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文类聚

【论】魏高贵乡公颜子论曰:心不违仁,行无二过,用行舍藏,与同进退,听承圣言,罔有不喻,叙之於易,以章殊异,死则悲恸,谓天丧己,所以殷勤至於此者,圣人嘉美良才之效也,设使天假之年,後孔子没,焉知其不光明圣道,阐扬师业,有卓尔之美乎,百虑之所得,愚者有焉,原後之君子,详览之焉尔。
◇忠
《说苑》曰:逆命利君谓之忠。
《孝经》曰: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
《左传》曰:晋献公使荀息傅奚齐,对曰:臣竭其股肱之力,加之以忠贞,其济君之灵也,不济则以死继之,公曰:何谓忠贞,对曰: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送往事居,耦俱无猜,贞也。
又曰:晋怀公命无从亡人,狐突之子毛及偃,从重耳在秦,弗召,怀公执突曰:子来则免,对曰:子之能仕,父教之忠,策名委质,贰乃辟也,父教子贰,何以事君,乃杀之。
又曰:楚子灭若敖氏,其孙尹克黄使於齐,闻乱,其人曰:不可以入矣,尹曰:君,天也,天可逃乎,遂归复命,自拘司败。
又曰:季文子卒,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无藏金玉,无重器备,君子是以知季文子之忠於公室也,相三君矣,而无积,可不谓忠乎。
又曰:楚子囊将死,遗言谓子庚曰:必城郢,君子谓子囊忠,将死不忘卫社稷,可不谓忠乎,忠,民之望也。
《家语》曰:孔子曰:晏子於君为忠臣,於行为恭敏。
《晏子》曰:梁丘据问《晏子》曰:子事三君,君不同心,而子俱从焉,仁人固多心乎,对曰:一心可以事百君,百心不可以事一君。
《韩诗外传》曰:有大忠,有次忠,有下忠,若周公於成王,可谓大忠,管仲於桓公,可谓次忠,子胥於夫差,可谓下忠矣。
又曰:狄人杀卫懿公,尽食其肉,独舍其肝,弘演使还,哭毕呼天,因自出其肝,内懿公之肝,齐桓公闻之曰:弘演可谓忠矣。
《史记》曰:项籍围汉王於荥阳,汉将纪信曰:事已急,请为王,王可间出,纪信乘黄屋左纛,曰:城中食尽,汉王降,楚军皆呼万岁,汉王与数十骑出,项王烧杀纪信。
《说苑》曰:楚庄王立,三年不听朝,令於国曰:谏者死,苏从曰:处君之高爵,食君之厚禄,爱死不谏,非忠也,乃谏,[事具谏篇。]
又曰:卑身贱体,进贤不解,数称往古之行事,以厉王意,庶几有益,以安国家,如此者忠臣也。
《汉书》曰:非刘氏不王,高祖制诏御史,长沙王吴芮忠,其定著令。
又曰:王莽遣使者,即拜龚胜,以印绶就加胜身,胜辍推不受,曰:吾受汉家厚恩,无以报,岂以一身事二姓哉,语毕,遂不复饮食,积十四日死。
《东观汉记》曰:光武指王常谓群臣曰:此家率下江诸将,辅翼汉室,心如金石,真忠臣也,是日迁常为汉忠将军。
《续汉记》曰:阴识拜特进,极言正议,至与宾客语,不及国事,常慕仲山甫夙夜匪解。
又曰:温序为护军校尉,行部至陇西,为隗嚣将荀宇等所劫,欲生降序,序大怒。以节挝杀人,贼欲杀序,宇止之曰:义士欲死节,赐剑令自裁,序受剑,衔须著口中,叹曰:无令须土,遂伏剑。
谢承《後汉书》曰:汉安元年,选遣八使,巡行风俗,馀人受命之部,而张纲独埋轮於洛阳都亭,曰:狼当路,安问狐狸,遂奏大将军梁冀无君之心十五事,皆臣子所切齿者也。
