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子藏
- 类书
- 艺文类聚
艺文类聚
◇目
《易说卦》曰:离为目。
《山海经》曰:一臂国,为人一目,中其面而居。
《毛诗》曰:美目盼兮。
《左传》曰:宋华父督,见孔父之妻,目逆而送之。
又曰:旱其目,皤其腹,[事具讴谣篇。]
《春秋孔演图》曰:苍颉四目,是谓并明。
又舜重瞳子,是谓重明。
《孙卿子》曰:尧舜三眸子。
《孝经援神契》曰:伏牺大目。
《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
胡非子曰:目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见其眦。
《庄子》曰:温伯雪齐,舍於鲁,仲尼见之而不言,子路问焉,仲尼曰:若夫人者,目击而道存矣。
又曰:孔子见老聃而语仁义,老聃曰:夫播糠眯目,则天地四方易位矣,夫仁义翻然,乃愦吾心,乱莫大焉。
《孟子》曰:伯夷目不视恶色。
《慎子》曰:离朱之明,察毫末於百步之外,下水尺,不能见浅深,非目不明,其势难睹也。
《尸子》曰:使目在足下,则不可以视,《楚辞》曰:娱光眇视目增波。
又曰:蛾眉曼录目腾光。
又曰: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又曰: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
《孙卿子》曰:厌目而视者,视一以为两也。
《韩子》曰:田驷欺邹君,邹君将杀之,田驷恐,告惠子,惠子见邹君曰:有人见君,则其一目,奚如,君曰:我必杀之,惠子曰:瞽两目,君奚弗杀,驷东欺齐侯,南欺荆王,驷之於欺人瞽也,君奚怨,乃弗杀。
《淮南子》曰:夫目察秋毫之末,而耳不闻雷霆之音,耳调玉石之声,而目不见太山之高,何则,小有所志,而大有所忘也。
《孔丛子》曰:夫子周,见苌弘,言终退,苌弘语刘文公曰:吾观仲尼,有圣人之表,其状河目而隆颡,是黄帝之形也,史记曰:吴王赐子胥属镂之剑以死,子胥仰天叹曰:抉吾眼,著吴东门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乃自刭。
《汉书》曰:东方朔上书,臣朔目若悬珠,齿如编贝。
《东观汉记》曰:马援眉目如画。
郑玄《别传》曰:玄秀眉明目。
《竹林七贤》论曰:王戎眸子洞彻,视日而眼明不亏。
《濑乡记》曰:老子大目。
【诗】梁刘孝绰咏眼诗曰:含娇曼已合,离怨动还开,欲知密中意,浮光逐笑回。
【箴】宋谢惠连目箴曰:气之清明,双眸善识,唯道是视,瞻彼正直。
【铭】齐竟陵王萧子良眼铭曰:惟正是视,玄黄匪惑,非礼不观,仪形是则,慎尔所觌,无愆斯德。
◇耳
《樊氏相法》曰:耳门不容麦,百岁。
《相书》曰:耳门小,富而吝。
《淮南子》曰:禹耳三漏,是谓大通,兴利除害,决江疏河。
《老子》曰:五音令人耳聋。
《孟子》曰:伯夷耳不听恶声。
《史记》曰:韩信使人言於汉王,齐反覆之国,不为假王镇之,其势不定,汉王大怒,张良陈平,蹑汉王之足,附耳语曰:汉方不利,宁能禁信王乎,因立之。
范晔《後汉书》曰:珠崖儋耳,其渠帅耳垂肩三寸。
《列仙传》曰:务光,夏时人,耳长七寸,阳都女,耳细而长,众皆言此天人也。
《列士传》曰:燕丹使田光往候荆轲,值其醉,唾其耳中,轲觉曰:此出口入耳之言,必大事也,则往见光。
《蜀志》曰:先主长七尺五寸,垂臂下膝,顾,自见其耳。
《英雄记》曰:曹公擒吕布,布顾刘备曰:玄德,卿为上坐客,我为降虏,绳缚我急,独不可一言耶,操曰:缚虎不得不急,曹公欲缓之,备曰:不可,公不见布事丁建阳董太师乎,操憾[○明本作颔,《太平御览》三百六十六作领。]之,布目备曰:大耳儿最叵信。
魏书,荀攸年七八岁,父衢曾醉,误伤攸耳,而攸出入游戏,常避护,不欲令衢见也,衢後闻之,乃惊,其夙智如此。
《抱朴子》曰:老君耳长七寸。
《濑乡记》曰:老子耳有三门。
《楚辞》曰:曾颊倚耳曲眉规。
樊氏相法曰:人耳长寸三分,寿百二十岁,一寸,寿百岁,如豆,生即死耳,门前有仙人杖,四理一百岁,三理八十,二理六十。
【赋】晋祖台之荀子耳赋曰:夫恶劳而希逸,万物之至诚,何斯耳之不辰,荀子而宅形,在瘠土而长勤,无须臾之闲宁,预清谈而闭塞,开鄙秽而聪明,竭微听於门阁,采群下之风声。
【铭】齐竟陵王萧子良耳铭曰:惟耳是听,仁爱是闻,详察巧言,离辩异群,无迷邪谄,炫惑莫分。
