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子藏
- 类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明伦汇编
- 家范典宗族部
家范典宗族部
陈
注
别子有三一是诸侯适子之弟别于正室二是 异姓公子来自他国别于本国不来者三是庶姓 之起于是邦为卿大夫而别于不仕者皆称别子 也为祖者别与后世为始祖也继别为宗者别子 之后世世以适长子继别子与族人为百世不迁 之大宗也继祢者为小宗谓别子之庶子以其长 子继己为小宗而其同父之兄弟宗之也五世者 高祖至元孙之子此子于父之高祖无服不可统 其父同高祖之兄弟故迁易而各从其近者为宗 矣故曰有五世而迁之宗其继高祖者也四世之 时尚事高祖五世则于高祖之父无服是祖迁于 上也四世之时犹宗三从族人至五世则不复宗 四从族人矣是宗易于下也宗是先祖正体惟其 尊祖是以敬宗也疏曰族人一身事四宗事亲兄 弟之适是继祢小宗也事同堂兄弟之适是继祖 小宗也事再从兄弟之适是继曾祖小宗也事三 从兄弟之适是继高祖小宗也小宗凡四独云继 祢者初皆继祢为始据初而言之也大
全
山阴陆氏
曰有五世而迁之宗据宗其继高祖者五世则迁 者也其继高祖者元孙也宗其继高祖者元孙之 子也先儒谓记文略此读五世而迁之宗之误也 即云五世而迁之宗犹云五世则迁之宗 严陵 方氏曰先儒疏祖迁于上宗易于下特五世则迁 之小宗耳若百世不迁之大宗则祖未尝迁宗未 尝易焉于祖曰迁于宗曰易者迁有升之之意故 于在上者言之易有去之之意故于在下者言之庶子不祭祖者明其宗也
陈
注
此据适士立二庙祭祢及祖今兄弟二人一适 一庶而俱为适士其适子之为适士者固祭祖及 祢矣其庶子虽适士止得立祢庙不得立祖庙而 祭祖者明其宗有所在也大
全
严陵方氏曰适士二
庙则有祖庙矣官师一庙则有祢庙而已此言庶 子不祭祖者言适士家也下言庶子不祭祢者言 官师之家也夫立宗所以重本适子本也庶子支 也其不祭也虽祖之不同至于明其宗之义则一 而已其曰不祭祖则祢客祭之也庶子不祭祢者明其宗也
陈
注
庶子不得立祢庙故不得祭祢所以然者明主 祭在宗子庙必在宗子之家也庶子虽贵止得供 具牲物而宗子主其礼也上文言庶子不祭祖是 犹得立祢庙以其为适士也此言不祭祢以此庶 子非适士或未仕故不得立庙以祭祢也 大传
上治祖祢尊尊也下治子孙亲亲也旁治昆弟合族以食序以昭缪别之以礼义人道竭矣
陈
注
治理而正之也谓以礼义理正其恩之隆杀属 之戚疏也合会族人以饮食之礼次序族人以昭 穆之位上治下治旁治之道皆有礼义之别则人 伦之道竭尽于此矣 又
同姓从宗合族属异姓主名治际会名著而男女有别
陈
注
同姓父族也从宗从大宗小宗也合聚其族之 亲属则无离散陵犯之事异姓他姓之女来归者 也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卑者为妇尊者为母 以妇与母之名治昏姻交际会合之事名分显着 尊卑有等然后男女有别而无淫乱贼逆之祸也大
全
东莱吕氏曰名著而男女有别大扺妇人尊卑 本无定位随其夫之尊卑尔故所主者在名 又四世而缌服之穷也五世袒免杀同姓也六世亲属竭矣其庶姓别于上而戚单于下昏姻可以通乎陈
注
