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子藏
- 类书
- 艺文类聚
艺文类聚
晋庾倏[○按当作。]冰井赋曰:嘉阴阳之博施,美天地之广宣,万物杂而无越,不易类以相干,或专阳负暑,或固阴冱寒,涂虽殊而同归,信协德而俱延。於是孟冬之月,群阴毕升,霜雪纷其交沦,流波结而成凌,启南墉之重奥,将却热以藏冰,纳远宫之邃宇,静幽淡以清徵,抱坚精之玄素,发川灵而长凝,於是寒往暑来,四时代序,帝将攘患,炎灾是御,尔乃携我同类,援我蒸徒,将涉寒薮,害气是除,攀灵舰而增举,爰自於城隅,仰瞻重构,俯临阴穴,凄清惊冷,发栗烈,馀寒严悴,凄若霜雪。
【启】梁沈约谢敕赐冰启曰:窃惟司寒辍响,眇自前代,凌室旷官,历兹永久,圣功阐物,逸典备甄,穷深既采,园池靡用,有籍羔,无灾霜雹。
◇津
《说文》曰:津,水渡也,濮,小津也。
《论语》曰: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孔丘,曰:是知津矣。
《列女传》曰:赵简子南击楚,津吏醉卧,不能渡,简子召,欲杀之,津吏女子,持楫而前曰:妾父闻君东渡不测之水,恐风波之起,故祷九江三淮之神,不胜巫祝杯酌馀沥,醉至於此,妾原以鄙躯易父之死,简子将渡,少一人,乃备员持楫,遂与渡,中流,发激棹之歌,简子悦,以为夫人。
续汉志曰:河东大阳县,有茅津,北屈县,有采桑津。
【铭】後汉李尤孟津铭曰:洋洋河水,赴宗于海,经自中州,龙图所在,黄函白神,赤符以信,昔有周武,集会孟津,鱼入王舟,乃往克殷。
◇桥
《说文》曰:桥,水梁也,东楚谓桥为圯。
纪年曰:周穆王三十七年,伐楚,大起九师,至于九江,比鼋鼍为梁。
《燕丹子》曰:燕太子丹质於秦,秦王遇之无礼,乃求归,秦王为机发之桥,欲以陷丹,丹过之无虞,《战国策》曰:豫让欲为智伯报雠,赵襄子当出,伏於桥下,至桥马惊,曰:必是豫让也,求之果是。
《史记》曰:秦昭王四十九年,初作河桥。
又曰:文帝行出中渭,有一人从桥下走出,乘马惊,使骑捕之,属廷尉,廷尉张释之治问,曰:县人来,闻跸,匿桥下,见车骑即走耳,张廷尉奏,一人犯跸,当罚金,[汉书亦云,事具官职部。]
黄图曰:秦始皇兼天下,都咸阳,端门四达,以则紫宫,渭水贯都,以象天汉,横桥南渡,以法牵牛,《论衡》曰:高丽国有侍婢,自云有气如鸡子,来下我,故有身,後生子,曰东明,东明善射,王恐害其国,欲杀之,东明走至掩水,以弓击水,鱼鳖浮而为桥梁,[事载魏略,亦具鳞介部。]
苏子曰:微生与妇人期,不来,水至,抱梁柱而死,[或作尾生。]王隐《晋书》曰:杜豫启建河桥于富平津,众论以为周所都,经圣贤而不作者,必不可作故也,豫曰:昔造舟为梁,则河桥之谓也,遂作桥成,上从百官临会,举杯劝豫曰:非君桥不立也,豫答诏曰:非陛下之明,臣亦不获奉成圣制也,众咸称善。
【诗】梁简文帝赋得桥诗曰:浮梁既冲,通波信可陵,乘空写渭石,跨岸拟河冰,斜阑隐浊雾,布影入清渑,方知歌渌水,无待榜苍鹰。
又咏坏桥诗曰:虹飞亘林际,星度断山隅,斜梁悬水迹,画柱脱轻朱。
又石桥诗曰:惠子临濠上,秦王见海神,写虹便欲饮,图星逼似真。
梁萧若静石桥诗曰:连延过绝涧,迢递跨长津,已数逢仙客,兼曾度犭葛人。