◇口
《易 说卦》曰:兑为口。
《礼记》曰:数诮无为口容。
又曰:口容止。
又曰:负剑辟耳,诏之则掩口而对。
又曰:赵文子,其言呐呐然,如不出诸其口。
《孝经》曰:口无择言。
《孝经援神契》曰:舜大口。
又曰:孔子海口含海,[○《太平御览》三百六十七作泽。]
《老子》曰:五味令人口爽。
《庄子》曰:公孙龙问於魏牟曰:吾闻庄子之言,芒焉异之,牟曰:子独不闻坎井之蛙谓东海之鳖曰:坎井之乐,亦至矣,子奚不来入观乎,鳖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絷矣,公孙龙口去而不合,舌举而不下。
《史记》曰:秦始皇游於会稽,渡浙江,项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无妄言,诛族矣。
又曰:邓公见景帝曰:吴王为反数十年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非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士,噤口不敢复言。
《鬼谷子》曰:口者机关也,所以开闭情意也。
又曰:口可以食,不可以言。
《说苑》曰:常枞有疾,《老子》曰:先生疾甚,无遗教语弟子乎,常枞乃张其口示《老子》曰:舌存乎,曰:存,岂非以软耶,齿亡乎,曰:亡,岂非以刚耶,常枞曰:天下事尽矣。
又曰:恶言不过口,苛言不留耳,口者,关也,舌者,机也,出言不审,驷马不能追也。
《汉书》曰:汉王击魏豹,问郦食其曰:魏大将谁也,曰:柏直,汉王曰:是口尚乳臭。
又曰:周昌曰:臣口不能言,心知其不可。
又曰:杨雄口吃,不能戏谈。
应劭《汉官》曰:侍中刁存,年老口臭,帝赐鸡舌香,令含之。
杜恕《体论》曰:束之业,其上在於不言,其次莫如寡知也,故谚曰:使口如鼻,至老不失。
《养生经》曰:军营之中有甘泉,[军营,口也,甘泉,唾也。]
养生要尹氏内解曰:口为华池。
《相书》曰:欲知人多口舌,当视其口如鸟喙,言语皆聚此多舌人也。
《相书杂要》曰:口大容手,赤如朱丹,贵且寿。
《濑乡记》曰:老子方口。
《吴录》曰:孙权方颐大口,目有精光。
【箴】宋谢惠连口箴曰:宣纳之由,伊枢机,唯舌是出,驰驷安追,差千里,君子慎微,何用口爽,信在际肺¨
【诫】晋傅玄口诫曰:勿谓何有К积怨致咎,勿曰不传,伏流成川,蚁孔溃河,流穴倾山。
【铭】齐竟陵王萧子良口铭曰:惟口是慎,慎乎语笑,三缄是戒,事重周庙,戒之戒之,无贻厥诮。
◇舌
《山海经》曰:反舌国,其人反舌。
《吕氏春秋》曰:善为君者,蛮夷反舌,殊俗异习,皆服德厚也。
《庄子》曰:公孙龙口去而不合,舌举而不下。
《燕丹子》曰:荆轲之燕,太子曰:田先生今无恙乎,轲曰:光临送轲之时,言太子戒以国事,耻以丈夫而不见信,向轲吞舌而死矣。
《史记》曰:平原君已定从而归,至於赵,曰: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於百万之师。
又曰:留侯曰:家世相韩,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雠强秦,天下振动,今以三寸舌,为帝者之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於良足矣。
又曰:张仪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仪盗璧,共执仪,掠笞数百,不服,释之,其妻曰:子无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仪张口曰:视吾舌尚在否,妻曰:在也,仪曰:足矣。
《说苑》曰:韩平子问叔向曰:刚与软孰坚,对曰:臣年八十矣,齿再堕而舌尚在。
《神异经》曰:东荒山中,有大石室,东王公居之,长一丈,头发皓白,鸟面人形而虎尾,恒与一玉女更投壶。
《汉书》:蒯通谓韩信曰:郦生一士,伏轼掉三寸舌,下齐七十城。
《英雄记》曰:曹操与刘备密言,备泄之於袁绍,绍知操有图己之意,操自咋其舌流血,以失言戒後世。
《搜神记》曰:永嘉中有天竺胡人,能断舌,先吐舌示宾客,然後刀截,血流覆地,乃取置器中,传示人,取舌还含,有顷如故。
《郭子》曰:殷仲堪云,三日不读道德经,觉舌本间强。
沈约《宋书》曰:南郭[○宋书作郡。]王义宣,生而舌短涩言。
《相书》曰:舌如绛赤者,贤人也。
