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常典宗藩部

大清会典顺治十五年题定亲王以下至宗室十岁  之子以上者每旗会集一处五日步射一次十  日骑射一次岁满诸王以下每年春季三次秋  季三次令披甲射箭其盔甲器械于每年秋季  验阅一次至王等所属官员器械一并验阅  又题定诸王以下毋得溺于逸乐&#玩丝竹及  演戏观鱼在城外关厢放鹞并不许妄行狎  仍严饬各该长史等官令其规谏宗人府官不  时巡察有犯者该长史等官一并议处  顺治十七年
大清会典顺治十七年题准封贝勒及贝勒夫人郡  主县主俱给纸册 又题准亲王女和硕格格  汉文称郡主世子郡王女多罗格格称县主贝  勒女多罗格格称郡君贝子女固山格格称县  君入八分镇国公辅国公女称乡君未入八分  公以下女俱称宗女不授封 又题准亲王世  子郡王正室汉文称亲王妃世子妃郡王妃贝  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正  室称夫人奉国将军正室称淑人奉恩将军正  室称恭人 又题准如遇圣驾巡幸王以下公以上每日早在
 午门外齐集
  顺治十八年
大清会典顺治十八年题准亲王之子以下奉恩将  军之子以上年至十五岁准照应得爵秩具题  授封至十八岁具题令其上 朝 又题准岁满所封郡王原系世袭王爵如有  绝嗣者应否袭封奏请上裁 又题准王贝勒贝子公将军等有嫡室所生  之子照例袭封如嫡室无子准以庶出之子袭  封 又题准贝勒贝子庶夫人所生子授奉恩  将军 是年议准贝子公戴翎俱照旧例诸王  府长史一等护卫戴一眼孔雀翎根缀蓝翎贝  勒府司仪长王府贝勒府二等三等护卫贝子  公府护卫及护军校俱戴染蓝翎诸王府散骑  郎有阿达哈哈番以上世职许戴一眼孔雀翎  根缀蓝翎其余虽加级不准戴 是年题定诸  王以下每年春季二次秋季二次令其披甲射  箭 凡弓箭数目亲王箭三千枝弓十张郡王  箭二千枝弓八张贝勒箭一千五百枝弓六张  贝子箭一千枝弓六张镇国公箭七百枝弓四  张辅国公箭六百枝弓四张镇国将军箭四百  枝弓二张辅国将军箭三百枝弓二张奉国将  军箭二百枝弓二张奉恩将军箭一百七十枝  弓二张 又题定城内关厢永禁放鹞王以下  至宗室如有&#玩逸乐者令宗人府参奏 是  年题准镇国将军碑价银五百两辅国将军碑  价银四百两  康熙元年
大清会典康熙元年定王以下入八分公以上有婚  事报明礼部具题布改为缎余俱照旧 是年  题准贝子公女照随父升降例  康熙二年
大清会典康熙二年定亲王立竿致祭之期第一康  亲王府第二显亲王府第三庄亲王府第四安  亲王府第五裕亲王府第六简亲王府 是年  题准贝勒以下奉恩将军以上薨故者概停题  请追谥若应与谥者仍候旨给赐
  康熙四年
大清会典康熙四年定郡王立竿致祭之期第一温  郡王府第二惠郡王府第三信郡王府第四平  郡王府第五顺承郡王府 是年题准贝勒以  下辅国将军以上薨故者应否与谥题请上裁  康熙五年
大清会典康熙五年定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女嫁于  外藩媵送满洲男妇二名蒙古汉人男妇六名  奉国将军奉恩将军女媵送不许用满洲止用  蒙古汉人男妇六名宗室女媵送蒙古汉人男  妇四名  康熙六年
大清会典康熙六年建裕亲王府大门一座五间正  殿一座七间东西配楼二座每座九间左右顺  山房二座每座八间后殿一座五间左右正房  二座每座三间左右门二座每座三间牌坊门  一座寝殿一座七间抱&#五间东西配殿二座  每座五间南北厢房各二座每座三间后楼一  座七间随楼转角房二座每座八间仓房二十  三间围房二十三间周围墙一道长一百一十  五丈三尺高一丈六尺厚五尺其正殿正门覆  以绿色琉璃瓦 又家庙正殿三间东西配殿  六间大门三间周围墙五十九丈花门一座燎  炉一座 是年题准亲王妃侧妃郡王妃执事  人及轿夫用绣团狮子绿缎衣郡王侧妃贝勒  夫人执事人及轿夫用绿素缎衣 凡王妃以  下公夫人以上 庆贺及赴朝仪仗至紫禁城止妃等至下马牌下  轿车亲王妃世子妃随入妇女四名郡王妃随  入妇女三名贝勒夫人随入妇女二名贝子夫  人公夫人随入妇女一名 又题准郡主轿夫  执事人用绣团狮子绿缎衣县主轿夫执事人  用素绿缎衣凡郡主以下乡君以上 庆贺及赴朝仪仗至紫禁城止郡主等至下马牌  下轿车郡主随入妇女四名县主随入妇女三  名郡君随入妇女二名县君乡君随入妇女一  名  康熙八年