《魏志》曰:王为大农郎中令,时严才反攻掖门,闻变,将官属出至宫门,太祖在铜雀台,望见之曰:彼来者,必王叔治也,相国锺繇谓曰:旧京城有变,九卿各居其府,曰:居府虽旧,非赴难之义也。
又曰:典韦拜都尉,太祖引置左右,将亲兵数百人,常绕帐,韦性忠至谨重,常昼夜立侍,终日夜宿帐左右,稀归私寝,《蜀志》曰:初诸葛亮自表後主,成都有桑八百,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馀,至於臣在外任,随身衣食,悉仰於官,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馀帛,外有嬴财,及卒,如其所言。
周处别传曰:互[○《初学记》十七作氐。]贼为乱,以处为建威将军,以兵五千,受夏侯俊节度,处遂进军大战,仰天叹曰:古者良将受命,凿凶门以出,盖有进无退,我为大臣,以身殉国,不亦可乎,遂战死。
【赞】梁元帝忠臣传记[○《初学记》十七作受。]篇赞曰:太真英挺,投袂勤王,伯猷蹈节,身殒名扬,嶷嶷景倩,主亡与亡,嗟乎尚矣,惟国之良。
又忠臣传谏[○原作陈,据本书二十四谏篇引序改。]争篇赞曰:子政铿铿,诚存社稷,朱游折槛,遂其幸直。
又忠臣传执法篇赞曰:设官分职,咸曰师师,彼己之子,邦之直司,狼当路,安问狐狸,昏明有世,直道无时。
【表】梁元帝上忠臣传表曰:资父事君,曰严敬,求忠出孝,义兼臣子,是以冬温夏冫青,尽事君之节,进思将美,怀出奉之义,羲轩改物,殷周受命,三能十乱,九棘五臣,靡不夙夜在公,忠为令德,若使缙云得姓之子,姬昌鲁卫之臣,是知理合君亲,孝忠一体,性与率由,因心致极,臣连华霄汉,凭晖日月,三握再吐,夙奉紫庭之慈,春诗秋礼,早蒙丹之训,宣帝褒德,麟阁画充国之形,显宗念功,云台图仲华之象。
【笺】梁王筠答湘东王示忠臣传笺曰:窃以孝实天经,忠为令德,百行攸先,一心靡或,昔淮南鸿烈,事无的准,沛王通论,义止儒术,东平获誉为片言,临淄见称文辞小道,孰若理冠君亲,义兼臣子,谨当宣示遐迩,光扬德音。
【序】梁元帝忠臣传序曰:夫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因生所以尽孝,因位所以立忠,事君事父,资敬之理宁异,为臣为子,率由之道斯一,忠为令德,窃所景行,且孝子烈女逸民,咸有别传,至於忠臣,曾无述制,今将发箧陈书,备加论讨。
又忠臣传死节篇序曰:自非识君臣之大体,鉴生死之弘分,何以能灭七尺之躯,殉一顾之感,然平路康衢,从容之道进,危涂险径,忠贞之节兴,登平路者易为功,涉险涂者难为力,从容之用,世不乏人,忠贞之,时难屡有。
◇孝
《尔雅》曰:善事父母曰孝。
《孝经》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又曰:夫孝始於事亲,中於事君,终於立身。
又曰:爱亲者,不敢恶於人,敬亲者,不敢慢於人,爱敬尽於事亲,而德教加於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
《礼记》曰:《曾子》曰: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又曰:公明仪问於《曾子》曰:夫子可以为孝乎,《曾子》曰:孝者先意承志,谕父母於道,参直养者也,安能为孝乎。
又曰:先王之孝也,色不忘乎目,声不绝乎耳,心志嗜欲,不忘乎心。
