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子藏
- 类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明伦汇编
- 家范典夫妇部
家范典夫妇部
九五鸿渐于陵妇三岁不孕终莫之胜吉
大
全
中溪张氏曰鸿渐于陵陵为高阜下视于盘于 陆则于陵为最高此人君处九五位之象也况五 与二为正应则二乃五之妇二渐进以归于五也 虽三欲塞之四欲间之历三岁而不孕然二五以 中正之道相应必得遂其室家之愿彼不中不正 者终莫能夺而胜之宜其吉也卦以巽为女艮为 男而爻以五为夫二为妇者盖以二五阴阳相应 而言服义不同此其所以为变易也 建安丘氏 曰渐卦以女归为义故中四爻有夫妇之象五与 二应夫妇之正配也故以妇三岁不孕终莫之胜 为象三与四比夫妇之邪匹也故以妇孕不育失 其道也为象盖夫妇之交亦当以渐夫苟患正配 之难合而乐邪匹之易从则亦失渐之义矣 归妹卦
程
传
归妹序卦渐者进也进必有所归故受之以归 妹进则必有所至故渐有归义归妹所以继渐也 归妹者女之归也妹少女之称为卦震上兑下以 少女从长男也男动而女说又以说而动皆男说 女女从男之义卦有男女配合之义者四咸恒渐 归妹也咸男女之相感也男下女二气感应止而 说男女之情相感之象恒常也男上女下巽顺而 动阴阳皆相应是男女居室夫妇唱随之常道渐 女归之得其正也男下女而各得正位止静而巽 顺其进有渐男女配合得其道也归妹女之嫁归 也男上女下女从男也而有说少之义以说而动 动以说则不得其正矣故位皆不当初与上虽当 阴阳之位而阳在下阴在上亦不当位也与渐正 相对咸恒夫妇之道渐归妹女归之义咸与归妹 男女之情也咸止而说归妹动于说皆以说也恒 与渐夫妇之义也恒巽而动渐止而巽皆以巽顺 也男女之道夫妇之义备于是矣归妹为卦泽上 有雷雷震而泽动从之象也物之随动莫如水男 动于上而女从之嫁归从男之象震长男兑少女 少女从长男以说而动动而相说也人之所说者 少女故云妹为女归之象又有长男说少女之义 故为归妹也归妹征凶□攸利
程
传
以说而动动而不当故凶不当位不当也征凶 动则凶也如卦之义不独女归□所往而利也本义
妇人谓嫁曰归妹少女也兑以少女而从震之长 男而其情又为以说而动皆非正也故卦为归妹 而卦之诸爻自二至五皆不得正三五又皆以柔 乘刚故其征凶而□所利也大
全
丹阳都氏曰男
女之相从正则吉而中爻之才刚柔杂居非所谓 正如是而有行非礼法之所容也故征凶夫妇之 相与顺则利而六爻之才柔上刚下非所谓顺如 是而有为非室家之宜也故□攸利彖曰归妹天地之大义也
程
传
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交感男女配合天地之 常理也归妹女归于男也故云天地之大义也男 在女上阴从阳动故为女归之象天地不交而万物不兴归妹人之终始也
程
传
天地不交则万物何从而生女之归男乃生生 相续之道男女交而后有生息有生息而后其终 不穷前者有终而后者有始相续不穷是人之终 始也本
义
释卦名义也归者女之终生育者人之始
说以动所归妹也征凶位不当也
程
传
以二体释归妹之义男女相感说而动者少女 之事故以说而动所归者妹也所以征则凶者以 诸爻皆不当位也所处皆不正何动而不凶大率 以说而动安有不失正者□攸利柔乘刚也
