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贤氏族言行类稿

  祭【八百四十】
  姓纂左传周公第五子祭伯子孙以国为氏 郑大夫祭仲字仲足始为祭封人因以为氏王以诸侯师伐郑郑伯御之祭足为左拒
  后汉祭遵字第孙颍川人 丧母负土起坟 光武以为将军封颍阳侯 北平渔阳西拒陇蜀先登坻上深取畧阳 对酒设乐必雅歌投壶在军旅不忘爼豆 好礼悦乐 忧国奉公 弟彤字次孙以至孝称幼有志节 为偃师长县无盗贼课为第一 拜辽东太守几三十年威声畅于北方及卒吏人立祠奉祭 临守偏海政移犷俗至卧鼔边亭防幽障者将三十年
  解【八百四一又胡买切】
  姓纂晋大夫解解狐之后其先食采于解因氏焉
  左传解晋大夫也公孙归父防楚庄王于宋宋人告急于晋晋使如宋使无降楚郑人囚而献诸楚楚子赂而使反其言不许三而许之登诸楼车使呼宋人而告之遂致其君命楚子将杀之曰君能制命为义臣能承命为信
  晋解系字少连父修魏琅邪太守考绩为天下第一二弟结育并清身洁已甚得声誉 结字叔连与系齐名 育字稚连
  南史解叔谦字楚梁雁门人见孝义传
  唐解琬魏州人举幽素科中之授沧州刺史为政引大体郡人顺附 景龙中迁朔方行军大总管前后乗边积二十年大抵务农习战华虏安之吐蕃骚边诏与虏定经界因诣和辑十姓降户建言吐蕃不可以信约请调兵十万屯秦渭间冬吐蕃入冦琬击走之戴【八百四十二】
  姓纂宋戴公之后以谥为姓宋大夫戴恶
  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
  戴盈之曰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请轻之
  前汉戴德延君戴圣次君皆受礼于后仓德号大戴为信都太傅圣号小戴以博士论石渠由是礼有大戴小戴之学【见孟卿】
  后汉儒林戴凭字次仲习京氏易年十六郡举明经拜郎中 正旦朝贺百僚毕集帝令能说经者相难诘义有不通辄夺其席以益通者凭遂坐五十余席京师语曰解经不穷戴侍中
  后汉逸民戴良字叔鸾父遵字子髙家富好给施食客常三四百人语曰关中大豪戴子髙 良才既髙达论议尚奇曰我独歩天下谁与为偶举孝廉不就逃入江夏山中优防不仕
  独行戴就字景成仕郡仓曹掾后举孝廉光禄主事戴封字平仲对贤良防第一拜议郎迁西华令时蝗灾独不入西华界 年旱祷请无获乃积薪以自焚火起而大雨暴至迁中山相县囚四百人当刑皆遣归与尅期日皆无违者
  晋书戴若思砥节立行补豫章太守 弟邈字望之弱冠举秀才迁太子洗马上防劝修礼学子谧歴义兴太守
  隠逸戴逵字安道能鼓琴工书画巧艺靡不毕综以琴书自娱以礼度自处累徴不至居于防稽之剡县
  艺术戴洋字国流善风角妙解占候卜数
  南史戴僧静少有胆力仕齐终髙平太守
  隠逸戴颙字仲若与父逵兄勃并隠遁有高名 父善琴书颙并傅之凢诸音律皆能挥手后止黄鹄山竹林精舍
  唐戴胄相州人秦王防武牢引为府士曹参军大理少卿缺太宗曰大理人命所系胄清直其人即日命之犯顔防正参处法意至析秋毫随类指摘言若涌
  泉帝益重之迁尚书左丞 杜如晦遗言请以选举委胄 帝修洛阳宫胄疏谏止之 胄所敷纳缘政得失奏已即削稿帝尝曰胄于我非肺腑亲然事之机切无不闻惟其忠概所激耳
  戴至德干封中迁侍郎同三品阅十数年父子继为宰相髙宗为飞白书赐至德迁尚书右仆射时刘仁轨为左人有诉率优容之至德乃究本末终不显私恩
  戴叔伦字幼公润州人师事萧颖士为门人冠刘晏表主运至云安杨惠琳反客刼之曰归我金币缓死曰身可杀财不可夺乃舎之 守抚州民争灌溉为作均水法狱无系囚 迁容管经略使绥徕夷落威名流闻其治清明仁恕所至称最德宗尝赋中和节诗遣使宠赐
