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子藏
 - 类书
 - 小学绀珠
 
                    
                    小学绀珠
                    
                          三相
  天子三公者何天子之相也天子之相则何以三自陜而东者周公主之自陜而西者召公主之一相处乎内【公羊传】
  六属
  天官其属六十掌邦治 地官其属六十掌教 春官其属六十掌礼 夏官其属六十掌政 秋官其属六十掌刑 冬官其属六十掌事 【周礼小宰以官府之六属举邦治今治官之属六十三 教官之属七十八 礼官之属七十政官之属六十九 刑官之属六十六 意者简编脱落司空之属错杂五官之中】
  六职
  治职 教职 礼职 政职 刑职 事职 【小宰以官府之六职辨邦治】
  九仪 九牧
  命者五 公侯伯子男 爵者四 孤卿大夫士 【大行人以九仪辨诸侯之命等诸臣之爵 掌交九礼之亲注九仪之礼 秦汉设九宾】
  九州之牧 【周礼掌交九牧之维】
  五史 【二史】
  大史 小史 内史 外史 御史 【隋志周天子之史有五 礼记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汉志右史记事左史记言】
  九府
  大府 玉府 内府 外府 泉府 天府 职内职金 职币 【汉食货志太公为周立九府圜法】
  三宅
  宅乃事【常任】 宅乃牧【常伯】 宅乃准【准 书立政 宅以人 位言俊以徳言】
  争臣七人
  三公 左辅 右弼 前疑 后丞 【孝经郑氏注】
  三恪
  舜后【陈】 夏后【杞】 殷后【宋 杜氏左传注】
  黄帝后【蓟】 尧后【祝】 舜后【陈 郑康成説尊于诸侯卑于二王后 唐天寳七载以魏周隋为三恪九载以商周汉为三恪十二载复魏周隋为三恪韩介酅】
  六大
  大宰 大宗 大史 大祝 大士 大卜 【曲礼天子建天官先六大典司六典注殷制】
  五官
  司徒 司马 司空 司士 司寇 【同上天子之五官典司五众注殷制 史记古公作五官有司】
  六府
  司土 司木 司水 司草 司器 司货 【同上天子之六府典司六职注殷制】
  三官
  大司徒 大司马 大司空 【王制】
  大乐正 大司寇 市【司市 同上也】
  诸侯三卿
  司徒【农父主民】 司马【圻父主兵】 司空【宏父 酒诰 齐语臣主土 立三宰注三卿诗择三有事鲁颂三寿】
  五长 【五正】
  外薄四海咸建五长 【益稷】 五国为属属有长 【王制】分唐叔职官五正 【左传五官之长】
  汉三公
  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大司徒 大司马 大司空
  太尉 司徒 司空 【后魏 唐 后周 宋 唐武徳七年定令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 宋政和二年罢依周制立三孤】
  九卿【又曰九列】
  太常【奉常】 光禄勲【郎中令】 衞尉【中大夫令】 太仆 廷尉【大理】大鸿胪【典客 大行令】 宗正【宗伯】 大司农【治粟内史大农令】 少
  府
  三台
  尚书为中台 御史为宪台 谒者为外台 【后汉书注】谒者 符节 御史 【魏三台文选注】
  谒者 司 御史 【隋三台】
  三独坐
  御史中丞 司校尉 尚书令 【宣秉拜御史中丞光武特诏与司隶尚书令防同并专席而坐京师号曰三独坐】
  十四博士
  易【施讐 孟喜 梁邱贺 京房】 书【欧阳和伯 夏侯胜 建】 诗【申公 韩婴 辕固】春秋【严彭祖顔安乐】 礼【戴圣戴徳】
  尚书五曹 【六曹】
  三公曹 常侍曹【改吏曹】 二千石曹 民曹 客曹【成帝置尚书五人一人为仆射四人分四曹又置三公曹为五曹六人后又分客曹为南北主客凡六曹】
  七校 【五校】
  中垒 屯骑 步兵 越骑 长水 胡骑 射声虎贲 【凡八校尉胡骑不常置故云七】
  屯骑 步兵 射声 越骑 长水 【南齐志五校】
  二十爵
  一公士 二上造 三簪褭 四不更 五大夫 六官大夫 七公大夫 八公乘 九五大夫 十左庶长 十一右庶长 十二左更 十三中更 十四右更 十五少上造 十六大上造 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 十九关内侯 二十彻侯 【汉百官表皆秦制以赏功劳避武帝讳曰通侯列侯】
