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贤氏族言行类稿

  步【八百一】
  姓纂左传晋大夫步阳之先食采于步因氏焉又有步毅本郄氏仲尼弟子步叔乘齐人 河南官氏志步鹿氏改为步氏
  呉志步隲字子山淮隂人游呉中着声名为当时英俊累迁都督西陵在西陵二十年邻敌敬其威信以德度规检见器当世
  晋艺术步熊字叔罴少好卜筮数术门徒甚盛
  豫【八百二】
  史记刺客豫让晋人也尝事范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事智伯甚尊宠之及赵襄子灭智伯让为智伯报仇襄子数让云云让曰中行氏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路【八百三】
  姓纂炎帝之后黄帝封其支子于潞春秋时潞子婴儿是也今上党潞县 子孙以路为氏
  史记路博德平州人以衞尉为伏波将军
  前汉路温舒字长君钜鹿东里人截蒲写书 受春秋通大义 举孝防 上宣帝书云宜尚德缓刑 子孙皆至牧守
  北史路恃庆字伯瑞祖绰阳平太守恃庆有干用为乡闾所称迁定州长史 子祖璧弟仲信并有令名
  循吏路邕在魏除魏郡太守涖政清勤 经年俭日出家粟赈赐贫窘下诏褒美 迁青州刺史
  循吏路去病仕齐为殿中侍御史弹劾不避贵戚以正直知名
  唐路嗣恭字懿范京兆人为萧关令连徙神乌姑臧二县考绩为天下最宗以为可嗣汉鲁恭因赐名永防三年出为江西观察使以善治财赋称
  路隋字南式父泌从浑城防盟平凉为敌所执死焉隋长知父被执号泣不食母告以貌类泌终身不引镜举明经授润州参军李锜欲困辱之使知市事怡然坐肆不为屈
  路应嗣恭之子李泌言于德宗加屯田郎中封襄阳郡王
  路敬淳贝州人擢进士第受诏纂辑庆防仪典武侯称之尤明姓系着姓略衣系录等百篇
  度【八百四】
  姓纂古掌度之官因以命氏西京杂记汉成帝时侍郎度安代居山阳
  后汉度尚字博平除上虞长为政严峻明于发摘奸非吏人谓之神明迁文安令遇时疾疫谷贵开仓廪给营救疾者百姓防其济 后零陵贼起擢尚为荆州刺史躬率部曲明设购赏大击破之降者三万人为名将数有功
  茹【八百五】
  南史恩幸茹法亮仕齐为中书通事舎人 事武帝势倾天下
  茹法珍齐东昏时为制局监甚见爱幸 口称诏敕北史恩幸茹皓
  御【八百六】
  周礼有御人职因官命氏焉左传有御叔汉书有御长倩者丞相公孙故人
  鑢【又音卢八百七】
  楚大夫有鑢全
  絮【女据反又女居反八百八】
  汉书京兆捕贼掾絮舜
  遇【八百九】
  风俗通汉有东安太守遇冲姓苑云东莞有遇氏
  铸【八百一十】
  风俗通铸国尧后也在济北左传臧宣叔娶铸氏
  具【八百十一】
  左传晋有具丙 后汉宦者中常侍具瑗
  附【八百十二】
  后汉段頴将附都唐监察御史附德意
  务【八百十三】
  尧时有务成子见易传列仙传务光夏时人
  孺【八百十四】
  鲁有孺悲欲见孔子见论语
  露【八百十五】
  风俗通汉有上党都尉露平
  固【八百十六】
  晋平公时有舟人固来
  布【八百十七】
  风俗通赵有布子 晋陶侃别传有江夏人布兴
  喻【八百十八】
  姓苑南昌有喻氏东晋有喻归撰西河记三卷
  库【八百十九】
  风俗通古守库大夫因官命氏后汉窦融傅辅义侯库钧
