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子藏
- 类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明伦汇编
- 官常典将帅部
官常典将帅部
宋承魏晋骁骑车骑及卫将军皆同三司余征镇诸将军或设或否又有领军护军诸将军及校尉以掌禁卫边郡又有中郎将校尉按宋书百官志骠骑将军一人汉武帝元狩二年始用霍去病为骠骑将军汉西京制大将军骠骑将军位次丞相车骑将军一人汉文帝元年始用薄昭为车骑将军鱼豢曰魏世骠骑为都督仪与四征同若不为都督虽持节属四征者与前后左右杂号将军同其或散还从文官之例则位次三司晋宋车骑卫不复为四征所督也卫将军一人汉文帝元年始用宋昌为卫将军三号位亚三司汉章帝建初三年始使车骑将军马防班同三司班同三司自此始也汉末奋威将军晋江右伏波辅国将军加大而仪同三司江左以来将军则中镇抚四镇以上或加大余官则左右光禄大夫以上得仪同三司自此以下不得也征东将军一人汉献帝初平三年马腾居之
征南将军一人汉光武建武中岑彭居之
征西将军一人汉光武建武中冯异居之
征北将军一人鱼豢曰四征魏武帝置秩二千石黄初中位次三公汉旧诸征与偏裨杂号同镇东将军一人后汉末魏武帝居之
镇南将军一人后汉末刘表居之
镇西将军一人后汉初平三年韩遂居之
镇北将军一人
中军将军一人汉武帝以公孙敖为之时为杂号镇军将军一人魏以陈群为之抚军将军一人魏以司马宣王为之
中镇抚三号比四镇
安东将军一人后汉末陶谦为之
安南将军一人
安西将军一人后汉末段煨为之
安北将军一人鱼豢曰镇北四安魏黄初太和中置平东将军一人平南将军一人
平西将军一人
平北将军一人四平魏世置
左将军
右将军
前将军
后将军
左将军以下周末官秦汉并因之光武建武七年省魏以来复置征卤将军汉光武建武中始以祭遵居之
冠军将军楚怀王以宋义为卿子冠军冠军之名自此始也魏正始中以文钦为冠军将军扬州刺史辅国将军汉献帝以伏完居之宋太宗泰始四年改为辅师后废帝元徽二年复故龙骧将军晋武帝始以王浚居之
东中郎将汉灵帝以董卓居之
南中郎将汉献帝建安中以临淄侯曹植居之西中郎将北中郎将汉建安中以鄢陵侯曹鄣居之凡四中郎将何承天云并后汉置建威将军汉光武建武中以耿弇为建威大将军振威将军后汉初宋登为之奋威将军前汉世任千秋为之
扬威将军魏置
广威将军魏置
建武将军魏置
振武将军前汉末王况为之
奋武将军后汉末吕布为之
扬武将军光武建武中以马成为之
广武将军晋江左置
鹰扬将军汉建安中魏武以曹洪为之
折冲将军汉建安中魏武以乐进为之
轻车将军汉武帝以公孙贺为之
扬烈将军建安中以假公孙渊
宁远将军晋江左置
材官将军汉武帝以李息为之
伏波将军汉武帝征南越始置此号以路博德为之凌江将军魏置自凌江以下则有宣威明威骧威厉威威厉威寇威卤威戎威武武烈武毅武奋绥远绥边绥戎讨寇讨卤讨难讨夷荡寇荡卤荡难荡逆殄寇殄卤殄难扫夷扫寇扫卤扫难扫逆厉武厉锋虎威虎牙广野横野偏将军裨将军凡四十号其威卤汉光武以马浚居之虎牙以盖延居之为虎牙大将军横野以耿纯居之荡寇汉建安中满宠居之虎威于禁居之其余或是后汉及魏所置今则或置或不置自左右前后将军以下至此四十号唯四中郎将各一人余皆无定员自车骑以下为刺史又都督及仪同三司者置官如领兵但云都督不仪同三司者不置从事中郎置功曹一人主吏在主簿上汉末官也汉东京司隶有功曹从事史如诸州治中因其名也功曹参军一人主佐缺
