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览

又曰:□,山川气也,从雨,云象回转形也。([QY56]于金反,)□覆日也。{沈}(音沉),淹(于检反。)□久阴也。凄,雨□起也。雨□貌也。(《诗》云:有淹凄凄,兴雨祁祁。)
《易》曰:□行雨施,品物流行。
又曰:□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
又曰:召□者龙。
又曰:□上于天,需。
又曰:《坎》为□。
又曰:密□不雨,自我西郊。(密,静也。□静止不加雨,喻纣恩泽不加于民也。不雨之灾自其君也。西郊,亦谓文王也。)
《诗》曰:荟兮蔚兮,南山朝跻。注曰:“荟蔚,□兴貌;南山,曹南山;跻,升□也。
又曰:上天同□,雨雪纷纷。
又曰:英英白□,露彼菅茅。(英英,白□貌。露亦有□,言天地之气无微不着,无不覆养也。)
《礼》曰:天降时雨,山川出□。
又曰: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为风雨。
《周礼》曰:保章氏以五色□物,辨吉凶之祥。郑氏注曰:“占视日旁□气,青为虫,白为丧,赤为兵荒,黑为水,黄为丰。”
《传》曰:凡分、至、启、闭,必书□物,为备故也。(分谓春秋分,至谓冬夏至,启立春夏也,阳气用事为名,闭立秋冬也,阴气用事为闭。□,五□也,风气日月星辰也。分至启闭天地之大节,阴阳之分也。故遂登观台望气以审妖祥,变祸乱之气,先见於八节,书其□物之形,言其所致,务为之备也。)
又曰:鲁哀公六年,有□如众赤鸟,夹日以飞,三日。楚使问周太史。太史曰:“其当王身乎?(日为君,妖气守之,□在楚,若上祸不及他国也。)若之,可移于令尹、司马也。”王曰:“除心腹之疾,而置诸股肱,何益?”终不。孔子曰:“楚昭王知天道矣!不失国,宜哉!”
又曰:黄帝氏以□纪官,故为□师而□名。(有景□之瑞。)
《公羊传》曰:触石而出,肤寸而合,不崇朝而遍雨乎天下者,惟泰山□尔。
《语》曰:不义而富且贵,於我如浮□。
《易通卦验》:冬至阳,□出箕,如树木之状。小寒合冻苍阳,□出氐。大寒降雪黑阳,□出心。立春青阳,□出房,如积水。雨水黄阳,□出亢。惊蛰赤阳,□出翼。春分正阳,□出张,如积白鹄。清明白阳,□出奎。雨大阳,□出张,如车盖。立夏常阳,□出觜,赤如珠。小满上阳,□出七星。芒种长阳,□出维。夏至少阴,□出如水波。小暑,□五色出。大暑阴,□出南赤北苍。立秋浊阴,□出如赤缯。处暑赤□出。白露黄阴□出。秋分白阴□出。寒露正阴,□出如冠缨。霜降大阴。□出上如羊。下如石。立冬阴,□出而黑。大雪阴,雪出而分。冬至日谨候,见□送迎,从其乡来,岁美民和。
《京房易飞候》曰:凡候雨,有黑□如群羊,奔如飞鸟,五日必雨。
又曰:视四方常有大□五色,其下贤人隐也。青□润泽蔽日,在西北,为举贤良。黄□如覆车,大丰也。
又曰:凡候雨,以晦朔弦望,有苍黑□、细□如杼轴,蔽日月,五日必雨。
《尚书中候》曰:尧沉璧于河,白□起,回风摇落。
又曰:周成王举尧舜礼,沉璧于河,白□起而青□浮至,乃有苍龙负图临河也。
《尚书大传》曰:舜为宾客,禹为主人,百工相和而歌《卿□》,于时八风循通,卿□丛。注:言和气应也。丛,或为簇。