程
传
不唯位不当也又有乘刚之过三五皆乘刚男 女有尊卑之序夫妇有唱随之礼此常理也如恒 是也苟不由常正之道徇情肆欲唯说是动则夫 妇渎乱男牵欲而失其刚妇狃说而忘其顺如归 妹之乘刚是也所以凶□所往而利也夫阴阳之 配合男女之交媾理之常也然从欲而流放不由 义理则淫邪□所不至伤身败德岂人理哉归妹 之所以凶也象曰泽上有雷归妹君子以永终知敝
程
传
雷震于上泽随而动阳动于上阴说而从女从 男之象也故为归妹君子观男女配合生息相续 之象而以永其终知有敝也永终谓生息嗣续永 久其传也知敝谓知物有敝坏而为相继之道也 女归则有生息故有永终之义又夫妇之道当常 永有终必知其有敝坏之理而戒慎之敝坏谓离 隙归妹说以动者也异乎恒之巽而动渐之止而 巽也少女之说情之感动动则失正非夫妇正而 可常之道久必敝坏知其必敝则当思永其终也 天下之反目者皆不能永终者也不独夫妇之道 天下之事莫不有终有敝莫不有可继可久之道 观归妹则当思永终之戒也本
义
雷动泽随归妹之
象君子观其合之不正知其终之有敝也推之事 物莫不皆然初九归妹以娣跛能履征吉
程
传
女之归居下而□正应娣之象也刚阳在妇人 为贤贞之德而处卑顺娣之贤正者也处说居下 为顺义娣之卑下虽贤何所能为不过自善其身 以承助其君而已如跛之能履言不能及远也然 在其分为善故以是而行则吉也本
义
初九居下而
□正应故为娣象然阳刚在女子为贤正之德但 为娣之贱仅能承助其君而已故又为跛能履之 象而其占则征吉也象曰归妹以娣以恒也跛能履吉相承也
程
传
归妹之义以说而动非夫妇能常之道九乃刚 阳有贤贞之德虽娣之微乃能以常者也虽在下 不能有所为如跛者之能履然征而吉者以其能 相承助也能助其君娣之吉也本
义
恒谓有常久之
德
九二眇能视利幽人之贞
程
传
九二阳刚而得中女之贤正者也上有正应而 反阴柔之质动于说者也乃女贤而配不良故二 虽贤不能自遂以成其内助之功适可以善其身 而小施之如眇者之能视而已言不能及远也男 女之际当以正礼五虽不正二自守其幽静贞正 乃所利也二有刚正之德幽静之人也二之才如 是而言利贞者利言宜于如是之贞非不足而为 之戒也本
义
眇能视承上爻而言九二阳刚得中女
之贤也上有正应而反阴柔不正乃女贤而配不 良不能大成内助之功故为眇能视之象而其占 则利幽人之贞也幽人亦抱道守正而不偶者也象曰利幽人之贞未变常也
程
传
守其幽贞未失夫妇常正之道也世人以媟狎 为常故以贞静为变常不知乃常久之道也大全
建
安丘氏曰娣之从嫡必当如跛者之履而不足以 与行则□僭上之疑而嫡妾之分明妻之从夫必 当如眇者之视而不足以有明则□反目之嫌而 夫妇之伦正是妾妇之常道也释象于初曰以恒 于二曰未变常唯各安其常此初之所以吉二之 之所以利欤六三归妹以须反归以娣
程
传
三居下之上本非贱者以失德而□正应故为 欲有归而未得其归须待也待者未有所适也六 居三不当位德不正也柔而尚刚行不顺也为说 之主以说求归动非礼也上□应□受之者也□ 所适故须也女子之处如是人谁取之不可以为 人配矣当反归而求为娣媵则可也以不正而失 其所也本
义
六三阴柔而不中正又为说之主女之
不正人莫之取者也故为未得所适而反归为娣 之象或曰须女之贱者象曰归妹以须未当也
程
传
未当者其处其德其求归之道皆不当故□取 之者所以须也九四归妹愆期迟归有时
程
传