二字
记室下户曹上监以下
不置咨议记室余则同矣宋太宗以来皇子皇弟虽非都督亦置记室参军小号将军为大郡边守置佐者又置长史余则同也领军将军一人掌内军汉有南北军卫京师武帝置中垒校尉掌北军营光武省中垒校尉置北军中候监五校营魏武为丞相相府自置领军非汉官也文帝即魏王位魏始置领军主五校中垒武卫三营晋武帝初省使中军将军羊祜统二卫前后左右骁骑七军营兵即领军之任也祜迁罢复置北军中候北军中候置丞一人怀帝永嘉中改曰中领军元帝永昌元年复改曰北军中候寻复为领军成帝世复以为中候而陶回居之寻复为领军领军令犹有南军都督护军将军一人掌外军秦时护军都尉汉因之陈平为护军中尉尽护诸将然则复以都尉为中尉矣武帝元狩四年以护军都尉属大司马于时为都尉矣汉书李广传广为骁骑将军属护军将军盖护军护诸将军哀帝元寿元年更名护军都尉曰司寇平帝元始元年更名护军都尉东京省班固为大将军中护军隶将军幕府非汉朝列职魏武为相以韩浩为护军史奂为领军非汉官也建安十二年改护军为中护军领军为中领军置长史司马魏初因置护军主武官选隶领军晋世则不隶也晋元帝永昌元年省护军领军明帝大宁二年复置魏晋江左领护各领营兵江左以来领军不复别营总统二卫骁骑材官诸军犹别有营也领护资重者为领军护军将军资轻者为中领军中护军官属有长史司马功曹主簿五官受命出征则置参军左卫将军一人
右卫将军一人二卫将军掌宿卫营兵二汉魏不置晋文帝为相国相国府置中卫将军武帝初分中卫置左右卫将军以羊琇为左卫赵序为右卫二卫江右有长史司马功曹主簿江左无长史骁骑将军汉武帝元光六年李广为骁骑将军魏世置为内军有营兵高功者主之游击将军汉武帝时韩说为游击是为六军
左军将军
右军将军
前军将军
后军将军魏明帝时有左军将军然则左军魏官也晋武帝初置前军右军太始八年又置后军是为四军左中郎将
右中郎将秦官汉因之与五官中郎将领三署郎魏无三署郎犹置其职晋武帝省宋世祖大明中又置屯骑校尉步兵校尉
越骑校尉
长水校尉
射声校尉五校并汉武帝置屯骑步兵掌上林苑门屯骑越骑掌越人来降因以为骑也一说取其材力超越也长水掌长水宣曲胡骑长水胡部落名也胡骑屯宣曲观下韦曜曰长水校尉典胡骑厩近长水故以为名长水盖关中小水名也射声掌射声士闻声则射之故以为名汉光武初改屯骑为骁骑越骑为青巾建武十五年复旧汉东京五校典宿卫士自游击至五校魏晋逮于江左初犹领营兵并置司马功曹主簿后省二中郎将本不领营也五营校尉秩二千石虎贲中郎将周官有虎贲氏汉武帝建元三年始微行出游选材力之士执兵从送期之诸门故名期门无员多至千人平帝元始元年更名曰虎贲郎置中郎将领之虎贲旧作虎奔言如虎之奔走也王莽辅政以古有勇士孟贲故以奔为贲比二千石冗从仆射汉东京有中黄门冗从仆射非其职也魏世因其名而置冗从仆射羽林监汉武帝太初元年初置建章营骑亦掌从送次期门后更名羽林骑置令丞宣帝令中郎将骑都尉监羽林谓之羽林中郎将汉东京又置羽林左监羽林右监至魏世不改晋罢羽林中郎将又省一监置一监而已自虎贲至羽林是谓三将哀帝省宋高祖永初初复置江右领营兵江左无复营兵羽林监六百石积射将军