又曰:五岳皆触石出□,肤寸而合,不崇朝而雨。
又曰:舜时卿□见,于时百工和歌,舜歌曰:“卿□烂兮纠漫漫。”或以为出岫回薄而难名状也。
《礼统》曰:□者,运气布恩普博也。
《礼斗威仪》曰:人君乘水而王,其政和平,则景□见也。
又曰:景,明也,言□气光明也。
又曰:周成王治平,观于河,青□浮于河也。
《春秋文耀钩》曰:楚有苍□如霓,围轸七蟠,中有荷斧之人向轸而蹲,于是楚唐史画遗灰而□灭。故曰:“唐史之策,上灭苍□。(宋均注曰:轸,楚分也。□,水气;灰,火气。画遗灰,故□灭。)
《春秋元命苞》曰:阴阳聚为□。
《春秋说题辞》曰:□之为言运也。触石而起谓之□,含阳而起以精运也。
《春秋合诚图》曰:帝尧之母曰庆都,生而神异,常有黄□覆上。
《春秋孔演图》曰:舜之将兴,黄□升于堂。
又曰:汤将兴,白□入房。(白□金精,入汤房也。)
《孝经援神契》曰:王者德至山陵,则景□见。
又曰:天子孝则景□见。
《史记》曰:若烟非烟,若□非□,郁郁纷纷,萧索轮,是谓卿□。卿□,喜气也。
又曰:高祖过沛,击筑自为歌曰:“大风起兮□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又曰:范增云:“高祖之上有□为龙虎之形,此天子气也。
又曰: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常有五色□气,金枝玉叶止于帝上,有花葩(匹加反。)之象,因作华盖。
《汉书□郊祀志》曰:武帝封泰山,夜有光,昼有白□,起于封中。
又曰:封泰山後,□气成宫阙。
《汉书》曰:相如作《大人赋》,帝览之,飘飘有凌□之气。
又曰:武帝迎汾阴鼎至甘泉宫,黄□盖其上。
又曰:宣帝祠甘泉,有顷,紫□从西北来,散于殿前。
范晔《後汉书》曰:樊英隐于壶山之阳,曾有暴风从西方起,英谓学者曰:“成都市火甚盛。”因含水西向嗽之。时客有从蜀郡来者,云是日大火,有黑□卒从东方起,须臾大雨,火灭。
《魏志》曰:文帝生于沛国谯县,上有□气青色而圆盖,终日不解,望气者以为至贵人之证,非人臣之气。
《蜀志》曰:齐备为儿,戏於桑树下,上有□覆,童童如车盖。
《晋书》曰:乐广有风姿,卫曰:“此人若披□雾而睹青天。”
又曰:阮咸性旷达不拘,颜延年《五君咏》曰:“仲容青□器。”
又曰:咸和元年,□斗,声如暴风雨。
《宋书》曰:大明八年,宣太后陵前後数有光及五色□,芳香四满,又五彩□在松上,如车盖。
又曰:孝康建元二年二月乙未日上,有□如锦文,光色润泽。
又曰:世祖在江州起义,建牙军,有紫□二段落于身上。
《穆天子传》曰: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王母为谣曰:“白□在天,丘陵自出,道路悠远,山川间之。”
《东方朔传》曰:凡占,长吏东耕,当视天有黄□来覆车,五大熟。青□致兵,白□致盗,乌□多水,赤□多火。
《长沙耆旧传》曰:祝良为洛阳令,时大旱,告诫引罪,紫□沓起。
《汉武帝内传》曰:帝登寻真之台,斋戒到七月七日夜,忽见天西南如白□起,直来趣宫,须臾,闻□中箫鼓之声,复半食顷,西王母至,乘紫□之辇。临发,□气勃郁,尽为香气。