梁徐ゼ坏桥诗曰:匝拦生ウ藓,覆板没鱼衣,岸曲斜梁,何时香步归。
周庾信看治渭桥诗曰:大夫参下位,司职渭之阳,富平移铁钅巢,甘泉运石梁,跨虹连绝岸,浮鼋续断航,春洲鹉色,流水桃花香。
周王和治渭桥诗曰:东流仰天汉,南度似牵牛,长堤通角道,飞梁跨造舟,使者开金堰,太守拥河流,广陵候涛水,荆峡望阳侯,波生从故舶,沙涨涌新洲,天星识辩对,捡玉应沉钩。
陈阴铿赋得度岸桥诗曰:画桥长且曲,傍复凭流,写虹晴尚饮,图星昼不收,跨波连断岸,接路上危楼,栏高荷不及,池清影自浮,何必横南渡,方复似牵牛。
太宗文皇帝赋得浮桥诗曰:曲岸非千里,桥斜异七星,低逢辇度,还高值浪惊,水摇文动,缆转锦花萦,远近随轮影,轻重应人行。
梁庾肩吾石桥诗曰:秦王金作柱,汉帝玉为栏,仙人飞往易,道士出归难。
张文琮赋桥诗曰:造舟浮渭日,鞭石表秦初,星文遥泻汉,虹势尚凌虚,已授文成履,空题武骑书,别有临濠上,栖偃独观鱼。
後周宗羁登渭桥诗曰:仲山朝饮马,还坐渭桥中,南瞻临别馆,北望尽离宫,四面衣裾合,三条冠盖通,兰香想和季,云起忆成公,圯上相知早,鸡鸣幸共同。
●卷十 符命部
○符命
◇符命
《春秋潜潭巴》曰:里社鸣,此里有圣人,其则百姓归之,[社,里之君也,鸣则教令行,唯圣人能之,,鸣之怒也。]
春秋合诚图曰:尧母庆都,出观三河,奄然阴风,赤龙与庆都合,生尧。
《河图》曰:汤母扶都,见白气贯月,意感而生汤。
《春秋元命苞》曰:殷纣之时,五星聚於房,房者苍神之精,周据而兴,[周起於房,而五星聚之,得天下之祥。]
《尚书 中候》曰:季秋,赤雀衔丹书,入酆,止于昌户,昌拜稽首,受最[最,要者也。]曰:姬昌苍帝子。
又曰:吕尚钓,得玉璜,刻曰:姬受命,吕佐旌,[旌,理也。]
吕氏春秋曰:周文王时,见大赤鸟衔书,集于周社,文王曰:火气胜,故其色上赤。
《尚书 中候》曰:武王发渡于孟津,中流,白鱼跃入王船,王俯取鱼,长三尺,有文王字。
《史记》曰:帝喾少妃有氏女简狄,以春分玄鸟至之日,祀于高,有玄鸟遗其卵,简狄吞之,孕,生契,为殷始祖。
又曰:帝高阳氏元妃姜原,见大人之迹,履之,歆然若感,而生后稷,弃之寒冰之上,鸟翼覆之。又弃之隘巷,羊牛乳之。又弃之平林之上,人收养之,为周始祖。
又曰:高祖母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时雷电晦冥,父太公往视,见蛟龙於上,已而有娠,遂生高祖。
又曰:高祖被酒,夜经酆西泽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还报曰:前有大蛇当径,高祖乃前,拔剑斩蛇,蛇分为两,道开,後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问之,妪曰:吾子白帝子,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因忽不见。
《汉书》曰:高祖元年,冬十月,五星聚于东井,从岁星也,[东井,秦分野,汉以义取天下之应也。]
又曰:孝昭帝时,太山莱芜山南,汹汹有数千人声,民视之,有大石自立,高丈五尺,大三十八围,入地深八尺,三石为足,石立後,有白乌数千集其旁,宣帝中兴之瑞也。