又曰:生则敬养,死则敬享。
《毛诗》曰: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育我,长我畜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论语》曰:三年无改於父之道,可谓孝矣。
又曰: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子游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尸子》曰:曾子每读丧礼,泣下г襟,常以一夕五起,视衣之厚薄,枕之高卑。
《韩诗外传》曰:《曾子》曰:往而不可还者,亲也故孝欲养而亲不待,是故椎牛而葬,不如鸡豚之逮亲存也,初吾为吏,禄不及釜,尚欣欣而喜者,非以为多也,乐其逮亲也,既没之後,吾尝南游於楚,得尊官焉,堂高九尺,转尝[○初学记十七,《太平御览》四百十四作毂。]百乘,然犹北乡而泣涕者,非为贱也,悲不逮吾亲也,故家贫亲老,不择官而仕。
《说苑》曰:曾子常有为不中,曾怒,援木击之,曾子有顷乃苏,退鼓瑟而歌。孔子闻之,告门人曰:参来勿内也,昔舜事瞽瞍,索而使之,未尝不在侧,索而杀之。未尝可得,而小则受,大则走,今曾子委身待暴怒,以陷父不义,不孝孰大乎。
又曰:韩伯瑜有过,其母笞之,泣,母曰:他日未尝泣,今何泣,对曰:他日得笞,尝痛,今母之力不能痛,是以泣也。
又曰:闵子骞兄弟二人,母死,其父更娶,复有二子,子骞为其父御车,失辔,父持其手,衣甚单,父则归,呼其後母儿,持其手,衣甚厚温,即谓其妇曰:吾所以娶汝,乃为吾子,今汝欺我,去无留,子骞前曰:母在一子单,母去四子寒,其父默然,故曰:孝哉闵子骞,一言其母还,再言三子温。
《列女传》曰:老莱子孝养二亲,行年七十,婴儿自娱,著五色采衣,尝取浆上堂,跌仆,因卧地为小儿啼,或弄乌鸟於亲侧。
《汉书》曰:淳于缇萦,齐人淳于意,五女无男,坐事当刑,缇萦最小,涕泣随父到长安,上书曰:妾父为监,齐中皆称廉平,今坐事当刑,妾乞没为官婢,以赎父罪,文帝诏免意罪,并除肉刑。
又曰:文帝母薄太后疾,文帝侍养数年,衣不解带,亲供粢盛,坐罪不及父母,下哀矜之诏。
又曰:金日母,教诲两子,甚有法度,上闻而嘉之,母病死,诏图画於甘泉宫,署曰休屠王阏氏,日每见画,常拜之涕泣。
《东观汉记》曰:长沙义士古初,父丧未葬,邻人火起,及初舍下,棺不可移,初冒火伏棺上,俄而火灭。
又曰:赵咨至孝,躬率子孙,耕农为养,盗尝夜往劫之,咨恐母惊惧,乃先至门迎盗,因请为设食,谢曰:老母八十,疾病须养,居贫,乞置衣粮,妻子馀物无所惜,诸盗皆惭叹,跪曰:所犯无状,干暴贤者,言毕奔走。
又曰:黄香父为郡五官,贫无奴仆,香躬执勤苦,尽心供养,冬无被,而亲极滋味,暑即扇床枕,寒即以身温席。
《续汉书》曰:申徒蟠九岁丧父,孝毁过礼,服除,不进肉十馀年,每忌日,辄三日不食。
郭林宗别传曰:茅容耕於野,避雨树下,众皆夷踞相对,独容危坐愈恭,林宗行,见而奇之,与言,因请寓宿,既而日夕,容杀鸡为馔,林宗谓为己设,既而以供其母,自以菜蔬供客同饭,林宗起拜曰:卿贤乎我哉。
《汝南先贤传》曰:薛苞好学笃行,丧母,以至孝闻,父娶後妻而憎苞,分之令出,苞日夜号泣不能去,至被驱杖,不得已,庐於舍外,旦入而扫,父怒。又逐之,乃庐於里门,昏晨不废,积岁馀,父母惭而还之。