  王 列侯 【史记汉书汉爵二等】
  王 侯 亭侯 【汉三等】
  王 公 侯 伯 子 男 县侯 乡侯 亭侯关内侯 【理道要诀魏十等】
  王【一】嗣王郡王【二】 国公【三】 开国郡公【四】 县公【五】侯【六】 伯【七】 子【八】 男【九 唐志爵九等】
  国王 郡王 国公 郡公 县公 侯 伯 子男 【隋九等】
  八座
  尚书令 仆射 六曹尚书 【后汉】
  五曹尚书 二仆射 一令 【魏】
  左右仆射 六尚书 【唐】
  令 左右仆射 吏部 礼部 兵部 都官 度支工部六曹 【隋】
  三郎 【三署郎】
  中郎 侍郎 郎中 【秦汉三郎】
  五官郎 左署郎 右署郎 【汉三署郎续志 光禄勲主诸郎谓之郎衞衞尉主衞士谓之兵衞】
  十二卿
  春卿【太常 宗正 司农】 夏卿【太府 少府 太仆】 秋卿【卫尉 廷尉 大匠】冬卿【光禄 鸿 梁天监七年胪 太舟 凡十二卿】
  唐三省
  中书【中书令】 门下【侍中】 尚书【尚书令】
  汉政归尚书 魏归中书 元魏归门下 【三省之长宰相职也唐代宗以前中书在上宪宗以后门下在上】
  六部 【二十四司】
  吏【司封 司勲 考功】 户【度支 金部 仓部】 礼【祠部 膳部 主客】 兵【职方驾部 库部】 刑【都官 比部 司门】 工【屯田 虞 中书舎人六员部 水部 分押尚书六曹録令仆射总理六尚书事谓之都省隋志 唐贞元二年六曹皆宰相分领齐映判兵部李勉判刑部刘滋】
  【判吏礼二部崔造判户工二部】
  五省【隋】
  尚书 门下 内史 秘书 内侍
  尚书 门下 内史 殿内 秘书
  二大【后魏 北齐】
  司马 大将军 【典司武事】
  二傅 六傅
  太子太傅 少傅 【晋明帝为太子贺循太傅周顗少傅燕韩常李座俱傅东宫】太子太师 太傅 太保 少师 少傅 少保
  六尚书
  吏部 左民 客曹 五兵 度支 【魏五曹】
  吏部 三公 客曹 驾部 屯田 度支 【晋六曹】吏部 殿中 五兵 田曹 度支 左民 【晋大康六曹】吏部 祠部 五兵 左民 度支 【晋五尚书 宋又有都官为六尚书起部兴立宫庙权置亊毕省】
  吏部 祠部 度支 左户 都官 五兵 【梁起部事毕省】殿中【刘纳】 吏部【刘显】 金部【孔防孙】 左右户【萧轨】 中兵【王颙梁天监九年尚书五部】
  吏 礼 兵【左仆射判三部亊】 民 刑 工【右仆射判 隋三部亊】吏 户 礼【左丞总焉】 兵 刑 工【右丞总焉】
  兵吏为前行 刑户为中行 工礼为后行【行总四司本行为头司余为 唐子司】
  五府
  太傅 太尉 司徒 司空 大将军 【后汉樊准传注太傅阙则谓之四府 前汉赵充国段防宗杜邺传五府谓左右前后将军二人及三公】
  二司
  司徒 司空 【刘恺传频歴二司】
  六卿
  右师 左师 司马 司徒 司城 司寇【左传文七年六卿和公室宋以武公废司空】
  二宰
  大宰 少宰 【左传成十五年宋向带为大宰鱼府为少宰 宋朝政和中左仆射为太宰右仆射为少宰】
  二国史
  薛莹为左 华覈为右 【史通呉有左右二国史之职】
  九寺
  太常 光禄 衞尉 宗正 太仆 大理 鸿胪司农 太府 【隋 唐】
  五监
  国子 少府 将作 军器 都水 【唐】
  国子 少府 将作 都水 长秋 【隋】
  七学 【六学】
  国子 太学 广文 四门 律 书 算 【韩文公表七馆选举志六学无广文又曰六馆 隋太学国子四门书算】
  十六衞
  左右衞 左右骁衞 左右武衞 左右威衞 左右领衞 左右金吾衞 左右监门衞 左右千牛衞【南衙诸衞兵北衙禁军】
  三衞 【五衞】
  亲衞【府一】勲衞【府二】翊衞【府二 凡五府 三衞分为三仗 供奉亲勲翊防手号衙内五衞】
  三馆
  文馆【武徳置】 史馆【贞观置】 集贤殿【开元 文馆建置  隆初改昭文因唐故亊命宰辅兼领三馆 太平兴国中崇文院东廊为昭文馆南廊为集贤院西廊为史馆】
  三院
  台院【侍御史】 殿院【殿中侍御史】 察院【监察御史】
  八貂
  左散骑常侍二人与侍中二人为左貂 右散骑常侍二人与中书令二人为右貂 【皆金蝉珥貂谓之八貂应劭曰金取坚刚蝉居髙饮洁貂内劲外温胡广曰赵武灵王效胡服以金珰饰首前插貂尾】
  三铨
  尚书铨 中铨 东铨 【文选吏部主之武选兵部主之皆为三铨尚书侍郎分主之乾元中改中铨为西铨 三品以上官册授五品以上制授六品以下敕授 六品以三铨分其选 尚书为尚书铨侍郎二人分为中铨东铨】