《汉武故事》曰:上幸梁父祠地主,其日山上有白□,又有呼万岁声,封禅之上肃然,白□为盖。
东方朔《十洲记》曰:天汉三年,月氏(音支)国献神香。使者曰:“国有常占,东风入律,百旬不休,青□干吕,连月不散。意中国将有好道君,故搜奇蕴而贡神香也。
《西京杂记》曰:瑞□曰庆□,(□五色曰庆。)曰景□,或曰卿□。□外赤内青谓之□(□二色曰,亦瑞□也。,以律反。)雨□曰油□,(《孟子》曰:油然作□,霈然下雨。)雪□曰同□(《诗》云:上天同□,雨雪。同□谓□阴竟天,同为一色。)□师曰屏翳,(《吕氏春秋》曰:屏翳曰雨师。)□将亦□之师。(司马彪注《庄子》云:云将,□之主帅。)
刘澄之《扬州记》曰:娄县有马鞍山,天将雨,辄有□起,来映此山。山出□应之,乃大雨。
《抱朴子□玉策记》曰:千岁之龟,五色具焉。浮于莲叶之上,或在蓍之下,其上时有白□。
《风土记》曰:乌程县卞(音卞)山,望气云有黄气、紫□,大吴故改葬焉。
王子年《拾遗记》曰:昆仑山有九层,从上来一层有□气五色,从下望之,皆有城阙之象。
又曰:昆仑者,西方曰须弥山,九层。其第七层有景□出,以映朝日。
又曰:烂石色红似肺,烧之有香烟,闻数百里,烟气升天则成香□,香□遍润,则成香雨。
《搜神记》曰:蓟子训至洛,见公卿数十处,去後皆白□起。
王韶之《始兴记》曰:尧山长岭,望之如□。
张野《庐山记》曰:有白□冠带峰岩,呼为上带。
《洞冥记》曰:吉□之国,俗常以□占吉凶,有吉事则满室,五色照人,着草木,皆成五色露。
《庄子》曰:广成子谓黄帝曰:“汝治天下,□气不待族而雨,草木不待黄而落,奚足语至道?”
又曰:华封人谓尧曰:“夫圣人鹑居而っ饮,鸟行而无章。天下有道,与物皆昌。千岁厌世,去而上仙,乘彼白□,至于帝乡。”
《抱朴子》曰:俗有见游□西驰,而谓月之东行。
《孟子》曰:油然作□,霈然下雨。
又曰:汤一征,自葛始。天下从之,人望之若大旱之望□霓。
《淮南子》曰:周□之あ,(力孔反。)だ,(七孔反。),(力交反。)扌巢,(士交反。)彭,(步光反)薄而为雨。(周云,密也。扌巢彭薄,蕴积之貌。)
又曰:伯益作井,而龙登玄□。(龙在黄泉下,恐害及,故云。)
又曰:山□蒸,柱础润。
又曰:八极之□,是雨天下。
《吕氏春秋》曰:山□草莽,水□鱼鳞,旱□烟火,雨□水气,无不比类其所生以示人。
又曰:至乱之化,君相贼,其□状有若犬马。若白鹄车者。
《遁甲开山图》曰:辽东有襄平山,多饶鬼目之菜,生而有神,虎、龙、蛇、大鱼守之,□气覆之,食之令人不饥。(荣氏注曰:鬼目菜,形似鱼,守之草,常有气,如龙虎蛇鱼之状。)
《河图帝通纪》曰:□者,天地之本也。
《河图始开》曰:黄泉之埃,上为黄□;青泉之埃,上为青□;赤泉之埃,上为赤□;白泉之埃,上为白□;玄泉之埃,上为玄□。
《河图括地象》曰:昆仑山出五色□气。
《兵书》曰:有□如丹蛇,随车後,大战杀将。
又曰:韩□如布,赵□如牛,楚□如日,宋□如车,鲁□如马,卫□如犬,周□如轮,秦云如美人,魏云如鼠,齐云如绛衣,越云如龙头,蜀□如。(言当处云似之。)
又曰:□如雄雉,或如雄鸡,临城,其城必降。
《魏武兵书节要》曰:孙子称司□气,非□,非烟,非雾,形似禽兽,客吉,主人忌。