大清会典顺治十七年题准
福陵
昭陵酌派宗室二员觉罗二员移居彼处以供祭献康  熙八年题准停令宗室觉罗往陵居住其每岁四节大祭自贝勒以下奉国将军觉罗  二等阿思哈尼哈番以上酌量具题遣祭 是  年题准凡奉旨赐婚郡主以下者谢
恩行礼俱由礼部具题 又定出嫁郡主县主归宁  母家有给人口者不准给满洲准给蒙古汉人  八名出嫁郡君以下乡君以上归宁准给蒙古  汉人六名出嫁镇国将军女以下宗女以上归  宁准给蒙古汉人四名  康熙九年
大清会典康熙九年题准已给封号诸王袭封时照  号应袭亲王郡王等量加封号 又题准诸王  薨故者应于原号内加谥一字其已经给谥未  留原号者应于谥内增书原号 是年议准亲  王以下辅国公以上丧闻本府属员具丧服外  正红旗礼亲王镶白旗肃亲王镶红旗承泽亲  王敬谨亲王克勤郡王福勒黑公正蓝旗饶余  亲王豫郡王镶蓝旗郑亲王恪僖贝勒靖宁贝  勒顾尔马洪贝子以上十二支若系本支所分  者本身及府属官俱具丧服各官命妇照其夫  例其非本支王以下公以上或应会丧或不应  会丧而愿会丧者俱摘冠缨从官亦照其主例  若系长辈不具丧服者听凡应会丧者进衙门  用常服办事如至丧家及坟所仍用丧服御前公侯伯内大臣护军统领护军参领以上官员  及部员不应会丧者奉旨遣往方许赴丧其余各旗护军统领护军参领护  卫各随本府王等赴丧各官命妇亦随本府王  妃等赴丧不许私往  康熙十年
大清会典康熙十年礼部仪制司分析鸿胪寺职掌  亲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一应赏赐谢恩由鸿胪寺具题传知 又题准
皇上巡幸王等以下觉罗官员以上出城围猎放鹰  鹞概行停止惟亲丧送葬者准往其有以他事  告假者俱不准行 又定皇上巡幸王等以下觉罗官员以上概不准给假  康熙十一年上谕宗人府贝子尚善性行端良凡事小心敬慎勤  劳为国着仍复其原多罗贝勒尔衙门即遵谕  行特谕康熙十一年闰七月初二日  康熙十二年
大清会典康熙十二年题准凡封亲王世子郡王及  亲王妃世子妃郡王妃遣内大臣散秩大臣为  正使内阁翰林院学士礼部侍郎为副使礼部  列名奏请钦点差宣读官同往宣读
 册宝印文封贝勒贝子及贝勒夫人贝子夫人郡  主县主郡君遣内阁侍读学士侍读翰林院侍  读学士侍讲学士侍读侍讲为正使礼部郎中  员外郎主事为副使内阁中书翰林院礼部有  品笔帖式同往宣读 册文封镇国公以下奉恩将军以上镇国公夫人  以下奉恩将军恭人以上县君乡君由宗人府  礼部给授 诰命 又题准封贝子及贝子夫人郡君俱给纸  册 又定 册诰文由翰林院撰拟中书科缮写金册由工部  镌造 又题准礼部准宗人府咨具题请旨册封将册封正副使官列官奏请钦点前期一日礼部设
 节案于王殿之正中设香案于
 节案之南设册宝印案于
 节案之东王府仪仗乐器设于殿前是日礼部设  彩亭于 太和门外设
 节册宝印案于
 太和殿前礼部官引正副使自
 太和殿捧
 节册宝印由
 太和门出置彩亭内正副使等随后俱由中道出  行至王府王率本府属员作乐迎至府门外跪  候龙亭过兴随龙亭入殿乐止正副使捧 节册宝印置各案上于 节案之东向西立王于
 节案之西向东立往封官引王至拜位向
 节案行三跪九叩头礼作乐行礼毕乐止王进至  香案前跪宣册官于册案之东向西立宣读毕  正使官捧册授王王捧受转授从官从官跪接  副使官捧宝印授王王捧受转授从官从官跪  接王兴复诣拜位行三跪九叩头礼作乐礼毕  乐止王率本府属员作乐跪送 节至府门外正副使持
  节复
命 凡封贝勒贝子等有册无印其行礼同 又题  准王以下入八分公以上子弟年满十岁者于  本府讲读经史诸书  康熙十三年
大清会典康熙十三年建恭亲王府规制与裕亲王  府同其余府第多系自造大略相等 诸王府  第 康亲王府正红旗显亲王府镶白旗安亲  王府正蓝旗裕亲王府镶白旗恭亲王府正蓝  旗纯亲王府镶白旗庄亲王府镶红旗简亲王  府镶蓝旗顺承郡王府正红旗温郡王府镶白  旗平郡王府镶红旗信郡王府正蓝旗其余贝  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等府第繁多不能悉载  康熙十四年大清会典康熙十四年议准镇国将军造坟银五百  两辅国将军造坟银四百两 又题准镇国将  军碑价银三百五十两辅国将军碑价银三百  两 又题准镇国将军碑式照一品例辅国将  军碑式照二品例  康熙十七年