又曰:昭帝时,上林柳树断,卧地,一朝起立,生枝叶,有虫食其叶,成文字,曰:公孙病已立。
又曰:昌邑王问社,有枯树复生枝叶,眭孟以为木下民象,当有废改之象,公孙氏从民间受命为天子者,後宣帝立,帝本名病已。
《隋巢子》曰:昔三苗大乱,天命夏禹於玄宫,有大神,人面鸟身,降而福之,司禄益富而国家实,司命益年而民不,四方归之,禹乃克三苗,而神民不违。
《墨子》曰:夏桀时,天乃命汤於骊宫,有神来告曰:夏德大乱,往攻之,予必使汝大戡之。
又商王纣时,周武王见三神曰:予既沉渍殷纣于酒德矣,汝往攻之,予必使汝大戡之。
《东观汉记》曰:光武帝夜生时,有赤光,室中尽明,皇考异之,使卜者王长卜之,长曰:此善事,不可言,是岁有嘉禾生,一茎九穗,长大於凡禾,县界大丰熟,因名上曰秀。
又曰:光武从邯郸避王郎兵,至呼沱河,导吏还言,河水流澌,无船,不可济,左右皆惶,畏为王郎所及,上命王霸前往视之,实然,霸念还言惊众,虽不可渡,且临水止,尚可为阻,即白曰:冰坚可渡,士众大喜,上大笑曰:果妄言也,叱至河,流澌冰合可履,︹以囊盛沙,布冰上,乃渡,渡未毕,而数车冰陷也。
《琴操》曰:鲁哀公十四年,西狩,薪者获麟,击之,伤其左足。将以示孔子,孔子道与相逢见,俯而泣。抱麟曰:尔孰为来哉,孰为来哉,反袂拭面,仰视其人,龙颜日角。夫子奉麟之口,须臾吐三卷图,一为赤伏,刘季兴为王,二为周灭,夫子将终,三为汉制造,作《孝经》。夫子还谓子夏曰:新主将起,其人如得麟者。
《帝王世纪》曰:燧人之世,有大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庖牺氏於成纪也。
又曰:神龙感女登於常羊,生炎帝。
又曰:电光绕北斗枢星,照郊野,感附宝,孕二十月,生黄帝於寿丘。
又曰:黄帝时,有大星如虹,下流华渚,女节梦接之,意感,生少昊。
又曰:陶唐之世,握登见大虹,意感,生舜於姚墟。
又曰:巳山行,见流星贯昴,意感栗然。又吞神珠薏苡,坼而生禹。
又曰:汉昭灵后名含始,游浴池,有玉鸡衔赤珠出,刻曰玉英,吞此者王,含始吞之,生高祖。
魏氏春秋曰:明帝青龙三年,张掖郡删丹县金山玄川溢,涌宝石负图,状象灵龟,立于川西,有石马七,其一仙人骑之,其一羁绊之,其五有形而不善成,有玉匣,开盖於前,上有玉字,玉二,玉璜一。又有骐ら在东,凤皇在南,白虎在西,牺牛在北,马自中布列南方,有字曰:大讨曹,金但取之,此司马氏革运之徵。
《魏志》曰:桓帝时,有黄星见於楚宋之分,辽东殷馗,善天文,言後五十岁,当有真人起於梁沛之间,其锋不可当,至是凡五十年,而太祖破袁绍,天下莫敌矣。
《吴录》曰:孙坚墓上数有光,如云气五色,上属天,下蔓延数里,父老相谓曰:此非凡气,孙氏其兴乎。
《吴书》曰:孙坚母怀妊,梦肠绕吴昌门,孙策母怀策,梦月入怀,怀孙权,梦日入怀,晋中兴书,中宗元皇帝初诞,有神光之异,一室尽明,所藉藁如始刈。
豫章记曰:松阳门内有大梓树,大四十五围,举树尽枯死,永嘉中,一旦忽更荣茂,太兴中,元皇帝果继大业,庾仲初杨都赋所云,<疒鬼>木荟于豫章,郭璞南郊赋云,弊梓擢秀于祖邑也,宣帝祖为豫章太守,故云祖邑也。
臧荣绪《晋书》曰:王е为鄱阳太守,有枯樟树更生,王敦表劝进中宗曰:皓兽应瑞而来臻,樟树久枯而更荣。
