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常典卷官常总部

上谕吏部从来致治之道在正人心人心偏私则诈  伪日生而习俗滋敝人心公直则嚣竞自息而  庶绩允厘朕蚤夜孜孜崇尚德教蠲涤烦苛期  与中外臣民共适于宽大和平之治凡大小诸  臣素经拔擢咸思恩礼下逮曲全始终即或因  事放归或罹咎罢斥仍令各安田里乐业遂生  惟尔诸臣亦宜奉职恪恭绝偏私而襄国事乃  近见内外各官间有彼此倾轧伐异党同私怨  交寻牵连报复或己所衔恨而反嘱人代纠阴  为主使或意所欲言而不直指其事巧陷术中  虽业已解职投闲仍复吹求不止株累逮于子  弟颠覆及其身家甚且市井奸民亦得借端凌  侮蔑纪伤化不可胜言凡若所行虽迹甚诡秘  朕总览几务已三十年此等情态知之最悉傥  因仍陋习益致蔓延殊非朝廷所以体恤臣工  保全爱惜之意夫谗谮娼嫉之害历代皆有而  明末为甚公家之事置若罔闻而分树党援飞  诬排陷迄无虚日以致酿祸既久上延国家朕  历观前史于此等背公误国之人深切痛恨自  今以往内外大小诸臣应仰体朕怀各端心术  尽蠲私忿共矢公忠岂独国事有裨即尔诸臣  亦获身名俱泰傥仍执迷不悟复踵前非朕将  穷极根株悉坐以交结朋党之罪尔部可即传  示中外使咸知朕意特谕康熙三十年十一月  初九日  康熙三十三年
上谕内阁朕闻奉旨遣往各省大臣官员沿途文官  朝服以迎之武官介胄以迎之此皆未当于理  应行禁止尔等与九卿会议具奏康熙三十三  年十月初六日  康熙三十六年
上谕陕西总督提督巡抚总兵等官朕宵旰勤民虑  周遐迩缘向来巡幸未经亲历边境顷特济河  而西循秦省沿边地方延览风俗咨询疾苦见  所在兵民筑土室以为居耕沙碛以为业生聚  之计甚属艰难朕恻然于衷轸念勿释因思兵  民倚赖全在将吏而将吏之表率惟督抚提镇  是视诚使督抚提镇实能正己澄源则所属守  职奉公禄足自赡必无朘削兵民之事倘或积  习相仍滥受属员私馈因而所属官弁节次求  索取偿于下文官则加征无艺武弁则侵□月  饷势不至于厉民剥兵不止如此而欲冀疾苦  日苏生聚日盛乌可得乎夫秦地俗尚素称简  朴边方士卒允属精强总恃抚驭得人斯于兵  民胥益朕兹驻跸宁夏特召该省总督总兵以  下官员凡在镇城者俱赐宴内庭面加谆谕无  非期望文武大吏董率属员以仰副朝廷爱民  恤兵至意自今以往尔等其益体朕怀交相砥  砺文职皆习知民事岂身作官吏不恤百姓之  依武职多起自行伍岂甫为将领遽忘军士之  苦上官克谨廉隅属员各遵法纪驯至比屋殷  阜列戍饱腾则兵民皆得所而尔等亦与有休  宠以视厉民剥兵身名俱陨者孰得孰失尔等  其敬念之特谕康熙三十六年闰三月初十日  康熙三十八年上谕内阁九卿詹事科道朕南巡至浙江见百姓生  计大不如前历年来屡将旧欠钱粮尽行豁免  其被灾地方□行赈济恩泽屡加在百姓应比  往年丰足今反不及从前富庶皆因府州县官  剥削人民多派侵取馈送上司或有沽名不受  馈送而因事借端索取更甚凡有微小易结应  审之事牵连多人迟延索诈者甚多此等情由  在京官员亦有所闻而九卿科道无有不知其  督抚不将此等情弊厘剔察参反将行贿官员  荐举廉正官员纠劾以致民生失所殊失朕爱  养元元之至意且畿辅近地因朕不时巡察直  隶地方竟无私派侵取情弊故人不知有私派  之苦其各省督抚若体朕爱民至意实力奉行  或有不肖劣员若科道不畏人不徇情察访纠  参则有司何敢复行私派侵取今作何令吏治  澄清万民乐业共享太平熙皞之治尔部会同  确议具奏特谕康熙三十八年五月十八日上谕吏部凡奉差遣官员理宜恪慎洁己办理公务  事竣即遄旋复命庶不负委任之意嗣后如巡  盐榷税审事察荒及一应差遣并部委各项官  员傥有沿途骚扰需索绕道妄行或公务已毕  仍逗留地方借端生事恣意乱行或将所带笔  帖式拨什库人等私自遣往他处督抚系简任  封疆大臣着即指名参奏以凭究治如督抚瞻  徇容隐不行纠参事情发觉将督抚一并议处  尔部即遵谕行特谕康熙三十八年十二月初  九日  康熙四十一年
上谕山东省官员尔等皆各有字颁赐不须求也尔  等做官以清廉为第一做清官甚乐不但一时  百姓感仰即离任之后百姓追思建祠尸祝岂  非盛事从来百姓最愚而实难欺官员是非贤  不肖人人有口不能强之使加毁誉尔等各宜  自勉康熙四十一年十月十四日上谕内阁近见各部院衙门或所办事件有错误者  惟恐事情觉露专务隐匿不行检举朕一日二  日总理万几亦止详识紧要事务安能逐事一  一记之各部院档案繁多势不能无舛错遗漏  或有舛错遗漏而即自行检举则其过犹为可  恕若惧罪隐匿不行检举则事必终于舛错所  贻□甚大尔等将此旨传谕各部院满汉大臣  知之康熙四十一年十一月初十日  康熙四十二年
