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常典将帅部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左营游击一员驻札围头原设守备一员康熙  二十三年裁    千总二员  把总三员
  右营守备一员原设游击一员康熙二十三年  裁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铜山副将一员驻札铜山原设援剿前镇总兵  官康熙十九年改为铜山总兵官二十三年裁  改设副将  左营游击一员原设守备一员康熙二十五年  裁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右营游击一员原设守备一员康熙二十三年  裁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旧设中营游击等官铜山镇标游击等官俱康  熙二十三年裁  海澄营游击一员驻札海澄县原设副将康熙  八年裁十八年复设二十三年裁  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旧设中营游击等官康熙八年裁左营游击等  官康熙二十三年裁  云霄营守备一员原设守备二员康熙十八年  添设参将一员二十三年裁守备一员二十五  年裁参将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三员
  诏安营游击一员驻札诏安县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桐山营游击一员驻札桐山堡原设游击康熙  十年裁十一年复设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闽安水师副将一员驻札闽安镇
  中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左营守备一员原设游击一员康熙二十三年  裁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烽火营游击一员驻札秦屿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旧设闽安陆营参将等官康熙二十四年裁  浙闽枫岭营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外有游击等  官属浙江管辖  台湾镇
  镇守台湾总兵官一员驻札台湾府标下中左  右三营兼辖南路营北路营水师营澎湖水师  营  中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左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右营游击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台湾南路营参将一员驻札凤山县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台湾北路营参将一员札驻佳里兴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台湾水师营副将一员驻札红毛城
  中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左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右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澎湖水师副将一员驻札娘妈宫
  左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右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闽粤南澳镇详见广东
  左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旧设
  右路总兵官一员标下设中左右三营官顺治  六年改为泉州总兵官十一年改为随征中路  总兵官康熙六年裁  随征左路总兵官一员标下设中左右三营官  顺治十六年裁  随征右路总兵官一员标下设中左右三营官  康熙六年裁  闽安水师总兵官一员标下设中左右三营官  康熙元年改为水师左路总兵官八年裁  同安总兵官一员标下设中左右三营官康熙  二十一年裁  海澄总兵官一员标下设中左右三营官康熙  十七年改为漳州总兵官二十三年裁  左翼总兵官一员标下设中左右前后五营官  康熙十五年裁  右翼总兵官一员标下设中左右前后五营官  康熙十五年裁  随征中路总兵官一员康熙十五年裁
  随征左镇总兵官一员标下设中左右三营官  康熙十六年裁  随征右镇总兵官一员标下设中左右三营官  康熙十六年裁  随征前镇总兵官一员标下设中左右三营官  康熙十六年裁  随征后镇总兵官一员标下设中左右三营官  康熙十六年裁  厦门总兵官一员标下设中左右三营官康熙  二十三年裁  铜山总兵官一员标下设中左右三营官康熙  二十三年裁  海澄公一员标下设中军左右前后四营官康  熙十七年裁  江东桥副将一员
  晋江营游击守备各一员
  洛阳桥营游击守备各一员
  围头营游击守备各一员
  平海营游击守备各一员
  浯营游击守备各一员
  镇东营守备一员已上康熙二十三年裁  惠安营参将守备各一员  浦城营守备一员
  灌口龙江参将一员
  蒜岭营守备一员
  枫亭营守备一员已上康熙二十四年裁  镇戍将领十四  山东
  登州镇
  镇守登州总兵官一员驻札登州府管辖全省  标下中右水师三营所属文登营宁福营临清  营莱州营胶州营沂州营寿乐营济南城守营  即墨营青州营德州营兖州营武定营高唐营  曹州营寿张营台庄营东昌城守营安东营范  县营梁山营沙沟营界河营满家硐营泰安营  原设参将顺治十七年改设副将十八年移临  清总兵官驻登州  中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右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旧设左营游击一员康熙十六年裁
  水师营守备一员原设左营守备康熙六年改  设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文登营副将一员驻札文登县原设守备顺治  十七年改设副将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旧设中左右营都司佥书三员守备三员康熙  五年裁右营十九年俱裁  宁福营参将一员驻札宁海州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临清营副将一员驻札临清州原设总兵官顺  治十八年移驻登州改设副将  守备一员原设二员康熙十九年裁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旧设城守营都司佥书一员顺治十八年裁都  司佥书二员康熙十九年裁一员二十三年裁  一员  莱州营游击一员驻札莱州府原设游击顺治  十八年裁改设副将康熙二十一年裁副将复  设游击  守备一员原设二员康熙十九年裁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旧设左右二营都司佥书二员康熙十九年裁  胶州营副将一员驻札胶州原设总兵官顺治  十一年裁十二年设参将十五年移沂镇总兵  官驻胶州康熙二十一年裁改设副将  守备一员原设二员康熙二年裁二十一年复  设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沂州营副将一员驻札沂州原设总兵官顺治  十五年移驻胶州康熙二十一年改设副将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寿乐营参将一员驻札寿光县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济南城守营参将一员驻札济南府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即墨营参将一员驻札即墨县原系胶州参将  康熙三年移驻即墨  守备一员原设二员康熙七年裁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青州营参将一员驻札青州府原设参将康熙  元年裁五年复设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德州营参将一员驻札德州
  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三员
  兖州营参将一员驻札兖州府
  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四员
  武定营游击一员驻札武定州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高唐营游击一员驻札高唐州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三员
  曹州营参将一员驻札曹州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二员
  寿张营游击一员驻札寿张县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三员
  台庄营游击一员驻札台儿庄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东昌城守营都司佥书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三员
  安东营都司佥书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三员
  旧设守备一员康熙二十三年裁
  范县营守备一员  把总二员
  梁山营守备一员  把总二员
  沙沟营守备一员  把总一员
  界河营守备一员  把总二员
  满家硐营守备一员 把总一员
  泰安营守备一员原系即墨右营守备康熙七  年移驻泰安    千总一员  把总一员
  旧设
  提督一员标下设中左右三营官康熙二十一  年裁  胶州总兵官一员标下设中左右前后五营官  顺治十一年裁  沂州总兵官一员标下设中左右前后五营官  顺治十五年移驻胶州康熙二十一年裁  金州营守备一员康熙十九年裁  镇戍将领十五
  河南
  河北镇
  镇守怀庆总兵官一员驻札怀庆府标下左右  二营管辖卫辉营开封营河南营磁州营嵩县  营王禄店营原设怀庆总兵官康熙七年移驻  开封府怀庆另设参将八年仍移总兵驻怀庆  府裁参将  左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右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旧设旗鼓守备一员顺治十五年裁中营游击  等官康熙十年裁  卫辉营参将一员驻札卫辉府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三员
  开封城守营都司佥书一员原设开归河南总  兵官顺治十三年改设副将一员都司二员康  熙元年裁副将&#都司一员  守备一员原设二员康熙元年裁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三员
  旧设开封参将一员左右二营守备等官康熙  十八年裁  河南城守营都司佥书一员原设参将康熙元  年改设都司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三员
  磁州营都司佥书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三员
  嵩县营守备一员
  王禄店营守备一员
  南汝镇
  镇守南汝总兵官一员驻札南阳府标下左右  二营管辖邓新营汝宁营归德营襄城营陈州  营  左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右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旧设旗鼓守备一员顺治十五年裁中营游击  等官康熙二十一年裁  邓新营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一员
  汝宁营参将一员驻札汝宁府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归德营参将一员驻札归德府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襄城城守营都司佥书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陈州营守备一员原系怀庆总兵标下中营守  备康熙十年移设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旧设
  提督一员标下设中左右三营官康熙七年裁  十三年复设十八年裁  开归河南总兵官一员标下设左右二营官顺  治十三年裁  援剿河南总兵官一员标下设中左右三营官  康熙十四年裁
 将帅部汇考十
礼记
  月令
孟秋之月立秋之日天子乃命将帅选士厉兵简练桀俊专任有功以征不义诘诛暴慢以明好恶顺彼远方