四世高祖也同高祖者服缌麻服尽于此矣故 云服之穷也五世袒免谓共承高祖之父者相为 袒免而已是减杀同姓也六世则共承高祖之祖 者并袒免亦无矣故曰亲属竭也上指高祖以上 也姓为正姓氏为庶姓故鲁姬姓而三家各自为 氏春秋诸国皆然是庶姓别异于上世也戚亲也 单尽也四从兄弟恩亲已尽各自为宗是戚单于 下也殷人五世以后则相与通昏故记者设问云 今虽周世昏姻可以通乎大
全
严陵方氏曰四世者
三从之亲也以其疏而不足于哀也致其思而已 故服谓之缌焉五世者三从之外也以其尤疏但 不袭不冠以变其吉尔故谓之袒免焉六世虽不 变吉可也系之以姓而弗别缀之以食而弗殊虽百世而昏姻不通者周道然也
陈
注
周礼大宗百世不迁庶姓虽别而有本姓世系 以联系之不可分别也又连缀族人以饮食之礼 不殊异也虽百世之远无通昏之事此周道所以 为至而人始异于禽兽者也此是答上文设问之 辞大
全
长乐陈氏曰恩出于情有时而可绝义出于
理无时而可废故六世而亲属竭者恩之可绝也 百世而昏姻不通者义之不可废也然恩之有绝 其来尚矣而义之不废特始于周故舜娶于尧而 君子不以为非礼昭公娶于吴而君子以为不知 礼以其时之文质不同故也服术有六一曰亲亲二曰尊尊三曰名四曰出入五曰长幼六曰从服
陈
注
疏曰亲亲者父母为首次妻子伯叔尊尊者君 为首次公卿大夫名者若伯叔母及子妇弟妇兄 嫂之属出入者女在室为入适人为出及为人后 者长幼者长谓成人幼谓诸殇从服者下文六等 是也从服有六有属从有徒从有从有服而无服有从无服而有服有从重而轻有从轻而重
陈
注
属亲属也子从母而服母党妻从夫而服夫党 夫从妻而服妻党是属从也徒空也非亲属而空 从之服其党如臣从君而服君之党妻从夫而服 夫之君妾服妾君之党庶子服君母之父母子服 母之君母是徒从也如公子之妻为父母期而公 子为君所厌不得服外舅外姑是妻有服而公子 无服如兄有服而嫂无服是从有服而无服也公 子为君所厌不得为外兄弟服而公子之妻则服 之妻为夫之昆弟无服而服娣姒是从无服而有 服也妻为其父母期重也夫从妻而服之三月则 为轻母为其兄弟之子大功重也子从母而服之 三月则为轻此从重而轻也公子为君所厌自为 其母练冠轻矣而公子之妻为之服期此从轻而 重也自仁率亲等而上之至于祖名曰轻自义率祖顺而下之至于祢名曰重一轻一重其义然也
陈
注
疏曰自用也仁恩也率循也亲父母也等差也 子孙若用恩爱依循于亲节级而上至于祖远者 恩爱渐轻故名曰轻也义主断割用义循祖顺而 下之至于祢其义渐轻祖则义重故名曰重也义 则祖重而父母轻仁则父母重而祖轻一轻一重 宜合如是故云其义然也按丧服条例衰服表恩 若高祖之服本应缌麻小功而进以齐衰岂非为 尊重而然耶至亲以期断而父母三年宁不为恩 深乎君有合族之道族人不得以其戚戚君位也
陈
注
君恩可以下施故于族人有合聚燕饮之礼而 族人则皆臣也不敢以族属父兄子弟之亲而上 亲于君者一则君有绝宗之道二则以严上下之 辨而杜篡代之萌也石梁王氏曰详注下文以十 一字为句然位也当自为句盖族人不敢戚君者 限于位也大
全
庆源辅氏曰君有合族之道亲亲仁
也族人不得以其戚戚君尊尊义也上所行者仁 下所守者义庶子不祭明其宗也庶子不得为长子三年不继祖也
大
全