上谕偏沅巡抚赵申乔湖南地方介在边远之境闻  向来官员积习相仍无艺私征种种不一计每  岁科派有较正供额赋增至数倍者有司征收  钱粮加取火耗又视别省为独重百姓穷蹙不  支致多流离转徙非将宿弊逐一剔除无以砥  砺官方大苏民困除从前已往诸事姑免察究  外尔到地方严饬大小属员痛改前非洗心奉  职力减加耗尽革私征务使流移者复返乡闾  守业者获安陇亩庶副朕轸念远省民生至意  如仍有藐法不遵重为民害者即据实纠参从  重治罪决不轻宥特谕康熙四十二年二月十  二日上谕吏部阅此疏内有请禁督抚建德政碑等语凡  地方大小官吏若居官果优纵欲禁止百姓立  碑亦不能止如劣迹昭著虽强令立碑后必毁  坏闻昔日屈尽美为广西巡抚回京时百姓持  橛锄其马迹庶民之心岂能强取耶禁立碑  一段可删去康熙四十二年九月二十六日  康熙四十五年上谕内阁朕自亲政以来断不许人怀挟私雠互相  陷害是以三四十年间无大臣互讦之事此一  端朕心颇以为善凡诬陷人及攻城屠戮人者  纵使其身幸免于祸子孙断乎不昌近观贪官  受报亦复如是从前督抚如屈尽美等皆以贪  故其子孙极贫困不能自存或有学道考试不  公而所生之子凡书读过即忘并有喑哑者殊  为可畏闻武会试亦未尽公前次考试时朕有  所素知之人亦与考朕恐人知之则必取中故  不以告人凡人功名所系但欲其公取耳朕尚  以孤寒抱屈为念试官何不一计及于此乎康  熙四十五年七月初二日上谕武殿试读卷官等凡人必耐得劳苦乃能有成  不耐劳苦到处无用不但武臣为然即文臣若  不劳苦如何学问成就今尔等二三老臣年虽  高而勤劳实甚观部院官止图安逸凡事俱不  经心兵部前以会试人未到齐请展限数日此  彼所亲奏之事也昨问续到几人堂官俱不知  因令问司官笔帖式亦皆不知朕之使问司官  笔帖式者此言甚重不知伊等亦知之否至于  会议时九卿内但一二人立议余皆随班画题  竟无一留心任事之人矣康熙四十五年十月  初六日  康熙四十八年
上谕浙江巡抚黄秉中凡为督抚者但能清以持己  实心办事不交通近侍不夤缘部院则无往而  不可矣朕□政四十八年如尔陈奏素无夤缘  者所见不可胜数此皆浮词耳未足为据日后  真伪当自明也至地方遇有凶荒除蠲免钱粮  发仓给米煮粥分赈别无奇策止在地方官实  心奉行斯有济耳朕尝南巡灼知浙江风俗如  湖州地方乃系水乡雨水既多则鱼虾菱芡之  利俱可资以度日但北方人日止再食南方人  虽遇荒歉亦必三餐州县官平时并不留心听  民间耗费直至窘迫始具文请题命下之后上  司又不过虚张告示而止小民无知但能现成  就食岂有长计谋生且农民愚而读书人巧往  往受其愚弄至于困乏饥饿而死而终不悟所  以致死之由以此思之良可矜悯尔到地方宜  令州县官时时为百姓豫加区画庶几可以有  备而无患也其调补保举之事皆有情弊宁波  府介在海滨地方紧要知府陈一夔不必与湖  州更调康熙四十八年正月二十三日上谕河南巡抚鹿佑督抚奉职循理不畏惧人本无  所难每因部费繁多以致不能洁己诚使实心  任事专为民生则一切情面俱不宜瞻顾近来  科道纠参皆受人指使并无从公出于己见者  督抚亦然明知某州县居官不善必私计其人  曾有权要相托与否如有嘱托便不敢纠参贤  否混淆不能辨别皆此故耳河南俗朴民淳本  易为治比年五谷丰收今岁开归等处虽稍被  水潦已曾蠲免钱粮交该地方官赈济嗣后一  有灾伤尔即当据实奏闻不可隐匿亦不可过  实积谷备荒最为紧要但各处积谷未必皆实  推陈易新之说听之虽美而行之甚难当青黄  不接时将仓谷散去倘值秋成歉收便不能还  仓若再如此一年则仓谷必多亏缺设遇灾荒  将何赈济尔等汉官一见仓库亏空心中张皇  因而有托人打点安排之事官声便不能好巡  抚乃地方大吏不在徒务虚文应实心筹画思  有益于民者为之况清廉不专在一己必使布  按以下一并为廉吏方能有益于民所谓廉吏  者亦非一文不取之谓若纤毫无所资给则居  常日用及家人胥役何以为生如州县官止取  一分火耗此外不取便称好官其真正贪黩无  忌者自当参处若使一□从苛纠摘则属吏不  胜参矣至于刑狱关系民命与他事不同钱粮  等项有不合处部院可以驳查刑狱命案一经  勘定部中亦难更改案内但有可疑务须驳审  朕即位五十年来于刑名最加慎重凡督抚陛  辞之时朕每以刑名一事须至详至慎谆谕再  三尔可留心听谳以仰体朕矜恤庶狱之意又  文武官员共事一方每多不和总兵等官私扣  月粮未足深罪文官虽极洁清尚足自给武职  有何所入傥地方有事文臣可以坐镇武官须  有身临锋镝之苦自唐以后文武始分从前文  武相兼之时可云我非武臣亦推诿他人耶尔  到任务与武臣相和兵民一视乃于地方有裨  益也康熙四十八年九月二十八日
 官常总部总论一
易经
  坤卦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成有终



