠲疴 弥陀经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徳水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沙布地一澄净二清冷三甘美四轻輭五润泽六安和七除饥渴八长养诸根
  五色河【司马相如大人赋注五色之河本仙经説】
  紫 碧 绛 青 黄
  九渊【列子】
  鲵旋 止水 流水 滥水 沃水 汜水 雍水水 肥水
  三水相荡【抱朴子天河从北极分为两条而下又与海水合故激涌而成潮】
  其一经南斗中过 其一经东斗中过 两河随天转入地下过
  四时潮汐【同上潮汐者一月之中天再东再西故潮水再大再小】
  夏日居南宿阴消阳盛而天髙一万五千里故夏潮大 冬日居北宿阴盛阳消而天卑一万五千里故冬潮小 春日居东宿天髙一万五千里故春潮渐起 秋日居西宿天卑一万五千里故秋潮渐减
  琼潮两流【天下之潮皆一日两汛惟琼海不然潮之大小随长短星不系月之盛衰】
  半月东流 半月西流
  水一日盈涸【王韶之始兴记】
  连州下流有斟溪一日十溢十竭 安宁州有潮泉一日三溢三竭 贵州城外有漏汋一日百盈百涸应刻漏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