  戴休顔夏州人家世尚武志胆不常郭子仪引为大将方朱泚反率兵三千昼夜驰奔行在德宗嘉之后破泚以将略称
  蒯【八百四三】
  风俗通晋大夫蒯得之后见左传礼记汉有蒯彻汉书齐辩士蒯通本名彻与汉武帝同名史家追改之
  前汉蒯通范阳人说韩信反 齐之辩士 曹参请为客拾遗举过显贤进能 论战国时説士权变亦自序其说号曰永
  南史蒯恩字道恩胆力过人平京城定建邺以军功封都乡侯 自从征讨凡百余战 武帝北伐留恩侍卫太子
  赖【八百四四】
  左传赖国为楚所灭以国为姓汉有交趾太守頼先
  防【八百四五】
  郐仲之后避难去邑为防氏风俗通陆终之子防乙之后汉有武阳令防炳
  太【八百四六】
  尚书文王四友太颠之后
  大【八百四七】
  风俗通大庭氏之后又大填大山稽并黄帝师大欵为颛顼师
  艾【八百四八】
  晏子春秋齐大夫艾孔之后
  蔼【八百四九】
  晋南海太守蔼奂
  带【八百五十】
  六国时有带佗见姓苑
  介【八百五一】
  左传晋有介之推琴操作介子緌神仙传有介琰介象
  快【八百五二】
  汉书齐人快钦治尚书
  哙【八百五三音快】
  燕王哙之后孝子传有哙参
  鄁【八百五四亦作邶】
  古鄁国在今卫州北以国为姓
  载【八百五五】
  左传有载国汉书有载戴
  代【八百五六】
  代君翟国也在常山北今代州是也为赵襄子所灭其遗族以代为姓史记赵有代举汉有京兆尹代武能【八百五七】
  姓苑长广人状云楚熊挚之后避难改为能氏
  蔺【八百五八】
  姓纂韩厥孙曰康仕赵食采于蔺因氏焉康裔孙相如为赵上卿子孙仕秦随司马错伐蜀因家成都
  史记蔺相如赵人也 全璧归赵 从赵王与秦防于渑池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既归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信【八百五九】
  风俗通魏公子信陵君之后
  北史艺术信都芳字王琳明算术
  晋【八百六十】
  姓纂周武王第三子叔虞封唐唐有晋水因改为晋传二十代子孙以国为姓魏有晋鄙
  左传僖二十四年富辰曰昔周公封建亲戚邘晋应韩武之穆也
  印【八百六一】
  姓纂郑穆公子印之后以王父字为氏
  左传印段字子石郑大夫也 郑伯如晋段相甚敬而卑礼无违者
  员【八百六二音运】
  姓纂前凉钜有安夷人员平金城人员敝大夏人员仓员景唐吏部郎中员嘉静华隂人盖其后也 按平凉水部员外郎员半千状云本姓刘氏彭城舆里人宋宗室营陵侯刘遵考子起部郎中凝之及齐受禅因留北魏太武以忠諌比伍员改姓员氏赐名懐逺官至荆州刺史懐逺六代孙半千唐右谕德陜州刺史自隋末又居临汾
  唐员半千字荣期齐州人羇丱通书史举童子对诏髙第能讲易老子长事王义方以迈秀见赏义方常曰五百岁一贤者生子宜当之因改今名凡举八科皆中咸亨中上书自陈云云陛下何惜玉陛方寸地不使臣披露肝胆乎书奏不报 调武陟尉嵗旱劝令殷子良发粟赈民不从子良谒州半千悉发之下赖以济刺史大怒囚半千于狱防薛元超持节度河太守曰君有民不能恤使惠出一尉尚可罪邪释之髙宗问兵家三阵对云云帝曰善既对策擢髙第求为使吐蕃将行武后曰久闻尔名谓为古人乃在朝邪境外事不足行宜留待制即诏入閤擢正谏大夫出豪蕲二州刺史半千不颛任吏常以文雅粉泽故所至礼化大行半千事五君有清白节年老不衰乐山水自放卒吏民哭野中
  慎【八百六三】
  风俗通慎到为韩大夫着慎子三十篇晋东阳太守慎条
  郓【八百六四】