《蜀志》曰:先主在樊,率其众南行,诸葛亮与徐庶并从,为曹公所追破,获庶母,庶辞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以此方寸心,今已失母,方寸乱矣,无益於事,请於此别,遂诣曹公。
《吴书》曰:顾悌,以孝悌廉正,闻於乡党,每得父母书,洒埽整衣服,设几案,舒书其上,拜跪读之,每句应诺毕,复再拜,父有疾耗之问,临书垂泣哽噎,父终,水浆不入口五日,孙权为作布衣一袭,强令悌释服,悌虽以公义自割,犹以为不见父丧,常画壁作棺象,设神坐於下,每对之哭泣,服未阕而卒,晋中兴书曰:吴隐之少有孝行,遭母忧,哀毁过礼,太常韩康伯邻居,隐之每哭,康伯母辄辍事流泪,悲不自胜。
萧广济《孝子传》曰:妫皓父昆,被劾入重,皓年十六,髡头诣阙,通章不省,皓不饮食,怀石腰中,诣公卿,辄出石置地,叩头流血覆面,莫不伤怀,遂奏理昆罪。
师觉授《孝子传》曰:程曾年七岁,丧母,哀号哭泣,不异成人,祖母怜之,嚼肉食之,觉有味,便吐去。
宗躬《孝子传》曰:吴坦之,隐之兄也,母葬夕,设九饭祭,坦之每临一祭,辄号恸断绝,至七祭,吐血而死。
又曰:张景胤六岁丧母,母遗物悉散施,唯留一画扇,每感思,辄开匣流涕,父邵为吴兴太守,暴疾报至,天雪水涸,便徒跣上岸,左右捉履逐,发都,夜昼三日半至郡,入郭奉讳,气绝吐血,久乃苏。
又曰:华宝八岁,义熙中,父从军,语宝曰:吾还,当营婚冠,值咸阳丧乱,吉凶两绝,宝年六十,遂不冠娶,举言流涕。
又曰:何子平事母至孝,为杨州从事,月俸得白米,辄货市粟麦,人或问之,答曰:尊老在东,不办常得米,何容独食白粲,母丧,年将六十,有孺,子之慕,昼夜号叫,暑避清凉,冬不衣絮。
又曰:桑虞丧父,年十四,毁瘠过礼,日食百粒,以糁藜藿。
《续搜神记》曰:吴猛性至孝,小儿时,在父母边卧,时夏月,多蚊虻,而终不摇扇,云惧蚊虻去我及父母,父母终,行服墓次,蜀贼纵暴,焚烧邑屋,发掘丘陇,民人迸窜,猛在墓侧,号恸不去,贼为之感怆,遂不犯。
荀氏家传曰:荀ダ年逾耳顺,而母年九十,色养,以孝闻,在丧憔悴,貌不可识,若婴孺之号,哀恸傍人。
【诗】魏王粲思亲诗曰:穆穆显妣,德音徽止,思齐先姑,志侔姜姒,躬此劳瘁,鞠予小子,小子之生,遭世罔宁,烈考勤时,从之于征,奄遘不造,隐忧是婴,咨予靡及,退守祧礻方。
晋孙绰表哀诗曰:天地之德曰生,生之所恃者亲,亲存则欢泰情尽,亲亡则哀悴理极,故老莱婆娑於膝下,曾闵泣血於终年,哀悼之思至矣,自然之性笃矣,余以薄祜,夙遭闵凶,越在九龄,严考即世,未及志学,过庭无闻,天覆既沦,俯凭坤厚,殖根外氏,赖以成训,然以不才,不能负荷仁妣,弘母仪之德,迈荣寒之操,雕琢固顽,勉以道义,庶几砥砺犬马之报,岂悟一朝,复见孤弃,上天极祸,怨痛莫诉,皆由恶积咎深,不能通感,自丁荼毒,载离寒暑,茵帷尘寂,栋宇寥,仰悲轨迹,长自矜悼,不胜哀号,作诗一首,敢冒谅ウ之讥,以申罔极之痛,诗曰:茫茫太极,赋授理殊,咨生不辰,仁考夙徂,微微冲弱,眇眇偏孤,叩心昊苍,痛贯黄墟,肃我以义,鞠我以仁,严迈商风,恩洽阳春,昔闻邹母,勤教善分,懿矣慈妣,旷世齐运,嗟予小子,譬彼土粪,俯愧陋质,仰忝高训,悠悠玄运,四气错序,自我酷痛,载离寒暑,寥寥空堂,寂寂响户,尘蒙几筵,风生栋宇,感昔有恃,望晨迟颜,婉娈怀袖,极原尽欢,奈何兹妣,归体幽埏,酷矣痛深,剖髓摧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