九以阳居四四上体地之高也阳刚在女子为 正德贤明者也□正应未得其归也过时未归故 云愆期女子居贵高之地有贤明之资人情所愿 娶故其愆期乃为有时盖自有待非不售也待得 佳配而后行也九居四虽不当位而处柔乃妇人 之道以□应故为愆期之义而圣人推理以女贤 而愆期盖有待也本
义
九四以阳居上体而□正应
贤女不轻从人而愆期以待所归之象正与六三 相反象曰愆期之志有待而行也
程
传
所以愆期者由己而不由彼贤女人所愿娶所 以愆期乃其志欲有所待待得佳配而后行也六五帝乙归妹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月几望吉
程
传
六五居尊位妹之贵高者也下应于二为下嫁 之象王姬下嫁自古而然至帝乙而后正婚姻之 礼明男女之分虽至贵之女不得失柔巽之道有 贵骄之志故易中阴尊而谦降者则曰帝乙归妹 泰六五是也贵女之归唯谦降以从礼乃尊高之 德也不事容饰以说于人也娣媵者以容饰为事 者也衣袂所以为容饰也六五尊贵之女尚礼而 不尚饰故其袂不及其娣之袂良也良美好也月 望阴之盈也盈则敌阳矣几望未至于盈也五之 贵高常不至于盈极则不亢其夫乃为吉也女之 处尊贵之道也本
义
六五柔中居尊下应九二尚德
而不贵饰故为帝女下嫁而服不盛之象然女德 之盛□以加此故又为月几望之象而占者如之 则吉也象曰帝乙归妹不如其娣之袂良也其位在中以贵行也
程
传
以帝乙归妹之道言其袂不如其娣之袂良尚 礼而不尚饰也五以柔中在尊高之位以尊贵而 行中道也柔顺降屈尚礼而不尚饰乃中道也本义
以其有中德之贵而行故不尚饰
上六女承筐□实士刲羊□血□攸利
程
传
上六女归之终而□应女归之□终者也妇者 所以承先祖奉祭祀不能奉祭祀则不可以为妇 矣筐篚之实妇职所供也古者房中之俎葅歜之 类后夫人职之诸侯之祭亲割牲卿大夫皆然割 取血以祭礼云血祭盛气也女当承事筐篚而□ 实□实则□以祭谓不能奉祭祀也夫妇共承宗 庙妇不能奉祭祀乃夫不能承祭祀也故刲羊而 无血亦□以祭也谓不可以承祭祀也妇不能奉 祭祀则当离绝矣是夫妇之□终者也何所往而 利哉本
义
上六以阴柔居归妹之终而□应约婚而
不终者也故其象如此而于占为□所利也大全
隆
山李氏曰三上二爻皆阴不能相合为夫妇故止 以士女称之古者妇助祭必以箱篚实苹藻之类 而诸侯卿大夫躬割牲所以重宗庙之祀尽继承 之道今三上□应承筐□实刲羊□血是夫妇之 礼不成而祭祀□主矣象曰上六□实承虚筐也
程
传
筐□实是空筐也空筐可以祭乎言不可以奉 祭祀也女不可以奉祭祀则离绝而已是女归之 □终者也 序卦传
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
书经
尧典
帝曰我其试哉女于时观厥刑于二女
蔡
注
女以女与人也时是刑法也二女尧二女娥皇 女英也此尧言其将试舜之意也庄子所谓二女 事之以观其内是也盖夫妇之间隐微之际正始 之道所系尤重故观人者于此为尤切也大
全
孙氏
曰刑谓以身仪之与诗刑于寡妻之刑同 周子 曰家难而天下易家亲而天下疏也家人离必起 于妇人故暌次家人以二女同居而志不同行也 尧所以厘降二女于沩汭舜可禅乎吾兹试矣是 治天下观乎家治家观身而已矣 陈氏大猷曰 舜自处顽嚚傲之间而尽其道固难使二女处焉 而亦尽其道尤难使非化二女与己同德安能如 此 牧誓