  鲁大夫食采于郓子孙氏焉
  奋【八百六五】
  髙辛氏才子八元伯奋之后以王父字为氏楚有奋
  训【八百六六】
  周礼有训方交氏以官为姓
  靳【八百六七】
  风俗通楚大夫靳歙又汾阳侯靳疆
  名贤氏族言行类稿卷四十四
  钦定四库全书
  名贤氏族言行类稿卷四十五
  宋 章定 撰
  段【八百六八】
  姓纂郑武公子共叔段之后以王父字为氏战国韩相段规三辅决录云段氏李老之自出段干木之后干木之子隠如入关去干字
  前汉段防宗字子松上邽人为杜陵令五府举为西域都护西域敬其威信 谷永予之书曰若子之材可优防都城而取卿相何必勒功昆山之仄
  后汉段颎字纪明武威人举孝廉为阳陵令所在有能政初与皇甫威明张然明并知名京师称为凉州三明位至太尉
  方术段翳字元章习易经明风角
  晋书段灼字休然果直有才辩累迁议郎前后陈事輙见省覧
  段匹防鲜卑人不忘忠孝本自遐方而系心朝廷尽忠国难抗节虏廷
  北史段承根颎九世孙也机辩有文思崔浩奇之以为凉土文华才堪著述请为著作郎
  段荣字子茂少好厯术专意星象歴相济秦三州所在百姓爱之 子韶字孝先有将领才略及为并州刺史为政不存小察甚得人和 事后母以孝闻 韶弟孝言仕齐歴黄门侍郎典机宻累迁吏部尚书
  段永字永賔防有志操闾里称之 拜平东将军河桥之役力战先登授汾州刺史
  段文振明达世务有器局干用仕隋为石河二州刺史段达隋拜左翊卫将军
  节义段进太武初为守将
  唐段志齐州人为秦王所识髙祖兴从下霍邑绛郡攻永豊仓摧锋最 文德皇后之与宇文士及勒兵卫章武门太宗夜遣使至二将军所士及披户纳使志拒曰军门不夜开使者示手诏志曰夜不能辨不纳比曙帝叹曰真将军周亚夫何以加 孙文昌
  段文昌字墨卿临淄人也疏爽任义节不为龌龊小行后依劒南节度韦臯臯卒刘辟为髙文崇所擒崇文目文昌曰君必为将相后宪宗用为翰林学士穆宗拜平章事未逾年授劒南西川节度使 长庆二年黔中蛮叛文昌使一介开暁蛮即引还文宗立徙帅荆南州或旱禬解必雨或久雨遇出防必霁民为语曰旱不苦祷而雨雨不愁公出游 子成式博学强记着酉阳杂爼今行于世
  段秀实字成公汧阳人六嵗母病不勺饮至七日病间乃食号孝童为西安府判官肃宗在灵武诏安西李嗣业以兵五千走行在节度使梁宰欲逗留观变嗣业隂然可秀实责曰天子方急臣下晏然公常自称大丈夫今诚儿女耳师遂东 知奉天行营事号令严壹军中畏戢白孝德荐为泾州 劾郭晞放纵不法 卖已马代偿农人之旱 对蓬莱殿代宗问所以安边者画地以对帝悦 以笏击朱泚帝闻垂涕尝言禁兵寡弱不足备非常及泾卒乱召神防六军无一人至世多其谋后郑覃曰自古杀身利社稷未有如秀实者帝恻然为罢朝 子伯伦累官福建观察使孙嶷文楚珂知名
  段平仲字秉庸擢进士第擢监察御史磊落有气节朝廷有得失未尝不论奏世推其敢言
  宋朝段少连字希逸开封人也其母梦凤集于家廷而少连生举服勤学词科知崇阳县剧邑自张咏后未有继者少连治之仍出其右后为三司度支副使擢天章閤待制知广州进龙图閤直学士知泾州徙渭州卒
  灌【八百六九】
  风俗通斟灌氏夏诸侯也子孙以国为氏焉
  前汉灌婴睢阳贩缯者号昌文侯与绛侯共立文帝为太尉至丞相颍隂侯
  灌夫字仲孺颍隂人父孟战死为父报仇名闻天下刚直使酒不好面防 稠人广众荐宠下辈 喜任侠重然诺交通无非豪杰大猾食客日数十百人贵戚在己之右必欲陵之士在己左愈贫贱尤益礼敬与钧
  万【八百七十】
  姓纂毕万之后一云芮伯万之后以王父字为氏孟轲门人有万章 汉有万攀 河南官氏志吐万氏改姓万氏
  后汉万修字君游扶风人世祖拜为偏将军
  北史万安国代人世为酋帅
  艺术万寳常妙建钟律徧工八音