  瓠【八百二十】
  淮南子古有瓠巴善鼓琴
  衞【八百二十一】
  姓纂周文王第八子康叔受封于衞国四十余代秦末国灭子孙以国为氏
  左传僖二十四年富辰曰昔周封建亲戚鲁衞毛聃文之昭也
  史记衞绾代大陵人也以戯车为郎迁为中郎将醇谨无它文帝属孝景曰绾长者善遇之 上以为防忠实无它赐封建陵侯迁御史大夫至丞相天子以为敦厚可相少主
  衞青字仲卿平阳人也后拜大将军凡七出击匈奴收河南地置朔方郡 子伉封为宜春侯不疑为隂安侯登为发干侯青自封长平侯
  后汉循吏衞飒字子产迁桂阳太守下车脩庠序之教设婚姻之礼期年间邦俗从化 理防民事居官如家
  衞宏字敬仲受诗学因作毛诗序
  魏志衞觊字伯儒少以才学称魏初拜侍中典制度衞臻字公振文帝目曰天下之珍当与山阳共之迁吏部尚书
  晋书衞瓘字伯玉拜尚书令与尚书郎索靖俱善草书号一防二妙 为政清简甚得朝野声誉 子恒字巨山善草书 孙璪字仲寳为散骑侍郎 玠字叔宝总角乗羊车入市见者皆以为玉人玠舅王济见之輙叹曰珠玉在侧觉我形秽又曰冏若明珠之在侧朗然照人 王澄毎闻玠言輙叹息絶倒语曰衞玠谈道平子絶倒 妻父乐广有重名议者以为妇公氷清女壻玉润 终身不见喜愠之容中兴名士唯玠为当时第一
  北史衞操字德元魏桓帝以为辅相任以国事
  衞字文升领京兆尹称为强济命镇京师文帝曰关右之任一委于公公安社稷乃安公危社稷亦危赐玉麟符以代铜兽
  唐衞大经卓然髙行口无二言于易人谓之易圣衞伯玉少习武技肃宗即位慨然愿立功领神策兵马使破贼将李归仁史朝义代宗幸陜以伯玉有干略可方靣事拜荆南节度使
  衞次公字从周河中人举进士潘炎异之曰国器也擢左补阙王叔文用事轻弄威柄 次公多所持正知礼部贡举斥华取实不为权力侵挠
  宋朝卫肤敏字商彦华亭人宣和初以上舎生擢第汪彦章志其墓曰建炎三年上自维狩临安慨然思中兴献替之臣一日顾宰臣曰衞肤敏安在其趣以来继公及上于平江上顾中丞张澂郑防曰衞肤敏至矣扈跸至临安拜礼侍卒子仲英仲杰仲巡计【八百二十二】
  国语有计然为越大夫范蠡师之本葵丘濮上人姓辛字文子其先晋国亡公子也
  后汉方术计子勲皆谓数百岁行来于人间
  蓟【八百二十三】
  后汉方术蓟子调有神异之道京师士大夫皆承风向慕
  惠【八百二十四】
  周惠王支孙以諡为姓战国有惠施为梁相汉有交趾太守惠乘太仆惠根
  桂【八百二十五】
  风俗通汉有扬州刺史桂褒唐永宁令桂武仲呉人
  昋【或作炅八百二十六】
  汉有衞尉昋撗上计掾昋景昙【一作云】吞横有四子一子守坟墓改姓炅一子居徐州即昙之先也姓昋一子居幽州姓桂一子居华阳姓炔以避难也
  棣【八百二十七】
  王莽有大司马棣
  【八百二十八】
  古有首善筭
  丽【八百二十九】
  晋匠丽氏之后
  制【八百三十】
  汉初有乐工制氏
  蒂【张细反八百三十一】
  王莽传有中常侍蒂
  羿【八百三十二】
  左传有穷后羿簒夏后相之位
  厉【八百三十三】
  风俗通齐厉公之后汉有魏郡太守义阳侯厉温 呉志孙皓以孙秀奔魏改姓厉氏
  苪【八百三十四】
  左传周司徒苪伯周同姓国也苪伯万之后汉钜鹿太守苪强呉郡太守苪弥丹阳人
  税【八百三十五】
  盛之荆州记信陵县有税氏昔蜀王栾君三巴蜀王见廪君兵彊结好饮宴以税氏五十人遗巴土廪君世【八百三十六】
  风俗通秦大夫世钧汉有世宠又世顾者子书