《相书杂要》曰:吐舌及鼻三公。
【赋】梁简文帝舌赋曰:奚兹先生问於何斯逸士曰:夫三端所贵,三寸著名,故微言传乎往记,妙说表乎丹青,鲁谈笑而军却,王言咏而瑞隆,陆有千金之富,周为一说之功,复有构扇之端,谗谀之迹,艳紫凌朱,飞黄妒白,吾将欲废便辟之交,远巧佞之友,殄张仪之馀,歼苏秦之後,粉虞卿之白璧,碎汉王之玉斗,然後浮伪可息,淳风不朽。
【论】晋张韩不用舌论曰:论者以为心气相驱,因舌而言,卷舌翕气,安得畅理,余以留意於言,不如留意於不言,徒知无舌之通心,未尽有舌之必通心也,仲尼云,天何言哉,四时行焉,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是谓至精,愈不可闻,枢机之发,主乎荣辱,祸言相寻,召福甚希,丧元灭族,没有馀哀,三缄告慎,铭在金人,留侯不得已而掉三寸,亦反初服而效神仙,灵龟启兆於有识,前却可通於千年,鹦鹉猩猩,鼓弄於笼罗,财无一介之存,普天地之与人物,亦何屑於有言哉。
◇发
《归藏启筮》曰:共工人面蛇身,朱发。
《左传》曰:齐侯田于莒,卢蒲见,泣且请曰:余之发如此种种,余奚能为,[种种,短也。]公曰:吾告二子,子尾欲复之,子雅不可,曰:彼其发短而心甚长,其或寝处我矣,子雅放卢蒲于北燕。
又曰:昔有仍氏女生,в黑[美发为в。]而甚美,光可以鉴,名曰玄妻,乐正后夔取之。
《礼斗威仪》曰:君乘木而王,为人美发。
《吕氏春秋》曰:昔者殷旱五年,汤乃以身祷,剪发自以为牺,用祈福於上帝。
《韩子》曰:文公之时,宰人上炙而发绕之,文公召宰人而诮之,宰人曰:臣有死罪三,援砺砥刀,利犹干将,切肉断而发不绝,臣之罪一也,援锥贯脔,而不见发,臣之罪二也,奉炙炉炭,肉尽赤红,炙熟而发不焦,臣之罪三也,堂下得微有嫉臣者乎,公乃召其下而诮之,果然,乃诛之。
又曰:燕李季好远出,其妻有士,季至,士在内,妻患之,妾曰:令公子倮而解发,直出门,吾属详不见也,公子从其计,疾走出门,季曰:是何人也,家室皆曰无有,季曰吾见鬼,为之奈何,妇曰:取五姓之水浴之,季曰:诺,乃浴。
《家语》曰:颜回二十发白。
《史记》曰:蔺相如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汉书》曰:苏武留匈奴十九年,始以强壮出,及还,鬓发尽白。
淮南《万毕术》曰:理发灶前,妇安夫家。
又曰:用麻子中人,桐叶米汁煮之,沐二十日,发长。
《东观汉记》曰:明德后美发,为四起大髻,但以发成尚有馀,绕髻三匝。
又曰:和喜皇后,六岁,诸兄持后发,后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奈何弄人发乎。
《曹瞒传》曰:太祖尝行经麦中,令卒士无败麦,犯者死,骑士皆下马持麦以相付,时太祖马腾入麦中,太祖曰:制法而自犯之,何以帅下,然孤为军帅,不可杀,请自刑,因援剑割发以置地。
王隐《晋书》曰:陶侃为吏,鄱阳孝廉与亲友过侃宿,母截发以供宾,诸客叹曰:非此母,不生此子也。
【诗】梁何逊白发诗曰:丝白不难染,蓬生本易扶,唯此星星发,独与众中殊。
【赋】晋左思白发赋曰:星星白发,生於鬓垂,虽非青蝇,秽我光仪,策名观国,以此见疵,将拔将镊,好爵是縻,白发将拔,然自诉,禀命不幸,值君年暮,逼迫秋霜,生而皓素,始览明镜,惕然见恶,朝生昼拔,何罪之故,予观橘柚,一高一华,贵其素华,匪尚绿叶,原戢子之手,摄子之镊,咨尔白发,观世之途,靡不追荣,贵华贱枯,赫赫阊阖,蔼蔼紫庐,弱冠来仕,童髫献谟,甘罗乘轸,子奇剖符,英英终贾,高论云衢,拔白就黑,此自在吾,白发临欲拔,目号呼,何我之冤,何子之误,甘罗自以辩惠见称,不以发黑而名著,贾生自以良才见异,不以乌鬓而後举,闻之先民,国用老成,二老归周,周道肃清,四皓佐汉,汉德光明,何必去我,然後要荣,咨尔白发,事故有以,尔之所言,非不有理,曩贵耆耋,今薄旧齿,皤皤荣期,皓首田里,虽有二毛,河清难俟,随时之变,见叹孔子,发乃辞尽,誓以固穷,昔临玉颜,今从飞蓬,发肤至昵,尚不克终,聊用拟辞,比之国风。
【序】晋稽含白首赋序曰:余年二十七,始有白发生於左鬓,斯乃衰悴之标证,弃捐之大渐也,蒲衣幼齿,作弼夏后,汉之贾邓,弱冠从政,独以垂立之年,白首无闻,壮志衄於芜涂,忠贞抗於棘路,睹将衰而有川上之感,观趣舍而抱慷慨之叹。
◇髑髅
《说文》曰:髑髅,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