大清会典康熙十七年
谕赐谥诸王大臣等祭文碑文交翰林院撰拟内阁  奏 阅 又题准已故王贝勒贝子公等应补给之俸  不俟承袭当支给时一体支给  康熙十八年
大清会典康熙十八年议准
  盛京
三陵四时祭祀令
  盛京将军副都统侍郎致祭停其差遣贝勒以下  及觉罗等官孝陵仍照旧例具题遣祭若遇大事祭祀
四陵亲王以下镇国将军及觉罗并八旗文武大臣以  上酌量题遣 是年题准和硕公主遇亲王郡  王停车候过遇贝勒相让分路行遇贝子贝子  让道行和硕公主额驸郡主额驸遇亲王郡王  俱下马立道旁候过遇贝勒勒马侧立道旁候  过遇贝子让道旁行遇镇国公分路行  康熙十九年
大清会典弓箭数目康熙十九年题定世子箭二千  五百枝弓九张长子箭一千七百枝弓七张  康熙二十年大清会典康熙二十年题准亲王郡王谥号用一字  贝勒以下辅国将军以上谥号用二字  康熙二十二年
大清会典康熙二十二年议准
孝陵陵寝每年四节祭祀亲王以下宗室公等以上酌  量遣祭若遇大事祭祀四陵亦照此例酌遣
  康熙二十四年
大清会典康熙二十四年题准凡亲王世子郡王马  上用金黄扯手长子贝勒贝子马上用紫扯手  不许给与内外官员人等其从前给过者概行  禁止  康熙二十七年
上谕宗人府自古帝王展亲睦族列爵锡封原欲选  贤建能旌别淑慝俾咸知劝勉庆流奕世此国  家之常经&#励之至意也朕笃念亲亲恩礼罔  替年至十五即行授封但谊属本支必皆饬躬  砥行端良醇谨益自刻励动不逾则始无于  宗潢今亲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年至十五不  问贤否概予封爵以致视为故典罔知激劝嗣  后亲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子孙应俟其年至  何岁作何辨其贤否定其品级等第始应授封  着议政王贝勒大臣及亲王以下奉恩将军以  上会同确议具奏特谕康熙二十七年二月初  九日
 宗藩部汇考十七
  上古
  青阳
黄帝有熊氏封元嚣于青阳
按史记五帝本纪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元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按路史黄帝有熊氏元妃西陵氏曰儽祖生昌意元嚣龙苖元嚣姬姓降居汦水生帝喾高辛氏

史记元嚣降居江水即汦水今之湔汦水大戴 礼青阳降居汦水又误以元嚣为青阳也  若水
黄帝有熊氏封昌意于若水
按史记五帝本纪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高阳有圣德焉按路史黄帝有熊氏元妃西陵氏曰儽祖生昌意元嚣龙苖昌意就德逊居若水有子三人长曰干荒次安季悃干荒生帝颛顼是为高阳氏安处西土后曰安息悃迁北土后为党项之辟为拓跋氏

姓书辩昌出昌意则昌或始封也然任后自有 昌颛顼高阳氏姬姓名曰颛顼黄帝氏之曾孙祖曰昌意黄帝之震适也行劣不似逊于若水娶蜀山氏曰景生帝干荒擢首而谨耳豭喙而渠股是袭若水娶蜀山氏曰枢是为河女所谓淖子也淖子感摇光于幽防而生颛顼渠头并干通眉带午渊而有谋疏以知远年十五而佐小昊封于高阳都始孤棘二十爰立乃徙商丘以故柳城卫仆皆为颛顼之虚  卞黄帝有熊氏封卞明于卞
按路史黄帝有熊氏元妃西陵氏曰儽祖生昌意元嚣龙苖龙苖生吾融为吾氏吾融生卞明封于卞为卞氏卞明其守降之南裔生白犬是为蛮人之祖注
郭璞云卞一作吊盖古卞字故司马贞作算明 尔史索作苗龙融吾皆非  青
黄帝有熊氏封清于青
按路史黄帝有熊氏次妃方累氏曰节生休及清休继黄帝者也是为帝鸿氏清次封清为纪姓是生小昊青阳氏 小昊青阳氏纪姓名质是为挈其父曰清黄帝之第五子方&#氏之生也胙土于青是为青阳元为纪姓配干类氏曰娥居河之微逆星流槎奏便媚之乐乐而忘归震而生质白帝子也既生其渚为陵秀外龙庭月县通袭青阳以处云阳故谡号以青阳亦曰云阳氏以金宝历色尚白故又曰金天氏(按此以青为青阳则元嚣所封但当以江水及汦水为国今是编依正史以青阳属元嚣则清之分 封但谓之青以别于元嚣)
  张
黄帝有熊氏封挥于张
按路史黄帝有熊氏次妃彤鱼氏生挥及夷彭挥次十五主造弧矢及司率罟受封于张  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