孙盛《晋阳秋》曰:秦始皇时,望气者言,五百年後,金陵之地,有天子气,於是改金陵曰秣陵,北山,以绝其势,秦政东游以厌之,後五百二十六年,而中宗即位於江南。
又曰:太安中,岁镇辰太白四星,聚於牛女之间,後中宗即位於杨州也。
武昌记曰:孙权犭葛於樊山,见一姥,问犭葛何得,答曰:止得一豹,姥曰:何不坚[○《太平御览》六百八十作竖。]其尾,忽然不见,因为立樊姥庙。
徐爰《宋书》曰:武帝夜生,有神光之异,室内尽明,是夕,甘露降于墓树。
又,高祖举目瞻睐,常见二龙在焉,始尚微小,及贵,龙形渐长,光色转明,左右侍者,亦数见徵异。
《宋书》曰:高祖既登祚,谓群臣曰:朕始望不至此,众人咸撰辞,欲盛称功德,王弘率尔对曰:所谓天命,求之不可得,推之不可去,众皆以为知言。
【文】汉司马相如封禅文曰:伊上古之初肇,自昊穹之生民,历选列辟,以迄于秦,率迩者踵武,逖听者风声,纷纶葳蕤,湮灭而不称者,不可胜数也,继昭夏,崇号谥,略可道者,七十有二君,书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因斯以谈,君莫盛於唐尧,臣莫贤於后稷,后稷创业於唐尧,公刘发迹於西戎,文王改制,大行厥成,故轨迹夷易,易遵也,湛恩鸿,易丰也,宪度著明,易则也,垂统理顺,易继也,是以业隆於襁褓,而崇冠于二后,未有殊尤绝迹,可考於今者也,然犹蹑梁父,登泰山,建显号,施尊名,大汉之德,烽[音蜂。]涌源泉,氵勿曼羡,旁魄四塞,云布雾散,上畅九垓,下溯八埏,昆虫凯泽,回首面内,然後囿驺虞之珍群。亻敫鹿之怪兽,导一茎六穗於庖,牺双共之兽,招翠黄乘龙於沼,钦哉符瑞臻兹,犹以为德薄,不敢道封禅,盖周跃鱼陨航,休之以燎,此之为符也,以登介丘,不亦恧乎,进让之道,何其爽与,於是大司马进曰:陛下仁育群生,义征不讠惠,德侔往初,功无与二,意者泰山梁父,设坛场望幸,盖上帝垂恩储祉,将以庆成,陛下谦让而弗发也,契三神之欢,缺王道之仪,群臣恧焉,夫德以锡符,奉符以行事,不为进越也,故圣王不替,而礼地祗,谒款天神,勒功中岳,以章至尊,皇皇哉斯事,天下之壮观,王者之丕业,不可贬也,原陛下全之,俾万世得激清流,扬微波,飞英声,腾茂实,前圣之所以永保鸿名,而常为称首者用此,宜命掌故,悉奏其仪而览焉,於是天子沛然改容曰:俞乎,朕其诚哉,乃迁思回虑,总公卿之仪,询封禅之事,诗大泽之博,演符瑞之富,遂作颂曰:自我天覆,云之油油,甘露时雨,厥壤可游,滋液渗漉,何生不育,嘉六穗,我穑曷蓄,匪唯雨之。又润泽之,匪唯遍之,我汜布护之,名山显位,望君之来,君乎君乎,侯不迈哉,般般之兽,乐我君囿,白质黑章,其仪可嘉,文文穆穆,君子之态,盖闻其声,今亲其来,厥途靡从,天瑞之徵,兹尔於舜,虞氏以兴,濯濯之麟,游彼灵,孟冬十月,君徂郊祀,驰我君舆,帝以享祉,宛宛黄龙,兴德而升,正阳显见,觉悟黎蒸,於传载之,云受命所乘,依类,喻以封峦,披艺观之,天人之际已交,上下相发,允答圣王之德,兢兢翼翼,故曰:於兴必虑衰,安必思危,是以汤武至尊严,不失肃祗,舜在假典,顾省阙遗,此之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