朱子曰依大传文直谓非大宗则不得祭别子 之为祖者非小宗则名不得祭其四小宗所主之 祖祢也其小记则云庶子不祭祢明其宗也又云 庶子不祭祖明其宗也文意重复似是衍字而郑 氏曲为之说于不祭祢则曰谓宗子庶子俱为下 士得立祢庙也虽庶人亦然则其尊宗以为本也 于不祭祖则云祢则不祭矣言不祭祖者主谓宗 子庶子俱为适士得立祖祢庙者也凡正礼在乎 上者谓下正犹为庶也族人上不戚君下又辟宗 乃后能祖序而疏亦从之上条云祢适故得立祢 庙故祭祢祢庶故不得立祢庙故不得祭祢明其 有所宗也下条云庶子适子俱是人子并宜供养 而适子蒸尝庶子独不祭者正是推本崇适明有 所宗也又云父庶即不得祭父何假言祖而言不 祭祖故知是宗子庶子俱为适士适子得立二庙 自祢及祖是适宗子得立祖庙祭之而已是祖庶 虽俱为适士得自立祢庙而不得立祖庙祭之也 正体谓祖之适也下正谓祢之适也虽为祢适而 于祖犹为庶故祢适谓之为庶也五宗悉然今姑 从之然恐不如大传语虽简而事反该悉也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宗其继别子之所自出者百世不迁者也宗其继高祖者五世则迁者也尊祖故敬宗敬宗尊祖之义也陈
注
宗其继别子者百世不迁者也之所自出四字 朱子曰衍文也凡大宗族人与之为绝族者五世 外皆为之齐衰三月母妻亦然为小宗者则以本 亲之服服之余并见前篇大
全
长乐陈氏曰大宗则
一故虽至于五世之外犹为之齐衰三月此所谓 百世不迁也小宗则有四者继祢而兄弟宗之为 之服期年有继祖而同堂宗之为之服九月有继 曾祖而再从宗之为之服五月有继高祖者而三 从宗之为之服三月至于四从亲属尽绝则不为 之服此所谓五世则迁者也盖大宗始祖之亲始 祖之庙以义立而百世不毁小宗高祖之统高祖 之庙以恩立而五世则迁以其庙之迁不迁之不 同故其宗所以易不易之不齐也凡此皆卿大夫 之制至于公子则具下文 东莱吕氏曰尊祖故 敬宗敬宗尊祖之义也盖诸侯必敬宗子者以宗 子是祖之嫡尊所以自来故敬嫡也有小宗而无大宗者有大宗而无小宗者有无宗亦莫之宗者公子是也
陈
注
君无适昆弟使庶兄弟一人为宗以领公子其 礼亦如小宗此之谓有小宗而无大宗也君有适 昆弟使之为宗以领公子更不得立庶昆弟为宗 此之谓有大宗而无小宗也若公子止一人无他 公子可为宗是无宗也则亦无他公子宗于己矣 此之谓无宗亦莫之宗也前所论宗法是通言卿 大夫小宗之制此则专言国君之子上不得宗君 下未为后世之宗有此三事也大
全
程子曰凡言宗
者以祭祀为主言人宗于此而祭祀也别子为祖 上不敢宗诸侯故不祭下亦无人宗之此无宗亦 莫之宗也别子之嫡子即继父为大宗此有大宗 而无小宗也别子之诸子祭其别子别子虽是祖 然是诸子之祢继祢者为小宗此有小宗而无大 宗也有小宗而无大宗此句极难理会盖本是大 宗之祖别子之诸子祢之却是祢也公子有宗道公子之公为其士大夫之庶者宗其士大夫之适者公子之宗道也
陈
注
此又申言公子之宗道公子之公谓公子之适 兄弟为君者为其庶兄弟之为士为大夫者立适 公子之为士大夫者为宗使此庶者宗之故云宗 其士大夫之适者此适是君之同母弟适夫人所 生之子也绝族无移服亲者属也
陈
注
三从兄弟同高祖故服缌麻至四从则族属绝 无延及之服矣移读为施在旁而及之曰施服之 相为以有亲而各以其属为之服耳故云亲者属 也大
全
严陵方氏曰九族之外谓之绝族以其恩至
此绝故也有恩则有服以其恩绝故无施服也夫 以卑而属尊以幼而属长以庶而属嫡以旁而属 正亲亲之道如斯而已故曰亲者属也族绝即非 其所属自仁率亲等而上之至于祖自义率祖顺而下之至于祢是故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爱百姓故刑罚中刑罚中故庶民安庶民安故财用足财用足故百志成百志成故礼俗刑礼俗刑然后乐诗云不显不承无斁于人斯此之谓也陈