强弩将军汉武帝以路博德为强弩校尉李沮为强弩将军宣帝以许延寿为强弩将军强弩将军至东汉为杂号前汉至魏无积射晋太康十年立射营弩营置积射强弩将军主之自骁骑至强弩将军先各置一人宋太宗泰始以来多以军功得此官今无复员殿中将军
殿中司马督晋武帝时殿内宿卫号曰三部司马置此二官分隶左右二卫江右初员十人朝会宴飨则将军戎服直侍左右夜开城诸门则执白虎幡监之晋孝武太元中改选以门阀居之宋高祖永初初增为二十人其后过员者谓之殿中员外将军员外司马督其后无复员武卫将军无员初魏王始置武卫中郎将文帝践阼改为卫将军主禁旅如今二卫非其任也晋氏不常置宋世祖大明中复置代殿中将军之任比员外散骑侍郎武骑常侍无员汉西京官车驾游猎常从射猛兽后汉魏晋不置宋世祖大明中复置比奉朝请殿中将军十人殿中员外将军二十人宋初置平越中郎将晋武帝置治广州主南越南蛮校尉晋武帝置治襄阳江左初省寻又置治江陵宋世祖孝建中省西戎校尉晋初置长史安帝义熙中又置治中宁蛮校尉晋武帝置治襄阳以授鲁宗之南夷校尉晋武帝置治宁州江左改曰镇蛮校尉四夷中郎校尉皆有长史司马参军魏晋有杂号护军如将军今犹有镇蛮安远等护军镇蛮以加庐江晋熙西阳太守安远以加武陵内史武帝永初元年秋七月复置五校三将官增殿中将军员二十人余在员外按宋书武帝本纪云云
南齐
南齐骠骑诸将军皆开府主军旅之事又有领军护军以主禁卫按南齐书百官志诸开府仪同三司
骠骑将军
车骑将军
卫将军
镇军将军
中军将军
抚军将军
四征将军
东西
南北
四镇将军凡诸将军加大字位从公开府仪同如公凡公督府置佐长史司马各一人谘议参军二人诸曹有录事记室户曹仓曹中直兵外兵骑兵长流贼曹城局法曹田曹水曹铠曹集曹右户十八曹局曹以上署正参军法曹以下署行参军各一人其行参军无署者为长兼员其府佐史则从事中郎二人仓曹掾户曹属东西阁祭酒各一人主簿舍人御属二人加崇者则左右长史四人中郎掾属并增数其未及开府则置府亦有佐史其数有减小府无长流置禁防参军四安将军
四平将军
左右前后将军
征卤将军
四中郎将晋世荀羡王胡之并居此官宋齐以来唯处诸王素族无为者冠军将军
辅国将军
宁朔将军
宁远将军
龙骧将军凡诸小号亦有置府者
领军将军中领军
护军将军中护军凡为中小轻同一官也诸为将军官皆敬领护诸王为将军道相逢则领护让道置长史司马五官功曹主簿左右二卫将军
骁骑将军
游击将军晋世以来谓领护至骁游为六军二卫置司马次官功曹主簿以下左右二中郎将
前军将军后军将军左军将军右军将军号四军屯骑步兵射声越骑长水五校尉虎贲中郎将
冗从仆射
羽林监
积射将军
强弩将军
殿中将军员外殿中将军
殿中司马督
武卫将军
武骑常侍自二卫四军五校已下谓之西省而散骑为东省高帝建元元年诏断募将士者
按南齐书高帝本纪建元元年五月丁未诏曰设募取将悬赏购士盖出权宜非曰恒制顷世艰险浸以成俗且长逋逸开罪山湖是为黥刑不辱亡窜无咎自今以后可断众募
将帅部汇考二
梁