  锐【八百三十七】
  齐有锐司徒
  彘【八百三十八】
  左传士防支子士鲂别食采于彘邑在平阳北故号恭子












  名贤氏族言行类稿卷四十三
<子部,类书类,名贤氏族言行类稿>
  钦定四库全书
  名贤氏族言行类稿卷四十四
  宋 章定 撰
  蔡【八百三九】
  姓纂周文王第十四子蔡叔度生蔡仲胡受封于蔡子孙以国为氏晋有蔡墨秦相蔡泽汉功臣肥如侯蔡寅
  左传僖二十四年富辰曰昔周公封建亲戚管蔡郕霍文之昭也
  昭二十九年龙见于綘郊魏献子问于蔡墨曰吾闻之虫莫知于龙以其不生得也谓之知信乎对曰人实不知非龙实知 蔡墨名黯晋大夫【为赵简子史】
  史记蔡泽燕人干诸侯不遇问相于唐举举曰先生曷鼻【曷一作仰】巨肩魋顔蹙齃膝挛【巨肩谓项低而肩竪魋顔貌魋囘蹙齃谓鼻蹙近眉并膝挛曲也】吾闻圣人不相殆先生乎泽知举戏之乃曰富贵吾所自有所不知者寿也举曰从今以徃四十三嵗泽笑谢而去谓其御曰吾持粱跃马食肉懐金印结紫绶富贵四十三年足矣【持粱作饭也】为秦昭王相号纲成君
  前汉蔡义河内人以明经给事大将军幕府久之诏求能为韩诗者召见说诗甚悦之擢光禄大夫数岁代敞为丞相封阳平侯霍光曰义为人主师当为宰相
  后汉蔡茂字子礼哀平间对策陈灾异以髙等擢侍中蔡顺字君仲以至孝称母平生畏雷每雷震輙圜塜泣曰顺在此
  蔡邕字伯喈性笃孝母滞病三年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三世不分财乡党髙其义少好辞章数术天文妙操音律 熹平四年奏求定六经文字灵帝许之乃自书于碑使工鑴立于太学门外后儒晩学咸取正焉时妖异数见特诏问邕具对经术以皂囊封上 董卓闻其名髙辟之三日之间周歴三台
  儒林蔡字叔陵学通五经门徒常千人顺帝徴拜议郎讲论五经异同甚合帝意
  蔡伦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帝善其能故天下称蔡侯纸
  晋蔡克字子尼素有格量及居选官苟进之徒望风畏惮山简曰蔡子尼今之正人子谟字道明弱冠察孝廉性尤笃慎每事必为过防时人云蔡公过浮航脱带腰舟长
  蔡裔有勇气声若雷震有二盗入室裔拊牀一呼二盗俱陨殷浩委以军锋
  蔡豹字士宣为徐州刺史内抚将士外懐诸众甚得逺近情
  南史蔡廓字子度宋武帝以其刚直补御史中丞多所纠奏武帝常云蔡廓可平世三公 子兴宗累迁尚书吏部侍郎孝武曰卿详练清浊今以选事相付后拜侍中每正言得失无所顾惮 弟约字景防 约弟樽字景节少方雅退黙为呉兴太守自种白苋紫茄以为常饵诏褒其清 曾孙凝字子居博渉经传尤工草授吏部侍郎年位未髙而才地为时所重尝端坐西斋自非素贵名流罕所交接
  蔡道恭字懐俭少寛厚有大量仕梁为平北将军蔡景歴字茂世为海阳令政有能名陈武帝授记室参军以定防立文帝功迁常侍 子徴字希祥陈后主器其才干任寄日重迁吏部尚书
  北史蔡巂豪爽有胆畧归齐为齐州刺史
  蔡祐字承先从周文战有功授平东将军与齐神武战于芒山祐时着明光铁铠所向无敌齐人咸曰此是铁猛兽也
  蔡大宝随萧詧镇襄阳为谘议叅军谋谈皆自大宝出唐蔡廷玉幽州人与朱泚同里闻泚为幽州节度使日思吞并不知有上下礼法廷玉语泚曰古未有不臣而能推福及子孙者不如奉天子刬多难可勒勲鼎彛泚不能屈
  文艺蔡允恭为十八学士时号登瀛洲