王曰古人有言曰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蔡
注
索萧也牝鸡而晨则阴阳反常是为妖孽而家 道索矣经
解
林氏曰牝鸡无鸣晨之理使牝鸡而鸣
晨则其反常而妖孽家有此不祥则将索然而尽 亦犹妇人而与于政事是亦不祥而丧国之道也 夫妇部总论二
礼记
曲礼
外言不入于捆内言不出于捆
陈
注
捆门限也内外有限故男不言内女不言外
又
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非受币不交不亲
陈
注
行媒谓媒氏之往来也名谓男女之名也受币 然后亲交之礼分定故日月以告君斋戒以告鬼神为酒食以召乡党僚友以厚其别也
陈
注
日月娶妇之期也媒氏书之以告于君厚其别 者重慎男女之伦也大
全
马氏曰礼者以为民坊也
非行媒不相知名所以远嫌也非受币不交不亲 所以致敬也远嫌致敬则安有桑中之奔溱洧之 乱乎明而尊者莫如君书日月以诏之幽而严者 莫如鬼神致斋戒以告之近而亲者莫如乡党僚 友为饮食以命之所以备礼而厚其别也取妻不取同姓故买妾不知其姓则卜之
陈
注
郑氏曰为其近禽兽
又
馂余不祭夫不祭妻
陈
注
尸馂鬼神之余臣馂君之余贱馂贵之余下馂 上之余皆馂也此谓助祭执事或为尸而所得馂 之余肉以归则不可以祭其夫之尊亦不以祭其 妻以食余之物也一说此祭是每食必祭之祭 食人之余及妻进馔于夫皆不祭而食盖敬主人 之馔故祭而后食食人之余而祭则施于卑者 则非尊者之道 檀弓
帷殡非古也自敬姜之哭穆伯始也
陈
注
礼朝夕哭殡之时必褰开其帷敬姜哭其夫穆 伯之殡乃以避嫌而不复褰帷自此以后人皆效 之故记者云非古也穆伯鲁大夫季悼子之子公 甫靖也大
全
张子曰敬姜早寡昼哭以避嫌帷殡或
亦避嫌表夫之远色也
又
穆伯之丧敬姜昼哭文伯之丧昼夜哭孔子曰知礼矣
陈
注
哭夫以礼哭子以情中节矣故孔子美之
大
全
严
陵方氏曰经曰寡妇不夜哭盖其远嫌之道不得 不然耳穆伯之于敬姜夫也故居其丧止于昼哭 而不嫌于薄文伯之于敬姜子也故居其丧昼夜 哭而不嫌于厚此孔子所以谓之知礼也 曾子问
孔子曰嫁女之家三夜不息烛思相离也取妇之家三日不举乐思嗣亲也三月而庙见称来妇也择日而祭于祢成妇之义也
陈
注
思相离则不能寝寐故不灭烛思嗣亲则不无 感伤故不举乐此昏礼所以不贺也成昏而舅姑 存者明日妇见舅姑若舅姑已殁则成昏三月乃 见于庙祝辞告神曰某氏来妇来妇言来为妇也 盖选择吉日而行此礼庙见祭祢即是一事非见 庙之后更择日而祭也成妇之义者成盥馈之礼 之义也曾子问曰女未庙见而死则如之何孔子曰不迁于祖不祔于皇姑婿不杖不菲不次归葬于氏之党示未成妇也
陈
注
不迁于祖不迁柩而朝于婿之祖庙也不祔于 皇姑以未庙见故主不得祔姑之庙也婿齐衰期 但不杖不草屦不别处哀次耳女之父母自降服 大功曾子问曰取女有吉日而女死如之何孔子曰婿齐衰而吊既葬而除之夫死亦如之
陈
注
若夫死女以斩衰往吊既葬而除也
礼器
君在阼夫人在房此阴阳之分夫妇之位也
郊特牲
天地合而后万物兴焉夫昏礼万世之始也取于异姓所以附远厚别也币必诚辞无不腆告之以直信信事人也信妇德也壹与之齐终身不改故夫死不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