三居下之上得位者也为臣之道当含晦其章 美有善则归之于君乃可常而得正或从上之事 不敢当其成功唯奉事以守其终耳守职以终其 事臣之道也本

六阴三阳内含章美可贞以守然
 居下之上不终含藏故或时出而从上之事则始 虽□成而后必有终爻有此象故戒占者有此德 则如此占也象曰含章可贞以时发也或从王事知光大也程

言为臣处下之道不当有其功善必含晦其美 乃正而可常然义所当为者则以时而发不有其 功耳不失其宜乃以时也非含藏终不为也含而 不为不尽忠者也或从王事而能□成有终者是 其知之光大也唯其知之光大故能含晦浅暗之 人有善唯恐人之不知岂能含章也  又
六五黄裳元吉



黄中色裳下饰六五以阴居尊中顺之德充诸 内而见于外故其象如此而其占为大善之吉也象曰黄裳元吉文在中也


黄中之文在中不过也内积至美而居下故为 元吉本

文在中而见于外也
  又
文言曰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成而代有终也


代上以终其事而不敢有其成功犹地道代天 终物而成功则主于天也大

朱子曰三方进而位
 不中者也故虽有美而尚含之五正位而居体者 也故美在其中而发于事业人臣事业之着于世 固自有时殆不可挟才能而躐进以取三五同功 嫌迫之祸也  又
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


美在其中复释黄中畅于四支复释居体
  屯卦
六四乘马班如求婚媾往吉□不利



六四以柔顺居近君之位得于上者也而其才 不足以济屯故欲进而复止乘马班如也己既不 足以济时之屯若能求贤以自辅则可济矣初阳 刚之贤乃是正应己之婚媾也若求此阳刚之婚 媾往与共辅阳刚中正之君济时之屯则吉而□ 所不利也居公卿之位己之才虽不足以济时之 屯若能求在下之贤亲而用之何所不济哉象曰求而往明也


知己不足求贤辅而后往可谓明矣
  泰卦
九二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象曰包荒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


二以阳刚得中上应于五五以柔顺得中下应 于二君臣同德是以刚中之才为上所专任故二 虽居臣位主治泰者也所谓上下交而其志同也 故治泰之道主二而言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 四者处泰之道也本

九二以刚居柔在下之中上
 有六五之应主乎泰而得中道者也占者能包容 荒秽而果断刚决不遗遐远而不昵朋比则合乎 此爻中行之道矣  谦卦
九三劳谦君子有终吉



三以阳刚之德而居下体为众阴所宗履得其 位为下之上是上为君所任下为众所从有功劳 而持谦德者也故曰劳谦古之人有当之者周公 是也身当天下之大任上奉幼弱之主谦恭自牧 夔夔如畏然可谓有劳而能谦矣既能劳谦又须 君子行之有终则吉夫乐高喜胜人之常情平时 能谦固已鲜矣况有功劳可尊乎虽使知谦之善 勉而为之若矜负之心不忘则不能常久欲其有 终不可得也唯君子安履谦顺乃其常行故久而 不变乃所谓有终有终则吉也九三以刚居正能 终者也此爻之德最盛故象辞特重义卦唯一阳 居下之上刚而得正上下所归有功劳而能谦尤 人所难故有终而吉占者如是则如其应矣象曰劳谦君子万民服也


能劳谦之君子万民所尊服也