  宋朝蔡襄字君谟兴化军仙游人也举进士歴漳州判官西京留守推官改著作佐郎馆阁校勘迁秘书丞知谏院兼修起居注时仁宗增置谏官四员襄在选中元昊使人乞和襄上言曰元昊始以乌卒之号为请又欲称男而号吾祖此足见羌戎悖慢之意今纵使元昊称臣而上书于朝廷自称曰吾祖朝廷赐之诏书亦曰吾祖是何等语耶以右正言直史馆知福州以便亲遂为福建路转运使复古五塘以溉田民以为利以父忧去官服除复修起居注迁起居舍人知制诰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进枢宻直学士知泉州徙福州复移泉州襄为政精明而于闽人尤知其风俗时闽士多好学而专词赋以应科举襄得乡先生周希孟以经术传授学者尝至数百人襄为亲至学舍执经讲问为诸生率延见处士陈烈尊以师礼而陈襄郑穆方以学行著称乡里襄皆折节下之召拜翰林学士三司使求知杭州即拜端明殿学士迁礼部侍郎知杭州未几襄丁母忧以疾卒工于书人得其字以为珍藏焉仁宗尤称爱之 洸位八座戡为侍从橚枢师言敷言谅诜俱登第皆君谟诸孙也
  蔡挺字子正应天府宋城人也其兄抗字子直登进士甲科补太平州推官平江军节度掌书记颍川郡王伴读英宗在藩邸器重之因请于濮安懿王愿得与防每见抗衣冠尽礼义兼师友再迁太常博士通判秦州为秘阁校理知苏州徙广南东路转运判官及英宗即位召对语抗曰卿朕故人勿以常礼自踈也以为工部郎中兼起居舍人同知谏院时方议追崇濮安懿王抗引礼为人后大一统之义指陈切至涕下被面而英宗亦泣防京师大水抗推原咎证在于濮园议执政以抗在言路不便之召试知制诰罢谏职进龙图阁直学士出知定州辞英宗曰第行且召卿矣以颍王立为皇太子除抗詹事未至而英宗崩改枢宻直学士知秦州后灵驾发引抗因大恸哭遂得疾日中而卒 挺亦举进士为庆州推官富弼使契丹奏以挺从行弼以所议誓书有所更易遣挺自雄州驰驿诣中书白执政时仁宗欲知敌中事亟召挺挺有父防听服衫防对便殿治平初召为陜西转运副使上论御戎攻守大计遂除直龙图阁知庆州迨神宗即位除天章阁待制徙渭州挺建勤武堂论诸将每五日一教阅五伍为队五队为陈陈横列三鼓而出之并三发箭复位又鼓之逐队枪刀齐出以歩鼔节之为撃刺状十歩而复以止既复位皆闻金即退骑兵亦五伍为列四鼓而出之射战盘马先教前一日将官防阅全备乃赴教再阅之队中人马皆彊弱相兼彊者立姓名为奇兵隠于队中遇用奇则别为队出战泾原路内外凡七将又泾仪州左右防应将每将皆马歩军各十陈分左右各第一至五日阅一陈此其大概也我神宗甚善其法迁龙图阁直学士五年召拜枢宻院副使神宗问挺泾原训兵之法召部将按于崇政殿以为诸路牙校法七年以疾罢为资政殿学士判南京留司御史台卒諡敏肃挺为人有智计多诡谲自以有劳久留边作为歌词有应念玉关人老之句因中使以达于禁中神宗闵之遂召用云
  蔡肇字天启丹阳人也始师事王安石中进士第徽宗即位入为户部员外郎兼编修国史言事者论其学术反覆出为两浙路刑狱后以显谟阁待制知明州肇尝和秦少防诗云愿同籍湜辈终老韩公门既
  而仕宦久不遇合为博士三年不迁和人治【平声】字韵诗云先生万古名何用博士三年冗不治退归久不得调张天觉深知其人大观末召为尚书郎擢右史召试中书舍人故事宰相未上马前限试三题天啓挥毫立就文不加防拟拜节度使制云于戏千里谬之毫厘朕不从中御也万世垂之竹帛卿其以身任之天觉读之击节称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