简练简择而练习之也专任有功谓大将有已 试之功乃使之专主其事也诘者问其罪诛者戮 其人残下谓之暴慢上谓之慢顺服也好恶明则 远方顺服 严陵方氏曰才足以将物而胜之谓 之将智足以帅人而先之谓之帅士言其人兵言 其器选士则人无不能于事厉兵则器无不利于 用桀俊简之则无所不择练之则无所不熟既选 厉简练之矣苟非已试之&#则胜负犹未可知故 所任必在乎有功之人也任有功矣苟置疑贰于 其间则知者必不尽其谋能者必不竭其力故任 之又欲其专也凡此皆欲以征不义而已无以覆 下之谓暴不能敬上之谓慢诘以问其罪诛以戮 其人所诘诛者暴慢则好恶公而明矣故曰以明 好恶好恶得其明则合天下之所愿而无逆矣故 曰顺彼远方必曰远方者柔远能迩之意既曰征 不义又曰诘诛暴慢盖以征不义则言其道诘诛 暴慢则言其事 东西蕃上将次将郎将
各一
星图
  图考
  东西蕃上将次将各一星
按星经阙
按史记天官书匡卫十二星藩臣西将东相南四星执法中端门左右掖门门内六星诸侯按晋书天文志太微垣东蕃四星第三星曰次将第四星曰上将西蕃四星南一星曰上将第二星曰次将按步元歌两面宫垣十星布
不言
将相

按新法历书表西上将次将金水东上将次将木土  郎将按星经阙
按史记天官书太微三光之庭后聚一十五星蔚然曰郎位傍一大星将位也

索隐曰宋均云为群郎之将帅也正义曰郎将 一星在郎位东北所以为武备今之左右中郎将 占大而明角将恣不可当也按晋书天文志郎将一星在郎位北主阅具所以为武备也按步天歌乌列帝后从东定郎将虎贲居左右按新法历书表同 斗魁戴匡六星
太阳守
一星图
  图考
  斗魁戴匡六星
按星经文昌七星在北斗魁前其六星各有名按史记天官书斗魁戴匡六星曰文昌宫一曰上将二曰次将按晋书天文志文昌六星在北斗魁前天之六府也主集计天道一曰上将大将军建威武二曰次将尚书正左右按步天歌文昌斗上半月形依稀分明六星(不言上将次将)

按新法历书表同六星皆属火
  太阳守一星
按星经太阳守在西北主大臣将备天下不虞事星明吉暗凶星移天下兵起按史记天官书不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