梁以大司马大将军列三公而中外将军名号数百其班次有差按隋书百官志梁武受命之初官班多同宋齐之旧有丞相太宰太傅太保大将军大司马太尉司徒司空开府仪同三司等官诸公及位从公开府者置官属有长史司马谘议参军掾属从事中郎记室主簿列曹参军行参军舍人等官其司徒则有左右二长史又增置左西掾一人自余僚佐同于二府有公则置无则省而司徒无公唯省舍人余官常置开府仪同三司位次三公诸将军左右光禄大夫优者则加之同三公置官属又诏以将军之名高卑舛命更加厘定于是有司奏置一百二十五号将军以镇卫骠骑车骑为二十四班 内外通用
四征
东西南北止施外
四中为二十三班
军卫抚护止施内
八镇为二十二班
东西南北止施在外左右前后止施在内
八安为二十一班
东西南北止施在外左右前后止施在内
四平
东西南北
四翊为二十班
左右前后
凡三十五号为一品是为重号将军忠武军师为十九班武臣爪牙龙骑云麾为十八班 代旧前后左右四将军
镇兵翊师宣惠宣毅为十七班
代旧四中郎
十号为一品智威仁威勇威信威严威为十六班 代旧征卤智武仁武勇武信武严武为十五班
代旧冠军
十号为一品所谓五德将军者也轻车征远镇朔武旅贞毅为十四班 代旧辅国凡将军加大者唯至贞毅而已通进一 阶优者方得比加位从公凡督府置长史司马谘 议诸曹有录事记室等十八曹天监七年更置中 录事中记室中直兵参军各一人宁远明威振远电耀威耀为十三班
代旧宁朔
十号为一品武威武骑武猛壮武武为十二班电威驰锐追锋羽骑突骑为十一班十号为一品折冲冠武和戎安垒猛烈为十班扫狄雄信扫卤武锐摧锋为九班十号为一品略远贞威决胜开远光野为八班厉锋轻锐讨狄荡卤荡夷为七班十号为一品武毅铁骑楼船宣猛树功为六班克狄平卤讨夷平狄威戎为五班十号为一品伏波雄戟长剑冲冠雕骑为四班佽飞安夷克戎绥狄威卤为三班十号为一品前锋武毅开边招远金威为二班绥卤荡寇殄卤横野驰射为一班十号为一品凡十品二十四班亦以班多为贵其制品十取其盈数班二十四以法气序制簿悉以大号居后以为选法自小迁大也前史所记以位得从公故将军之名次于台槐之下至是备其班品叙于百司之外其不登二品应须军号者有牙门 代旧建威
期门为八班
代旧建武
候骑
代旧振威
熊渠为七班
代旧振武
中坚
代旧奋威
典戎为六班
代旧奋武
戈船
代旧扬威
绣衣为五班
代旧扬武
执讯
代旧广威
行阵为四班
代旧广武
鹰扬为三班陵江为二班偏将军裨将军为一班凡十四号别为八班以象八风所施甚轻又有武安镇远雄义为二十四班 拟车骑
四抚为二十三班
东南西北拟四征
四宁为二十二班
东南西北拟四镇
四威为二十一班
东南西北拟四安
四绥为二十班
东南西北拟四平
凡十九号为一品安远安边为十九班
拟忠武军师
辅义安沙卫海抚河为十八班
拟武臣等四号
平远抚朔宁沙航海为十七班
拟镇兵等四号
凡十号为一品翊海朔野拓远威河龙幕为十六班 拟智威等五号威陇安漠绥边宁寇梯山为十五班
拟智武等五号
凡十号为一品宁境绥河明信明义威漠为十四班 拟轻车等五号安陇向义宣节振朔候律为十三班
拟宁远等五号
凡十号为一品平寇定远陵海宁陇振漠为十二班 拟武威等五号驰义横朔明节执信怀德为十一班
拟电威等五号
凡十号为一品抚边定陇绥关立信奉义为十班 拟折冲等五号绥陇宁边定朔立节怀威为九班
拟扫狄等五号
凡十号为一品怀关静朔扫寇宁河安朔为八班 拟略远等五号扬化超陇执义来化度嶂为七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