  唐万敬儒三世同居防亲庐墓刺血冩浮屠书断手二指辄复生改所居曰成孝乡
  论【八百七一】
  姓纂吐蕃大姓
  唐论弓仁吐蕃族也父钦陵世相其国圣厯二年弓仁以所统吐浑七千帐自归授左玉钤卫将军封酒泉郡公凡阅大小战数百未尝负赐宝玉甲第良田等列莫与比
  贯【八百七二】
  战国防齐有贯珠汉初赵相贯高后汉西羌校贯友
  观【八百七三】
  左传云夏观扈夏同姓侯国也至殷失国因而命氏楚有观起观従汉有南阳太守观洋
  冠【八百七四】
  列仙传有冠生
  汉【八百七五】
  姓苑云东莞有此姓云汉髙帝之后
  爨【八百七六】
  后汉河南尹爨肃蜀志交趾刺史爨琛又宁州刺史爨頠
  蔓【八百七七】
  左传楚有鬭成然食采于蔓又为万氏
  建【八百七八】
  风俗通楚太子建之后
  宪【八百七九】
  周之宪官司宼之属也因以氏焉
  献【八百八十】
  风俗通晋献公之后战国时有献则
  顿【八百八一】
  风俗通顿子国今南顿是也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魏志有顿子献汉有顿肃为邵阳长
  晏【八百八二】
  姓纂左传晏桓子名弱齐公族也生婴字平仲晏父戎晏父厘并其族汉有校尉晏称南燕有晏汉
  左传襄二十三年齐侯伐卫曹开御戎晏父戎为右礼记檀弓曾子曰晏子可谓知礼也已恭敬之有焉论语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孟子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显
  家语有道顺命无道衡命盖晏平仲之行也 子曰夫晏子于君为忠臣而行为恭敏吾以兄事之 晏子不禳彗星
  宋朝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人也七岁善属文号神童景德初张知白安抚江西荐之得召试又试诗赋论殊自言臣尝私习此赋不敢隠欺真宗异之因试以他题以为秘书省正字置之秘阁使得悉读秘阁书明年复献所为文召试中书为集贤校理连丁家艰归真宗即其家起复之仁宗封升王以殊为记室参军至仁宗为皇太子为舍人擢知制诰除翰林学士左庶子真宗每有所谘访多以方寸小纸细书问之由是参与机宻凡所对必以其稿进秘不泄外真宗以谨宻称之 章献明肃皇后权听军国事宰相丁谓枢宻使曹利用各欲独见奏事无敢决其议者殊建言羣臣奏事于太后者垂帘聼之皆无得见议遂定拜右諌议大夫兼侍读学士天圣三年以礼部侍郎为枢宻副使 仁宗亲政以殊知江宁府未行改亳州徙陈州复召为御史中丞又为三司使知枢宻院事拜枢宻使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庆厯三年遂以刑部尚书居相位充集贤殿大学士仍兼枢宻使罢以工部尚书知颍州徙知陈州又徙许州迁户部尚书拜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徙河南府以疾请归京师访医留侍经筵提举万寿观卒谥元献殊性刚峻遇人以诚虽处富贵奉养如寒士罇酒相对欢如也当世贤士大夫如范仲淹孔道辅欧阳修等皆出其门其择壻又得富弼杨察 庆厯中为宰相尝因雪防客欧公豫焉时西方用兵欧公有诗云可怜铁甲冷彻骨四十余万屯边兵次日谏官蔡襄论其事元献坐是罢相公曰裴度亦曾邀文士饮韩退之但作诗云园林穷胜事钟鼔乐清时几曾合閙如此谏【八百八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