注
祖之迁者逾远宗之继者无穷必知尊祖乃能 敬宗收不离散也宗道既尊故族无离散而祭祀 之礼严肃内严宗庙之事故外重社稷之礼知社 稷之不可轻则知百官族姓之当爱官得其人则 刑不滥而民安其生安生乐业而食货所资上下 俱足有恒产者有恒心仓廪实而知礼节故非心 邪念不萌而百志以成乖争陵犯不作而礼俗一 致刑犹成也如此则协气嘉生熏为太和矣岂不 可乐乎诗周颂清庙之篇言文王之德岂不光显 乎岂不见尊奉于人乎无厌斁于人矣引此以喻 人君自亲亲之道推之而家而国而天下至于礼 俗大成其可乐者亦无有厌斁也 坊记
子云睦于父母之党可谓孝矣故君子用睦以合族诗云此令兄弟绰绰有裕不令兄弟交相为愈陈
注
因睦以合族谓会聚宗族为燕食之礼因以致 其和睦之情也诗小雅角弓之篇令善也绰绰宽 容之貌愈病也大
全
庆源辅氏曰因孝以睦父母之
党因睦以合远近之族未能孝于其亲安能睦其 党乎故曰可谓孝矣绰绰有裕故能合族也交相 为愈岂能合族乎 严陵方氏曰于父母之党犹 且睦之况父母乎故可谓孝矣 又
子云因其酒肉聚其宗族以教民睦也
陈
注
祭礼之末序昭穆相献酬此以和穆之道教民 也大
全
因其酒肉者因祭祀之酒肉也聚其宗族者
谓群昭群穆咸在也聚其宗族则交相亲矣故曰 教民睦也周礼
天官
大宰之职以九两系邦国之民五曰宗以族得民订
义
李氏曰大宗者其先祖之负荷族人之纪纲乎 大传曰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有百 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百世不迁者别子 之后也宗其继别子之所自出者百世不迁者也 宗其继高祖者五世则迁者也别子谓公子若始 来及其在此国者后世以为祖也别子之适子适 孙世世继别子为大宗百世不迁之族人五世外 者皆为之齐衰三月母妻亦然故大宗有族食族 燕之礼所以收族也夫五服者人道之大治也然 而上尽于高祖则远者忘之矣旁尽于三从则疏 者忘之矣故立大宗以承其祖族人五世外皆合 之宗子之家序以昭穆则是始祖常祀而同姓常 亲也始祖常祀非孝乎同姓常亲非睦乎重宗者 尊祖之义也 薛氏曰百夫无长不散则乱一族 无宗不离则疏先王因族以立宗敬宗以尊祖故 吉凶有以相及有无得以相通尊卑有分而不乱 亲疏有别而不二贵贱有繁而不间然后一宗如 出一族一族如出一家一家如出一人此所以得 乎民也 郑锷曰大宗则收族故族于丧则必服 而冠娶妻者必告其所收者广虽无服之亲亦系 属而不散故以族可以得民 吕氏曰古者建国 立宗其事相须春秋之末晋执蛮子以楚楚司 马制邑立宗焉以诱其遗民而尽俘以归当典刑 废坏垂尽之时暂为诈伪之计犹必立宗前此可 知左传翼九宗五正逆晋侯欲理会封建其次便 当巨室盖巨室大宗系国家轻重更相维持以固 结人心如晋九宗五正不独是制度武王分殷之 余民怀姓九宗于晋至春秋见故家犹在孟子曰 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盖有千乘之国有百乘 之家所以互相维持相视如一体 春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