车频《秦书》曰:符坚时有黄□五色,时以为瑞,赐民五日。
黄子发《相雨书》曰:四方有濯鱼□疾者,立雨;濯雨云迟者,雨少难至江汉。□疾者,即日雨。
《洛书》曰:苍帝起,青□扶日;赤帝起,赤□扶日;黄帝起,黄□扶日;白帝起,白□扶日。
《军国占候》曰:若王子曰:“有黑□似一匹布者,其国兵起。”
《天文要集》曰:河有黑□,状似船,若一匹布维河,不出十日大雨。
又曰:北斗者,不欲□覆之,有黑□覆之,天大雨。
《地图》曰:望石气如浮□,其珠玉之精也。
京房《风角要诀》曰:候雨法:有黑□如一匹帛,日中即一日大雨,二匹为二日雨,三匹为三日雨。
《黄帝岐伯经》曰:岐伯乘绛□之车,驾十二白鹿游于蓬莱之上。
徐《中论》曰:文王遇姜公于渭阳,灼然如披□见白日。
孙氏《瑞应图》曰:景□者,太平之应也。一曰非气非烟,五色氤氲,谓之庆□。
《瑞应图》曰:□,瑞云也。有状外赤内黄。
《归藏》曰:有白□自苍梧入大梁。
《论衡》曰:龙无□雨,不能参天。
吴范《占候风气秘诀》曰:有青□,如雉兔临城,营军散走。
《山海经》曰:符阳之山,怪□所出。
陆贾《新语》曰:邪臣之蔽贤,犹浮□之障日月也。
宋玉《高唐赋□叙》曰:楚襄王与宋玉游□梦之台,望高唐之观。上有□气,须臾之间,变化无穷,王问曰:“此何气也。”玉曰:“朝□也。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朝为行□,莫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旦朝视之,如言。故为立庙,号曰朝□。”
孙卿《□赋》曰:圆者中规,方者中矩。
又曰:地而游宇,反风而下雨。
《楚词》曰:青□衣兮白霓裳。
又曰:冠青□之崔巍。
汉武帝《秋风辞》曰:秋风起兮白□飞。
司马相如《封禅颂》曰:自我天覆,□之油油。云行貌。
魏文帝诗曰:西北有浮□,亭亭似车盖。
应诗曰:清朝浮四海,日暮归故山。
张孟阳诗曰:流波恋旧浦,行□思故山。
傅玄诗曰:浮□合愁气,悲风坐自叹。
又《玄歌》诗曰:青□徘徊为我愁。
又曰:□为车兮风为马,玉为山兮兰在野。□无期兮风有止,思心多端谁能理?
陆机《□赋》曰:望九畿以远肆,明皇极而永舒。蔽阳光于谷,暗天文于帝居。齐荒于无极,等浑昧于太初。
又《浮□赋》曰:若层台高观,重楼叠阁;或如钟首之郁律,乍似塞门之寥廓。若灵园之列树,攒宝耀之炳粲。金柯分,玉叶散,龙逸蛟起,熊厉虎战,鸾翔凤翥,鸿惊鹤奋。
成公绥《□赋》曰:舒则弥纶覆四海,卷则消液入无形。狎猎鳞次,参差交错。状崔巍其不安,吁可畏而欲落。龙伸蠖屈,蜿蜒逶迤。连翩凤飞,虎转相随。或绣文锦章,衣微要妙,绵邈凌虚,轻翔缥缈。
陶潜《归去来》曰:□无心而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关令尹喜内传》曰:当喜在胎之始,其母梦绛霄流绕其身,有长人谓曰:“汝咽之。”既觉,口盈味,屋生双光,若日,飞流满堂。良久不知所在。
《抱朴子》曰:凌厉九霄。
《淮南子》曰:阴阳为驺,乘凌霄,与造化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