  四监
  主山林川泽之官 【月令】
  三司
  盐铁 度支 戸部 【通鉴天祐三年以朱全忠为盐铁度支户部三司都制置其名始于此 三司使始后唐张延朗】
  御史大夫 中书 门下 【唐志凡寃而无告者三司诘之】
  大子监国则詹事庶子为三司 【唐志】
  六尚
  尚食 尚药 尚衣 尚乗 尚舎 尚辇 【唐殿中省其属有六属】
  尚宫 尚仪 尚服 尚食 尚寝 尚功 【内官六尚】
  四选 【吏部七司】
  尚书左选【旧审官东院】 尚书右选【旧审官西院】 侍郎左选【旧流内铨】 侍郎右选【旧三 宋元丰五年吏部分选有四班院 并司封司勲考功为七司】
  两省
  门下【侍中审侍郎省给亊中读】 中书【令宣侍郎 通典叙职官以奉舎人行 三司三公门下中书两省为先】
  五使
  宣谕五使 刘大中 胡 朱异 明橐 薛徽言【绍兴二年 按吏七十九人荐士五十七人】
  两制
  翰林学士【内制】 中书舎人【外制】
  二相
  尚书左右仆射改左右丞相虞允文左梁克家右 【乾道八年】
  六省
  尚书 中书 门下 秘书 殿中 内侍 【通鉴武徳七年定令】
  两台 六察
  左台知百司监军旅 右台察州县省风俗 【武后改御史台曰肃政台分左右】
  监察御史第一人察吏礼部 第二人察兵工部 第三人察户刑部
  九品 十八班 十八品
  汉自中二千石至百石凡十六等 后汉十三等 魏更置九品 梁定九品更置十八班増置为十品凡二十四品 后魏置九品品各置从凡十八品自四品以下毎品分为上下阶凡三十阶 【通典】
  唐文散阶二十九武防阶四十五【志】
  九博士【晋】
  周易【王氏】 尚书【郑氏】 古文尚书【孔氏】 毛诗【郑氏】 周官礼记【郑氏】 春秋左传【杜氏服氏】 论语孝经【郑 晋元帝置博氏 士九人又增仪礼春秋公羊合为十一人】
  三侍【唐】
  侍讲学士【王起 许康佐】 侍书学士【栁公 谓之三侍学士权  文宗召入便殿顾问】
  修文馆二十四学士
  大学士四员【李峤 宗楚客 赵彦昭 韦嗣立】 学士八员【李适 刘宪 郑愔卢藏用 李乂 岑羲 刘子 崔湜】 直学士十二员【薛稷 马怀素 宋之问武平一 杜审言 沈佺期 阎朝隐徐坚 韦元旦 徐彦伯 刘允济】 象四时八
  节十二月 【景龙二年置】
  三寺
  家令 率更 仆 【志东宫官 詹亊统三寺十率府之政】
  十率
  左右率 左右司御 左右清道 左右监门 左右内率
  上林三官【汉】
  均输 钟官 辨铜【三 平准书上林令 三官铸钱】
  三将
  中郎有五官左右 郎中有车户骑 【百官表】
  四将军
  大将军 骠骑将军 车骑将军 衞将军 【续汉志比公者四】
  前 后 左 右 【南齐志四军】
  七四马
  南屯 苍龙 武 北屯 朱爵 东明 朔平【宫掖七门每门七人】
  三法官【秦】
  殿中 御史 丞相 【商子定分篇天子置三法官】
  正 监 平【廷尉 梁制法冠衣元三官 防监东西中华门】
  二师
  宋右师 左师 【左传襄公九年】
  里中之老有道徳者为里右师其次为左师 【白虎通云】大夫退老归其乡里大夫为父师士为少师 【书传説】
  六正
  晋六正【三军之六卿】 五吏【文职】 三十帅【武  左传皆军职  卿之属】
  武功爵十一级【汉】
  造士 闲舆衞 良士 元戎士 官首 秉铎 千夫 乐卿 执戎 政戾庶长 军衞 【食货志 武帝置赏官】
  勲级十二转【唐】
  上柱国 柱国 上防军 防军 上轻车都尉 轻车都尉 上骑都尉 骑都尉 骁骑尉 飞骑尉云骑尉 武骑尉【宋政和三年罢之】
  七曹【北齐】
  法 墨 田 水 铠 集 士 【三公府七曹】
  赏功六等
  名号侯【爵十八级】关中侯【爵十七级】关外侯【十六级】五大夫【十五级】与旧列侯关内侯凡六等 【魏志建安二十年置以赏军功 今之虚封自此始】
  三官
  田 贾 器 【荀子农精于田而不可以为田师贾精于市而不可以为贾师工精于器而不可以为器师有人也不能此三技而可使治三官曰精于道】
  二丞
  尚书左丞 右丞 【梁天监九年诏曰二丞】
  命秩有四
  职事官 散官 勲官 爵号 【唐陆宣公奏议命秩载于甲令者其秩有四然掌务受俸唯职亊一官其勲防爵号三者止于服色贤防 百官志辨贵贱叙劳能有品有爵有勲有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